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最厉害的人物为什么是为悟空指路的樵夫?

龚钰璟


不揣冒昧,我也来谈几句陋见。

我认为这个樵夫,是作者运用禅宗六祖慧能来改造而化入小说。他的经历就是说六祖。

为什么呢?因为禅宗宗旨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樵夫直指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正是心字。那里有个神仙,即佛性也。可惜悟空不能言下大悟。才有后来卖弄知见神通,生出诸多祸事。

而菩提老祖,即是《金刚经》的须菩提,解空第一。石猴愚顽无明,表人们妄想颠倒。要修道,须悟诸法因缘和合之现象,无有自性,本来是空。故起名悟空。谢谢!



用户62646977160


出家人不打诳语

看樵夫唱的「满庭芳」就知他绝非等闲,「西游记」中出现过不少引路人,但没有一两个能比得上这次描写,樵歌高大上,衣着玄机深,对话绝非完全诳语,神态气场非凡,具体描写其他本题答者已摘,我暂不详引。这里单说原著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樵夫的答话,已印证了樵夫就是如来佛祖。摘选如下:

母亲孀居。(樵夫)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

这段原文大概意思有两点:樵夫有一位母亲;樵夫是卖柴养家。那我们再对比下如来:

母亲

原著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中,向孙悟空解说大鹏时,如来确有一位母亲在身边。原文摘选如下:

我(如来)欲从他(孔雀)便门而出,恐污其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

卖柴养家

原著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中,师徒发现经书无字,返回大雄宝殿状告阿傩和伽叶索贿作弊时,如来护短时说自己只是“卖‘柴’养家”。原文摘选如下: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 他两个问你要人事(红包)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

注意引文字体加黑部分,虽然此处只是强调要珍重有字真经之意,但却引证了“卖经养家”之情。那么,是不是樵夫卖的“柴”是一种比喻?把“经”比喻成“柴”、把“著经说法”比喻成“砍柴”、把“收红包发经”比喻成“卖柴”,貌似天衣无缝啊!如此说,如来也是“卖‘柴’养家”。

所以,樵夫即如来所化。

如来是否厉害

原著中虽没有如来和三清/四御/五老等面对面的boss对决描写,真实武力值不确定,但其地位从开篇就被作者定得仅次于玉帝,而高于三清等等,不宜旁证。原著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如来抽了孙悟空一巴掌后,玉帝开了个party,请来了几乎所有大伽。此时大伽们的表现,原文摘选如下:

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等等……都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曰:“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

这场景,简直是如来高高在上啊。后面,又来几个给如来送礼的。王母娘娘献上亲摘的大株蟠桃、寿星献上草丹、赤脚大仙献上交梨火枣等,而且措辞也恭敬至极。

所以在「西游记」中如来地位极高,不能简单的按照“五老”来界定仙品。

另外,如来就是菩提祖师

基本证据为原著中金角大王、银角大王那回,孙悟空变作小妖去请九尾妖狐纠结是否下跪时,提到“迄今为止只拜过三人:如来、观音和唐僧”。拜这三人没有异议,但此回之前却没见他拜过如来。而第一回中,却有孙悟空给菩提祖师“磕头不计其数”的描写,那么很明显孙悟空所说的的如来即菩提祖师。“打赌翻手掌”、蝎子精、行文主旨等等也都有相关的蛛丝马迹。此前我在悟空问答中已分析过,这里暂不详细展开,请宽谅。

主旨

「西游记」通篇在强调佛道儒三家同源,释厄皆可正果。那么代表儒家的樵夫、代表道家的菩提、代表佛家的如来是同一个人,也正合主旨。

小结

综上初步整理,「西游记」中的樵夫、菩提祖师和如来佛祖很倾向是同一个人,即如来变作菩提临时性开了一家学校,又变作樵夫试探孙悟空的悟性并把他引进校门。其在原著中不敢说是最厉害,也差不多,难怪孙悟空逃不出他的掌心。作者如此设立角色,很可能是在隐喻佛道儒三家同源。


明生笔记


先看为悟空指路的樵夫居住的环境。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山顶上观看。果是好山——
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蒨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这是一座高山,还专门强调“不怕狼虫,不惧虎豹”,说明山中是有狼虫虎豹的。敢在这个地方呆下去,绝对是世外高人。

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上边这句话是如来同志在西游记第八回的原话,说明如来是西牛贺洲的主人和领导者,他自夸管理有方,无妖无怪,广大人民生活安定。

有人说这人是盘古,笑都能把人笑死。盘古确实用斧子开了天地,但盘古是道家的人,这是如来佛教的地盘。以前我讲过,佛教和道教是没有营利业务的公司,主要靠信徒供奉,因此双方会争夺信徒。

