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强盛时期的大清王朝却输给了一个小小的缅甸呢?

Amele


在18世纪,是缅甸最强大的时候,甚至在1762年直接入侵占据了泰国。经过改良的缅甸军队聘请了很多西方教官,开始装备西式火器,比如从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的燧发枪。


清军与缅甸第一次交战,缅甸军人入侵西双版纳和思茅,当地土兵团练一举击溃。云贵总督刘藻调集3000名绿营兵前往驱逐敌军。缅军看到清军抵达,开始游击运动战,虽然清军收复了失地。但是一支600人的清军在猛阿附近遭到缅军伏击,损失数十人。乾隆因此大怒。

这就有了,第2次清缅战役,清军这次直接反攻进入缅甸领土,占领了缅甸边境一些地区,留下800绿营兵驻防。当时,清廷内部也争论,不应该大举进攻缅甸,光靠云南的3万多绿营兵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但是,最后清军还是调集了云南绿营大部分主力14000人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缅甸出动1万军队坚壁清野,正面抵抗清军,同时对清军占据的缅甸领土上的据点进行袭扰战。随后,在山地当中截断清军主力后路。此时,清军接连遭到伏击,比如,900多清军在木崖渡河时遭到突击,损失800多人,还战死了1个游击马成龙。清军逐渐陷入到了缅甸游击战当中。到了年底,清军支持不住,后退回到云南,放弃了占领的缅甸领土。到了第2年,也就是1767年清军全军撤退。一共战死1100人,病故1500多人,被俘超过200多人。

1767年,清军决心报复,调集四川兵8000,贵州兵10000,满洲八旗3000人,还有云南当地绿营,出战缅甸。其中明瑞1.7万人为主力第1路军(包括2千八旗军),额尔景额为第2路军,带领8000人(900多八旗军)清军准备2个月粮食,以防备缅甸坚壁清野,25000清军直扑缅甸。结果从金融缅甸一直到木邦,600多里,荒无人烟,缅甸早就坚壁清野,也不打仗,就是引诱清军南下。清军第1路军在木邦留下5000人,其他12000人继续南下。

又前进20多天以后,清军抵达蛮结与9000缅甸军首次开战。缅兵兵器以火器和镖子为主,平地决战不是骑兵对手。缅人说:交战时候,最怕清军彩甲骑兵(即满洲八旗兵)。缅兵受挫,坚守不出。随后清军开始攻击缅甸人阵地,攻破缅军主力大营,斩杀2000多人,特别是一个贵州兵一人突入缅军寨门,大战数百缅军,打开城门。

随后,清军开始轻敌,深入缅甸腹地,但是2个月口粮早就消耗殆尽。清军开始撤军,回程路上,缅甸不断发动游击战。最后数万缅军主力包括清军1万多主力,到12月14日清军突围,战死超过1000多人,其他1万人突围回到内地。

第4次战役,清军直接调动了,4500八旗军,2000福建兵,3000贵州兵等等大军进入缅甸,结果还是遇到了坚壁清野,1.8万清军在野外晃悠了2000多里。终于在甘立寨遭遇缅甸军队开始爆发战斗,击败缅军水师,斩杀2000多人。随后清军猛攻老官屯缅军主力驻防区域,阿里衮率正白旗满洲马甲九百破缅兵三个营寨,杀敌一千五百余人。但是随着缅军主力抵达,攻坚战斗再次进入僵持。时间长了,双方都不想再打下去,最后,清军与缅军谈和,清军撤离,缅甸重新纳贡才算结束。


深度军事


清朝入关后,对外战绩没有胜利!对俄国通过签订许多条约并在条约里做出了许多的让步,以此来获得和平!所谓的大清在对缅甸、越南、尼泊尔这些个弱小国家的作战都是以失败而收场,但是这三个国家打了胜仗却和大清签和平协议,这是因为国力弱小,打不起消耗!清末不也一样吗,冯子材镇南关大捷后清政府向法国求和!左宗棠西征阿古柏胜利后向清政府向俄国求和!

你在看看大明,料罗湾海战胜利后直接向荷兰当局索赔,荷兰可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

实际上,明朝和日本在朝鲜半岛打了7年仗,花费了700多万两,就这件事被满族同胞给批评惨了!可清朝镇压个国内的土司叛乱或农民起义,动辄就几千万的费出,打了许多年,反反复复的都没有进展,失败了换个人,在失败再换个人,可以说镇压个土司叛乱或农民起义能把大清给镇压黄了!

所谓的大清,镇压国内的反抗都如此艰难,和国外的弱小国家较量都输的那么惨,武器都没有人家缅甸先进,怎么能和欧洲抗衡?所以说大清被万国来艹是历史的必然!


攻防敏控


我回答一下我的理解。首先了解一下历时7年的清缅战争,清朝虽然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服,但是并未能获得战争的真正胜利。清朝缅甸双方都损失惨重,所以我认为在名义上应该是平手。

然而号称康乾盛世的清朝如何打不过缅甸?我认为的原因有三:

一.火器。缅甸有一支由五千多名滑膛枪手组成的西方国家雇佣兵,火器装备水平远远高于清军。在参战人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武器的数量的多少好坏就得以体现。

二.环境。位于热带的缅甸地形崎岖复杂,气候炎热潮湿,让远道而来的清军非常不适应,因为水土不服和热带疾病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比战斗减员还要高。再有就是清军是客方作战,而缅甸军队熟悉地形,适应环境,可以在丛林中和清军周旋,不断消耗清军战斗力量。

三.人和。清朝的将领都很轻视缅甸军队,认为缅甸乃是蛮夷之国。直到清军开拔前线后依然没有把缅甸军队当回事,经常还没有做好准备就轻敌冒进,结果遭到了缅甸军队的埋伏损失严重。

综上所述,天时地利人和客场作战的清军都没有占到,所以最终导致失败残胜收场。


change8184


局部战争中,以弱胜强的战役例子很多:南越胜秦朝大军、高句丽胜隋唐、越南胜大明、缅甸胜大清、布尔人胜英军……但一旦全面对抗,起决定性的还是综合国力和军力,所以南越最终被秦军征服,高句丽被大唐所灭,越南被张辅反复教育如何做人……清朝决不是打不过区区缅甸,而是小小挫折以后看不上那块瘴疬从生的边蛮之地,当然缅甸自己也深知这一点,最终缅甸还是被纳入了中国的朝贡体系。


太阳王01


打仗首先考虑的不是打的赢打不赢,而是打的起打不起。直到二战时期,病死的士兵都比战死的多。打热带国家病死率更是直线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