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湾和香港至今还要沿用繁体字?

实在想不出名字该取啥


诚邀,如题。小编以为与其讨论为什么台湾和香港至今还要沿用繁体字?不如说说大陆为何要使用简体字。

其实新中国建国的时候,大陆也还是使用繁体字的,简体字的历史不过几十年,然而最终能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字体,说明简体字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那么简体字的优点有哪些呢?

首先,简体字清晰明显

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电脑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社会。文字也必须与电脑相结合。古代的繁体字虽然字迹优美但是笔画太多,难以适应大数据的输入。

其次,简体字通俗易懂

古代中国文盲率高的原因,除了生产力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繁体字太难写了,数据显示,在简体字应用这50多年以来,没有给中国的文化传播造成负面影响,相反却大大降低了文盲率。


最关键的时,调查显示,大多数使用简体字的大陆居民其实也能阅读繁体字。

至于为何台湾和香港至今还要沿用繁体字?小编以为原因有二

一是香港回归的时间太短,新中国使用简体字的政令在回归前无法在香港得到执行,台湾就更不用说了,与大陆对着干的国民党和民进党怎么可能听人民政府的话。

二是繁体字确实有其好处,比如繁体字的书法就比简体字更有韵味,台湾香港生活水平较高,也能够负担起繁体字教学的花费。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为什么台湾和香港至今还要沿用繁体字?

当时因为国民党战败,蒋介石率领一批人逃到台湾,不想与大陆共和,想自成一派,对大陆推行的政策,他们都予以反对,这里包括反对使用简体字,所以一直沿用官方的繁体字。

而香港则是因为当年还未回归祖国,正处在英国殖民统治,理应不会推行中国的简体字政策,等回归祖国后,因为多年习惯的原因,就一直沿用繁体字到现在。

早在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就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9条。在1952年周恩来总理连同刚刚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委员,对我国汉字进行了一次由繁到简的改革。在通过《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后,并开始着手收集、整理编制《汉字简化方案》,于1964年公布最终《简化字总表》,并在1986年10月,经国家语委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又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

在华夏历史上,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而且一直都是我国的官方文字。那么,中国当初为何要把繁体字改成简体字呢?

有书君是这样分析的:基于当时的国情考虑,中国在刚刚经历重创后,经济实力薄弱,再加上中国又是个农业大国,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都在贫穷落后的农村,所以导致大部分人都是文盲。

为了更好的建设国家,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加强文化的普及教育就成了人们首要解决的重要任务。

而“扫盲”就成了那一时期的热潮,不管是在工厂,街道凡是有人的地方都会有识字和学习文化的扫盲班。

但问题来了,那些笔画繁琐的繁体字,对于本身没有多少文化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难写又难认。

为了让大部分人民群众能够更快更好的学习到文化知识,于是就出现了文字的简化改革和汉语拼音的普及,而这样的改革使国人的识字率提升了九成。在此基础上,才有能力学习更多的更高层的文化知识,从而掌握科学技术,实现科教强国的战略目标,复兴中华。

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文化在经过不断的演变更新后,变得规范化和统一化,便理所应当的成为了传承人类文明的工具。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语言文化,更何况香港是后来才回归的,而台湾一直都自成一派,作为主张和平民主的祖国来说,开始都没有要求他们文字统一,现在更不会,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他们怎么方便怎么使用,我们不做过多阐述,更不要政治化,因为我们自始至终是一家!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港台之所以至今沿用繁体字,原因不外乎:


1、沿用解放前民国的教育体制及汉字内容,由于台湾的去中国化,香港人对中文教育不是很重视,至今为止,汉字水平在港台几乎是滑到底了,象带过香港五六年级学生的作文课,他们只相当于大陆二三年级的中文水平,六年级的学生100字的作文都写不出,这些学生还是在香港的中文学校学习的,那些英文学校的学生更不必提了。


2、过于保守,不能应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一点上,新加坡做得好,早年新加坡和港台一样,使用繁体字,后跟随大陆改为简体字,并且几乎全盘接收大陆的简体方案,使新国省时省力也省成本,完成其国内简体字改革与普及,同时引导东南亚国内的跟进,以简体字为主。港台在文字改革方面,止步不前,特别是在手机智能时代,繁体字越发显现。


