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上日系车和德系车相撞,结果会怎样呢?

史振科


高速路上日系车和德系车相撞会怎样?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很多人会下意识的认为日系车皮薄、不结实、不抗撞是吧?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买日系车的原因,他们觉得日系车不安全。你要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则会得来一系列的回复。比如:网上有很多日系车被撞报废的图片,你看日系车关门声音听起来特别脆,肯定不安全!以及日系车没有后防撞钢梁,等等的说法!



你要跟他们说,铁皮薄与厚跟撞击时候的安全性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会说:你看那些大货车多结实,因为铁皮厚!对此我想说:坦克铁皮更厚,能开上路吗?这不是抬杠吗!什么车跟重载几十吨的大货车相撞,会占到便宜?因为重量大,惯性大。您觉得一辆时速120km/h的车,和一辆时速60km/h的车,撞上一个相同的静止物体,损毁状态能一样吗?必然是速度快的车,损毁更严重!所以撞击的时候,速度和惯性很重要。

凡是不是绝对的,如果您说日系车不抗撞,您也可以在网上搜搜,德系车被拦腰撞断的情况也有很多。之前有个沃尔沃被拦腰撞断的图片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号称最安全的汽车也会有这种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因为车身侧面,被对方的车头快速撞击所造成的。一辆汽车的车身侧面,相比起车头来说,要相对薄弱一些。所以,撞击时两车的碰撞部位不同,会导致损毁状况不一样。

岩哥的观点:单纯去分析日系车和德系车相撞的结果没有任何意义,我建议各位可以去看看各个国家的安全碰撞测试。比如:欧洲的EuroNCAP、美国的USNCAP、以及国内的CNCAP等等。或许那些大家认为德系安全系数高的车,碰撞测试并不理想。

我是岩哥,如果您有关于汽车方面的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记得关注和点赞!


岩哥侃车


都说日系车陷大皮薄一撞就碎,但是也有本田小型车飞度,把宝马中大型轿车5系撞成两厢车的案例。路面上也会经常看到德系车与日系车相撞之后,日系车受损较大的情况。难道就说日系车比德系车安全或者是日系车的安全性就一定逊色于德系车吗?其实主流的德系车和日系车安全性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目前各大车企都在努力的减轻汽车重量,这是汽车工程师的共识,汽车的轻量化也是一个趋势。汽车车身自重过大,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优点,反而是有很多的弊端,影响汽车的起步加速,影响汽车的刹车距离,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影响汽车的操控性等等。市面上的日系车其实也并不轻,与德系车美系车相比重量并没有太大的差距,日系车多为铝合金发动机和cvt变速箱,这可以大大减轻汽车的重量。关于车子轻重的问题不再赘述,这个可以自己查数据对比一下,不可人云亦云。


市面上主流日系车和德系车安全性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或许在造车车理念上会有一定的区别。日系车将吸能原理运用的非常不错,吸能原理就是汽车在碰撞的时候,通过车身的溃缩来吸收一部分冲击力减轻作用在车内乘员身上的力达到保护车内乘员的目的。吸能车身的一个弊端就是车子在撞击后受损会比较大一些,造成用车成本上升。汽车在发生碰撞之后先保车还是先保人,估计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吧。

如果高速公路上日系车与德系车相撞,那么可以说是两败俱伤。高速撞击之下,任何汽车的安全性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对车内乘员的生命会有非常大的威胁。因此说没有绝对安全的汽车,只有学会安全驾驶的人。与汽车的安全性相比,个人的驾驶技能与安全意识也是同等重要的。

市面上主流的日系车和德系车都是可以选择的,日系车在质量稳定可靠性以及燃油经济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德系车在底盘扎实程度以及操控性等方面也有优势,这与两个德日两国的国情和造车理念不同导致的。目前市面上的汽车也都在向一个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追求舒适性的凯美瑞,采用了全新的tnga构架之后,操控性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即便是有油老虎之称的别克汽车也在汽车燃油经济上下了一番功夫,还有就是追求运动和操控性的宝马也在向舒适性妥协,即便是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也追在了汽车强国的身后。



如果这时候还说德系车的安全性一定要优于日系车,或者是说日系车的燃油经济性一定要好于德系车,或者是合资车一定要比别的品牌汽车好,或者是说沃尔沃就一定安全,实在不妥!


小强说说车


日本车PK德国车,就像小孩子PK成年人,有的人认为日本车实惠省油,更加结实也耐撞。也有的人认为,以严谨著称的德国车更加结实耐用。假设日系车和德系车相撞,到底哪个更加安全可靠呢?

