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不向日本提供武器?

不好取啥名


两个原因。

一、日本没有使用德国武器的意愿。二战时,日本无论从经济、科技等各方面而言,都是要差德国一个等级的,军事装备也是样。如果,将日军与德军放在一起同场竞技,日军只有被打得吃屎的份(有实例的,太平洋战场上小日本就被与德军一个级别的美军揍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但是,日军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的对手,并不是德军、美军,而是中国军队,一支根本不能算得上是对手的军队。在此情况下,日军根本没有花大力气提升军队装备的动力。其次,日本经济在当时虽然在亚洲是老大,但与欧美等国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以1840年为例,德国当时的GDP是387亿美元处于世界第二位,而日本只有192亿美元处于世界第六,但这个第六只有德国的一半不到。德国人就算想卖军火给日本,日本恐怕也拿不出太多的钱。

二、德国人也没有卖军火给日本的意愿。二战前,德国为了称霸欧洲,可谓是穷兵黩武,先进的武器自己还不够用,怎会轻易卖给别人?比如1933年,德国偷偷的突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决定扩军。当时德国国防部拟出了一份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将目前10万人的陆军扩张到30万。不料希特勒大笔一挥,将这个期限提前到了1934的上半年,即1年内完成!而到1939年底德国发动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总兵力已经超600万,进攻法国就用了330万余人。扩军速度之猛、规模之大让人口呆目瞪,所以德国其实也没有多少军火可资助日本的。

当然,同为轴心国,德日两国还是有些军事交流的。比如德国就向日本提供过少量坦克,后期还计划给日本提供U型潜艇和一些技术援助,但多只是普通军事交流层面的合作,均不成气候。


50后男人


二战期间德国向日本提供了部分先进的武器技术,但是日本因为工业底蕴很差,资源贫乏并没有办法把这些武器技术真正消化吃透。虽然运输线漫长并且面对盟军的封锁,潜水艇的运载能力确实有限。

今天的日本是一个工业强国制造业,匠人精神闻名于世。可是在二战当初日本只不过是一个刚刚工业化的国家,然后在当年并非是物美价廉质量可靠的象征,而是廉价和品质差的代表。

非常简单的一个例子,日本的工业生产当年并没有标准化流水线作业。而是大量的通过小作坊式的家庭作坊为大企业提供零配件,在一线战争中,飞机活塞式发动机的气缸环,需要经验丰富的整备兵,用锉刀一点点把它装配上去。德国的武器装备从来都是以精密设计和制造闻名,这种基础上的产品拿到日本来肯定是没法有效的批量制造。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德国的武器是德国人,根据自己作战环境进行设计的,比如虎式坦克车身非常的重装甲很厚,主炮口径非常的大,因为他面临着苏联强劲的t34和kv2坦克。这种设计拿到亚洲来,首先过厚的装甲显然是浪费资源也是资源贫乏的日本支撑不起的,其次过大过重的主炮毫无必要,亚洲国家不会有t34坦克这种东西……最后一点虎式坦克在苏联整天哀叹泥泞的道路,到了亚洲的战场上,基础设施和桥梁比欧洲还不如,恐怕彻底要寸步难行。

想一想看德国的mg42机枪和MP38冲锋枪组合,一分钟能发射多少弹药?单凭这一点就会让小气的日本军阀心疼的肝颤。日本坚持使用三八大盖,直到战争后期被美军的半自动m1和轻机枪打的实在找不着北才想起来开发了古怪的百式冲锋枪。

这种种原因最后虽然德国给日本了一些先进的武器技术比如飞机发动机和雷达,是前者日本也无力消化,后者别说日本无力消化德国自己的雷达技术也很不怎么样。

所以说武器性能不是纸面上的,如何更主要的看是否适合战场环境,就从这一点来说,日本也招架不住德国的先进武器装备。说起来这应该是日本的幸运,他们真的如果迷信德国把一切图纸都拿来照搬照抄,可能他们用不着到45年9月份就会更早的完蛋。那些到可怕的武器足以让日本的财政破产经济崩溃。


千里岩


从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到1945年日本人投降,德国基本上没有给过日本任何武器上的支援。原因可能为一下几点。

一,日本开战之后对中国的入侵,可以说是势如破竹,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便占领了中国一半的领土。当时日本士兵使用的武器主要是三八式步枪,这种步枪的技术比德国落后了至少20年。按理说做为同盟国,德国应该给武器装备寒酸的日本提供更先进的武器才对。可是日本面对的是武器装备比他们更落后的国民党军。由于当时的中国国力军力都十分的弱小 ,面对日寇入侵一败再败。可能日本人自己也觉得依靠现有的武器装备完全可以征服中国,不需要太先进的武器。

