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战役是统军大将战死了,而战斗却大获全胜的?

蝶恋花绯


这种在战役胜利前夕牺牲在敌人最后一颗子弹下的统军大将在人民军队历史上有很多,

第一、刘志丹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之一、红28军军长。1936年2月,中央红军东渡黄河,进攻盘踞山西的军阀阎锡山,红28军在刘志丹率领下在河西作为东征红军的总预备队,在河西策应。当红军主力在山西连续打败阎锡山军的反击后,做出了以主力部队分成左右两路军,沿着汾河谷地分头北上、南下的战略方针。

红军一系列攻势行动震撼了阎锡山,不得已之下,阎锡山向蒋介石呼救,请求蒋介石派兵进入山西。在蒋介石的统一部署下,蒋系部队十万大军分别从娘子关、风陵渡两处进入山西,与此同时,在陕北的东北军、17路军也准备开赴河西封锁黄河渡口,企图将红军围歼在山西。

面对严峻的敌情,红军总部决定调红28军东渡黄河,配合左路军红15军团肩负巩固东岸渡口,确保红军主力可以随时撤回陕北。

刘志丹接到命令后很快率红28军2000余人东渡黄河,一举突破阎锡山军黄河防线,进入晋西北。红28军渡河后向晋绥军控制下的晋陕两省通道——三交镇发起攻击。激战十分激烈,刘志丹干脆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不幸被横飞如雨的枪弹击中,壮烈牺牲。

刘志丹牺牲后,红28军在政委宋任穷率领下带着“为刘军长报仇”的满腔怒火发起冲击,最终拿下了三交镇,确保了红军主力与后方的交通畅通。

第二、朱瑞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司令员,也是东北解放军炮兵创始人。1945年下半年,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延安炮兵学校校长朱瑞奉命带领一支由上千名炮校学员组成的队伍开赴东北,加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序列。

在朱瑞的带领下,经过不到一年艰苦奋斗,东北人民解放军的炮兵从刚入关时拥有32门山炮、野炮、迫击炮的1个炮兵旅、5个炮兵连发展成一支拥有包括加农炮、榴弹炮这些重型火炮在内的700余门各种火炮、30余辆坦克装甲车在内的80个炮兵连!

在扩大装备的同时,朱瑞还十分注重炮兵的战略战术建设,如步炮协同、集中火力、抵近射击,这都是朱瑞经过实战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辽沈战役打响后,朱瑞率领炮兵纵队跟随主力部队千里奔袭锦西,围攻锦州,第一个目标就是攻打锦州外围的义县。朱瑞决定把刚刚总结出来的抵近射击战术运用到义县攻坚战之中,并且亲临一线指挥。在朱瑞的指挥下,炮兵部队把平射炮前推,在百米开外对准敌军的碉堡实施直瞄射击,这种战法被敌军称之为“大炮上刺刀”!与此同时,朱瑞把重炮部队全部集中在义县城北,火炮密度达到我军作战史上之最!

在炮兵强有力的掩护下,步兵经过四个小时的作战就拿下了义县,全歼守敌1万余人。创下了城市攻坚战战斗最短促时间内全歼守敌的新纪录。不幸的是,朱瑞司令员在战斗结束时,为了观察炮火突破的情况,亲自跑到城边,踩上了一枚残存的地雷,壮烈牺牲。

朱瑞同志是东北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牺牲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员,对于这位炮兵开拓者的英勇献身,上至中央军委,下至东北野战军各级指战员,都感到巨大的悲痛!


