揭祕盜墓行業的規矩:文不盜包拯武不盜關公,柳樹旁墓葬不去碰

這幾年大家都開始對盜墓這個行業感興趣了,尤其是隨著那些盜墓題材的小說被翻拍成影視劇呈現在大屏幕上之後。那神秘莫測的地底世界激起了很多人的好奇之心,想著要不然自己找個荒郊野外去挖一挖,說不定就能挖出個帝王將相的陵墓來呢。

揭秘盜墓行業的規矩:文不盜包拯武不盜關公,柳樹旁墓葬不去碰

人們對盜墓好奇,一方面是因為整日兩點一線的生活太無趣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對地底世界瞭解的太少了。因為未知,所以會覺得神秘,所以就會想要去了解。盜墓業從古代開始就存在了,曹操那會兒就組建了摸金校尉到處去尋找陵墓,為他的軍隊補充軍費。到了近代更是有赫赫有名的東陵大盜孫殿英,他以操練軍隊的藉口把慈禧和乾隆的墓葬都給搬了個精光。當時清朝剛覆滅不久,還有很多的滿清遺民八旗子弟留在北京,孫殿英的行為差點沒把他們給氣死。自此東陵大盜的帽子孫殿英是徹底摘不下來了。

揭秘盜墓行業的規矩:文不盜包拯武不盜關公,柳樹旁墓葬不去碰

眾所周知,盜墓這個行業有很多的規矩,比如我們在影視中看到的,開館前先點個蠟燭,如果蠟燭滅了,就什麼東西都不能拿。趕緊撒丫子跑就對了。當然,這些東西都是為了增添盜墓的神秘感,世界上哪來的屍變呢。不過在盜墓業卻是有一些規矩。

第一條就是父親不會帶著兒子去盜墓,畢竟盜墓這個行業卻是挺缺德的。他們心中也都知道,所以一般是不會讓自己下一代觸碰這些東西的。而且陵墓中一般都會有很多的機關,哪怕年代久遠,不少的機關都失靈了,但凡是總害怕有意外。一旦爹和兒子都摺進去了,那自己冒著大風險盜墓是圖什麼呢?

揭秘盜墓行業的規矩:文不盜包拯武不盜關公,柳樹旁墓葬不去碰

第二條規矩就是古代那些忠義之士的墓葬不能盜,所謂文不盜包拯,武不盜關公。這兩人都是我國古代忠義之士的典範,要是那個不開眼的盜了這兩人的墓葬,那可真是沒辦法在道上混下去了。畢竟直到今天還有不少道上的兄弟祭拜關公呢。你要是把人家的墳都給刨了,那可真是會受到萬人唾棄的。

揭秘盜墓行業的規矩:文不盜包拯武不盜關公,柳樹旁墓葬不去碰

還有就是盜墓賊遇見旁邊種有柳樹的墓葬一般都會掉頭就走,因為種樹其實也很有講究的。在古代通常是皇室種松樹,貴族種柏樹,普通老百姓種柳樹,一般旁邊種柳樹的墓葬都什麼油水,所以盜墓賊是不會去碰的。

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