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来了解下这两种品牌自身的车身构造,通过相关的资料我们得知,日系车采用了“吸能”设计理念,吸能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把车里除乘客舱以外的部分作为溃缩吸能区间,能够缓冲驾驶碰撞时受到的碰撞和压力,以此减少乘客受伤的机率。由于有了这个吸能的设计,使得车身重量大为减轻,以中级车为例,1.8的日系车一般车重在1100KG左右,而德系在1300KG左右,车重差别200KG,相当于3个成年男子的重量,比率接近20%,那么油耗也会跟着降低,德系车在车身的构造上来说的话,德国车采用前后高强度加强型吸能保险杠,这点与日系车恰恰相反

假设这两辆车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在一堵重达数百吨的墙上, 两车相撞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等的,非弹性碰撞的结果,车身轻、车身刚度低的日系车明显要分担大部分能量,多出的那部分,可能就是车主宝贵的生命。其实很好理解,通俗的说就是一辆轻且软的车与一辆重且刚度大的车相撞,后果会如何呢?假设一辆日系车和一辆德系车相撞,日系车吸能量会比较大,变形也会比较大。

但是日系车此时的吸能并非只保护了日系车的乘客,同时也保护了德系车的乘客。试着驾车去撞沙堆和水泥墙吧,如果你开的是日系车,与别的同级车相撞,你撞上的就是一堵水泥墙,而对方撞上的却是一堆沙。对于日系的吸能设计来说的话,非要说个好与坏来说,我相信不敢妄下定论,但是非要选择的话,至于谁安全,我相信各位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选择的初衷。


侃聊车吧


日系车和德系车的安全性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认为德系车钢板厚实更耐撞,有人认为日系车更能够保证乘员安全。究竟哪种结论才正确的呢?首先高速路上日系车和德系车相撞,应该说的是追尾。如果是两辆车对向相撞,那么对不起,全军覆没。如果是是日系车追尾德系车对比德系车追尾日系车,除了丰田新TNGA架构的车型,其他都是烧窑的卖瓦的——都是一路货。

德系车钢板更厚?谣言!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德系车钢板厚实更耐撞。很多人买车时候都是三部曲,敲钢板按机盖听关门声,这真的能够判断一辆车的安全性吗?很多辛辛苦苦做汽车安全性测试的工程师要哭晕在厕所了。下面是欧系车和日系车的钢板厚度调查表,足以证明德系车并非钢板更厚,日系车钢板更薄不过是竞争对手的宣传手段而已。

日系车偷工减料,质量更轻?谣言!

还有一种传言是日系车相比德系车偷工减料重量更轻,我们看看真实数据。

飞度的整备质量:1.5L低配1058kg、1.5L高配1110kg

POLO的整备质量:1.5L低配1070kg、1.5L高配1110kg

迈腾的整备质量:1.4T低配1440kg,2.0T低配1540kg,2.0T高配1550kg

帕萨特整备质量:1.4T低配1455kg,2.0T低配1575kg,2.0T高配1595kg

雅阁整备质量:1.5T低配1437kg,1.5T高配1519kg

凯美瑞整备质量:2.0L低配1530kg,2.0L高配1550kg,2.5L低配1585kg,2.5高配1610kg

还需要对比吗?从上面我们可以得出,日系车并不是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重量更轻。除此之外,凯美瑞要比同级别的车型重量更重,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说。

日系车安全性更低?谣言!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高速上的追尾事故,德系车和日系车谁更占优。其实低速碰撞德系车占优,高速碰撞半斤八两,丰田全新TNGA平台鹤立鸡群。

参考下图中保研的碰撞测试,最后一栏是碰撞维修经济性跟消费者没多大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丰田全新TNGA平台下的凯美瑞、奕泽表现都不错名列前茅,领克01本田雅阁表现也不错。而一般被认为皮实耐撞的迈腾、途观L表现都一般,甚至在碰撞测试中A柱和B柱都被撞断,驾驶舱被严重侵入。


这是因为高速碰撞的时候,仅仅1mm厚的钢板,就跟你家用的不锈钢勺子差不多厚,在事故发生时候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什么才真正能够保住你一条命?一是高强度的车身框架,保证乘员舱不受到太多侵入;二是吸能设计吸收冲击的力量,让传递到乘员舱的碰撞冲击尽可能的小。而丰田TNGA平台下的新车更高强度的车身框架使得这些车型的安全性更高。

最后,有人说中保研测试只是特定部位的测试,不能模拟真实事故。那么我想问,开卷考试都考不好的人,还指望他闭卷考试得高分吗?告诉你我们要测试这个部位,他都没有加强安全性,你还指望他在其他地方偷偷给你更安全的材料,车企都是活雷锋?再说了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不就是我们日常所面临最多的事故类型吗?如果质疑中保研权威性的请百度中保研背景,再问下自己如果你是保险公司你会跟你家的保费过不去吗?如果是,那你真败家。