大将军威武K


1948年10月1日上午,林、罗、刘正式下达命令,以东野的第三纵队三个师、二纵队五师以及炮兵纵队三个炮兵团和热河独立师等五万余人,在三纵队司令员韩先楚和政委罗舜初以及东野炮兵司令员朱瑞的指挥下,对固守义县的国民党王世高暂20师发起了总攻。

炮兵纵队连续炮轰几个小时后,义县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还未散尽之际,炮兵司令朱瑞为了观察炮火的延伸力和穿透力的具体情况,以便改进攻城火力,为下一步攻打锦州做好准备,于是放下了望远镜走向战场进行实地勘察,不幸踩中了敌人的地雷,壮烈牺牲在战场上,时年43岁,也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职务最高的将领。



朱瑞将军早年毕业于苏联炮兵院校,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精通俄语。抗战胜利结束不久后,朱瑞率领的延安炮校基本干轻装上阵挺近了东北,执行军委传达的“没有炮兵就没有胜利”的精神,担负着组建我军炮兵事业的任务。刚进入沈阳后,朱瑞与苏联统帅马林诺夫斯基进行了多次交涉,希望可以接收日本投降时留下的火炮,但都遭到了拒绝。

无奈之下,朱瑞发扬我军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带领延安炮校干部发动群众,进行零星搜集各种器材和零部件,开始了东野炮兵的艰苦创业,并被军委任命为炮兵司令员,从此东北有了统一的炮兵领导机构和指挥系统,也为我军的现代化炮兵事业奠定了基础。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后,朱瑞已经为林总民主联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结束时,拉出了一支现代化的炮兵部队,为往后民主联军的大兵团攻坚战火力支援提供了基础。锦州外围战打响前,东野炮兵规模和装备水平已经遥遥领先其他野战军,已经拥有了八个炮兵团和一个炮兵旅,约2400门各类火炮。而为了增强东野的攻坚战的机动性,炮兵纵队司令朱瑞还对部队进行了摩化改装,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铁道纵队,大大增强了东野攻坚战的灵活性。

欲保东北必须守锦州,欲打锦州必先攻义县,义县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锦州的门户也是攻打锦州的必经之路,一面临水三年面地势开阔,国民党的守军是王世高暂20师几乎全副美式装备包括地方部队,总兵力约一万两千余人,已经构建了坚硬的永久性防御工事,凭借着强大的火力义县城可谓易守难攻,而且从锦州城里支援义县也十分方便,因此范汉杰主任和王世高师长一直对固守义县很有信心,但他们低估了东野炮兵火力的发展。



1948年9月12日,锦州外围战正式打响,东野各大主力快速扫清了锦州国民党外围据点,切断了锦州范汉杰集团与外界的联系,从北戴河方向出发的吴克华四纵队和詹才芳的九纵队已经包围了义县,随后由韩先楚率领的三纵队及刘震二纵队五师,热河的独立师和朱瑞的炮兵纵队三个炮兵团,接替四、九纵队包围了义县,五万大军在旋风司令韩先楚的指挥下,于10月1日上午对义县的国民党93军暂20师发起了总攻。

国民党精心构造的防御工事根本经不起东野朱瑞百十余门炮火的轮番打击,王世高一万两千余人毫无招架之力,义县城东北方向瞬间被炸开了一个几十米的巨大缺口,由于炮兵纵队的机动性得到了加强,炮兵司令朱瑞立即转移火力朝义县城西猛轰,此时义县城的王世高已经无险可守,全部龟缩进了城里。



随后,韩先楚下令各部攻进城里并清理战场。但令人遗憾的是,跟随部队进入义县城的炮兵司令朱瑞在视察战场时,不幸触雷,牺牲在了大决战刚刚拉开的序幕,但东野将士化悲伤为力量,经过了短暂的激烈战斗后,全歼或者俘虏国民党守军一万两千余人,俘虏了暂时20师师长王世高等多名军官,取得了义县攻坚战的胜利,也为下一步的锦州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赛门军略


