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什么?古人都用过哪些奇葩的钱币?

samyasa


货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与我们的经济贸易息息相关。从钱币的产生,原始的海贝到今天我们依旧使用的硬币,它的发展是一个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伴随着我们历史的演进而缓慢发展。下面,我们就简要了解一下,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

最早的货币

货币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历史进入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出现了剩余产品,物物交换的不便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因而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正如马克思所说,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最初,许多商品例如海贝、龟壳、兽皮等都充当"一般等价物"。后来随着人们交换范围的扩大,人们更倾向于便捷的物品,只有少数受欢迎的海贝、龟壳等固定的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货币。

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货币形式是海贝。海贝成为货币,是因为它本身的外观精美干净,并且有确定的单位"个"。在各式各样的海贝之中,只有货贝(俗称齿贝)才能成为交易中的货币。货贝形制相同而大小不一,正面有沟槽及齿纹,背面隆起,一般长为1.5-3厘米,宽1厘米左右。在《诗经》中记载到:"既见君子,锡我百朋。"在商代诸多墓葬中都出土了相当数量的货贝,其中妇好墓所出土就有六千多枚。

金属铸币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更加频繁,海贝的数量不足由此开启了我国金属铸币。战国初期,冶金铸造业使得金属铸币得以普及,尤其是一些拥有较强经济实力的诸侯国 ,开始铸造刀币、蚁鼻钱等多种形态的货币。秦朝建立之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废除战国时期混乱的货币形制,把秦国的"半两"方孔圆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这是我国货币种类、形制的第一次统一,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汉初时期仍旧沿袭秦朝的半两钱,在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进行铸造货币,并使用五铢钱,

五铢钱的大小适中,重量轻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方便。在汉朝至唐初,这长达七百多年的时间里,基本延续了五铢钱。

唐朝时期,金属铸币又进一步发展,开始铸造开元通宝钱币。自此,我国古代的方孔圆钱都采用了通宝和年号的名称。在之后的宋元明清依旧是通宝钱币。

金银作为货币

除了铜制的金属铸币之外,我国古代使用金银作为货币的时间大致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秦始皇规定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在汉代,金银作为法定货币的使用也开始流行,形制多为饼形和马蹄形。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种原因,金银价格逐渐变得昂贵,开始以两计算重量。

由于黄金价格的昂贵,主要用来贮藏。而白银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商品交易的等价物。人们在进行商品买卖时,通常使用的就是白银和铜钱。在宋朝时期,白银作为货币,形制称为"锭"。大一点的银锭重50两,小一点的银锭重量不等,方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携带和交易。元朝时期,官员杨湜首先将白银铸造的银锭,称为"元宝",后来元代政府也铸造以"元宝"为名称的银锭。白银广泛流通于民间,成为占据重要地位的货币形式。

纸质货币的发展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质货币的国家。北宋时期,生产力大为提高,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在商业交换中越发要求便捷。不管是金属铸币还是金银货币,大宗交易下,重量较重,流通不便。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这个词本是四川方言,意思为"合券取钱"之意。政府官方发行的交子有六个部分,分别为:界分、年号、贴头五行料例、边框花纹、故事图、印信。并规定了交子的流通期限,和仅限于四川地区流通。

南宋时期,纸币有多种名称,除了交子之外还有会子。会子起源于民间,后为政府发行。随着宋朝末年,战争等多方面影响,纸币币值暴跌,纸币制度便趋于崩溃。

不管是一直占据主要地位的铜钱,还是有昂贵收藏价值的金银,又或者最早出现的纸币,它们无一不是历史和经济的产物,它们的出现和发展伴随着我国古代商业活动的发展。


煮酒君


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后来又用金银等贵金属代表大额货币。

在我国,用以制造货币的材料很多.至少有几十种。常用的有以下十几种:金、银、铜、铁、铅、锡、低质合金、布、纸、贝、绢帛、粮食、荃泥、趴(或盐块)、珠、玉、竹木等。这些币材,有的就用它的自然形态充当货币.有的要制造出各种货币形式.如铲形(布币)、刀形(刀化)、长方形(钱牌)。又如钱币的基本形式是圆形方孔,标准式为元狩五殊、官钱和唐元宝,轻重适巾.约四克。黄金有不规则的小方印爱金、小圆印卢金、马蹄金、长方条金、圆饼金等。银元有元宝、锞子、线板、纺锤及长条等形。

  纸币的币材是纸,中国的古纸主要使用竹子和树皮等原料制造,主要用于书写和印书。造币用纸是采用桑树的内层树皮,经过粉碎、打浆、用竹帘在纸浆中捞制而成.桑树皮纸厚而粗糙,而且耐磨、耐折.适宜印钞使用。宋朝政府专门向某些地区订制这种纸张。并垄断当地的造纸业不许向社会出售。公元1168年,建立了专门制造纸币用纸的“造会纸局”.这些纸具有较强的防伪能力,一些伪造者就必须自设造纸作坊,而政府又明令凡捕捉造伪者,必迫查造纸者,给以严惩。而且,到了清代,1853年曾有大臣向清统治者建议,在钞纸的竹帘上刻制纹饰,造出的钞纸带有特殊的记号.类似现代的钞纸水印.但因当时清政府急于印钞而未能实现。

