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東方戲曲悲之父”的東海黃公竟然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有東海人黃公,少時為術,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繒刺發。立興雲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力贏憊。飲酒過度,不能復行其術。秦末有白虎見於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三輔人遂以為戲,漢帝亦取以為角抵戲焉。——《西京雜記》

這個故事出自於中國第一個戲曲劇目《東海黃公》。所謂的劇目,就是按照劇本來演出,有特定的故事情節和表演方式。漢朝以前的歌舞演出都沒有情節設定,由歌舞藝人隨興所至,而《東海黃公》劇目上演的衝突矛盾是按照事先規劃來排演的。這個劇目為我國戲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相傳古代有個東海人,名字叫黃公,他從小就練習雜技和幻術,功夫非常了得,還能獨自上山抓蛇馴虎。黃公用紅綢高高束著頭髮,腰間常常佩有一把削鐵如泥的金刀,看上去威猛精神,而只要他一開始作法,立刻風雨大作,天象變幻,雲霧升騰,山河澎湃,場面恢弘雄壯,因此他深受民間敬仰。

堪稱“東方戲曲悲之父”的東海黃公竟然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可是後來,黃公到了年老力衰的時候,已經沒那麼大的本事了,加上他平目裡飲酒過度,很不注重養生修性,顯得衰老而頹廢,已遠遠沒有當年威猛的形象了,隨著時光的流逝,他的神力和法術都已經漸漸失效了。到了秦朝末年,有一隻大白虎在東海出現了。它為非作歹,傷及牲畜,禍害了許多百姓,於是黃公拿著佩刀就去收服老虎,想為民除害,可是他的法術已經退化得十分衰微了,結果不僅沒能除掉老虎,反而被老虎取了性命。

在中國古代的圖騰說裡,白虎是四靈之是戰神、殺戮之神,具有非凡的天生神力。所以古人對它是有幾分敬畏感的,而既然把它當做方位四靈,也是對它有幾分親近感的。在當時的漢人的

心目中,白虎的威力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表面上看黃公是因為認不清自己後期的實力才喪命的,暗喻的大概是連黃公那樣有法術的人都鬥不過虎,何況區區凡人呢?

關中的百姓根據這個故事編排成戲劇,後來流傳到宮裡,作為角抵戲的一個節目。角抵戲俗稱百戲,是秦漢時期盛行的戲種,以角抵也就是獸角為表演基礎,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及武打娛樂活動。角抵戲在漢唐時期常常是貴族招待客人的必要節目。黃公在這出戏裡雖然以悲劇收場,但還是譜寫了一曲英雄末路的輓歌。這裡的黃公固然可嘆,卻還是令人敬重、心生哀嘆。

堪稱“東方戲曲悲之父”的東海黃公竟然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而在枉死虎口下的悲劇黃公之後,又有後人根據《東海黃公》而改編出了多姿多彩的黃公形象:

安期生得道於之罘之山。持赤刃以役虎,左右指使進退,如役小兒。東海黃公見而慕之,謂其神靈在刀焉,竊而佩之。行遇虎於路,出刀以格之。弗勝,為虎所食。——《郁離子》

《郁離子》這個故事裡的東海黃公一改之前的悲劇形象,成為一個令人忍俊不禁的跳樑小醜,此人物形象在民間亦流傳甚廣。在之罘山,有個得道成仙的人,名字叫安期生。他本領很大,

只憑借一把三寸紅色小刀就能制服猛虎。老虎被馴服後,安期生用刀比畫,左右指揮,老虎竟聽他的指揮前進後退,就好像一個乖乖的小孩一樣。

東海黃公看到安期生馴虎自如,很是羨慕,他以為這種馴虎的神妙本領的關鍵就在那把紅色的小刀上,於是就把它從安期生那裡偷了過來,佩帶在了自己身上。不久,黃公在山路上碰到一隻猛虎,他自以為是地拿出刀來與虎搏鬥,想要馴服這隻老虎。結果那把看似很靈的刀卻一點兒也不聽使喚,鬥不過老虎的黃公於是就被老虎吃掉了。

堪稱“東方戲曲悲之父”的東海黃公竟然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此劇裡的黃公,儼然一個不自量力、可憐可笑的藝術形象,他看不到問題的本質,只看表面現象就憑藉自己的想象臆斷行事,最後讓自己慘遭不幸,堪稱“東方戲曲悲之父”。悲劇戲曲裡的黃公,就這樣在民間愈傳愈烈,最後還衍生出《黃公嫁女》等多個劇目。

在戲曲《黃公嫁女》裡,黃公是個謙虛不足、敗事有餘的悲劇人物。他平日裡講究孔孟之道,認為凡事要謙虛,可是他的謙虛沒有用在正道上。他家有兩個正當豆蔻年華花容月貌的女兒,待嫁閨中,可是他卻宣稱兩個女兒面相醜陋,以期為她們找到好女婿,卻導致自己的女兒始終沒有找到婆家,耽誤了女兒的終生幸福,黃公被眾人誤解,有苦難言。由於年代久遠,關於黃公的劇目民間還衍化出了很多傳說,“黃公”就在百姓的口舌相傳中,成為古典藝術的一個頗具特色的經典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