3、文字的发展,几千年来,本身就是一个简化的过程。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楷书(繁体、简体),文字简化的目的主要是便捷书写、信息快速传播,当今信息化时代,简体比繁体更适应。互联网,特别移动互联网普及以来,简体字的传播优势已经显现。


4、简体对于汉语的国际化推广促进很大,简体字方案以来,起到极大的扫盲作用,对汉语国际化也产生积极效果,从教外国人学汉语的体验来看,汉字是最难的一关,很多老外最后不得不放弃汉字,只说口语,造成一种现象,老外汉语讲得特好,但可能一个汉字都不认识。海外教老外的老师多数来源于大陆或港台,现在基本上由大陆的简体方案完全占优,你想想学习:忧郁的台湾乌龟 变成:憂鬱的臺灣烏龜 ,本人都写不出来,何况老外。


4、文字本不分繁简,繁简都是文字的一环,因而不必把繁体与简体割裂。很多人以为简体字是新中国之后自创的,事实上,简体字不是现代人新创造的,现在的简体字基本上魏碑、唐贴中能找到;简体字大多从草书简化、简单字合并繁杂字、俗体字传承而来,不必把繁体与简体割裂。另外,简体字,如果不算偏旁的简化,实际上也就几百个。


网上总是流行港台人攻击简体汉字的段子,如: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厂空空等,这只是港台经济、社会全面被大陆赶上后,找不到别的优越感后,想在文化上立话语权而已,攻击者根本不懂中华汉字文化的传承,好象简体汉字是大陆凭空生造出来的。如下:


[爱],由草书局部简化而来,草书中,心字常常只用一横草写,一代表心


[干、后、厂]等简体字形,早在甲骨文时就有了,只是用简单字形合并了复杂的字形,不懂的人,如果把 天后, 改成:天後 就大错特错了。


[亲]字,在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碑贴很常见,当时简体亲字被称为俗体字。

亲,本来就有至亲、靠近、亲近的意思,有见无见都不影响表义。



现时大陆学习简体,又很容易认识繁体,是一种最好的模式,就象大陆人能看懂港台的繁体报纸,而港台却读不懂大陆的报纸。所以不管是联合国还是其它众多国家(特别是欧美、东南亚国家等)都是支持简体字汉语的。


每年总有人以为认识几个繁体字,就是懂中国文化,并主张把简体废掉,恢复成繁体,这是逆潮流、逆社会发展趋势的,也不可能逞的。



.

.


我是汉字谷主,【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K12大语文、海外汉语,古汀汉字谷 独创的《人字学习体系》(人字学习法、快速识字、汉字创新思维、汉字国学、古诗文)】

汉字创新思维训练 提升中小学生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读懂国学经典!欢迎关注、交流及合作!

如何获得上述 人字学习法 相关资料,请关注本头条号,私信 “1001”


汉字谷主




主要原因还是两岸三地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不同,进而延伸出来的结果不同。

台湾和香港地区他们为了强调对中华文化的继承性保持的比较好,接受的是正统的中华文化,因此不管是从形式还是内容都进行了很好保持,繁体字和竖排版就是其中最明显的标志之一。

任何一个政治实体,想统治的更长久,都会强调自己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正统性。台湾一直宣称自己才代表中华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不管是内容还是生活方式上都保持和民国时期的高度一致性。

香港则是因为长期受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华人则更有民族自尊心,用来和英国人区分的东西就是文字,长期以来用的就是繁体字和竖排版。



中国大陆是从1950年代才开始对简体字的改革的。

当时的争论非常之大,基本和五四运动时期的争论差不多。

第一种观点,要不要保留汉语和汉字。有些激进的人主张中国全面西化,采用拉丁文为新中国的文字,并且得到了部分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但最终发现难度太大,也不符合中国国情,就取消了。



第二种观点,就是要不要简化汉字。有些专家认为繁体字本身就有很明显的表征意义,代表了中华文化。简化汉字后,就会让很多汉字失掉了这层意义,就破坏了中华文字的美感。但有些领导人最终还是采取了简化汉字的方案,毕竟简化后有利于中国人民全面扫除文盲,提高识字率。



