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行書,為什麼不能從米芾開始?

流沙綴簡


初學行書,不宜從米芾入手。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理解。

米芾為“宋四家”之一,一向以心氣孤傲,個性狂縱著稱,“人怪書狂”的米芾,散漫不羈,奇裝異服,又潔癖,不與人同器,嗜蓄奇石,人稱“米顛”。

書法亦如其人。

一是天賦極高。憑他的天分才情,學古不泥古。在他的《述學》中自稱:“從顏、柳、歐、褚、沈等以窺晉、魏,並追竹簡鼎銘,以學褚為最久”。但他在《海岳名言》中言:“歐、虞、褚、柳、顏、皆一筆書也。安排費工,豈能垂世?李邕脫子敬體,乏纖濃。”

這是米芾對唐人書法的批評,他認為唐人書法比起魏晉六朝書法的用筆和結構多刻本。又對李邕進行了批評,認為其書法雖然脫離了王獻之的影響,但失去了王獻之的筆墨意趣。

二是筆法個性強烈。他自譽:“自任腕有羲之鬼。”、“我獨有四面”、“隨意落筆,皆備自然,”意足我自足”。這寥寥數字表現出米芾書法的自信甚至自戀。又云:“以腕著紙,則筆端有指力無臂力,”主張筆力通過手臂達到毫端,故須懸手提筆。他說,以此筆法,才能達到,“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亦即“骨勁、皮肉、脂澤、風神皆全”。

他將魏晉“二王”之書風和用筆,發展到極致,蘇軾在《雪堂書評》說:“海嶽平生篆、隸、真、行、草,風牆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繇)、王(羲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將他與書法界的頂級人物鍾、王相提並論,推崇極高。

三是字勢天真自然,他下筆倜儻縱橫,使轉自如,八面生姿,氣勢飛動,發抒情性天趣,出新意法度之外,體勢俊邁,可謂前無古人,後人難及。但過趨飛揚勁快,不免風華畢露,缺少蘊蓄的情致。黃庭堅說:餘嘗評米元章書,如快劍斫陣,強弩射千里,所當穿徹,書家筆勢,亦窮於此。然亦似仲由(子路)未見孔子時風氣耳。”贊米芾的筆勢雄強峻利,但又借子路未見孔子一說,批評米芾有著桀驁不馴的氣質,神情沒能內含,有欠彬彬之態。

米芾用筆的以上這些特點,是為初學極難掌握。










陋石書藝


題主所問“初學行書,為什麼不能從米芾開始?”,對於這個問題,頗讓人有疑惑,為什麼初學行書就不能從米芾開始呢?難不成米芾的行書差勁的上不了桌面或者說米芾的行書境界比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還要高深,初學者學不得,對嗎?

恰恰相反,米芾的行書獨具一格,上得了桌面,卻又沒有哪件行書可以超越《蘭亭序》,所以初學行書,完全可以從米芾開始。

米芾與蘇軾、黃庭堅、蔡襄被稱之為“宋四家”,米芾從小就天資聰慧,六歲能背詩百首,八歲學書法,十歲摹寫碑刻,其“篆、隸、草、行、楷”五體皆精,其書頗重法度,恪守晉法,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深得“二王”筆意,米芾行書取法王羲之,後人行書都在學王羲之,為何又不能學米芾呢?況且明代書法家董其昌行書也在學習米芾,

我們接著說說米芾行書風格吧,其行書代表作《蜀素帖》通篇71行,658字,用筆俊邁、八面出鋒、正側藏露、曲盡變化、體態萬千,體現了米芾“刷字”的特點,結體以欹側為主,俯仰斜正,表現出動態的美感,值得注意了,米芾的書法在於奇姿和妙趣,這讓初學者可以免去學習書法時的枯燥乏味心情,





自古以來,學習書法中的任何書體,都是從古代書法大家的書法開始,這從來都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是歷來學書者的必由之路,而且學習書法都是取法乎上,從最好的、最經典的、最規範的學起,米芾堪稱大家,綜上所述,初學行書完全可以從米芾的行書開始,試問一下,如果連米芾的行書都不能用來初學,那是否要學習當代書家的行書呢?如果要一意孤行,那神仙都救不了你。


詩夜城主


一是米芾字點劃結構欹側無則,詭異多端,學者如果沒有寫行書的經驗,很難正確理解它的來龍去脈,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最易誤入岐途而徒生煩惱。

二是米字筆法八面出鋒,不踐古法,運筆又”風檣陣馬,以“刷“為主,提按多,節奏快,如果不識其筆法,腕上功夫又差,很難寫出米字筆意和風神,其結果往往走向極端,不是縮頭傻腦,就是張牙舞爪。

三是米字排布參差無序,章法不主故常。米芾在其深厚功力的支撐下,其作書率意放筆,排布由興,筆端流露往往顛三倒四,左拖右拽,無跡可循,如果對行書章法不甚瞭解,而是跟葫蘆畫瓢,初學者在章法上不是出現機械排列猶如散沙,就是刻意安排而不貫氣。



