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解冻,蛰虫始振——《礼记·月令》之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礼记·月令》之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礼记·月令》之春

寒冬的冰冷之意渐渐消退,尽管北方大地春花春草还只是羞怯的打探着这个世界,但实际上春已悄悄地静立在了这片大地上。俗语云“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越来越模糊了四季,模糊了岁月。古人却不同,365天以春打头,四季各有侧重,从第一天就井井有条。

古人从斗转星移中捕捉春的气息,《礼记·月令》中言“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浩瀚的宇宙借星辰的光芒为大地上的人们显示时间的推移。勤劳的华夏民族就这样开始了他们新的一年。

春天是东风解冻的时节,汨汨的河水都冲破冰的结界,欢快的呼吸着天地间的空气,高山也渐渐缓和了她冰冷的面颊,微笑着低声细语的问候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鸿雁北归,一切生机仿佛都随着它振动的翅膀缓缓地醒来了。

《礼记·月令》不仅总结了季节的变换规律,更对国家一年的生产活动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春天是农耕文明时期的重中之重,因此,从立春之日起,有关于新年的农作之事就已提上了日程: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借。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经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当时的天子和贵族、国家肱骨大臣都要参加春天的亲耕仪式,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对大自然表示敬畏与感恩。老百姓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息,过完了热闹的新年,也开始准备下田之事,修理农具,整顿土地,为一年的收获种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礼记·月令》之春

当时的自然环境还没有面临如现在一样的危机,可是先民们面对自然依然存有敬畏之心,小心且慎重地保护着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中国人的环保意识从那时就已经萌发了: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

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毋聚大众,毋置城郭,掩骼埋胔。

春季是草木生长之季,也是鸟兽孵育之季,《礼记·月令》中体现出了人们对生命崇敬,哪怕在祭祀神灵的仪式上也不选用雌性禽兽,山林被保护起来,禁止民众砍伐木材,不去破坏树木上的鸟巢,不伤害有孕的生物。国家停止土木工建,不耽误春耕劳作人们投入到生产活动当中,掩埋尸骸,讲究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这样的春季,在匆忙中秩序井然,在劳作中饱含希望。

《礼记·月令》将每月的生产、生活、礼仪活动都做了妥善的安置,处处体现着先民的智慧和勤劳,中华民族温柔敦厚、善良淳朴的品行从这时就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大地上了。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礼记·月令》之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