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技巧,告诉你唱歌到底用不用嗓子?


唱歌技巧,告诉你唱歌到底用不用嗓子?

唱歌技巧,告诉你唱歌到底用不用嗓子?


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学生在最基本的声乐问题上迷失方向,有些教师甚至会用错误的理论指导学生,致使大量学生对于声乐的概念含糊不清,造成恶性循环。

声乐艺术由于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对于初学者而言的确很容易被教授者讲得“云山雾罩”,有的讲授者还会上升到哲学与心理学的高度,导致很多学习者会在声乐书籍中寻求答案,却不知声乐艺术需要靠大量的艺术实践和在舞台上摸爬滚打来总结,单凭一些书籍中照本宣科的声乐理论是达不到真实的声乐艺术的演唱高度的。其实,大家还在争论的一些声乐问题在主流歌剧舞台上早已盖棺定论。笔者希望用最简单、通俗甚至有些“业余”的语言和大家试着一起讨论看起来似乎无比复杂的专业歌唱。

唱歌到底用不用嗓子?

这个问题时至今日仍然在困扰着众多的学习者。很多人认为歌唱时嗓子必须放松,绝对不可以用力,否则嗓子就会疲劳。所有坚持上述观点的歌唱者演唱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气息不足,撒气漏风,音量微弱,歌唱持久性差的问题。更有些歌唱者唱歌的音量还不及说话的音量。这就是认定“用嗓就一定会费嗓”这一观点的必然结果。

唱歌到底用不用嗓子?用嗓就一定会费嗓吗?

答案是:唱歌必须用嗓子。用嗓子歌唱有可能会费嗓子也有可能不费(这取决于你是否正确用嗓)。但不用嗓子唱一定会费嗓。

所谓不用嗓简单上讲就是唱歌时喉部不用力。我们都知道喉部有最重要的歌唱器官——“声带”,在歌唱时如果喉部放松,声带不拉紧,是无法发出好的声音的。声带就相当于提琴的琴弦,如果琴弦是松弛的,再好的乐手也无法奏出动听的音色。

很多声乐学习者片面追求嗓子放松,却不知道这种放松是以牺牲漂亮的声音为代价的。声带都松弛掉了,你们拿什么来歌唱呢?这就像专业的长跑运动员是在训练如何科学奔跑,而不是追求有朝一日跑步可以不用自己的双脚。研究如何不用嗓子唱歌的人多多少少有一点让我联想到那些想追求长生不老药的人。


唱歌技巧,告诉你唱歌到底用不用嗓子?

专业系统零基础学唱歌QQ/微信:2984767818

因此,声乐训练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找到“用嗓子却不累嗓子”的科学发声方法。当然,歌唱艺术发展到今天也还是无法做到嗓音在歌唱时绝对地“零消耗”,再著名的声乐大师也无法在演唱时做到嗓音绝对不疲劳。我们只能追求在积极的歌唱状态下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把嗓音的消耗降到最低。

唱歌到底该如何使用喉头

喉头是非常重要的歌唱器官,说它重要,是因为它的活动能够直接影响声带的使用。我们都知道拉紧的声带在气流通过时产生震动而发声,而声带无法自己拉紧,拉紧的行为是喉部肌肉作用的结果。因此,喉头是稳定歌唱的“基石”。喉头力量过小会使声音产生诸如“撒气漏风”、“小抖”等问题。当然,喉部力量过大也不行,会导致声音沉重,但通过笔者观察,喉部力量过小的演唱者大大超过喉部力量过大者,换句话说就是出现喉头问题的演唱者大部分都是不太敢使用喉头的。这几乎完全是源于“用嗓子就会累嗓子”的错误理论导致的。

那么喉头该如何安放?正确的喉头位置近似于张大嘴深吸气时的喉头位置。对于初学者来说几乎是“能够放到多低就放多低”,也就是说尽量向下放。因为初学时期喉头位置普遍偏高(近似于说话时的高喉头位置),有可能你已经做到了极限而实际上离较低的喉位还有不小的距离。但切记歌唱时只能允许喉头用力,而喉头左右两侧肌肉和脖子不可僵硬,否则即便降了喉头声音也是错误的(可以采用旋转头部的歌唱方法检验,如果声音无影响证明没有压喉)。

