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紋飾---魚藻紋

魚紋,陶瓷裝飾的傳統紋飾之一,廣義上可包含由魚紋和其它紋樣組合而成的紋飾,狹義上僅指純粹魚紋或以魚紋為主體的紋飾。魚紋早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彩陶中即已出現,河南臨汝出土有鵲魚石斧圖彩陶缸,其後的商周青銅器、玉器,秦漢的漆器、彩陶上,魚紋均得到廣泛應用。到了唐代,魚紋開始用於瓷器裝飾。宋代定窯、景德鎮窯、龍泉窯、耀州窯、磁州窯都有大量的魚紋裝飾,明清之際景德鎮御窯生產的魚紋瓷種類繁多,最為引人注目。

瓷器上紋飾---魚藻紋


明宣德 青花魚藻紋十稜菱口大盌

尺寸:23cm

成交價:RMB 204,072,413

香港蘇富比

明清魚紋瓷器的內涵及寓意

2.1 魚的生殖寓意

魚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具有深厚的象徵意義和文化內涵。它的造型“最早出現在六千年前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如“人面魚紋彩陶盆”上就繪有抽象的魚紋圖案,當時它應具有圖騰性質,“與原始人類的崇拜生殖、重視種族繁衍直接相關”。在以後中國漫長的封建農耕文化中,婚姻、家族、種姓的延續被看作是頭等大事,多子的觀念一直十分普遍且強烈。因為魚多子,生殖力強盛,在民間生殖崇拜觀念中具有多子、陽性的象徵意義,所以成為陰陽交合,生存繁衍興盛觀念的符號。明清瓷器中的魚紋傳承了這種由來已久的生殖崇拜信仰。如前所述的雙魚壁掛等雙魚器類,就象徵著婚合,常作為婚娶或合巹的用器。還有瓷器上的魚戲蓮、魚唆蓮、魚鑽蓮等圖案也象徵隱喻著夫妻恩愛,生活美滿幸福。

瓷器上紋飾---魚藻紋


元 青花魚藻紋折沿盤

尺寸:直徑45cm

成交價:RMB 15,267,200

佳士得香港

2.2 諧音賦予的吉祥寓意

明清魚紋瓷器常以組合圖案的形式出現,它是利用諧音的表達手法賦予畫面一種吉祥喜慶的寓意,這與明清時代“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氛圍有關。此種藝術表達手法,主要是受傳統文化中文字諧音修辭的影響,它鮮明典型的把所諧之音點落在瓷器組合紋飾的吉祥本意上,使人自然地聯想到一句吉祥語。因“魚”與“餘”諧音,寓意吉祥、富裕的“有餘圖”。

瓷器上紋飾---魚藻紋


明嘉靖 五彩魚藻紋蓋罐

尺寸:高46cm

成交價:RMB 181,986,350

佳士得香港

2.3 鯉魚跳龍門的傳統寓意

鯉魚跳龍門是明清瓷器中的一種傳統寓意紋樣。它一般以鯉魚、龍、波濤組成。辛氏《三秦記》記載,河津一名龍門,水險不通,魚鱉之屬莫能上。海江大魚聚集龍門下數千,上則為龍,不上者點額暴腮,這就是鯉魚跳龍門的傳說。龍門,在山西河津和陝西韓城之間,跨黃河兩岸,形如門闕,這裡交通不便,水險浪高,一般的魚鱉之類遊不上去,而能躍過龍門的魚就變成龍了。人們後來用它比喻金榜題名,寓意高升昌盛,表達了他們祈求升官登仕的美好願望。明清瓷器尤其是清代瓷器中這一題材比較常見,它是象徵吉祥的裝飾紋樣之一。如青花魚龍紋洗、青花魚龍高足盤、青花魚龍盆、青花魚龍變筆筒、五彩魚龍大洗、五彩外魚裡龍盤、五彩魚龍紋盤等。

瓷器上紋飾---魚藻紋


明宣德 釉裡紅三魚紋高足盌

尺寸:10cm

成交價:RMB 15,849,600

香港蘇富比

2.4 文人雅士的“魚樂”思想

莊周雲:“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莊子·秋水篇》講戰國時代莊子與惠子在濠梁岸邊觀賞游魚,莊子物我兩忘,深深體會到了水中游魚的自由自在之樂,感受到生命的喜悅。這種“知魚樂”的體會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它深深感染著此後眾多向往精神自由的文人雅士。“在文人畫家筆下,魚成為精神自由的象徵”,畫家大多緣物抒情,用象徵的手法來抒發胸臆,將魚人格化,寄託自己的感情。

2.5 故宮博物院魚紋瓷器鑑賞:

瓷器上紋飾---魚藻紋


琉璃廠窯黃褐釉彩繪雙魚紋盆,宋

高12.5cm,口徑46cm,底徑29.5cm

故宮博物院

盆敞口,寬邊,卷沿,淺身,腹壁斜收,平底。胎體厚重。通體施黃褐色釉。盆裡心繪綠色雙游魚,魚身刻劃鱗片,四周襯以水草。這件器物系四川華陽琉璃廠窯製品,該窯善制黃、綠釉瓷器,刻、劃花紋生動,工藝簡樸,獨具一格。

瓷器上紋飾---魚藻紋


龍泉窯青釉塑貼雙魚紋洗

高6cm,口徑23.5cm,足徑13cm

故宮博物院

此洗敞口,折沿,圈足。洗心內塑貼兩條游魚,外壁刻凸菊瓣紋一週。口沿兩側各有兩個穿孔,相互對應,可用於穿飾金屬提環,以便於提攜。此器釉色青翠,塑貼魚紋清晰,是南宋龍泉窯的典型作品。在韓國新安海底沉船中亦發現有類似器物。