二,侵华战争打到1938年的时候,日本已经显现疲态。由于占领地区过大,日本在兵力部署上开始捉襟见肘,并开始战略转变,由原来的疯狂进攻改为对有限目标的精准入侵。这其实暴露了日本作为岛国的劣势,资源贫乏,经济实力难以支撑大规模战争。这个时候经济实力数倍与日本的德国并没有对给日本任何的援助。德国与1938年3月吞并了奥地利,并于同年9月份和英法美意四国共同实施了慕尼黑阴谋,将苏台德地区收了回来。说明德国当时已经处于全面入侵欧洲的关键战备阶段。而且慕尼黑阴谋的本质是英法美意等国都希望德国把战火烧往苏联方向,这个时候德国肯定不愿意让苏联知道自己的战略意图,如果对日本进行明面上的援助,很可能会让苏联警觉。为此德国还刻意于1939年同斯大林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三,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之后,德国迅速的占领了西欧大部分国家,而此时的日本由于之前在诺门坎战役上输给了苏联,并和斯大林签订了两国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当然就没有支援它的必要了,除非它打赢了远东苏军。到1941年6月份的时候,德国开始了它入侵苏联的战略意图。而此时的日本在中国战场上始终处于有利地位,美国为了保证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对日本进行的海上封锁。加上英国还没有被拿下,德国即使想从海路上给日本进行支援也根本很难实现。而日本在这个节骨眼偷袭了珍珠港,把美国拉进了战场。这已经让希特勒非常恼火了,还特么有心情去支援它。

四,苏德战争把德国彻底拖进了泥潭里。德国把大部分兵力和物资都投入到了苏德战场,还同时要分散力量去守住广大的占领区,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后期,德国在兵员物资后勤各方面越发吃力,哪儿还能顾得上日本这边。

基于这几个原因,一直到柏林被攻克,德国都没有能够对日本进行武器方面的支援。这是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都不满足条件才导致了这样的情况。


独钓寒江


这东西得说到日本人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工业生产模式。

很明显,德国人曾经尝试性的将某些武器交给日本,但是日本人发现这些武器他们用不了,为什么?战争不是一件武器能够决定的,他需要的是成千上百件同样的武器构成一个战争系统,然后通过这个系统去赢得战争,如果仅仅是仿制出来一件武器,这一点很简单。照着打磨就行啦,照着这个东西模子直接造一个出来可以了。

德国人工业总产值当时位列世界第三,这是在他吞并法国以后,整个工业总产值的数据,因此生产武器的时候,它不需要考虑什么,这个武器过于精密制造起来太耗费人工,这个问题把机器设定一下,然后照着模子一个一个打出来,流水线生产就可以了,虽然说德国人的工业生产能力不像美国人那么夸张,但是吊打日本,这是没有问题的,你看一下德国人庞大的装甲部队,再看看日本人的豆丁坦克,你实际上就已经很明白这个事情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人,英国人都针对当时的德国和日本展开过战略轰炸,但是二者之间的轰炸模式是有着天差地别的改变的。

美国人针对德国人的轰炸是针对他的工业重区,然后实行大规模大密度的炸弹覆盖,这样的话对于德国整体的工业生产是有影响的,但是用同样的手段对付到日本头上就显得有点使不上劲儿,为什么。日本人是将自己的零件分散到各个地区的小作坊,里面有人工打造出来,除非是那种特殊的大型零件,否则其他东西都是小零件儿,小零件儿的交给一个工人带到小的作坊里面慢慢打造出来,然后再有统一的地方收集起来。

这就造成了日本人他的生产的。工厂并不是集中的一个大厂,反倒是一整片地区的小作坊,都是我的生产基地,你炸毁了我的工厂没关系,我换一个地方继续组装,没有任何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空军上将李梅,会选择将轰炸机里面所有的炸弹全部替换成燃烧弹,然后火烧日本东京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你只是把他工厂给炸们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他们完全对他的工业生产能力没有任何影响,你只有加他这一片地区全部烧光了,好,他们才会有所影响。

并且由于日本大部分的零件都是人手工打造的我们可以去看很多日本以前工厂老照片就会发现流水线生产下来并不是机器在那段打,而是由人两个人一组就是放在一个段台上,然后互相合作的段打出一个零价,这样的生产效率比较低下,当然也是因为那个时候日本人实在是工业底子比较薄,跟西方列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不能不用德国人的零件全是机械式打造出来的,不说其他的,一个冲压铸铁德国人通过机器,铸造时间短,而且效率比较高,但是日本人需要手工一点一点的打磨出来,从直观上来讲,你觉得哪个一方他的工业产值比较高。