當然,有天賦稟異的學書者,也可能下筆便到烏絲欄。但這是極少數之人。做為我們普通習書者來說,初學行書最好不要先從米芾開始。先選擇一些中規中矩的行書範本,如趙孟頫的行書字帖及《懷仁集王字聖教序》等都可。在臨習好這些字帖後,再學習米芾行書,那可能就水到渠成了。


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晉風


初習行書不以米芾入手,也許是經驗之談。

其理由一,宋人善意,都以個性鮮明著稱,定型後難於蛻變,漸成窠臼。


其二,宋人書法雖說藝術成就很高,注重寫意,講究情趣,但筆法多變,對初學者而言不易學,也不宜學的。

其三,米芾書法重視靈性在筆墨中的抒發,直率中蘊真趣,初習者難於掌握,重形則欹側難返,重意趣則漸入野俗。



然而個人卻認為:一,初學者選擇臨摹對象應以興趣為主,只有感興趣了,學習才有動力。

第二,初習書法者認識水準是漸進的,相應的審美水平要對應相適合的臨摹對象。

三、初學者喜愛米芾書法,說明對其有了解的衝動,外力不應當中止這種衝動,應引導初學者對其深入瞭解後再作選擇。

個人自習書法始終以興趣為主導,初學行書就是以《蜀素帖》上手的,認為其書風很“現代”,到“形似”以後,又覺其書體不古,又習《蘭亭》及晉諸家法帖,又覺筆力難及,於是學歐《千字文》及中外寫經體,後覺板滯,又以褚書、董書、智永增其娟秀。。。往返多年,最終認識到趙書的兼容之美,於是宗其一家至今。

感受書法之美,興趣應為先導,理性為指導。只有親歷感受,才辨其優劣,縱使光陰耗費,卻拾貝遺珍,樂在其中,漸至人書俱老。

[臨池管窺]謝謝閱覽!


臨池管窺


初學行書之人,不易選米芾的法貼,因為米芾的行書對筆法技巧要求非常高,初學之人難以掌握。



其一,米芾的字體以險絕稱著,初學行書之人,如果上手就學米芾,不容易把握字體的整體平衡。



其二,米芾行筆八面入鋒,也八面出鋒,初學之人還沒有如此高超的技能,學起來只能似是而非,也容易陷入悲觀。



其三,米芾的行書筆劃變幻莫測,提按靈巧,非初學者所能臨摹與理解,這種情況會使初學者有望而卻步的感覺。



建議初學行書的人,可以從趙孟頫的行書練起,趙孟頫的行書相對米芾容易入手,也較易取得初步成績。


一笑貫長天


初學行書,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寫法,因此要選擇筆法比較簡單,字形有規律的字帖來臨習,這樣提高會比較快。而米芾的字卻不太符合這個條件。

一、米芾號稱八面出鋒,筆法變化非常豐富。尤其是中鋒與側鋒、露鋒與藏鋒、圓轉與方折、厚重與輕描的變換,在書寫過程中無處不在,因此在臨帖的時候有一種應接不暇、無力招架之感。在背臨的時候,也會感覺記住的細節不多,寫不出那種味道。因此除非有一些基礎,否則臨起來很費勁。

二、米芾的字一般都有一定的傾斜,臨習時稍有不慎就會失去重心,變得東倒西歪,顯得很凌亂。

三、米芾的筆畫,傾斜度也會有不斷的變化,顯得縱橫交錯,氣象萬千。臨習的時候很容易寫成平行的傾斜,顯得千篇一律,毫無生氣。

四、米芾自稱刷字,其作品看起來很隨性,規律性不強,不同的字有不同的寫法。寫會一個字之後再寫下一個字,基本要從零開始。

五、米芾的作品,不僅風格鮮明,而且不同時期的風格差異也很大。從方圓庵記到蜀素帖,從苕溪詩帖到離騷經,從研山銘到草書九帖,其風格之變化,判若兩人。從一本帖過渡到另一本,幾乎是從頭開始。其他書家的作品,風格基本一致,學好一個就相當於會了一大半。

綜上,米芾的字難以駕馭,初學者還是避開米芾比較好。如果非要學,那就嘗試從方圓庵記開始吧,字數較多且比較平穩正直。

我比較喜歡用鋼筆臨習米芾,這樣會簡單很多,分享一幅給大家。



井底之蝸


學行書必學二王或趙孟頫,米芾行書是二王的一個分支,是性情行書,不適合初學。你看當今的醜書家,基本都不學二王。

個人覺得當今寫二王書風最好的就是範笑歌,已經可以隨意發展衍化二王風格。











加州霍克郡人


為什麼不能學米芾,看了許多行書字帖也練過其它的行書碑帖,但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很難受寫的太累,後還是從蜀素帖開始練,也買了許多米芾的字帖,本來就喜歡所以感覺較好,現習字一年。





看海上生花


二王的行書,更符合現代審美,將真書行化的就是王法。米的行書,在二王基礎上更多的個性發揮,結字,取勢,筆法都多變且極具個性種隨意性,很難學,更主要的是,學米,在未學二王之前,幾乎是無從下筆。首筆就讓人朦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