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想想看,学生、家长、教师,谁最希望给学生减负?给学生减负后,谁最开心?

张艺黄冈


最高兴应该是学生。而这个只能说大部分学生(那种特别爱学习的除外)。

作为老师,我们没有什么高兴与不高兴的,大部分的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设计,难度的把握都是有分寸的,正常情况下老师不可能布置太多的作业,一是作业过多学生可能觉得压力大,最后可能应付式的完成,质量得不到保证。作为老师齐刷刷的收齐几十本作业,如果量大的话,老师有精力细批吗?有时间再去做辅差工作吗?同样感觉,我们面对一摞摞的作业本,心里同样觉得压力山大?最后可能作业批改完了,可做得什么样的情况,或者都不知道呢?

如果太少的作业,学生达不到巩固训练的目的,学习的基础不扎实,特别对于中差生特别不利。优生自己都可以去找一些作业来巩固。

作为家长,目前为止听到学业负担过重的仍然是少部分家长,很多家长除了完成学校的学习作业外,还在外面自己 想方设法的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像奥数班,提高班等等,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不能落后,更不愿意他们输在补课的大军中。同时中考,高考仍然唯分数论,他们可能愿意因为减负而让孩子止步于高中或者大学。岂知,我们寻常百姓,除了学习外,你还有什么资本与那些什么二代公平竞争,目前而高考相对还要公平些。


为啥学生最高兴呢?现在本来就有一部分孩子特别是差生,根本就不喜欢学习,更不用说写作业,常常因为写作业,弄得家里鸡飞狗跳。包括中等生相当部分,知道学习对自己很重要,这部分孩子还算有一点基础,但是完全把自己放置于“减负”之中,多的作业不想做,更不愿意去积累努力的思考,所以很难明显提升自己的成绩。所以这样一个大群体,你要给他减负,他们心里一定高兴得不得了。

(我期待这样的和谐画面)

以上纯个人理解,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我是杨锅


减负应该大家都比较开心吧!学生真的太累了,家长也太累了,老师也太累了!减负应该从根本上来减?哪里是根本——教材。教材内容越来越难,小学四年级数学现在已经开始学方程学负数,这在我上学时候是初中才开始学习,至少提前了两年!

一、从学生来看。玩是孩子的天性,过早的把孩子束缚到学习上只能是让孩子丧失学习乐趣!我家孩子这个清明节假期,语文发了四张试卷还有一篇作文,数学发了三张试卷,英语让抄课文五遍!作业很多。如果能减负,我可以带他出去玩玩,春暖花开的季节,看看山玩玩水。

二、家长方面。如果减负家长可以让孩子少上几个辅导班,一方面少花钱,另一方面也就不会整天骂老师补课赚黑心钱。家校关系一下和谐不少。

三、老师方面。老师不补课了也能出去玩玩,陪陪孩子,陪陪父母。孩子不抱怨你了父母也不抱怨你了!

真的是减负事关家庭社会的和谐啊!但是可能减负吗?只要高考还是要分,那么减负就是一个伪命题!所以同学们高兴完之后接着开始刷题吧,毕竟马上就要中考高考了!


跟我学生物


给学生减负后,最开心的应该是老师。因为:

一是老师不再背锅。当前学生之所以学业负担重,很多人认为是老师造成的。老师经常安排各种考试,老师经常布置很多作业,让学生苦不堪言。前边不是广为流传这样一个笑话:凌晨1点钟,老师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

“喂!你睡了吗?”

“我睡了。什么事?”

“你都睡了,我还在赶作业呢!”

说实在的,老师也不想这么做,但学校领导要成绩。明明上级部门有要求,不准对学生成绩进行排位评比,但有又谁在严格抗行呢。老师的教学成绩拿不起来,领导会找他谈话的。

二是学生减负后,老师也会更轻松。不用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当然,不是说老师不改作业。也不用组织那么多的考试。如果严格按规定执行,一学期只有两次考试:期中和期末。并且期中只考主科。老师也不用晚上加班,周末还要在学校补课。何乐而不为呢?

三是学生减负后,老师可以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学,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还可以多陪陪老人和孩子。

所以,真正减负后,最开心的应该是老师。


诗意南山


减负!减负!!减负!!!是必须的,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都有好处。减负成功的话,首先是学生开学,其次是家长开心,最后是老师开心。

每当我看到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上放学背着重重的书包,我就揪心;每当我看到小学中高段有50%以上的孩子都戴眼镜我就心痛;每当我看到初中80%的近视率,我就在想我们究竟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好吗???