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著名将领,1989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确定:彭雪枫将军为中国33位军事家军之一。
彭雪枫1907年生于河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4年,彭雪枫在伯父的资助下,到育德中学学习。在校其间,彭雪枫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接触了一些进步思想和组织,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9年,彭雪枫开始做兵运工作,并在部队中担任指挥员。红军期间,彭雪枫任红三军团四师政委,先后参加过三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战初期,彭雪枫先是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彭雪枫转任新四军第四师的师长兼政委。彭雪枫文武双全,军事素养和指挥艺术颇高,不论是红军还是抗日期间,指挥部队打了不少胜仗,被人们誉为常胜将军。特别是抗日期间,彭雪枫率部作战3700余次,消灭日伪军四万八千余人。1944年9月,彭雪枫在前线指挥著名的八里庄战役时,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37岁。他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在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将领。
八里庄战役是抗战末期新四军为巩固豫皖苏边区,同国民党顽固分子所展开的一次反击性战斗。整场战斗新四军仅伤亡不到30人,就取得了俘敌支队长李光明、副支队长李良玉、程青山等以下官兵527人,毙85人,伤20人的辉煌战绩。
彭雪枫将军究竟是怎么被流弹击中的呢?直到71年后,事情才得以真相大白。据一位叫知情者名叫姜良才的说,当年都以为彭雪枫是被流弹打死,实际是被他的亲叔叔姜毛园特意打的。
原来,打黑枪的枪手叫姜毛园,曾参加过新四军,后脱离部队,参加到顽、伪、匪于一身的李光明部,枪法极好,人称“神枪手”。1944年9月,彭雪枫率部攻打李光明部时,姜毛园在很远处见一人拿着望远镜在瞭望,便认为他一定是一位指挥员,举枪便打,彭雪枫随声倒下。
姜毛园知道这不是一件小事,从此便将此事埋在心底,直到去世前,才将此事告诉家人。
没想到一代名将,却死在一名悍匪手中,令人遗憾。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二战美国空军虽然尚未独立成军但已然很是牛逼了,牛逼到可以六亲不认,经常把美国陆军地面部队炸的哭爹喊娘,还炸出来美军战史上的一个新记录。话说1944年“霸王行动”实施一个半月后,美英盟军仍被德军顽强地阻挡在诺曼底纵深地区,“突破”成为自艾森豪威尔以下所有盟军高级将领作梦都念叨的关键词。



(麦克奈尔)

于是美军第1集团军司令布莱德雷与盟军空军司令部共同策划了攻击瑟堡防线的“眼镜蛇行动”,拟于1944年7月23日用1200架飞机轰炸开路,挥师杀入法国内陆。根据作战计划,第1集团军所属的柯林斯第7军装甲部队,将预先在轰炸区外一公里的地域整装待发,只等空军用炸弹犁出一条血路来,然后便一拥而上狠揍德国佬。

大批盟军高级将领也纷纷从伦敦赶到了诺曼底前线,准备亲眼目睹这一重大地空联合行动的盛况,其中包括了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美军“第一集团军群总司令”、前美国地面部队司令麦克奈尔中将,美国参战后,就是他曾经负责把几百万美国大兵从美洲大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海外,包括太平洋战场的澳大利亚,当然也包括欧洲战场的英伦三岛。

(布莱德雷)

莱斯利·詹姆斯·麦克奈尔,1883年出生在明尼苏达州,1904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7年晋升准将军衔,任美国陆军总司令部作战训练部参谋长。是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重要助手,1942年3月任陆军地面部队司令,在训练地面战斗部队以及作战伪装等战术理论方面贡献甚多,1944年奉调前往英国担任第一集团军群总司令,已升至三星中将。


1944年7月24日,因天气原因推迟一天的“眼镜蛇行动”正式开始实施,结果上午时分目标区上空突然布满乌云,布莱德雷深感不妙,立即通知空军方面取消行动,然而已经晚了,随着大地发出颤抖,几百架盟军飞机黑压压飞临战场。更要命的是轰炸机群没有按照事先的约定与战线进行平行飞行,而是采用了垂直飞行方式。



结果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飞行员不能把炸弹全部准确投在目标区,反将许多炸弹扔到了战线另一侧的美军头上,当场炸死炸伤100多美国大兵,耳朵比较背的麦克奈尔也差点送命,幸亏他的副官在炸弹落下前的一刹那,把他拽进了沟里。

