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行書,學習董其昌,好不好?為什麼?

方孔齋


明代書家董其昌,是中國書法史上少有的文藝全才之一,不僅書法寫得好,在繪畫、詩文、書論、鑑賞等方面都卓有成就。董其昌的行書成就很高,古淡瀟灑、追求逸趣,甚至有人評論說有一股“仙氣”,只要喜歡他這種風格,完全可以放手去學。

學習董其昌行書,要注意幾點特徵,以便更好把握:

1、董其昌曾說:書法之法,首在用筆。他的行書比較陰柔,用比較輕,以秀為美,用筆上精到細膩,線條凝練,起筆多以藏鋒為主,收筆時候多以露鋒為主。特別注意一點是“多圓少方”,線條圓潤,有一股清氣。

2、董其昌的行書章法,佈局上取法五代楊凝式,行距較寬,行距中幾乎還可以容下一行字,因此整個作品看起來白多黑少,顯得疏朗淡雅,這是一個重要特徵,一定要把握。

3、董其昌的書法是文人字,他提出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品才有書卷氣。因此,學他的行書,光臨摹還不夠,還要多讀書,特別建議多讀讀他的《畫禪室隨筆》,裡面有很多精彩的書論,無疑是解開他書法技巧的一片鑰匙。

附圖為董其昌書法題跋《張樗寮金剛經》局部,上述風格特徵從中可窺一斑。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行書學習董其昌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董其昌

的書法天生存在書寫缺陷。

什麼是書寫缺陷,書寫缺陷就是沒有書寫天賦,

或者說天賦很低,這種低天賦,就是天生的營養不良,

在書法中表現就是對字形的捕捉能力差,這會

導致書法上的審美障礙,在對傳統的碑貼學習中,

抓不到書法中精髓的精彩所在,儘管董其昌的

書法總是在結體上感覺就是差那麼一點點,但就是

這麼一點點,

可能就註定了其資質只能進入普通人群的行列,

而最終和王羲之,趙孟頫形成若干個級別上的落差。

說得明白點,就像有些歌唱家,乍一聽他們唱的歌

還可以,但就是不能打動人心,這就屬於天賦問題了。

董其昌的知名度多少有些誇大的成分,他的名氣可能

是較多的沾了他在宗教,繪畫,詩歌等方面才能的光,

另一方面,也是明代的天才書法家太少,在我看來,

他的書法名氣是存有一定歷史誤會的。

所以,堅決不建議學習董其昌的行書,

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如果說你喜歡學董其昌的行書,

我只能遺憾地告訴你:

這是一箇中下水平級別方案的選擇。

圖片作品:趙孟頫行書節臨作品

【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記】

選自楊半書撰【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



素里布衣楊半


這個問題不是好問題。學者,不及者則欲學之;而能者為師者乃為道。所以可學,也不可學,關鍵在於如何學法。何為此說?

首先,可以學。這是因為董老師的字源於祖先古人書寫的法則,是繼承(或傳承)。應該說董老師的字確實很漂亮,也很顯功力,不論是字形結構,還是筆觸點畫,都顯秀美穩健。而就這一點,就有值得學習的方面。

然而,也正是因為老董老師的這些特點,後人對此也就有說,應該找源頭學,這樣對學者更能獲益。董老師在自己的書論畫論裡,反覆論證講述的,是要學者學書畫務必要“師法古人”。認為只有向古人學習,才能學得古人書畫的法門,吃準古人書畫的“原味"“原韻"。並且在其書畫實踐中也努力為後人做榜樣。他不僅僅在畫中一絲不苟地摹學古人之法,而且在書寫時也努力師法古人之法,有書聖之法,有顏魯公之法,也有黃庭堅米芾之氣韻。承接古人之法造就老董之韻,董老師是不會要後生們不習古人而學他老夫子吧?這是其二。

那麼其三呢?其三就是回到先前講的,對於董老師的字畫可學也不可以學。這個看似矛盾的話語,其實正是本題最好的答案。可學,則應該是有借鑑的學,而不需一定要學到“像“,或者說不需要“克隆“,董老師學古人之法,構形出自己的風韻,後人強行學之,不就違背了董老師之本意了嗎?這就應該是不可學之意了。

其實,我們要學習傳統文化,要傳承其本原之意,而非固本保守,更無發展。學古人之法,需得其精髓。學之根本而得以發展延化,方得承上啟下之效果,而定自家之新法。這才是董老師“師法古人“的真含義。


盛潔仁


當然可以了,書宗二王,用功極深,筆墨流麗空靈入神,是個可以匹及宋四家的集大成者,倍受康熙雍正推崇。





滑州華安


學名家的都好,關鍵初學者應該找一個專一的先,如果學多本字帖一般不建議!關鍵還是堅持,書法是一個長久的的過程,或許過程會非常枯燥,但堅持下來就是成功!個人給個建議,練字練過的,最好留著,前後可以做做對比,這樣有意義加強信心,也有利於發現自己練字的不足以待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