减负可以还孩子快乐的童年。孩子减负与掌握该掌握的知识一点也不矛盾。大量的反复的重复练习使孩子既累,同时潜力被挖尽。遥想当年,我读小学的时候,就一本语文一本数学书,再两个本子就读完了小学。初中也没有早晚自习,放学回家帮父母做家务,扯牛草、猪草……一样考上大学。

减负以后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一些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周末、节假日让孩子参加“特长班”“兴趣班”补习班,不惜代价,花费大量的钱,这真的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多大的好处呢?!

减负是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减负应该得到落实,但是,我怀疑减负真正能够实现吗?


平淡是真oymlq


黄冈的张艺老师提出的问题 既有深意又有现实意义 下面是我的拙见 也许对大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先明确提出减负的大背景 :目前高考制度并没有根本的变革 有关部门的减负令三令五申收效甚微 甚至越减越重已走向反面

2 再确定个统一标准:当下人们提到的减负 大都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如果根据高考激烈竞争的标准 你说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吗可是 我们如果换几个不同的角度看 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以学生身份看 从小学到高中自身也会有所变化 不能一概而论说都愿意减负 简单点 高中 在高考临近时 大都愿意加大负担 当然也有例外 那就是不愿意学习的 跟不上进度的 对高考成绩无所谓的 减负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以老师身份看 高考制度不变 由此演变出的各种有关学校 老师的考核制度 指标不会大变的情况下 减负仅仅是个口号而已 没有什么意义 可以说老师是处于最希望减负 而又最不敢减负进退两难的境况 其实老师的负担岂止是学生的课业 那些应付检查 甚至许多与学校无关的负担是不是该减下来

以学生家长身份看 有不少是既不愿意付出 又不愿意落败的 对减负他们天天喊 真减负了他们又天天骂 钱不能花 精力不能加 孩子的成绩还要拔尖 有点不切实际

3 减负谁最开心 先对家长说吧 最开心的是 那些学习好的 尖子 学霸 他们的竞争对手 一下子减少了许多 他们真的减负了 可是家长们想想你的孩子在减负中很“开心”日后他长大了 懂事了 那是要后悔一辈子的 要骂爹娘的 是很不开心的

往长远看 减负的结果是 学生中优等生与落后生之间差距会越来越大 这有利于谁 城乡学校成绩越来越大 这有利于谁 穷人与富人的孩子差距也越来越大 这有利于谁 题主出题出的好 大家想想看吧

对大学来讲他们没有任何损失 甚至还巴不得如此 最后不得不提到的是社会上那些补习机构则获得了意外的惊喜 你说谁最开心呢那么谁是最大的受害者呢 孩子 学生


信心12345678


这里提出了“两个最”,第一个,谁最希望给学生减负?当然是学生自己啊,这毕竟是学生自己的事,肯定是本人最上心。第二个,减负后,谁最开心?我认为不是学生、家长和教师,而是课外辅导班。


一、学生最希望给自己减负

首先,在号称史上最严减负令出台后,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实质减轻迹象。就算学校的作业少了,家长依然会自我加压,不用扬鞭自奋蹄,教育自己的孩子努力吧,今天学习不吃苦,明天吃苦找工作。而且,在以教学成绩论英雄的大背景下,学校也不敢轻言减负,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学习时长成正比,压缩甚至占用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的时间,“补贴”给语文、数学等所谓“主科”的现象比比皆是。难怪有的学生会吐露出一个小小的心愿:“老师,我想上一节彻彻底底的体育课。”听起来心酸,却也是现实。

其次,对于家长来说,希望给学生减负,但也只能停留在希望的层面,还是要面对现实。现实是什么?上面的减负措施再多,学生也要面对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现实问题。即便这个规则修改了,也会有其他的规则相继而来,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这种规则。可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其实比学生本人压力更大,可是却看淡了减负。

最后,再来看教师。教师只是学生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对于能不能减负,没有太多的操作空间。需要做的,就是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安排,执行好教学计划。