喉头是一个相对比较难控制的歌唱器官,演唱时稍有风吹草动甚至由于音高升高产生的心理变化都会影响它的稳定而导致喉头产生生理保护性的上提。因此,在演唱时喉头需要人为地、不断地向下放,不断对抗上提的力量才能保证演唱者始终处于较低喉位的正确歌唱。

在每演唱一个乐句的时候我们会有两次下降喉头的机会:第一次是在吸气时,这时下降喉头是比较容易的,(但很多歌唱者不太重视吸气,容易浪费这次机会),第二次是用向下叹气的方式演唱第一个音符的时候也可以做到下降喉头。演唱时如果能做到一个乐句使用这两次降低喉头的方式,运用到整首歌曲中就是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降低喉头,喉头位置就会比较理想。

要说明的是喉头位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演唱需要:演唱音高越高,喉头位置相对越低,而且对于中国特有的民族唱法来讲,民族唱法演唱同样的音高时喉头位置要相对于美声唱法稍高一些的。这些都需要演唱者自己慢慢体会。


唱歌技巧,告诉你唱歌到底用不用嗓子?

专业系统零基础学唱歌QQ/微信:2984767818

​不要过度追求“带有胸声的高音C”

每一位男高音都渴望拥有漂亮的“高音C”,业界公认的高音C之王帕瓦罗蒂正是由于完美的歌唱技术特别是可以演唱“带有胸声的高音C”而著称。因此,追求“带有胸声的高音C”慢慢也成了不少国内男高音学生的目标。从演唱效果来看,胸声丰富的高音C由于真声成分比重较多确实给人以结实有力、辉煌而充满着金属光泽之感,这也是美声唱法区别原生态等歌唱方法演唱高音C的显著的不同之一。但如果在实际练习中过度追求高音C的“胸声”往往适得其反。

在世界声乐史上,能够唱出完美的带有胸声高音C的男高音不止帕瓦罗蒂一人。在此之前的男高音歌唱大师如马里奥·德尔·莫纳柯、弗兰科·科莱里等人演唱此音甚至比其更加“力拔山兮气盖世”,而这种辉煌刺激,极富感染力的演唱效果也很自然地成为后来者模仿学习的范本。从嗓音类型出发,这些声乐大师的嗓音大多属于戏剧男高音范畴。我们还熟知的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杰出代表如贝尼亚米诺·吉里、尼古拉·盖达同样具有炉火纯青的高音C的演唱技巧,但从听觉直观感受来讲,他们在演唱高音C时的胸声成分及辉煌程度远不及科莱里等人。他们的嗓音类型基本属于抒情男高音范畴。

上述歌唱大师们自身的演唱方式或许略有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继承了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精髓,堪称声乐史上的“教科书”般的人物。但演唱高音C的胸声成分从听觉上却大相径庭。

我们从这里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男高音在宏观大致相同的歌唱方法下,高音C的胸声成分多少基本取决于演唱者自身先天的嗓音条件。

因此,如果自身是偏戏剧性的男高音嗓音条件,在演唱方法科学的前提下,高音C的胸声成分自然不会少,似乎也很难变少,因为那是自然条件使然,自身并无演唱负担。但要特别小心的是,如果自身是偏抒情男高音的嗓音条件,过度追求高音C的胸声后果只会损害自己的嗓音。

我们应当看到,由于地域、人种等原因,国内抒情男高音比例远多于戏剧男高音,而胸声成分过多导致的真声过多恰恰是造成抒情男高音们演唱高音C吃力的一块最大的“绊脚石”。因此,从自身嗓音条件出发,不盲目模仿、不过分膜拜“带有胸声的高音C”,是通往解决高音C之路的重中之重。

(赞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感谢您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