布莱德雷大发雷霆怒骂空军失信,但空军却说没有时间重新调整航线线,第二天天气转晴,上午9点30分远处传来漫天的嗡嗡声,1200架轰炸机编队而来,地狱般的轰炸开始了,4000吨炸弹向冰雹一样倾泻到德军阵地上,整个战线顿时地动山摇。到处都是支离破碎的装备和被抛起来的尸体,没有被炸死的德军许多精神崩溃,哭嚎着四下乱跑,景像甚为恐怖。



按说死里逃生一次,麦克奈尔应该对美国空军的投弹技术有所警惕才对,然而这个倔强的老头再次亲临前线,与第1集团军副司令霍奇斯将军乘坐吉普车视察战况,但这一次他可没那么幸运了。虽然美国空军换成了垂直于战线飞行,但目标区腾起的烟雾被风吹散,部分轰炸机视线受到干扰仍然炸错了地方,正趴在战壕里看热闹的美军官兵突然听到一阵凄厉的哨声,还以为是发动冲锋的命令,说时迟那时快,几十枚500磅炸弹从天而降。

几百名美军前沿官兵立马被炸到战壕以外,那几位在一线观战的将领也被炸的四处逃散,临近中午可怕的轰炸才告结束,飞身跳进战壕的霍奇斯将军挣扎起身,却遍寻不见麦克奈尔,直到傍晚才听说有一位中将被炸死,霍奇斯急忙赶到现场,在一个十字路口看见了面目全非血肉模糊的尸体,除了衣领上的三颗将星可以证明身份,记录就此生成:麦克奈尔成为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级别最高的军人,而凶手却是美国空军。

(麦克奈尔)


消息传到第1集团军司令部,所有盟军将领个个垂头丧气,艾森豪威尔闷闷不乐的飞回伦敦,布莱德雷也大为郁闷,认为“眼镜蛇行动”宣告失败,前线士气必然大受影响。岂料第7军军长柯林斯根本不被误伤所动,按计划坚决投人了装甲部队发起进攻,已被炸晕的德军全线崩溃,到1944年7月28日,美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开始掩杀溃退中的德军,德国人甚至连炸桥的时间都没有,“眼镜蛇行动”大获成功。

虽然付出了统兵高级将领阵亡的惨重代价,但美军却因此史诗般冲出了厮杀缠斗近两个月的诺曼底,大踏步向法国内陆推进,至1944年7月31日,美军先头部队已站在通向布列塔尼和法国中部的大门口,艾森豪威尔大喜过望,向国内的马歇尔报捷:“巴黎的塞纳河已唾手可得”!


度度狼gg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率部参与的四坡村战斗。

1938年11月1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接到中共中央指示,率部进行长征。红二十五军面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进入陕西秦岭地区。

1935年7月,吴焕先在获知红四方面军已经在川西成功会师,并准备北上的时候,他做出了西进甘肃与陕甘红军会师、迎接中共中央的决定。

吴焕先率部一路高歌猛进,连克两当、天水、秦安和德隆,成功翻越六盘山,占领西兰公路,逼近平凉,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1935年8月21日,吴焕先率部来到陕西泾川四坡村,准备徒步横渡四坡村附近的汭河。正当红二十五军在河中走到一半的时候,汭河上游突发大水,红二十五军的军部和担任保卫任务的223团过不去,不得不退回汭河北岸。

吴焕先遂命令大部队在南岸等待,自己和徐海东带领军部和223团在北岸暂时休息,待大水退去再行过河。

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35师208团一千余人突然沿泾川王母宫塬方向向汭河南岸突然袭来。由于大部队在北岸无法救援,军部及辎重在南岸,再加上国民党人数众多,武器装备更好,情况十分危急。

关键时候,吴焕先和徐海东命令223团3营在正面阻击敌人,1营和2营绕到西南面敌人的侧后方与3营配合,分散敌人火力,伺机反击。

战斗打响后,吴焕先还是不放心,于是亲自带着学兵连和交通队的一百多人离开河边,穿过四坡村,来到敌人另一侧后方。敌人火力很猛,1营和2营打得很艰苦,3营虽然占据防守位置,但是很难组织有效进攻。吴焕先当机立断,带领士兵不顾枪林弹雨,淌过泥泞的道路,强占到了一处隐蔽的制高点,对敌人发起了强力冲击。