从历代币制来看,虽然从发展.上看是按照物品货币阶段、金属货币阶段、纸币阶段、信用货币阶段这一规律进行,但具体分析,则可以看出,历代币制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如战国时的楚国实行爱金和铜贝(蚁鼻钱)双本位制;秦统一中国后实行了半两钱与黄金上币的复本位制;而汉虽以五株钱制为主,但也大量使用了黄金及谷帛为币;三国实行钱帛平行本位制,黄金主要用于贮藏;唐两次铸大钱而引起通货膨胀,唐中期推广飞钱,重视白银;两宋首创交子。实行纸币、钱币、银锭三币同行的混合本位制;金元明都想实行纸币本位制.试图禁止民间金银和钱币的流通,但事实上仍是在沿用两宋的钞、钱、银三币合流;从明嘉靖年间到废两改元这一时期,基本上是纸币、银元、银两、制钱四类货币混合流通;鸦片战争致1949年这一时期,有各种钱票、银票、银两、铜元、铜钱和各种信用流通工具,以及中国的纸币、银元和外国纸币和银元,还包括非金融机构自由发行的代用货币,其种类之繁多,币制之混乱,币信之低落,币值之惨跌,内容之混乱,实为中外古今罕见。

从历代货币本身所表示的名目价值和本身的质量来看,钱币有大钱、小钱、细钱、恶钱和官炉钱、私钱之别,还有小平钱(即当一文)、折二、折三、当五、当十……当五千之分,当二千以上的为大钱。而同样为小平钱又有大型、大样和小型、小样的不同。从钱币的性质看,还有记值钱、记年钱、记重钱、记号钱、记年钱、记数钱、对钱、罗汉钱、样钱等名目。银元的币面标明货币单位,银两则主要以秤量和成色来表示。


大胡子说史


您好,不请自来来回答,我在工作之余的时候,就会查阅一些资料整理关于中国钱币的历史文字发在头条号上面,发行整理了大半年,还只是整理了冰山一角。中国古钱用的钱币真的各种奇葩漂亮的钱币都有。(下面截图部分我查阅资料整理的钱币文章)

一、钱币史篇


二、五代十国钱


三、宋钱篇


四、银币篇


五、铜元篇


六、就连袁大头都能整理三十多篇


中国古钱的钱币种类真的很多很多。。。

说个答案以外的话题,如果想真正了解古钱币价值,首先要做的就是先了解学习古钱币的历史,才能真正去了解市场价值。


欢迎大家来接龙题赚红包!

关注古泉学府,和我一起探讨、交流钱币收藏小知识和小乐趣!如果错误请大师指导!

[以上珍品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古泉学府


学界内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殷周时期的贝,但通常都是缺少论证。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伴随着交换而来的,是交换的产物。在政治经济学当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功能。

在殷商时代,关于“贝”的史料记载如“商(赏)贝一朋”。这里提到的“贝”是作为是赏赐所用,但还看不出作为商品交换。另外,在商代,考古地下墓葬中也挖掘出不少贝,但只从殉葬这个角度断定贝充当了货币功能是不够的。

能够比较准确地说明贝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功能的史料是殷商时期的《逮伯篡):“速伯还作宝尊彝,用 贝十朋又 四朋。 即用贝购买了原料做成了宝尊彝,可以看出明显是用于商品交换的货币。


从商周时期的贝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因此货币也以各个诸侯国形成了四大鲜明的特色。

铲币

刀币

环钱

蚁鼻钱

秦统一六国以后,采用圆形方孔钱;汉武帝时期,收回了郡国的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

唐高祖废除重量不一的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致使货币由文书重量向元宝演变。


北宋时期,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使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演变。

清代以后,开始由手工铸币向机器铸币演变。



梦归秦淮


你好,中国最早的货币是在以物易物之后出现的海洋贝壳,这种贝壳是需要磨制的,一般是将贝壳的背部磨平,以便能用绳子串起来,便于携带和计数。



到了商代时期,人们开始用青铜制作成贝壳状的青铜贝币,并且用包金来装饰青铜贝币,以作为上币使用。但是整个商代到西周时期的青铜币基本上只能是贵族阶层才能使用,民间多以天然贝币和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青铜币的流通是十分有限的。
&商代包金贝币,市场参考价10000元。


随着西周时期青铜布币的出现,以及各国之间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钱币的种类和铸造量开始大幅度增加,铸造地也越来越多,今人眼花缭乱。尤其是战国时期,全国各诸侯国内铸造的各种布币、圜钱等种类十分丰富。