瓷器上紋飾---魚藻紋


白釉紅綠彩魚紋碗,金

高6.5cm,口徑17cm,足徑5.4cm

故宮博物院

碗敞口,斜壁,圈足。內外施透明釉,胎體施一層白色化妝土。碗內以紅綠彩描繪魚藻紋,外圍有弦紋數道。

此碗構圖簡潔明快,筆法瀟灑自如。此類紅綠彩器,過去一向被認為是“宋加彩”器,隨著考古發掘資料的不斷增多,人們發現這種紅綠彩器均出土於金代墓葬,不見有北宋墓出土。因此,其時代應為金代。河北觀臺窯、山東淄博窯、河南鶴壁窯、山西長治窯等金代窯址都出土有此類器物。器形以小碗為主,一般是在白釉器物上以紅、綠彩描繪紋飾,再經低溫燒製而成。有的器物是以紅、綠、黃三種色彩描繪,故又稱“金三彩”。

瓷器上紋飾---魚藻紋


青花魚蓮紋罐,元

高31cm,口徑21cm,足徑20.3cm

故宮博物院

罐唇口,短頸,溜肩,鼓腹,淺寬圈足。砂底上有不規則的 釉斑。通體青花裝飾。頸部繪海水浪花紋,肩部繪纏枝牡丹紋,腹部繪蓮池魚藻紋,近足處繪卷草紋和仰蓮瓣紋。

此青花罐以寫實手法描繪鯖、鮊、鯉、鱖四條魚遊弋在蓮花水池中,青花髮色濃豔,使人賞心悅目。繪有魚蓮紋的元代青花罐,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日本出光美術館、土耳其託普卡匹•撒萊博物館等單位均有收藏。

瓷器上紋飾---魚藻紋


祭藍釉白花魚蓮紋盤,明宣德

高4.0cm,口徑19.2cm,足徑12.7cm

清宮舊藏

盤敞口,弧壁,圈足。內底及外壁均以白泥描繪魚戲荷蓮圖案。足內施青白色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藍釉白花瓷器是元代景德鎮窯的創新品種,其藍白對比鮮明,具有較好的裝飾效果。明代宣德時的景德鎮窯將這一裝飾品種加以發展,圖案刻畫更加細膩,造型品種及裝飾題材亦大為增多,造型有盤、碗、尊等,裝飾題材有龍、魚蓮、萱草、折枝花果、纏枝花等。應引起注意的是,清代康熙時景德鎮御窯廠曾仿燒過宣德藍釉白花魚蓮紋盤,但圖案刻畫不如宣德時作品細膩。

瓷器上紋飾---魚藻紋


釉裡紅三魚紋高足碗,明宣德

高8.8cm,口徑9.9cm,足徑4.4cm

故宮博物院

碗撇口,深弧腹,豐底,下承以外撇高足。通體施白釉,釉面泛橘皮紋。碗外壁在白色的釉面上凸起三條紅魚。內底青花雙線圈內署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雙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端莊,魚紋刻畫生動活潑,彷彿三條紅魚首尾相隨於水中。瑩潤的橘皮紋白釉與明豔的釉裡紅紋飾互相襯托,相映成趣。

釉裡紅三魚紋高足碗是明宣德時出現的新穎品種,這種高足碗在明代萬曆、天啟及清代的康熙、雍正朝都有仿製,其中以康熙朝仿品最為亂真,但釉面不及真品肥腴明亮,腹部欠豐滿,高足線條略顯生硬。

值得一提的是,此種釉裡紅瓷器上的三魚紋系高溫銅紅釉的局部使用,其魚紋凸起,具有天然紅寶石般光澤,文獻稱之為“釉裡紅寶燒”,它與一般意義上以銅紅彩描繪圖案紋飾的釉裡紅瓷器有所不同,不可混為一談。

瓷器上紋飾---魚藻紋


五彩魚藻紋蓋罐,明嘉靖

通高33.2cm,口徑19.5cm,足徑24.1cm

故宮博物院

罐直口,短頸,豐肩,碩腹,圈足。通體以紅、黃、綠及青花裝飾。肩部繪變形蓮瓣紋。腹部繪蓮池魚藻紋,八尾紅色鯉魚姿態各異,極其醒目,蓮荷、水草、浮萍為陪襯。近底處繪蕉葉紋。蓋面繪瓔珞紋,中心置火焰紋寶珠紐,蓋沿飾魚藻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 楷書“大明嘉靖年制” 雙行六字款。

此罐是明嘉靖官窯青花五彩瓷器中的名品,形體高大規整,胎體厚重,色彩豔麗,構圖疏密有致。所繪鯉魚鱗鰭清晰,與周圍的蓮花、浮萍、水草融合在一起,顯得生動逼真。

瓷器上紋飾---魚藻紋


釉裡紅四魚紋水丞

高8.3cm,口徑6cm,足徑5.3cm

故宮博物院

丞斂口,圓腹,臥足,形似缽。內外施青白釉,足沿無釉。外壁飾釉裡紅游魚,姿態各異。外底心有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款。

釉裡紅是康熙時瓷器的重要品種之一。康熙時期瓷器有落本朝款的,也有仿前朝款的。此件水丞造型、紋飾具有康熙時期特點,只是落了明代宣德款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