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预言家—季札,一个处于蛮荒之地的君子。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这首来自春秋时期的民歌,就已经把季札这位君子的品格体现出来了,这句民歌的来源,《史记》里有这样的记载,“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这足以称的上君子了,他身处吴国这“披发纹身”之地,却有君子之德,足够称得上奇人了,但不仅如此,他还准确的预言了“三家分晋”,所以我们可以将他称之为预言家。

先秦的预言家—季札,一个处于蛮荒之地的君子。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三家分晋的预言

前544年季札出使晋国,随着深入其国境,他先后发出三次感叹,他的随从于是问他缘故。季札说:“我刚进入国境时,看到田园荒芜、杂草丛生,人民却没有休息,所以我才知道这个国家的残暴啊!我进入首都时,看到新盖的房子品质恶劣,而旧房子反而美好,新筑的墙低矮,而旧墙反而高,所以我才知道国民的力量已经用完了啊!等我站在朝廷上,其国君虽懂治国却不愿询问臣属,臣属擅长自我夸耀却不愿劝谏国君,所以我才知道这个国家的混乱啊!”他深刻的了解到晋国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并且他在与与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这三人接触后,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并且还说了「晉國其萃於三家乎!」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晋国公室日渐消亡,赵魏韩三家逐渐壮大,但是当时还有范氏,中行氏这些大族,为什么季扎却认定赵魏韩三家“其萃於三家“,大概是季扎他看出了他们的德行,以及他们对于人才的重视吧。史书并没有详细介绍其中原因,但是我们可以从他对叔向的对话一探端倪。

“將去,謂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將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於難”。大夫皆富,这也是原因之一。但是可以仅仅凭借这些,就可预言出“三家分晋”,也称的上是预言家了。微子曰:圣人见微而知著。说的大概就是这样吧。

对鲁国大夫叔孙豹身死的预言

先秦的预言家—季札,一个处于蛮荒之地的君子。

叔孙豹

鲁国大夫叔孙豹身死之预言,季札与他相处融洽,但是季札却对叔孙豹说:你喜欢善人,但是却不会挑选合适的人才,恐怕将不得善终。并且分析了他身处高位,不能慎重选择人才,祸患必然降临到身上。果然,七年之后,叔孙豹卧病在床,他的家臣竖牛作乱,将他活活饿死。

栾高之難的预言

先秦的预言家—季札,一个处于蛮荒之地的君子。

晏婴的故事-二桃杀三士

栾高之難的预言,他在访问齐国的时候,他拜访晏婴,希望他可以“納邑與政”,这样才可以免于祸患。《史记》是这样说的:“說晏平仲曰:「子速納邑與政。無邑無政,乃免於難。齊國之政將有所歸;未得所歸,難未息也。」故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是以免於欒高之難”。 “欒”同栾。这也有人认为是预言了田氏代齐。因为季扎所言为:“齊國之政將有所歸;未得所歸,難未息也。”本文依太史公言、

子产执政

预言子产执政,他访问郑国,与子产一见如故,并且对他说:现在的执政伯有为人蛮横,迟早大祸临头,将来政权一定会落到你的手中。如果你执政,一定依照礼仪,否则国家将会衰败。在第二年,果然爆发内乱,伯有被杀,子产为政。《史记》记载道:去齊,使於鄭。見子產,如舊交。謂子產曰:「鄭之執政侈,難將至矣,政必及子。子為政,慎以禮。不然,鄭國將敗。」。

最久的预言—卫国无祸患

先秦的预言家—季札,一个处于蛮荒之地的君子。

还有一个最“神”的预言,甚至预言到了秦朝,就是预言卫国无祸患,《史记》记载:“適衛。說蘧瑗、史狗、史、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曰:「衛多君子,未有患也。」”,说的是季札与蘧瑗、史狗、史、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为友,并且认为卫国多君子,不会有祸患,确实,卫国可以说的上是诸侯国中立国最久的,虽然有弑君之事,但是依然“未有患”,很多人应该不知道,卫国一直到秦始皇时代都依旧存留,直到秦二世才正式灭亡。

”君子“ 季札

季札可以每言必中,足够称之为预言家了,他是吴国为数不多的系统学习中原礼乐文化的人,他赴成周学礼乐,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并且放弃了寿梦给的吴国的王位,可以说他是一个君子了。他死之后,还坚持“不封不树”,举行葬礼时,“左袒、右还”,即袒露左臂,然后从右边环绕墓茔,一边走一边呼号,三次,说:“骨肉归于尘土,这就是生命呀!但灵魂什么地方都可以去,什么地方都可以去!”之后,季札便踏上归途。

季札也许真的是一位“神人”吧,就以孔子对他的评价来评价他吧。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这是对君子很高的评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