以上。


老司机侃侃车儿


日系车说白了车身外壳薄,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塑料,说好听了吸能保护驾驶人,说不好听的就是不安全。德系车不用说也知道外壳要比日系车硬。车速低的情况车辆发生碰撞看的是车外壳硬度,而高速碰撞则是看溃缩吸能以及汽车防撞梁。溃缩吸能原理在汽车的实际运用是将汽车的车身变成溃缩吸能车身,设计的原理和碰撞试验是目的是一致的即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车内驾驶员的安全,并且将驾乘室的形变降到最低,既造成的冲击力越小越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只能将前后构造做成能溃缩救人保命。但是单单前头后头溃缩吸能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还需要配合车骨架的冲力转移设计、车门防撞梁的硬度支撑,力的传到是有个方向的,车骨架的冲力转移设计使得汽车不论是从正面、侧面、后面发生撞击都可以即使的将力传导分散开来,转移到汽车的其他部位,使得乘驾室发生的形变降低到最小,从而做到保护驾驶人的安全。






希望那些日吹不懂就多读书,别整天用自己观点和贴吧朋友圈看到的来回答,扯什么溃缩原理,还说什么德系美系车主内伤,安全带安全气囊是摆设?坦克都扯出来?坦克有安全带和气囊?低速行驶碰撞不看车外壳我也是笑了,高速行驶你们所谓的溃缩原理就是一部车都被挤扁?防撞梁和保险杠加泡沫叫溃缩原理?你们一直在吹捧的日系车“溃缩吸能“在防撞钢梁、保险杠、这些方面如果做的不好的话,完全就等于是白搭,要知道溃缩吸能几乎在轿车上都有运用——说白了就是空出一个溃缩区域使得这个溃缩区域的材质发生形变吸收大部分能量,多余的能量由防撞梁和车身其他部位散发出去,使得乘驾室尽量不产生形变,要是防撞梁这些做的比一般车要薄你怎么承受多余的能量?你前头后头吸收了撞击产生的力量,但是防撞梁还是无法承受剩下的力量也跟着形变了,那你还哪里有安全可言?


希望一群连专业汽车知识都没学过的人,就不要在哪里无脑喷了,把贴吧朋友圈谣言当成知识。


悟空家大叔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候,难免都会遇到一些车辆的追尾及刮蹭事故,不管是轿车与货车的相撞,还是轿车与轿车的相撞,都有可能会出现。今天我们想讨论的就是在高速公路上日系车和德系车相撞,哪类型的车辆会更惨一些?

我们都知道日系车的车皮比较薄,在做工方面不如德系车,尤其是德系车的整车结构做的就不错;另外,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造高速公路的国家,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制造技术更加精湛,所以它非常注重底盘的稳重厚实。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判断日系车和德系车在高速公路相撞,日系车会很不耐撞,我们还是需要分情况讨论的。

如果高速公路上相撞的日系车和德系车属于同级别的车辆,因为日系车的构造相对单薄,德系车的相对厚实,所以日系车会伤的更惨一些。

如果高速公路上相撞的日系车和德系车的等级相差较大,我们就要看一下车辆的安全配置,一般来说,安全配置较高的车辆,受伤的程度会小一些,也就是比较贵的车辆安全配置会比较高,甚至一些高档车具备避开追尾的系统。所以五十多万的日系车与十多万的德系车相撞,德系车就会更惨一些,反之亦然。

我们也要看一下高速公路上德系车和日系车的行车速度,从物理原理上来说,速度越快的车辆,相撞之后受伤的程度会更惨一些,所以也要看看这两类车的行驶速度如何。

总而言之,不管是日系车还是德系车,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都不是我们的所希望看到的,所以各位车友一定要谨慎驾驶,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但是一味的说日系车不如德系车也是不严谨的。


汽车观察家


高速路上日系车和德系车相撞,结果会怎样?首先要看这两辆日系车和德系车的等级了,是微型车、小型车、紧凑型车、中型车、中大型车、大型车哪一类,级别越高安全性越高,还有就是车速了,虽然我国高速最高限速120,但是依然有很多超速的。

如果两者都是微型车车速超过80那两款车基本都报废了,而且车上人员很危险,死亡率很高,车毁人亡,如果是中大型车、大型车车速在100左右,可能车辆报废,人员受伤,但是死亡率要低很多!

