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古镇(二)终于去了南宁的扬美古镇,应该带什么特产?

扬美古镇是南宁人“家门口的古镇”。周末、节假日的时候,携家带口到南宁古镇走走,很舒服很有意思的捏。

从地形上看,扬美古镇位于左江下游,三面环江。属于《南宁市志》中所描述的“扬美盆地”:“扬美盆地位于右江下游,由那龙乡的邓圩(注:现属于西乡塘区)向南延伸至扬美镇、那廊(注:现属于江南区),与南宁盆地相接。呈北北西向展布,长约39公里,宽5公里至10公里。由第三系构成。盆地四周岩层向中间倾斜,四周倾角10度至20度,中间多为水平。”

扬美古镇处于盆地之中,因此地势比较平缓开阔,适宜种植业。扬美三宝——梅菜、豆豉、沙糕,俱为农副产品。在明清时代,借水路之便,扬美圩成为商贸集散的重要圩市。大约也是这个时候,扬美沙糕、豆豉等典型的汉族食物、小吃,被逐渐加工改造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扬美三宝都曾通过水路运送到两广乃至东南亚。2010年、2012年,扬美豆豉、扬美沙糕分别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扬美梅菜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扬美豆豉

豆豉古称“幽菽”,是真正的中国传统食品,食用时味稍辛、稍涩。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可甘嗜也。故齐人谓豉音如嗜。”扬美豆豉的原料为黑豆、食盐,有四道制作工序。上好的豆豉光泽透亮,颗粒饱满,香味浓郁。

南方古镇(二)终于去了南宁的扬美古镇,应该带什么特产?

按照南宁江南区政府网站上所刊文章,扬美豆豉史上最辉煌时期,曾出现了 “广成号”、“建华号”、“杜家坊”等五、六家老字号作坊,鼎盛时期年产量都在七、八万斤左右。清光绪年间,曾为御厨的首选佐料(未知此说法出处何来。有报道称,远在清代嘉庆年间,扬美就有一家杜姓家庭豆豉作坊,有“豆豉大王”的美誉。但从南宁杜家坊调味食品厂的介绍来看,清光绪年间起,杜家坊豆豉第一代制作者杜广成才开始探索豆豉的制作工艺。或者御厨用的是其他几家的豆豉亦未可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扬美豆豉仍是很有分量的土特产品,曾远销到福建、上海等地。

南方古镇(二)终于去了南宁的扬美古镇,应该带什么特产?

杜家坊豆豉

南方古镇(二)终于去了南宁的扬美古镇,应该带什么特产?

杜家坊豆豉

如今,扬美豆豉只剩下“杜家坊”一家作坊。年逾六旬的杜献琪是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儿子杜学芬主持着设在扬美村共和街的南宁杜家坊调味食品厂。该厂有100多平米制作工场,从扶绥、崇左采购优质黑豆,以自然发酵制作,年产几万斤豆豉,规模比祖辈更为宏大,时下南宁周边的市场上销售的本地豆豉大都由“杜家坊”生产。 政府鼓励和扶持“杜家坊”的改造与扩建,为了推广豆豉,还设计出豆豉炒薯叶、豆豉焖排骨、豆豉炒苦瓜、老友粉等“豆豉特色餐”。

南方古镇(二)终于去了南宁的扬美古镇,应该带什么特产?

我在扬美的一次午饭,豆豉特色餐都挺好吃

二、扬美梅菜

扬美梅菜色泽金黄,清甜爽口,可以做成梅菜蒸猪肉、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鲜鱼、梅菜扣肉、梅菜沙骨汤、梅菜卷粉等菜肴。按照江南区政府网站2014年刊发的文章,和扬美豆豉一样,扬美梅菜也仅剩“扬美八姑特产坊”这一专门的梅菜作坊,南宁周边的市场上销售的本地梅菜大都来自“扬美八姑特产坊”。但该说法实在令人有所怀疑。广西嗜酸,梅菜是饭店中常备菜,用量极大,单单一个“八姑特产坊”来垄断全南宁的酸菜,怕是力有未逮。何况,杜家坊自己也卖梅菜:

南方古镇(二)终于去了南宁的扬美古镇,应该带什么特产?


扬美是一个梅菜王国。扬美梅菜的原料是新鲜肥厚的芥菜茎叶,而芥菜一般只在秋后入冬时分的10-11月种植,大约一个月后采收,我当时到扬美的时间已是冬季,正是一年一度制作梅菜的季节。新鲜芥菜要经过晾晒、漂盐、精选等多道工序腌制而成,晒干、制作成的梅菜只有芥菜原重的一半。《南宁市志·经济卷》中是这样介绍肉芥菜的腌制的:

肉芥菜、桄榔芥菜的腌制是凉干水份,踩紧,放足盐,密封。腌制时一层菜(25厘米至30厘米)一层盐,最后用稻草、竹条压好,加上大石头压紧,加工时间一般为10天至15天。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都可腌制。

南方古镇(二)终于去了南宁的扬美古镇,应该带什么特产?

