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辩怪“才” 白马非马

春秋战国时期,旧的奴隶制已瓦解,新的封建制 尚未形成,周王室衰微,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礼制规范已经被打破,社会出现动乱局面。面 对这种现象,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 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名家代表公孙龙在论辩中常展诡辯之风,更突出了他的辩论之オ。公孙龙在和别人论辩时,常常使用诘难向式,以揭露对方的矛盾,使其屈服。而针对对方的问题,他又能 巧妙答辩,且将深深的哲理蕴含在简洁的语句中。

名家代表·循名责实

公孙龙(前320-前250),诸子百家中名家 的代表人物,传说字子秉,战国时期赵国人(今 河北邯郸),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其主要著 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14篇,唐代时分 为三卷,北宋时遗失了8篇,至今只残留6篇,共一卷。其中最重要的两篇是《白马论》和《坚白论》,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著名论点。

名家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提倡“循名责实”学说 的流派,他们提倡的“正名实”,是要“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 符”。春秋战国时,礼崩乐坏、思想纷乱,提出这样的主张非常普 通,儒家的“必也正名平乎”,法家的“综核名实”,墨家的“以名举实”,都与之类似。既称“名家”,又何以为“名家”呢?“名 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于“正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以逻 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辩论的内容又多半集中于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 学可题,由是而有“名家”之名。

诡辩怪“才” 白马非马

名家是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产物。他们的辩论,“不法先 王,不是礼义”,具有反传统的精神,是为新的政权服务的。但由 于他们认识的角度不同,因此观点有所不同。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强调事物的“同一”(即同)的一方面,而公孙龙则强调事物的差别(即“异”)的一方面。他们在各自所强调 的方面都有精群的思想,但是这些认识却受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 限制。即使如此,名家在历史上也还是有献的,他们非常类似于 古希腊的智者派,甚至于连某些命题都很相似。

坚白相离·白马非马

“离坚白”,是公孙龙的著名论点,与“合同异”相对,“离 坚白”的意思是将“坚"”与“白”两者相分离。公孙龙认为,一块 坚硬的白石,用眼看不会看出它是否坚硬,只能看到它是白色的, 用手摸不能感觉其白色,只能感觉到其坚硬,看与不看结果相离, 所以世界上只有白石和坚石,没有坚白石。这种论点具体分析 了各种感官对于事物的感受方式的特殊性,认为人们感觉接触到的物的各个属性,都只 能是绝对分离的独立体。“离 坚白”的观点与惠施的观点 “合同异”正相反,惠施认为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万 物“毕异本为毕同,并无区 别”。后来人们认为,公孙 龙将感官与感官分离,是刻意 完全分离一切事物,是错误的 论证方法。虽然公孙龙的观点 具有十分浓厚的形而上学特 色。但在逻辑学上,他的贡献 是值得重视的 。

诡辩怪“才” 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也是公孙龙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据说当时赵国一带的马匹流行烈性传染病,导致大批战马死亡。秦国战马 很多,为了严防这种瘟疫传入秦国,秦国就在函谷关口贴出告示 “凡赵国的马不能入关。”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前。 关吏说:“你人可入关,但马不能入关。”公孙龙辩道:“白马非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呢?”关吏说:“白马是马。”公孙龙反问 “我公孙龙是龙吗?”关吏愣了愣,但仍坚持说:“按规定不管是 白马、黑马,只要是赵国的马,都不能入关。”公孙龙于是娓娓道 来:““白马’这个概念,分开来就是'白'”和“马’或'马'和 白”,这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譬如说要马,给黄马、黑马可以,但是如果要白马,给其他颜色的马就不可以,这证明,“白马’和马不是一回事!所以说白马就不是马。”关吏越听越迷糊,被公孙龙这一通高谈阔论搅得晕头转向,如坠云里雾中,不知该如何对答,无奈只好让公孙龙和白马都过关去了。

“白马非马”这个中国哲学史上的著名命题,便由这个故事而来。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令他蜚声远扬。有一次,孔子的六世孙孔穿路过赵国,专程找到公孙龙论。孔穿对公孙龙说:“向来 听说先生道义高尚,早就愿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马不是马的学说。请你放弃这个说法,我就请求做你的弟子。”公孙龙回 答说:“先生的话错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 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接着公孙龙又批评孔穿的求学态度:“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 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这是错误的。”他又接着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 也是仲尼(孔子)所赞同的。”孔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公孙龙对孔穿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楚王曾经张开繁弱弓,装上亡归箭,在云梦的场圃打猎,结果把弓弄丢了。随 从们请求去找。楚王说:“不 用了。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 拾了去,又何必寻找呢?”仲尼听到了说:“楚王的仁义还没有做到家。应该说人丢了 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说楚国呢?”公孙龙评论道照这样说,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人们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说法,却否定我把白马与马区别开来的说法,这是错误的。末了,公孙龙又总结说:“先生遵奉儒家的学术,却反对仲尼所赞同的观点;想要跟我学习,又叫我放弃所要教的东西。这样即使有一百个我这样的人,也根本无法做你的老师啊!”孔穿无法回答,失落而去。

诡辩怪“才” 白马非马

赵孝成王十年(前256年),阴阳家邹行替齐国出使赵国,平原君向其请教“白马非马”论,邹行于是对公孙龙进行了批驳,认为他“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以相移”,有害于大道。从此以后,平原君便远了公孙龙,公孙龙也渐渐失去了影响。

公孙龙观察事物,虽然把个别与一般用“离”的观点绝对化只见离而不见合,不符合辩证法的“个别存在于一般之中”的观 点,但他能够开辟逻辑领域,建立逻辑学的理论体系,有助于百家争鸣的发展。中国历史上多数学派看重研究政治伦理,多不懂逻辑学,基至不承认这门学问,往往以政治伦理观念来批评公孙龙的逻辑思想,直到近世人们才公开承认公孙龙辩学对象逻辑的问题,并加以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