在这一点上,日本人生产伊400型潜艇的时候就是一个最直观的体现,这款潜艇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他的大名,世界上第一款水下航母,排水量达到几千吨,这可以说是当时潜艇里面的巨无霸,与此同时还可以携带三架轰炸机,对敌人舰队实行出其不意的轰炸。

但是日本人在生产这款潜艇的时候,可以说是耗尽了脑汁,为什么潜艇要达到出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壳子,这个壳子需要大型的轧制钢板。但是日本人的机器实在太小了,只能生产小块儿的轧制钢板,他只能够将这些小块儿的一块儿快拼装起来,再拼成一个大块的,但是美国人不用,美国人生产要多大钢板,跟我说,机器一开,要多大给多大,因此,在日本提出这一款潜艇的设计理念,也就是珍珠港刚刚结束以后,他一直耗费了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只生产出来两艘,这要搁美国那儿,30航空母舰都给你生产出来,更何况这个玩意,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人在战争期间只生产了一艘真正的重型航空母舰,由此可见,日本与西方列强之间巨大的生产力上的差距。

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人把武器完整的交给日本以后,日本的第一选择,不是说直接仿制,而是从中提取相应的技术,我拿来用,我不能够完全仿制你的东西,你这东西要真得制造出来,我得吐血,我的部队不可能完全装备这个玩意儿,装备不起呀,我的国家耗不起啊!

所以,三八式步枪,零式战斗机,豆丁坦克才是最适合日本的东西,至于要做其他的装备,那相当于空中楼阁,日本人虽然傻,但是这种亏还是吃的比较少。


漩涡鸣人yy


看过《铁道游击队》吗?冈村特务队装备的崭新二十响驳壳枪,就是从德国进口的。

看过《亮剑》吗?山本特战队的P36冲锋枪就是从德国进口的,只是电视剧里道具找不见,用的美制M3。



做为军事盟国,德国和日本其实一直有武器和装备的交流,只是因为双方相隔太远,陆路海路都不顺畅,战争开始后又遭到同盟国的封锁,所以交易量不大而已。



战争末期的1944年,德日还进行了武器换原料的潜艇航行,纳粹德国总共向日本提供了五艘U型潜艇,日本也进口了雷达、鱼雷艇和潜水装备,还曾引进过梅塞施密特战机的戴姆勒奔驰DB601发动机,用于日式战机的自研。

比如日军空降兵的所有装备全部购自德国,但是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有些德国好的技术却不合日本实际。并且日本人在武器研发过程中虽然也博采众长,比如法国(坦克)和意大利(轰炸机)的武器装备也购买研究过,但是日本人太有“二杆子”精神,就是非常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造成二战时日军的武器设计和制造水平比较落后,这不是德国提供一些东西就能改变的。


度度狼gg


主要是由于两国之间的距离过远,而且途中又会经过很多盟军控制区,因此德国很难向日本批量出口武器,只能提供少量的武器样品或者是技术,让日本进行参考学习,然后自行生产出来。

而德国向日本出口的武器装备和技术也是很多的。首先说陆军方面,德国先后向日本提供了5辆3号坦克,不过这些是通过货船运输过去的。此后由于战争规模扩大,运输困难,德军提供的2辆4号坦克是通过零件形式通过潜艇运输的,而后来日本甚至还购买过虎式坦克,花费了64万德国马克,但是由于当时已经是战争末期,德国自身也缺乏武器,再加上交通问题,日本最终没有得到这辆虎式坦克。

此外,日本也从德国进口有MP28冲锋枪,同时日本的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也是参考的德国的37毫米反坦克炮。

而航空兵器上日本从德国进口了很多。首先是成品战机,BF109E、FW190A5等战机被运来给日军战机进行对比,而日本陆军在参考后,研制出了Ki61“飞燕”战斗机,早期版直接使用了德制DB601发动机和MG151/20航炮。此外,日本还得到了ME163、ME262战机的图纸,仿制出了秋水、火龙等飞机。并且德国的MK103、MK108型30毫米机炮也被提供给日本,对日本的30毫米机炮研制提供了帮助。

在海军方面就很少了,日本海军实力远强于德国,德国在二战中向日本提供过5艘潜艇,不过实际战果并不多。


雇佣兵


看了前面几位作者的回答,其实原因就是

(盟军封锁了海域,日德两国之间很难进行武器交流)

那么同样的,大家也许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我看抗日电视剧和电影的时候,老是会有德式装备出现呢?日本不能运,中国就可以运了吗?



事情是这样的.........