3营见吴焕先枪战的到了制高点,士气大振,在重机枪的掩护下也不要命地冲了上来,对敌人形成了夹击。但是敌人很顽强,虽然损失惨重,但是一直没有丢失阵地。

吴焕先很着急,于是亲自带队向敌人发起了冲击。吴焕先一马当先,在还有一白多米就到达敌人阵地的时候,突然一颗子弹飞来,打入了他的身体,吴焕先瞬间倒地,英勇牺牲。

在当时红军主力当中,红二十五军是平均年龄最小的部队,只有18岁,而当时28岁的政委吴焕先因为平时对战士们很关心,也很严格,可以说既是“兄”也是“父”。由于当时战士们都以为吴焕先只是受伤了,于是个个怒气成天,拼命向敌人发起总攻,冲到敌人的战壕里与敌人进行肉搏,最后成功将敌人全部消灭。

战斗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吴焕先牺牲的消息被封锁,只有营一级的军官才知道。吴焕先的部队之所以能在他死后还能取得战斗的胜利,一是因为他平时对待战士关怀备至,受到战士们尊敬,战士们愿意为他与敌人拼命;二是因为吴焕先在战斗中英勇而又谋略,占据了制高点,又以身作则参与战斗,为战斗胜利打下了基础。

虽为这只是一场很小的战役,但是往往大胜都是这种小小的胜利累积起来的。

1935年10月,毛主席在得知吴焕先牺牲的消息之后说,吴焕先为革命牺牲,功不可没!

2009年,吴焕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围炉煮酒话春秋


统军大将战死,战斗却大获全胜的战役历史上很多。这里我就不得不提一下欧洲最具传奇性和戏剧性的一个将军——现代战争之父,古斯塔夫二世。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是17世纪瑞典大帝、瑞迪帝国的开创者、著名的军事改革家、现代战争之父,被清教徒称之为“北方雄狮”。他出生于1594年,1611年因父亲离世,而继位。但此时的瑞典危机四伏,内有贵族叛乱,外有波兰、丹麦、沙俄的威胁。


古斯塔夫任命阿克塞尔·乌克森谢纳为相,用军事和外交手段摆脱了波、丹、俄三国,并确保瑞典对波罗的海地区的占有。经过动荡的6年后,1617年,古斯塔夫才能进行加冕。之后,他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国人在瑞典投资开办企业,开采瑞典丰富的铜矿铁矿,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坚实的军火工业。国库充裕后,古斯塔夫开始了划时代的军事改革。他也因此被誉为“现代战争之父”。

首先,实行义务兵役制,统一士兵军装。当时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军队都是雇佣兵,纪律性和忠诚度很差。实行征兵制后,瑞典军队的战斗力明显加强,纪律也明显好于其他国家的军队。


其次,为了在作战中充分发挥火枪和火炮的作用,古斯塔夫改造了作战方针,将作战面拉长,减少纵深,有利于火枪的密集射击。他还将炮兵建成独立兵种,同时减少炮身重量,提高炮兵作战的机动性,使炮兵能够与骑兵、步兵更协调地联合作战。

此外,古斯塔夫注重主动进攻,比一般线性作战更强调机动性。他指挥的装备滑膛枪的火枪手射击准确,装填速度是当时其他国家的士兵的三倍。现代军校把这个称为优势火力。他在历史上,首次将“职业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引入了军队和战争,其军事创新成为欧洲军队的标准和楷模,影响西方军事达一个多世纪之久。拿破仑曾将古斯塔夫与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并列为西方军事史上四大名将。


1621年,古斯塔夫进军波兰,于1626年取得沃尔霍夫会战的胜利。1630年,古斯塔夫介入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基本上分为德意志新教诸侯、丹麦、英国等新教阵营,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西班牙等天主教阵型。