佛教和道教争夺地盘和信徒日久,双方关系并不好,如来绝对不会允许一个道教的高人在他的地盘存在的。

因此直接排除盘古,并且排除一切道教中人。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这就是樵夫所唱的歌。

歌中主要唱的是信道之人的生活,讲的是老子清净无为的思想修为。《黄庭经》 道教经典。约出于中国魏晋之际,道教传说此经乃上界仙真降授南岳魏夫人。经文分《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及《太上黄庭外景玉经》。

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樵夫推说,自己不是神仙,家有老母,无法修行。这话中有许多破绽,进菩提大学学了法术就相当于历史上的考科举和现在的上大学。

上了大学就马上会有社会地位,当个官发个财的根本不在话下。又怎么会供养不了老母呢。

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道:“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猴王听说,只得相辞。出深林,找上路径,过一山坡,约有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

这节话明确无误的告诉菩提大学的所在,但樵夫却不愿意去,虽然只有七八里远,说明樵夫一定有问题。

那这个樵夫到底是谁呢?

这个樵夫肯定是佛教中人。

刚才经由如来的口,我们已明白,灵台方寸山在西牛贺洲,也就是在如来的地界上。

以如来的能力,把西牛贺洲管理的这么好,也就是说西牛贺洲地盘上的黑白两道都被如来控制。活动在西牛贺洲的各类人等如来也是了如指掌。

菩提大张旗鼓在如来的地盘上开学校招生上课,如来肯定是知道的。

那如来为什么不管呢?因为不敢管。

菩提是如来的同门师兄弟,因为不满意佛教和道教的争斗而离开佛教。

菩提认为,佛教和道教都差不多,佛教和道教相互攻击对方,其实是在搞臭自己。双方都是引人向善的宗教,没有必要相互攻击。

因而他象黄药师一样,特立独行,我行我素。我是佛教人,我偏偏讲道教的思想,平时也是道人的打扮。还是在如来的地盘这么做,明显就是向如来示威。

但如来也没有能灭掉菩提的本领,也只能忍耐,毕竟菩提讲的大部分东西还是佛教的,只是渗杂了一些道教的东西。

花果山以前是菩提在东方的分校,孙悟空的事他是知道的。后来玉帝不让他在自己的地盘开分校,他才回了西牛贺洲,但他有心收孙悟空为弟子

于是安排了几个弟子化身猴子,放在孙悟空身边,引导孙悟空来灵台方寸山寻他学艺。

而这个樵夫就是一个导游和向导,指引悟空直接上山,不要走错路了,跑去向如来学习,那就枉费了菩提的一片苦心。

樵夫不愿意见菩提又是什么梗呢?因为樵夫本来就是菩提化身。


新知传习阁


题主说的应该是替孙悟空指路找菩提老祖的那个樵夫。

这个樵夫的来历最为神秘,看到孙悟空猴子说人话一点也不害怕,甚至轻而易举地能找到菩提老祖的洞府,这岂是一般的人!高手往往低调,既然整部西游记都找不出他的来历,那么真相就只能有一个:他已经超出三界之外了,因为西游记的承载范围就只能是三界。

据他自述,他是因为要照顾老母亲才不找菩提祖师做师傅,但是,如果他拜菩提祖师为师傅的话,他母亲早长生不老了。实质上,老母亲只是一个托词!菩提祖师是特别爱收徒弟的,但是却不敢收他于门下,因为菩提祖师隐隐感觉到:这个人比自己还厉害,自己不可能为师。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孙悟空作为天生地长的灵物,第一眼看到他口声就不自学地称呼了声:老神仙!这是最原始的直觉。

而且,按书中所述,这樵夫对于神仙也异常通晓,可知也是道上的人了,更关键的是,他敢在灵台五寸山砍柴,菩提祖师却是一点意见也没有,足见他的实力。既然菩提祖师都是西游记中的巅峰人物了,那么,这个樵夫够资格排上西游记第一高手的宝座。因为,他可能根本就不是三界的人,只是从更高位面下来历练的。

并且,从他拿斧子这一点来看,很有可能是……盘古。


猫猫小格格


说起西游记谁最厉害,大家可能都以为是悟空啊、如来、菩提等等,可是事实上最厉害的是,为我空指路到我樵夫才是西游记里最厉害的人物。



说到樵夫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漂洋过海去拜师学艺,在路上遇到了樵夫,而樵夫出场时哼着小曲,头戴一听破旧草帽,杠着一捆材。历史中记载樵夫哼的小曲是神仙曲名为《满庭芳》是苏轼所创作的,说到这了大家会问苏轼不是宋代人吗?正式因为樵夫哼出了,苏轼这首《满庭芳》才体现出了他的神秘,一个能哼出后人创作的曲旋律的人能是简单的人,说明这樵夫能预知未来啊。