简化汉字工作刚完成不久,大陆就出现了十几年的其它状况,我不说,你懂的,不让写。

当时的向外输出革命,香港甚至出现了社会动荡,部分人士采取了过激措施。香港和当时出现了强烈的对立情绪,根本不可能推行简化汉字的工作。

台湾则从49年以后实行了长达近30年的戒严工作,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都处在停顿状态,虽然也有不少文化搞些反抗活动,但都没有多大用,台湾同样没有可能采用简化汉字的方案。更重要的是两岸处于对抗状态,大陆拥护的,台湾必反对,根本没有可能就这些皮毛的事达成一致的可能性。

就放在现代,不管是大陆还是香港台湾,包括新加坡,许多学者对简化汉字还有不同的意见,根本不可能全面在全球推行简体字。


新知传习阁


在华夏历史上,虽然简体字一直存在,但繁体中文一直都是我国的官方文字,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进行了一次文字由繁到简的改革。由于当时香港和台湾两地并不受中国政府管辖,没有被包括在改革范围内,所以现在还在用繁体字。


那么,中国当初为何要把繁体字改用成简体字呢?

1956年1月,中国政府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主持关心下,结合了上百名专家,对数千个常用的中国文字进行了一次字体的简化。当时的出发点,是考虑到中国国情——

当时的中国经历了上百年的内忧外患,国弱民穷。中国又是一个几千年的农业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而当时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和半文盲,而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建设国家,识字扫盲成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

那个时期在工厂、街道、农村到处都组建了扫盲班,识字和学文化是那一时期的热潮,但是遇到困难,繁体字笔画多,难写难认,扫盲的对象是大批的大字不识一个的成年人,为了这一需要才根据群众中的一些书写习惯形成了简化字。

简化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数以亿计的人民大众,能够尽早尽快地识字认字,提高使用文字的速度,提升文化水平,方便学生在校学习,以此为最基本的基础,才有能力学习更高的科学技术。


城市研究所


文化,不论到了哪一个年代,总是免不了两种状态:继承与发展。汉字不论简体还是繁体,总是文字,文字作为文化载体必定免不了要趟继承发展的道路。

因此,显然开篇便能回答问题,简体字是从繁体字发展而来扮演发展的角色,而繁体字则是发展简体字的本源,既然是本源总归不能数典忘祖,当然是要有人去继承的,喝水便忘挖井人并非我们的作风。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之所以有韵味、有魅力多半是其悠久的历史焕发出来的,而其中文化便是其芳香源,繁体汉字作为我中华文化载体,犹如名香,是我们傲人的资本,别人想求而不得,绝不可能丢的。

其实,台湾香港使用繁体字,确实与上个世纪新中国成立时的政治对立不无关系。但是,这绝不是强制的。也就是说,当时不论香港台湾乃至大陆绝没有强制任何人非得用何种文字,否则动辄下狱什么的,仅仅只是一种倡导呼吁然后大家约定俗成去响应倡导罢了。不论那时候还是现在,你在大陆写繁体字仍旧很令人欣赏,在台湾写简体字也不会有人说你什么。



有人错误地把台湾香港用繁体字,大陆用简体字这一现象夸大到大陆失去传承的地步,我认为观点大错特错。需知道当初我们为什么要倡行简体字。新中国成立时,国家一穷二白,文盲率是很高的,为了普及教育方便大家认字,简体字应运而生。

也许有人要说古代也是繁体字,难道他们就没文盲?这个看法是没有跳出时代来对比的。有些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古代文盲率绝对比新中国普及简体字后要高很多。或者说我们没有普及简体字之前的文盲率比普及简体字后要高很多,这一点就是之所以普及简体字的切实好处。

再一点,古代繁体字也确实难认,古代文人一辈子拿来念四书五经差不多时间就不够用了,博学聪慧点的可能还通些算数天文等,你让现代人从娃娃抓起让他学繁体字,恐怕到九年义务结束也仅仅也就是四书五经与唐诗三百首徘徊,类似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难道不用学了么?同等年轻学繁体字的人绝对赶不上学简体字的孩子的步伐,这一点毋庸置疑。即使是现在香港台湾也是倡导的是繁体、简体兼用,以期达到传承发展的最好状态,比如香港涉及到古典文学诗词,课本上大多是简体字,而台湾人有不少书信乃至老师有时候手书为了方便学生理解都会用简体字,比较正式的文稿才用繁体字。