瑞典属新教,古斯塔夫的介入扭转了新教的颓势,多次击败天主教军队,在1631年赢得布赖滕费尔德会战的胜利。1632年,古斯塔夫二世率领瑞典与新教诸侯联军,在吕岑与华伦斯坦率领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爆发决战。瑞典军最初进展顺利,但古斯塔夫从战线右翼回援中央过程中与队伍脱离,结果与帝国军队发生遭遇,在格斗中阵亡,年仅38岁。

之后,瑞典军队继续奋战,迫使华伦斯坦撤出战场,赢得会战胜利。虽然古斯塔夫阵亡,但瑞典成功介入三十年战争,并获胜。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瑞典获得大量领土,成为欧洲领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及西班牙。瑞典俨然成为欧洲新教国家的领导者,帝国霸业由此开始,直到在1721年大北方战争中被俄罗斯击败。


绝缘真空


巴顿将军说过,军人最好的归宿,就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很遗憾他差一点就做到了。我想,他说这句话的灵感,大概来自于英国海军中将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1758年9月29日-1805年10月21日)。

纳尔逊原肖像和现代装,注意现代装他的右手为义手(在与西班牙人作战中失去)

在伦敦市中心,有一座著名的特拉法尔加广场,就是为了纪念拯救英国的特拉法尔加海战而建造的。广场中央耸立着一根叫做纳尔逊纪念柱的圆柱,柱顶是纳尔逊的铜像。

特拉法尔加广场

为什么纳尔逊被英国人民如此怀念呢?这正是因为纳尔逊像丘吉尔一样,避免了英国受到来自欧洲大陆敌人的奴役。1804年,拿破仑称帝,欧洲大陆上再也找不到可以与他匹敌的对手。拿破仑在英吉利海峡对岸建立了庞大的军营,唯一能阻挡他征服英国的只有英吉利海峡和英国皇家海军。拿破仑骄傲地声称:只要三天下雾,我就能成为伦敦、英国议会和英格兰银行的主人。

但是这一梦想在1805年10月21日成为了泡影。拥有41艘战舰的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与拥有27艘战舰的英国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10月21日拂晓,双方舰队已接近至12英里,6时10分,纳尔逊发出“成两路纵队前进”的命令、6时20分,下令“备战”。联合舰队司令维尔纳夫知道战斗不可避免,为了便于舰队作战不利时撤入加的斯港,他下令舰队进行180度大转向,这一变化不仅严重影响了士气,而且造成联合舰队的队形陷入混乱。纳尔逊抓住战机下令进攻,“胜利”号上升起了著名的“英国要求舰队全体将士尽忠职守”信号,随后又升起“进一步接敌”,英国舰队在一片欢呼声中向联合舰队直插过去。

特拉法尔加海战

上午11时45分,联合舰队“弗高克斯”号向“王权”号开炮,特拉法尔加海战打响。战斗持续5小时,由于英军指挥、战术及训练皆胜一筹,法西联合舰队遭受毁灭性打击,主帅维尔纳夫和21艘战舰被俘。在开战2小时后,英军主帅纳尔逊被法舰“敬畏”号上的狙击手击中,大约下午四时去世,他死在最终胜利之前半小时。

特拉法尔加海战彻底击破了拿破仑依靠海军登陆英国的梦想,从短期看,它为1815年拿破仑的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从长期看,它使英国获得了大约140年的海上霸权,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基础。每逢国家和民族遭遇危难关头,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总有英雄挺身而出,御敌保国,从这一点上来说,纳尔逊可与中古时代的阿尔弗雷德大帝,现代的温斯顿丘吉尔鼎足而三,前后辉映。


每日一段历史


吴焕先,长征时期担任红25军政委。

1935年8月,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西征到达陕南的红25军在获悉中央红军即将北出四川进入陕甘的消息后,决定西进甘肃南部接应中央。