还有当樵夫遇到孙悟空时并没有感到害怕或惊慌,逃跑等,孙悟空是妖猴普通人看到他能不害怕,而樵夫为什么不感觉到害怕。之后樵夫指路给孙悟空去斜月三星洞找菩提老祖拜他为师 ,你们想想看菩提老祖那么厉害的人的能轻易的收徒弟?而悟空去找到菩提老祖的时候,菩提老祖却收了悟空为徒,还叫给了他七十变,菩提能收悟空为徒想想就知道就是因为樵夫。



然而在西游记中对樵夫的记载除了为孙悟空指路,其他的在成个西游记中都没有对他的记载,而那时的西游记是,人、妖、仙三界纷争时代,对樵夫没有记载,很明显他是三界之外的人,所以西游记中为孙悟空指路的樵夫是最为神秘,最厉害的。


啊三视频


樵夫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樵夫出场,曾经唱过一首诗词,这首诗词出自《满庭芳》,而这个词牌名是宋朝的苏轼所立!而此时,唐僧还是如来佛祖的徒弟,八戒还是天界的天蓬元帅,沙僧还没有打破流沙灯!这是唐以前的故事,而樵夫却轻松哼出后代的歌词!莫非是穿越?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每一句代表一个生活态度,一首词下来,则代表对生活的态度,无欲无求,恬静无争,怡然自得,这是高人一等的人生境界!


小泽布鲁根


他是樵夫,只做一件事,就成为西游记中最厉害的人!

这个樵夫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在孙悟空拜师学艺的时候,为他指了个路。在偌大一部西游记中,篇幅不过两段,电视剧的出场时间不超过30秒。

可就这么随意的一指,便使他成了超越如来,玉帝的人物,稳稳的坐上了西游记中第一的位置。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的身世。

不得不说,他是个苦命的孩纸,8-9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也因此十分的孝顺,为了照顾母亲,宁可放弃跟菩提老祖学习修行的机会。

而我们知道,菩提老祖的住所距离樵夫家不过7-8里的地,也就1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因此,樵夫这个为了照顾母亲,不愿修行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这说明了他的本事并不比菩提老祖低。

其次,孙悟空长着一脸的雷公嘴,可樵夫在跟孙悟空交流的时候,并没有半点的害怕惊讶的意思,甚至连来历出处,也不问。就很爽快的把菩提老祖的住所告诉他了。

他知道菩提老祖的住处,说明去过菩提老祖那。看到孙悟空一点都不好奇,也不紧张,说明他早就知道孙悟空要来。这种未卜先知的本事,在西游记中,也就只有他一个人能做的到。

最后,他对神仙的故事十分的了解,手里拿的还是斧头,而且在整部西游记中都没有交代这个樵夫的来历。并且,孙悟空见到樵夫的时候,开口就叫他:“老神仙”。

一般人肯定不能那么的了解神仙的事情,可他能,只能说他就是道上的人。并且能在菩提老祖的眼皮底下砍柴,与菩提也没多少关系,说明他不是佛教中人,而且实力要高过菩提很多。而天生就有灵性的孙悟空对他“老神仙”的称呼也证明了这一点。孙悟空就算是在如来、玉帝面前都没有这么恭敬过。

再结合他手里拿着的斧头,那么它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

没错,他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


科技民生


西游记里最厉害的人是谁?

肯定不是那些能够说名道姓的神仙。

所谓高手高手之高高手,大多都不在天庭。中国神话,最初并不存在天庭这个组织。我们现在所说的天庭,是封神之后才完全建立起来的。

看到雷公脸的猴子说人话的樵夫竟然不害怕,这本神就值得推敲。

中国神话体系中,用斧子的神仙有很多,但是能够称得上用斧大咖的神仙只有两个。一个是盘古,一个是刑天。

盘古大神,从混沌中脱身的时候就把自己自己的精神气,血肉,骨肉都散在人界大地上,化成了山川万灵。

盘古死了

只留下传说

刑天,敢跟玉皇大帝大打出手,喊出了“三十年东,三十年河西”,玉皇大帝今年到我家。从人界打到天界,然后走到玉皇大帝面前。最终被砍去了头。

没有了头颅的刑天,舞干戟,猛志固常在,最终杀死了玉帝。

天庭众仙家通过民主集中制,又选举了一个新玉帝。杀了老玉帝的刑天为什么没有当玉帝,又去哪里了,没有人知道。

樵夫是孙悟空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只做了一件事,指路。关键是没要钱。

在菩提祖师门口砍柴,知道菩提祖师洞府的位置,关键是还敢向别人泄露洞府的位置。

樵夫不是人,还是一个不把菩提祖师当盘菜的非人类。

樵夫没有给别人指路,却偏偏指路给了孙悟空。孙悟空学好手艺之后做了一件事,打到玉皇大帝面前,喊出了“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东”,誓把玉帝拉下马。