下面我发一些比较奇葩的钱币大家欣赏欣赏:
&战国时期人形币,市场参考价2000元。&战国时期镂空连足桥形币


,市场参考价3000元。&战国时期楚国视金四铢铜钱牌,市场参考价200万元。
&战国时期楚国咒字

蚁鼻钱,市场参考价300元。&战国时期齐国
截首刀,市场参考价10000元。&战国时期楚国四布当釿,市场参考价200000元。
&王莽时期契刀五百,参考价10000元
&王莽时期一刀平五千,市场参考价150000元。

&王莽时期国宝
金匮值万,无价。&南宋临安行用当五百鉛钱,市场参考价100000元。


风云说收藏


悟空小秘书邀请来答,其实我国最早的货币就不是币,货币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货币出现是要有一个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来说还很漫长。所以最早的货币其实无法界定为某一种实物,只能说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原始货币是选取天然海贝等作为较早的货币使用的。至于说奇葩,对于古人而言,尤其货币出现的前期阶段,如此低下的生产力前提下,用一些一般等价物充当货币属性而交换使用,也是再正常不过。

现在我们对贝币的时代定义一般为商周时期,因为虽然有些记载说夏朝已有贝币,但考古学和历史学上都对夏朝的存在无法下定义,二里头文化是夏朝的遗存也存在一定争议,我国一些历史记载上夏朝之前的虞朝就更没确切证据了。但贝币是实打实出土的实物,贝币的面值基本搞清楚,是“朋”,“串”为计值单位,5个贝币为1串,2串贝币为1朋。

一般以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将货币形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简单偶然价值形式。第二结算,扩大价值形式。第三阶段,一般价值形式,第四阶段,货币形式。因此在原始交易中,便于交易或交换频繁的物品们缓解了不易交换物品间的一些矛盾,一般等价物于是就出现了。最早这种天然贝壳并不是作为贝币货币,只是一种相对稀有的装饰品,必须海边才有,但人们喜闻乐见,这种天然贝穿孔后又方便携带贮藏计数等等,于是成为一种原始货币。商周时期贝币逐步成熟发展,更出现了铜贝,鎏金贝,陶贝,石贝等贝币。战国时期,楚国的蚁鼻钱(鬼脸钱)也是以贝币作为原型的;据记载一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比较偏远的地方,贝币仍旧使用到后世诸多朝代。方孔制钱成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国未统一前的半两钱也是一种方孔钱)的钱币定制,天圆地方的制钱模式一直使用到民国时期(民国初年个别省份造币有铸造民国通宝);当然在统一过程前,诸国也使用过布币,刀币,戈币等诸多各类异形异体货币。

原始货币并不奇葩,是人类一路发展过来的见证之物。

附图,商周石贝

附图,商周天然贝币

附图,楚国蚁鼻钱(鬼脸钱)


钱币司令


中古最早的货币是贝币,拾来贝壳作为货币,具体的说应该是海贝。《尚书·盘庚》中记载:

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

因为海贝只有海边有,所以具备一定的稀缺性,但又比较容易得,海边的人可以运到中原,所以又持续的可以出产,不会断供,能够满足上古较原始的商品经济的需要。

贝壳不足的时候,就用其他材料仿制成贝壳,比如蚌壳做的蚌贝、骨头做的骨贝、陶做的陶贝、石头做的石贝,最后就是青铜做的铜贝,乃至黄金制作的金贝,都是上古时代通行的货币。

到了商周以后,商品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不同的地区开始以该地常用的生产工具为货币,比如燕齐等东方之地就用石刀的模型来做货币,就是刀币;赵魏等中原之地则用耜的模型来做货币,就是铲型币;西陲的秦地则用纺轮的模型来做货币,就是圜钱,后来通行的半两钱。

所以秦统一以后,古代长期使用的货币其实是照纺轮制作的。想想汉代的五铢钱,一根绳子上有几百上千个,就是几百上千个纺轮,只不过后来的人已经忘记了当初为什么把钱弄成这个形状罢了。

比较奇葩的货币则有王莽的“一刀平五千”等货币,这种货币只不过比普通的五铢钱大一些,就要一个当五千个五铢钱用,这是纪值货币而不是纪重货币,诞生之初目的是为了对民间财富进行掠夺,大家又不傻,当然不拿五千个五铢钱去换,而且还自己熔掉铜钱,铸成一刀平五千来换更多钱套利。

还有后世南朝流行的鹅眼钱、沈郎钱,入水不浮,一掰就断,质量奇差无比。


文史宴



是天圣元宝还是绍圣元宝?


葫芦一笑1


刀币\\贝币\\布币\\骨币\\金属币等



好缘来聚


看来又有一大批傻冒准备要上当了,还相信这些骗取图录费、保管费、鉴定费和展览场地费的假拍卖公司,等被骗了几千几万过后才知道清醒过来: 自己遇上了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