当红25军进至甘肃泾河边的白水镇时遭遇连日大雨,导致山洪暴发,把刚刚渡过去一半人马的红军隔离开来。偏偏祸不单行,尾追红军的国民党马家军35师208团也冲了上来。对于马家军来说,眼前正应了“半渡而击”这个最佳战机的状况,反过来,红军却处在万分危急的状况。

此时,吴焕先政委和军长徐海东已经渡过了泾河,当发现对岸军情紧急,二人纵身扑进了水流湍急的河水游到对岸,指挥部队迎战强敌。

正在与马家军杀得难解难分的红军部队,看见军长政委都上来了,顿时士气大振,而马家军渐渐招架不住。在战斗中,吴焕先被敌军子弹打中,不顾剧痛继续指挥战斗,直到把这一个团的马家军全部压缩到一条烂泥沟里成了瓮中之鳖。

就在战斗胜利的前夕,吴焕先永远的倒下了!

就在吴焕先倒下的那一刻,早就杀得浑身血污的红军战士再一次愤怒了。铺天盖地的手榴弹、枪弹雨点般扔向了被困在烂泥沟的208团。即便如此还是不解恨,红军最后扑进去枪刺刀砍一番才算结束。

马家军208团连同团长马开基在内1000余人,没有一个人活着回去。

但是,无论消灭了多少敌人,都不能让红25军感受到胜利的滋味。因为年仅28岁的吴焕先是他们每个人心中的一面旗,是他让红军官兵懂得了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光荣,什么是人民子弟兵!


寰宇长剑


有哪些战役是大将战死了,而战斗却大获全胜的?其实在这方面历史上还是有不少例子的,而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可以说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的露梁海战了。露梁海战是自公元1592年到1598年之间那场堪称东亚世界大战的“万历朝鲜之役”的最后一役,在这场战役中中朝联军最终大获全胜,将在朝鲜半岛肆虐长达7年之久的日军被完全驱逐。但也是在这场战役中,朝鲜水师主将李舜臣和明朝水师副总兵邓子龙却也在胜利“前夜”先后阵亡,而他们的牺牲更加增添了露梁海战的悲壮色彩。


丰臣秀吉称霸亚洲的野望

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降伏了日本各地的其它大名,基本完成了日本的统一,日本的战国时代走向终结,丰臣秀吉也成为了当时日本各地的共主,被称为“天下人”。而这时他的野心也膨胀到无法抑制,竟然异想天开,制定了具体的征服亚洲大陆,成为全亚洲主人的计划。在他的计划中,自己将先派兵占领朝鲜,然后自己从海路进入中国,先占领宁波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大本营,然后从宁波出发征服印度,然后再回师中国北方,在出征的第七年占领北京,并让日本天皇正亲町迁都北京。

妄想征服中国和印度的丰臣秀吉

当然要实现他的这个野望,征服朝鲜就是第一步了。公元1591年6月,丰臣秀吉致信朝鲜国王李昖,说明将于次年春天借道伐明,要求朝鲜提供协助,其实这意思就是赤裸裸地威胁第二年要入侵朝鲜了。朝鲜收到信件之后,立即向报告了明朝,但却认为丰臣秀吉只是说大话而已,并没有认真地备战。而与此同时,丰臣秀吉还向琉球、菲律宾、泰国、越南和印度等地的政权以及当时在澳门和印度果阿建立的葡萄牙殖民政权都派出使臣,要求他们与自己一同伐明。但琉球和泰国暹罗王国的国王在收到信件之后,都立即派使臣通报了明朝,暹罗甚至对明朝表示,如果日本敢于入侵明朝,自己将派大象军团出征协助明朝抗击日本。

描绘日军在釜山登陆的画作

公元1591年8月23日,丰臣秀吉正式向日本各个大名发出征召令,要求其派兵助其出征。在得到响应之后,他用了大约半年时间集结起15.87万人的大军,分成9个军团,在公元1592年4月12日正式从海陆向朝鲜进发,两天之后,日军在朝鲜釜山登陆。