路边所见的大腌菜缸

在扬美客运站停车场上,在古镇景区旁边少有车行的水泥路面上,大片大片晒着青黄青黄的梅菜,空气中都荡漾着梅菜那种特有的开胃的、清新的酸香味。在房前屋后,有大片大片的梅菜腌缸,缸里压得实实的都是梅菜。新华网广西频道曾在今年9月发了一篇文章,写道:“做梅菜最有名气、规模最大的人家,有三四十个大水缸,还有几个水泥砌成的梅菜池,每个约有8立方米容积,

年产梅菜几万斤,还买了汽车专门运输梅菜”。可见,这些梅菜应当是扬美各户人家分别晒制的。

不过,对不大下厨的我来说,根本分不清酸菜和梅菜。扬美梅菜在《南宁市志·经济卷》中是按照“杨美酸菜”来介绍的:“郊区江西乡杨美村出产的酸菜久负盛名。杨美村人用传统工艺,生产的酸芥菜、酸白菜、酸椰菜、酸萝卜,菜色鲜黄而有光泽,酸香四溢,吃时酸脆爽口,如加肉料,其味更美,颇有特色。”这更加深了我的困惑。

三、扬美沙糕

沙糕是广西常见的特产,不止扬美有。比如《田林县志》中记载,清代以前,汉族男女订婚时,男方要备办酒肉10多斤,活鸡一对, 沙糕120封 ,小饼、冰糖、蜜枣各若干斤,油团、米花满担,送到女家。《崇左县志》中说,1979年2月,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动城乡群众给部队送了13896封作为慰问品。《龙州县志》记载,1985年春节期间,各乡镇的农民们筹集了五千多封沙糕到就近边防军驻地慰问部队。我去宁明县看花山岩画,当地的特产也是沙糕,我买了许多封。

现在在淘宝网上售卖的沙糕,多是龙州、宁明一带所产。扬美沙糕在淘宝上是搜不到的。

扬美沙糕以糯米粉、白糖及绿豆粉、芝麻等相应的馅料制作而成,品种自然也就是芝麻沙糕、花生沙糕、莲蓉沙糕、枣蓉沙糕、八宝沙糕、水晶沙糕之类,味道清甜不腻。很多游客买了扬美沙糕,都觉得好吃——都是刚做出来的,新鲜,松软。

扬美沙糕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锣敲得不很响,市场也没有做大,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当下各类精致细点种类繁多,沙糕这种“接地气”的、略显简陋、口味难以推陈出新的传统食品很难吸引顾客,更不要说名气比宁明沙糕还要小的扬美沙糕了。其次,沙糕保质期短,常温下的保质期大约只有十天,十天后就变硬、不能吃了,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销量。再次,扬美沙糕的包装有些差,简单的塑封包装委实太敷衍,即使有一些印刷稍精美的纸盒包装,其不大上得台面。这大概与沙糕生产往往是小规模手工作业有关。

南方古镇(二)终于去了南宁的扬美古镇,应该带什么特产?

2016年2月4日,宁明县城荷城街海渊沙糕店的工人正在制作沙糕。图片来自广西民族报网

南方古镇(二)终于去了南宁的扬美古镇,应该带什么特产?

扬美沙糕制作

南方古镇(二)终于去了南宁的扬美古镇,应该带什么特产?

简装沙糕,6-7元


南方古镇(二)终于去了南宁的扬美古镇,应该带什么特产?


四、扬美木瓜丁

扬美古镇最吸引游客的实际上是木瓜丁。木瓜丁是广西常见的零食和配菜,横县、老水街等都有出产,以扬美所产最为适口。我尝了一下,香脆爽口,赞叹不已,用来佐稀饭,实在好过饭扫光和橄榄菜。前文提到的杜家坊家也出产木瓜丁,而且口碑不错,咸辣适度,又加了放自家生产的豆豉,味道很香。但由于其保质期不是很长,价格也比超市里的“大路货”木瓜丁要高一些,因此往往超市里见不到杜家坊的木瓜丁。有一些专爱扬美木瓜丁的老饕,会专程到扬美买或凑份让人托运。

在杨美,卖木瓜丁的铺面很多,大都用极大的青花坛子盛着,旁边备有牙签,任人品尝。木瓜丁按辣味区分,吃不得辣的可以买无辣原味的。价钱大约15元一斤,若有要买的,店员就拿个小塑料罐,从大坛子中一勺一勺舀出来,盛进小罐中,一层一层紧紧压实了,似乎并不上秤,满满一罐就当是一斤。

南方古镇(二)终于去了南宁的扬美古镇,应该带什么特产?

南方古镇(二)终于去了南宁的扬美古镇,应该带什么特产?

木瓜丁,好吃!

除此之外,扬美古镇还有各种各样的酸梅酒、稔子酒、杨梅冰糖酒。因为我不喝酒,就不谈了。扬美的路边店中,有卖槐花茶的,大约500毫升的矿泉水瓶,一瓶要75块钱,着实有些昂贵。

扬美圩在三四十年前,仍然是以香蕉、西瓜为特色的农产品圩市。现在圩市已成往事,但是村里的老太太、老大爷们人习惯性地上街卖菜、卖果,芭蕉、杨桃等为多。在扬美车站旁,有一个老大爷在卖香蕉花。香蕉花很大,我早知道两广之人对香蕉树极为残忍,人食其果也就罢了,涠洲岛的农民还把香蕉丢去喂猪,所谓“香蕉猪”是也,我2013年去涠洲岛的时候,曾见一辆摩托车,后座上驮着小半扇猪,走门串户地叫卖,一斤香蕉猪猪肉就要二十七八块钱,很快卖完了。

香蕉树砍倒以后,剥掉皮,里面的树心白白嫩嫩的,采回家以后,切好、煮熟、浸泡,再炒一下上桌。

南方古镇(二)终于去了南宁的扬美古镇,应该带什么特产?

吃了果、吃了树心,还要吃花。这花的味道我也未曾尝过,也并不知具体如何烹制,只大概知道外面紫色的其实还是叶子,要把这些紫色的苞叶去掉,露出里面发白的部分,这和黄色花蕊大约都可以用来炒肉、可以煎蛋。

所以每当评价什么动物、植物“一身是宝”的时候,我都觉得有些毛骨悚然——这是要完完全全吃干抹净的意思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