级别越高的车不仅仅是空间和动力优势,而且安全系数会越来越高,车身架构更安全,安全配置更多,刹车系统好坏是判断一辆车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很多人说日系车不安全,德系车安全,但是德系三巨头奔驰宝马奥迪那属于豪车,普通人有多少人买得起,所以大家说到德系车首先想到大众,大众现在明着简配,已经不是一起厚实耐用的那些车了,而日系车低端车安全性确实不好,但是中级车及以上现在安全性还是不错的,所以不管你开什么车,都要注意安全,特别是高速,按照规定行使,不要超速,不要疲劳驾驶,不要急刹车和随意更换车道,这都是很危险的,哪怕你开的是沃尔沃,一旦出事那后果很严重!


师父把我扔进凡间


不要一些汽车事故相撞的程度来判断哪一个汽车质量好不好,耐不耐撞!

不要一些汽车事故相撞的程度来判断哪一个汽车质量好不好,耐不耐撞!

不要一些汽车事故相撞的程度来判断哪一个汽车质量好不好,耐不耐撞!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们在道路上或者是在新闻上看到的汽车相撞的事故,并不能说明一辆车的安全系数是多少。

一辆汽车安全系数的高低,现在最通用的就是国际上的NCAP碰撞测试分数,这个是从多方面多角度记录碰撞得出来的结论,这种是比较靠谱的,而不是说我们看到路上汽车碰撞发现的一个两个的案例,就能决定哪一辆车的安全系数好或者是不好。




比如大家都人云亦云的说日系车的铁皮薄,钣金薄,安全系数不高,德系车,美系车这些车型安全系数高,这些只是一个比较直观的,或者说是一传十,十传百的观念而已。汽车的安全系数好不好?耐不耐撞和高强度的钢材的使用以及本身汽车的设计有关系,和钣金没有必然的联系。

也可以这么说,现在家用车10万元左右的汽车安全系数都是大差不差,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在出现事故之后,只是一些碰撞的角度,碰撞的力度,双方车辆的速度各有不同造成的事故的大小不同事故的损伤程度不同。


所以最后个人觉得那些以一个事故两个事故说某一个车系质量好或者不好,安全系数高或者是不高,是很无知的行为。


66号车坊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所以我只说我亲身经历的两次小刮蹭情况,不聊碰撞安全性。我开的什么车就不说了,不然肯定有日粉骂我水军。一次是一辆H车标的车辆从我左侧抢道,车后门碰上我的车头左角位置。对方的车门是塑料的,裂缝一尺多长。我的车粘了对方的车漆,洗车时抛光一下就看不出来撞过。另外一次与两个椭圆交叉车标的车会车,车头左右侧蹭到了,对方的漆面出现一条差不多3毫米深的沟,地上掉了一堆白色腻子灰。我的车又只要抛光一下就可以了。这两件事不能说明安全性能,能说明什么呢?各位自己判断……


黄lvshi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发这种问题……答案很简单,不管什么系车对撞,结果怎么样要具体到某个车型,碰撞的具体情况。宝马可惜把马自达撞断,也可以被飞度装瘪……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大概率是想听到日系车轻被撞毁,德系车多牛逼的结论。这最早是某车海军编造出来的谣言,然后就有不少人信。甚至有一批不怀好意的人,拿这种观点大肆宣扬,来吸引眼球赚流量。

实际上第一,不管日系车、德系车(德系除了BBA就剩下大众了,所以除了大众宣扬德系车,其他系都会说宝马怎么样、奔驰怎么样)还是法系车、美系车,只要是成熟的品牌,有成熟的设计,在车重上区别不大。

这个问题下面就有人回答说A级日系车1100公斤的,这不是信口开河吗?现在查数据这么简单,随便一查就有答案,你这是想忽悠谁呢?来看看这1.3吨的思域,是不是强行被开除出日系车了?

第二,更安全的结构会更重(不代表整车更重),但是更重的结构不一定更安全。如果有人用这个举例子,推导出更重的车一定就更安全,那么它一定在诡辩、偷换概念。

举个例子很容易推翻重就安全这个逻辑:两辆一样的车,一辆空车,另一辆满载,哪辆更安全?显然在安全性方面,这俩车是一样的。而满载的车因为车更重,反而在碰撞时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还有人喷吸能怎样怎样,现在全世界的车企包括德系车,都在研究这个吸能。又有人说了,吸能没用啊,只是测试的时候有用啊,不信你去撞个墙……这种人也是居心不良,安全不安全跟撞墙有关系吗?照他这么说,把他车停墙边就无敌了,别人撞不动嘛,实际上呢?相信有点头脑的朋友都不会被这种人带节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