还有的人戏比较多,认为新中国成立用简体字是为了打造始皇帝那种书同文局面,丢掉了传承。其实这样的人,大多不知道我们倡导简体字仅仅只是书同文的表,而非里。两者局面背景截然不同。始皇帝统一六国而六国文字不一,自然是要统一文字的。而新中国之前,是否有六种文字?恐怕仅仅只有繁体字罢了,如此一来也就不存在书同文的里了,目的上面已经叙述。

其实近代史那段时间为什么如此之多的大师?因为他们所倡行的是当时中国迫切需要的。比如说我们要细述鲁迅为什么说要打倒孔乙己?因为他太繁文缛节之乎者也了。为什么胡适先生说要打倒八股文?因为白话文更简便叙述罢了!而文字从繁体发展到简体,与上同理。

当今是多元的,只有封建才会要求单元。我们倡行简体,却仍旧鼓励继承繁体。比如说有考生曾经在高考以甲骨文作文,不也是受到极大重视重点培养?同样你以繁体字作文也可以,不但不扣分,极有可能加分,就怕你写错。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繁体字行文,绝对能收到称赞一片,绝不会有人说你什么。


历史发展到今天,新中国倡行的与台湾香港倡行的必定是有区别的,这是来自当初香港、台湾上层建筑的思想建设问题,他们害怕被同化失去手中的东西,同样也不具备能力去新创一种文字,繁体字用起来就很不错也便使用传承了下来。一直到今天,既有我们一国两制尊重他们的缘故,也有我们与他们本身希望发展传承的缘故,所以他们一直用繁体字。而我们人口多,所以简体字更适合我们。


不书公子


简繁各自的好处

用繁体字有什么好处?用繁体字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离传统文化更进一步,真正想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人,都避不开和繁体字打交道。因为古代很多典籍、善本的载体就是繁体字。

那么繁体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繁体字是古人经过美化后的才诞生的。其大部分字都书写的方式在今天较简体看来确实很繁琐。这个对于全民识字运动来说会增加一点阻力。不过在现代社会中,比如很重要的考试,简体字的优势就很明显了,写一个繁体的时间都能写几个简体字了。


时变异也

很多人都只是用以前的眼光来看待台湾和香港,以前的台湾和香港确实有很多弘扬中华文化的人在努力践行着,这点我们得学习。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现在的双语教育,虽然我们大陆也学英语课,但是很多只是应付考试,可能现在当语言来学习增多了。但是香港那边就是当语言在学习,所以都可以看到香港的大学用英文来讲授中国古代文化。

而台湾则是近几年废汉字推不动,所以就来另一条道,双语教育就是他们目前在推动的事实,从而借双语之名来行去汉语之实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所以别看今天他们还在用繁体字,但是他们实行的双语教育却给年轻人开了抛弃传统文化的大门,所以他们有些人年轻人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英文越来越多,这些也是今天应该得注意到的,大陆亦然。



对于我们大陆地区来说,虽然广泛使用的是简体字,但是喜欢中华文化的朋友们就无师自通的认识了繁体字。而且我们也从来没有规定过你不能学习繁体字,练习书法的朋友们,临古代名帖不也是在写繁体字?

不过在下也给出一个建议,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标出繁体的写法,多教教字的演变和其意义的演变等等。古代的小学教育(训诂、音韵、文字)在如今在两岸三地都是缺失的很严重,重视这个的教育才是真正重要的地方。不懂这个,就算知道繁体又如何?照样看不懂古代的文献和资料,不懂古人的美,是这样的话那学繁体继承华夏文化的理由在哪里呢,那就只是在舍本逐末而已。


淡看天上月


中国大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一段时间也是沿用繁体字的,从50年代后期开始,在吴玉章等人的主持之下,简化字方案开始在全国实行。

实际上,简化汉字是近代以来的一个强烈呼吁,并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这样的呼吁。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胡适等新文化运动健将就开始主张使用简化字。