二、课外辅导班最开心

学生减负的措施陆续出台,持续加力,最严厉的措施,就是明令禁止教师参与有偿补课。在教师大撤退的同时,课外辅导机构纷纷瞅准这个“大蛋糕”,迅速跟进,抢占市场。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补课需求,只能增加,不会减少。教师的大撤退,更是他们大跃进的好时机。而且,与教师的有偿补课相比,课外辅导机构成本更高,因此,辅导费更加高昂。而在教师退出有偿补课市场后,课外辅导班更加有恃无恐,辅导费更是“水涨船高”。减负形同虚设,减负的背后,甚至是学生和家长们付出了更多。这也是现实的无奈。真正高兴的,只有课外辅导机构了。


凤凰城阳光


首先,我觉得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国家教育部最希望给孩子减负,学生应该是减负过程中最开心的那个。

每年教育部都会出台政策给学生减负,规定课外作业一个小时到九十分钟。把孩子从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

但是,学生是减负了,家长又开始担心孩子学习不用功,课余时间长了,就想着是不是该学学什么艺术,或者给孩子报个辅导班补补差科,反而又真的加重了孩子的负担。

而老师呢,每天讲授新课,对应的布置作业肯定也是经过权衡后的,并且面临学校一心要成绩的压力,高考优胜劣汰的压力,要想把学生的成绩提高上来,那只能多做多记。

而学生在政策压力下,家长,老师都纷纷退步,作业和课外辅导很大程度的降低了任务量,休息娱乐的时间多了,肯定是最高兴的一个。



土也地王里


如果大家都能理解减负的深层含义,我想大家都会开心的。

第一开心的是孩子。

学生减负了,就不必每天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不必没完没了地参加父母安排的补习班。他们有了自己的闲暇时间,有机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有机会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第二家长开心。

孩子减负了,家长因为陪读伤心动怒的机会少了,不必每天赶场似的送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了,亲子之间关系更和谐了。

第三教师开心。

孩子减负了,精神状态好了,学习效率高了,不再像以前一样萎靡不振了,教师上课也更有激情。

当然,“减负”的目的仅仅是减轻课业负担,并不是减轻孩子所有的负担。

昨天一位一年级的孩子妈妈骄傲地说:我家孩子不补课,也不让他多做作业,就让他玩游戏,我怕他无聊,每个周末都邀请他哥哥去陪他一起玩。

如果减负出这样的结果,倒不如不减负。

减负是为了让孩子从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补习中跳出来,做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发展孩子各方面都能力,而非无所事事的浪费时间。

换个角度来说“减负”是为了”增负”,是为了腾出时间发展孩子的身心健康、锻炼孩子各方面都能力,真正推进素质教育。

这样岂不是皆大欢喜?


妈咪老师


当然是学生啦!理由如下:

第一,学生的压力来自方方面面

不仅来源于家长、教师,也来源于同学和自己!当然,压力越大的学生,意味着他也越爱好学习!已经放弃了的人,恰恰是承受不了这个压力,干脆就不承受了。

第二,上述群体中,学生的心智最不成熟

当然有成熟的学生,也有不成熟的家长。但我说的是总体情况,总体来看,学生的心智没有成年人那么理性。弗洛伊德提出著名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心智越不成熟,就越追求本我。所谓本我,就是个人欲望,怎么舒服怎么来。大部分成年人能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当前利益,而大部分学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最后一个问题,学生减负后谁最开心?我认为最开心的是学渣和学霸们!

减负后,学渣们可以奉旨不学习,奉旨少做或者不做作业,就算家长、老师要求他们补完作业,他们也会以减负为由进行反驳。

而学霸们是不会执行减负任务的!学霸们就是那些心智非常成熟的孩子,他们愿意为了将来的前途而付出心酸与努力,所以就算老师不给他们布置作业,他们也会购买课外练习册、上网找题、自己给自己布置学习任务。(比如我班有些学生,他专门拿一个本子,工工整整的把书本上的笔记记录下来。从来没有哪个老师这么要求过他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大家的学习任务减轻了,成绩也就下去了。而学霸们的学习任务不变,所以二者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这恰恰是学霸们希望见到的。


明17890714


第一,孩子最开心,小孩毕竟小,没有危机意识,一肩负,就可以肆意玩了,开心。第二,老师开心,不用布置那么多作业,不用关注学生成绩,天天和同学们讲好大纲上的内容就好了,肯定相当开心。第三,有的人说家长开心,看见孩子不用那么累,开心。这点等ta家孩子最后因为没有成绩,也没有能力,只知道玩,最后上不了一个好的学校,只能早早毕业去工厂像机器人一样,每天工作10小时之后,才会知道这才是最“开心”的时候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