德国确实对中国进行过军事援助,提供过武器,人员和技术。但这是在抗战初期,欧洲战场尚未打响。

那德国人为什么要帮助中国呢?很简单,这其实就是一场双方互赢的一场交易。

当时的德国正处在战争前夕,整个国家都在扩大军备。但是,德国严重缺乏镍、锂等稀有金属资源,而这些资源又是打仗必不可少的。放眼全世界,哪个国家有这么多的金属资源,而且会同意和自己交换呢?

当然是中国!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军事实力极差。这样一来,双方就都有了交换的资本,可以说,这是纯粹的利益交换。

但是到了1938年2月,德国就全面开始对华禁售武器,并在六月份撤离了他的军事顾问团。这主要是因为法西斯三国同盟快要成立了,德国也得到了足够的矿石资源,甩掉中国是势在必行的。


那么后来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德式装备又是哪来的呢?就是之前德国军事援助撤离之前剩下来的~,所以中国政府就比较省,只给精英部队装备。

我是和你一样爱好历史的"历史惊文",喜欢就关注我呦~


历史惊文


一是地理隔绝。德国与日本相距过于遥远,陆上、海上、空中通道都在盟军手中,德日根本无力打通。例如德国进攻苏联之后,就无多少兵力可派往北非,更无兵与英国争夺中东。日本在南进之后,也无力在对付苏联。陆上通道想打通基本就是梦想。

海上通道,英军掌控着大西洋、地中海航道以及苏伊士运河,日本海军只能达到印度洋东岸,德国海军更是差得要命,除了用潜艇破坏一下英国的海上交通线,再也没有别的本事打开一条海上航道。更要命的是,德日两国都没有那么大的海上运能,运输船的数量捉襟见肘,护航舰艇同样奇缺。

空中运输方面,且不说要面临英、苏、美等盟军的空中拦截,即便盟军不拦截,德日也都没有远程运输机。

二是需求不同而且产能不足。德国的强项在地面力量,坦克、火炮等都很先进,但德军自己都不够用,哪还能余力供应日本。同时日本在亚洲战场没有太大的装甲战压力,对坦克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在太平洋岛屿上坦克又施展不开,还不如火炮管用,而日军的火炮并没有落后太多。轻武器,日军的虽然性能差,但适合自己的能力,至于像德国的MP40冲锋枪这种泼洒弹药的武器对于资源比德国更为匮乏的日军来说消费不起。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与美国比拼的是海军,日本最需要的是舰船,但是海军恰恰又是德国最弱的力量。在航母、战列舰、重巡洋舰等方面,日本海军都比德国海军强得多,而德国潜艇与日本潜艇相比也未见先进到哪里去。(S)


联合防务


这个问题我来做精确回答。

在二战未大规模爆发前,德国海外贸易还是可以进行的。但是二战一爆发,英国海军基本上就封锁了德国海运线,德国的战争物质基本就在陆地上欧洲自给自足。比如铁矿石与钨从瑞典进口,石油从罗马尼亚进,还可以通过中立国土耳其购买点等等。


日本与德国相差10万8千里,而且日本又是岛国。在战争未爆发前,日本就通过海运进口德国的各种生产机械,比如日本大和号生产压轴钢机械都是德国进口的。二战爆发后日德虽是同盟国,但是日德之间除了外交上关系,贸易上基本没有太多往来。比如日本也曾经想购买德国的“虎式”坦克,甚至日方已付了三倍的价钱。但是由于战局不顺加上运输困难德国干脆又将装船船的坦克送回战场去,在二战爆发后日本始终没能得到德国顶尖新式武器!


圆子说事


德国向日本提供过武器,只不过数量不大。当时日本也是世界工业强国,装备基本都能自产甚至一些德国要不出来日本也能造,例如重型航空母舰,德国在航母方面还是空白,大和这样的战列舰,德国还派过人去学习技术探讨经验。因此日本不需要大量进口德国装备,只需少量进口一些自己缺少的或不足的,进行仿制取得技术就行。日本的更多装备都是仿制当时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的例如92式重机枪,仿制德国的基本上都是火炮例如94式37MM速射炮就是进口德国进行仿制的


,也进口过德国的MP-18冲锋枪来弥补自己单兵火力的不足,进口了德国MG151/20机炮800门进行大量仿制。空军也进口了德国一些飞机获取技术来提高零式或者进行仿制,进口了Bf-109的发动机和武器来用,但效果不是很好。德国也援助过日本几艘U型潜艇,都是德国艇员直接开过去的,日本也取得了德国的雷达,水雷等方面的技术。装甲车方面,德国提供过5量3号坦克和几辆4号坦克给日本,提供给日本改进坦克技术,后期也想援助虎式没有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