作为一个不把菩提祖师当回事的非人类,掐掐手指算一个还没有成仙的猴子,未来的事情,还不跟玩一样。

手里拿着斧子,不怕菩提,喜欢猴子的做事风格,樵夫的身份不言而喻。

刑天

毕竟曾经暴打玉帝

不要问,刑天的头不是没了?这样的问题。

对于一个神仙来说,砍了头在变出来都是小把戏。

孙悟空自己就会玩这种小把戏

羊力大仙也是精通此道


应作如是观


樵夫出现的还在菩提祖师之前,可以说是第一个孙悟空的指路人。孙悟空天生石猴,乃女娲补天石所造就,可以说是女娲后人。且一出生就异常非凡,斗射金光。天庭不知为何,但是三界中的大能人物却都看的清楚,知道他的潜力无穷和未来光明。于是樵夫在孙悟空未成道之前与其结个善缘,同时更是与女娲结个善缘,以求他期。
\n
\n同时我们每个人对于我们学习路上的第一个人,都是印象深刻的,而在灵台方寸山完全是菩提祖师掌控的情况下出现了樵夫这个变数,这是在与菩提抢因果,争成绩,而菩提不敢说话,这就说明樵夫是高于菩提的存在。同时他哼唱的歌谣也充满了道韵,所谓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言。他却能以歌谣的形式述说出来,也是证明了他的能力,同时也给孙悟空以启迪。虽然他说这是菩提所教,但是后来完全没有再次出现,所以这很有可能是他自己所总结领悟。


\n
\n另外孙悟空乃天地灵长,對外物有种异常敏锐的直觉,而孙悟空见到樵夫的第一称呼就是:老神仙。从中也可见一般。而且当孙悟空问及他为何不去寻求长生时,他以照顾母亲为由而拒绝。然而对于长生是贯穿华夏文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没有人能抵挡他的诱惑,所谓的放下看开也只是无能无力的自欺欺人。所以他不是不去,而是已经超脱。当然从他的爽朗笑声中也能看出他对菩提的不屑。然而菩提已经是三界之中的翘楚,那他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n
\n而且孙悟空一出生就受到各方关注,他的道路几乎可以说是已经被安排规划好的,他的一举一动可能都在被各方势利所监控,而樵夫高唱: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更无些子竞争,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怡生。这些话更像是对当权者的讽刺,对各方势利博弈的讥嘲。而对这种当权者来说诛心的话,天庭会不制裁他,西天会不度化他吗?他为什么有这种底气,因为他比他们所有人都屌。

\n


青梅冀忆


关于樵夫为什么是菩提老祖,可以在我以前的一篇文章里面看到。摘录如下:

先看猴子求道到了山上,这菩提老祖怕猴子迷恋风光,使了个分身术变个砍材的,先唱起一首歌,让猴子心驰神往,然后一股脑把地址啊什么的都泄露出来。
猴子要他一起前去,他傻眼了,这不让我在徒弟面前穿帮吗?因为后面他叫了个童子出来迎接猴子,这表明菩提老祖在徒弟面前夸了一下:我猜今日有人前来拜师。如果是有人领过去的,甚至发觉这人就是师傅变化的,嘿嘿,怎么好意思呢?所以才有了这么一出。
这个假设是合乎情理的,要是还觉得勉强,请看樵夫拒绝猴子一起前往的理由:“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他的理由有三:真是个死脑筋,我都跟你讲了,还要我去咋的?这不是耽误我生意吗,你又不给向导费?我老妈在家哪个奉养啊?先看看这里距离方寸山有多远呢:“猴王听说,只得相辞。出深林,找上路径,过一山坡,约有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十里路的样子,最大化也不会超过一个时辰的路程。

亲啊,你还说这老神仙如何如何帮过你,领我一起去拜见一下老恩人,你会死啊?要不了多少时间,会耽误你什么,就算少砍柴一天,你会死啊?又不是要你命,又不扣押你,怎么把老母都搬出来了呢?所以樵夫的推辞压根就站不住脚。

原文地址:http://www.toutiao.com/i639769523149550438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