由于历史原因,1949年,中国发生了分裂分治的状况,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败退台湾,香港则依然是英国的殖民地。

尽管蒋介石集团内部也有过实行简体字的呼声,不过因为阻力太大而未真正实行。蒋介石从60年代开始为了与中国大陆别苗头,凸显自己的“正统性”,开展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坚持使用繁体字当然是文化复兴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官方语言是英语,不过在文字上却是繁体字。因为自从被割让给英国之后,香港的文字系统并没有发生过太大变化。


青年史学家


繁体,简体,各有利弊。繁体比简体更多的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信息,信息承载量更大,但是传播效率低,古代中国认识字的有几个人,很多地方一个村就一个认字的,文盲占比高在农业社会其实影响不大,相反,反而有利于统治,可是继工业革命,电力革命之后,如果文盲占比太高,那这样的国家是很难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简体字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无奈之举,是被逼出来的。简体字普及效率确实更高,对建国初期的发展建设是有极大推动作用的。毕竟,一个国家首要任务是尽可能的先让自己的人民能生存,然后图发展,然后逐步改善生存状态。我们建国初面临的状况又更加严峻,你不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就连生存都成问题,总有人惦记我们的大好河山。所以,简体字在那个历史境况下是势在必行的。至于港澳台没用简体,不也一样发展的很好吗这种问题,忽略了一个问题,管理成本和难易程度。10个人统一思想,统一价值观不是太难,那一百个人呢?难度就是10个人的10倍,一千个人呢?一万个人呢?港澳台加起来多少人,建国初我们有多少人,4亿5千万!这在管理上绝不是那么一句话的事,相当的难。再加上大部分人是文盲,不夸张,沟通成本高的简直无法想象,全国一盘棋,没那么好下的。只有用最短的时间提升全民文化程度,至少要能理解中央说的话是啥意思,才相对来说更好的协调生产关系,保障最基本的工农业生产发展。这个其实应该是当时为啥一定要推行简体字的一个大的历史动因。翻改简,其实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阵痛,不应对立起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一方面更多的去理解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这个选择的无奈和迫切。另一方面也应该去掌握一些繁体字,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空喊喊就行的,应该从我做起从多认识一个繁体字做起。我个人也是比较喜欢繁体字的,因为繁体字的文化信息量更大,非常大,每个繁体字就是一个历史的切片,每个繁体字都承载着古中国人对待生命,生存,环境,家庭,自己的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华夏民族特有哲学的切片。丢失了是绝不应该的。我自己在和香港,台湾,以及海外的港台籍华人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交流时,都是用繁体字的。平常手写汉字时,非常简单的,保证能让别人也看得懂的字,凡是我会写的,也都写繁体。毕竟官方文字是简体,平常我们能用繁体的机会并不多。其实我觉得,只要所有的中小学生开设的书法课上多教些繁体的写法,至少可以让我们的后代不觉得繁体陌生,没有隔阂感和距离感,简单的繁体可以看懂,能这样就很好了。


百胜47


现行的简体汉字依据的是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的《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汉字简化方案》,具体参照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出版的《简化字总表》。偶尔也能见到的一些“奇怪”的简化字,如“鸡旦”“仃车”“快歺”“𡬝”等,则是属于1977年后推行的“二简字”,不过这一方案在1978年就停止使用并在1986年正式废止了。

无论哪种简体字,都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推行。其时的香港,主权尚未回归,因此并不在推行范围内,故继续使用繁体字。

1935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的《第一批简体字表》

台湾则由于政治原因,自然也不会实行大陆的方案。但并不意味着台湾没有过简化汉字的想法。从民国时期开始,简化汉字就在知识精英中形成过许多次想法,1935年,当时的教育部还发布过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9条。但由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的强烈反对,仅于次年就奉行政院令收回了。1952年,蒋介石在台湾重提简化汉字一事,并很快成立了“简体字研究委员会”。岂料再次遭到廖维藩、胡秋原等106名“立法委员”的反对,使得此事耽搁了。其后大陆率先推出简化字,台湾基于政治考虑,避免唱和,并保持“正统”,于是彻底搁浅了简化的想法,一直沿用繁体汉字至今。

不过,应当明确的是,香港和台湾的繁体字存在一些差异,并不完全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