万历朝鲜之役

日军登陆朝鲜之后,虽然朝鲜各地也都组织了多支义军进行了激烈抵抗,但由当时日本各地精英组成的日本侵略军还是推进迅速。5月23日,日军第一、二、三军团攻陷开城,直逼平壤,朝鲜国王李昖被迫流亡到了中朝边境的义州,4天之后,平壤被日军攻陷。7月27日,日军加藤清正部甚至越过图们江,攻入中国境内,但一个月后遭到海西女真各部围攻,被迫撤回朝鲜。

而在平壤失陷之前,明廷就收到了朝鲜国王的求援请求,经过多方辨识情报之后,认定:

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

之后明廷先是允许朝鲜国王进入中国,到辽东半岛避难,同时开始调遣各地军队,分批进入朝鲜迎击日军。

日军在平壤之战中使用的火铳

6月15日,在平壤被日军占领的当天,明军先锋1000名骑兵就开始渡江南下,准备迎击日军。7月17日黎明,明军炮兵部队开始炮击平壤,但攻城部队却被日军守将小西行长击退,明军游击史儒阵亡。初战受挫之后,明军持续增兵。12月15日,名将李如松率军4.3万人渡过鸭绿江,再次进入朝鲜,后来明军逐渐增兵到7万余人。此外朝军也有1.5万人左右加入战斗。

明军战船上的连弩

公元1593年2月7日,明军从平壤城南、西、北三个方向开始攻城,日军在损失1万余人之后撤退,向汉城方向逃窜。明军则乘胜追击,于公元1594年4月19日将日军逐出汉城。同时朝鲜水军在李舜臣率领下在水战中也多次击败日军,最终迫使丰臣秀吉与明朝议和。但在议和过程中,双方下级谈判人员擅自达成的协议最后被万历皇帝和丰臣秀吉双双否决,最终和谈破裂。丰臣秀吉于公元1597年2月出动14.1万陆军和2.2万水军再次入侵朝鲜。明朝和朝鲜也分别出动数万大军,对日军给予迎头痛击。中朝联军经过两次蔚山之战、鸣梁海战和泗川之战之后,逐渐占据了战场上风。

露梁海战

公元1598年9月18日,丰臣秀吉病死。接任他执掌局面的德川家康等人决定从朝鲜撤军。从11月起,日军开始分批撤退。但此时,明朝和朝鲜水师已经得知了丰臣秀吉的死讯,因此决定封锁海路,将日军彻底消灭。明朝和朝鲜海军在陈璘、邓子龙和李舜臣等人的率领下,派出数百战船,在朝鲜忠清、全罗和庆尚诸道的海口分兵截击由海路撤退的日军小西行长各部。

描绘露梁海战的画作

在中朝联军中,当时已经67岁的老将邓子龙领1000水军作为先锋出战。在战斗过程中,日军岛津义弘部突破中朝联军防线,邓子龙为阻止日军突围急忙追击,却遭到日军优势兵力围攻,邓子龙所在战船被日军火器击中起火,邓子龙本人也身中日军火箭,不幸牺牲。而作为中朝联军右军的朝鲜水师看到邓子龙被日军围攻,也立即在李舜臣的率领下前来救援,但在战斗过程中,李舜臣也不幸被日军流弹击中殉国。


不过中朝联军在海战中却击毁了200余艘日军战船,斩首超过500,日军溺死不计其数。此战的结果是将日军彻底逐出了朝鲜半岛,万历朝鲜之役完全结束,中朝联军获得全胜。但邓子龙和李舜臣的阵亡,也使此战成为了统军大将战死但战斗获胜的典型战役了。


桃花石杂谈


春秋时晋先轸,打少数民族的时候莫名阵亡,据说是自觉先前不顾而唾失了礼数抱着必死决心去的。

辽沈战役时攻打义县时,解放军炮兵之父朱瑞在战斗后视察炮火延伸情况时踩中地雷,不幸牺牲。这次战役中朱瑞一手带出的炮兵纵队百炮齐发,将义县城墙轰塌40米,对战役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