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作家高承遠的經典語錄和觀點賞析

高承遠,財經作家,新聞時評人,“流程稅”理論提出者。畢業於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4年,與吳曉波、劉軍洛等一起榮獲百度moments營銷盛典最具品牌價值財經作家,國內多家500強企業品牌營銷顧問。多篇新聞/財經評論/學術文章發表於《中國經貿》、《銷售與市場》、《管理學家》、《廣告大觀》、《現代營銷》、人民網、鳳凰網、金融界、光明網、新華報業、觀點中國、中國經濟網等媒體。

財經作家高承遠的經典語錄和觀點賞析

財經作家高承遠

以下為近些年見諸媒體的財經作家高承遠觀點和名言金句(部分)。

《奚夢瑤免試上維秘,一堂生動的營銷課》

什麼樣的觀眾,造就了什麼樣的傳播,當整個社會受眾的審美和認知能力沒有提升的情況下,當全民熱衷“花邊新聞”、“緋聞八卦”的背景下,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要求企業的“品牌專業主義”、“品牌理想主義”,說實話有點吹毛求疵。只要企業合法經營,按時納稅,就不應該受到更多的要求和指責。

清華高材生當保安有什麼丟臉?

只有到了某一天,北大畢業生賣豬肉、清華大學生當保安、人民大學的保安考上研究生不再成為媒體和輿論關注的焦點的時候,也許每個人才能真正的發自內心的選擇自己喜歡和適合的職業,而階層的流動才會是立體的富有生機的。

《扶摔為何進入自殺式死循環?》

無論是“摔倒險”也好,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也罷,都是在制度層面減輕老人的“摔倒之憂”,但是僅僅這樣的保障只是減輕了老人的“嫁禍之心”,卻沒有震懾他們的“嫁禍之膽”。要震懾“嫁禍之膽”,則一定要違法必究,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扶摔進入自殺的死循環。

人虎拔河,增強老虎野性還是放縱人的獸性?

這樣一個動機上備受質疑,行為上存在隱患,影響上極其惡劣的行為,居然在“訓練動物野性”的幌子下面大行其道,看到這個情況,我和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這樣的行為與其說是在訓練老虎野性,不如說是放縱人的獸性。如此“訓練”,不要也罷。

《被輿論玩壞了的青島大蝦》

每個地方都有一些不那麼光彩的事情發生,“青島大蝦們”對於青島既不是開始,也不會是結束,只是移動互聯時代將消費者眼球放大聚焦,小事件演變成大偏見成為常態。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城市,都要通過一言一行維護自己的形象,而對於輿論而言,娛樂化的調侃本無可厚非,但要意識到對其他無辜群體可能存在的傷害。

駕考潛規則背後的制度之殤

我們為什麼不學習一下支付寶的模式,強化學考分離的駕考制度,駕校甚至私人機構進行學員培訓,交管部門負責考試,學員自主選擇信譽好的駕校師傅進行學習,價格互相商定,甚至採取“學成付款”的方式。這樣駕校師傅也會盡心盡力建立自己的口碑陽光教學以保證獲得“好評”和更多的學員以及利益。

“開房”網風靡,誰查了我的開房信息?

2000萬個人數據,意味著我國每75個人裡面就會有一個人的基本信息完全曝光,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讓人擔憂的事情;娛樂經濟時代,娛樂也要有娛樂的底線,經濟要有經濟的規則;保護個人隱私權,自媒體時代不能越過的雷池和底線。 

國慶景區門票優惠,先拍手再拍磚

1400家景區集體優惠自然是好事,但是如何把好事做好,就不光要有一顆做好事的心,更需要一個把好事落地執行好的制度和配套系統。拍手鼓掌是因為我們的政策制定者已經有了一顆做好事的心,拍磚並不是不贊同,而是給有關部門提個醒,將相關的配套制度完善,真正的把好事做好。希望今年國慶免費的門票能夠給更多的人減負而不是添堵。

王菲李亞鵬背後的中國式離婚

隨著絕大多數人的生活質量、生活環境以及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國民受教育面的擴大和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生活水平日益富足的背後,愈來愈多夫妻關係不和諧甚至勞燕分飛的現象,比起明星的八卦娛樂更值得我們去關注和反思……畢竟,鎂光燈下的是他們,穿衣鏡前面的才是我們。

《4A的逆淘汰,無法承受的“流程稅”!》

4A沒落,本質上來說是因為流程稅太重,導致精英人才的退出。而4A的流程稅,主要是制度的缺位、目標的錯位和管理的越位。

《懷才不遇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謊言》

在現代社會,人們的社交關係網絡化,立體化,你做的好不好你的同事知道,領導知道,連競爭對手的HR都會輕鬆知道,只要做的好,想懷才不遇都難。

《新聞聯播》“賣萌”背後的國家自信

其實新聞聯播的“變臉”也好,“賣萌”也罷,背後反映的是整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和自信度。不可否認,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積貧積弱,那個時候需要一種力量和精神給大家打氣,所以“國富民強”、“萬眾一心”之類的“大詞”成為了新聞聯播的主流話語體系,而嚴肅嚴謹也成了新聞聯播給觀眾留下的印象。然後,時代在變化,現在中國的GDP總量成了世界第二,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令世界發達國家矚目,這樣的時候,一些賣萌和幽默可能更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感,這背後的變化,其實反映的是一種國家的發展進步和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民族自信。

《碎片化時代,如何學習與提升自我》

信息本身,並不是知識,只有經過獨立思考、沉澱、內化為自己認知和理念並能指導個人行動的信息,才是屬於自己的知識。而獨立思考,需要的恰好是碎片化時代難能可貴的專注和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