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的话,考了师范学校又选了教书,最后我成为了她口中的烂人

关键词:如何帮女儿走出困境

题主:女

问:冷大,您好!

我的家在江苏省,我是一位五十岁的母亲。

我的女儿属鼠,二十二周岁,南京师范大学毕业,2018年考上了教师。

2018年8月被分在乡下镇上的小学里教书。

她每个周末都回家,平时住校。

刚上班的时候,每个周末都回家哭,现在虽然哭的次数少了,但是还经常打电话向我诉说:

“我不想做老师,我的性格不适合做老师,我每天都很痛苦,我简直坚持不下去了……”

因为她是班主任,班级工作比较多,又加上她是新老师,学校对新老师的各项考核也比较多,所以她常常她很焦虑难过。

听妈妈的话,考了师范学校又选了教书,最后我成为了她口中的烂人

我女儿平时比较懒惰,周末两天如果没有朋友约她,她就在床上躺两天。

一天只吃午餐,还是端到床上完成,早上睡懒觉不吃早饭,晚饭大多是水果零食。

手机和iPad轮流看,吃饭、备课、洗澡、上厕所iPad都形影不离。

从来不做家务,自己的房间也不收拾。

带回家的作文和备课常常原封不动地带回学校。

我知道女儿的最大毛病是懒,因为懒惰所以她的生活一团糟,因为一团糟所以她焦虑难受。

我不知道如何帮助女儿走出困境,请冷大教教我!

若能抽中,不甚感激。

听妈妈的话,考了师范学校又选了教书,最后我成为了她口中的烂人

冷爱回复:

如何帮助女儿走出困境?

我想分三个方面来帮助你:

1)从今天起,一定要改变你对她的看法。

你一直在说她懒,也说她最大的毛病就是懒。

我可以说,你对她的看法是大错特错的,因为我不认为她有任何懒惰的地方。

你越是看一个人懒惰,越是给一个人贴上负面的标签,那么,被贴上标签的人就越是想要放弃自己。

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懒惰的人,如果你去问你的女儿:

是否愿意做个按摩,做个SPA,吃个麻辣小龙虾,喝杯奶茶,她会懒惰吗?

她是不会懒惰的,她会做得很好,因为这些事情是她本身愿意去做的。

所以,归根结底一个人所谓的懒惰有两种可能性:

要么是她在认知上没有认识到这件事情对她有什么好处;

要么是她还没有从这里面直观地感受到这件事情的好处。

就像她直接告诉你的那样,她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这些事,而不是她懒惰的问题。

诸如“带回家的作文和备课原封不动地带回来又带回去”,是因为她根本不想去做这件事。

所以从今天起,你就不要再去说她懒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她真的懒,那你也应该反思一下她如今的懒是如何形成的?

她今天的样子又是谁教育出来的呢?

听妈妈的话,考了师范学校又选了教书,最后我成为了她口中的烂人

2)她作为你的女儿,也希望获得一个被人尊重的对待方式。

如果她就是想宅一会儿,只吃午饭,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一个人在一整天的运动量都不大却还吃很多的话,那么除了得到肥胖,也得不到其他了。

我能够想象她躺在床上你还得把吃的端到她的床上的情景,这个过程其实还是挺让我难受的。

每一代人对于饮食习惯都有自己的理解,在你来看,她晚上只吃一些水果是不健康的。

但在我来看,如果晚饭只吃一点零食的话那么我会有保留意见,因为我不知道她吃的是什么。

但如果是吃水果,这是非常健康的。

反而是在晚上吃米饭,才是不健康的。

在一天之内摄入的碳水本来就不应该太多。

所以,在对于营养方面的观点,我们可能是需要更新的。

从生活方式上说,隔代人之间应该需要被友好地对待。

她不应该被这样对待,因为当她被这样对待的时候也会影响到她的情绪。

她的焦虑和难过不应该仅仅是来源于她的工作,也来源于她是如何被对待的。

听妈妈的话,考了师范学校又选了教书,最后我成为了她口中的烂人

3)关于职业定位,这其实是蛮重要的事情。

她可以考上南京师范大学,说明她是优秀的。

但她考南师大又选择去教书,这一系列的决定是谁帮她做的呢?

我想大胆地猜测下,这个南师大可能不是她自己想去读的,这个老师也不是她自己想去做的。

因为如果她自己本身就是想去教书的话,她是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我不想当老师”这样的话的。

一定是因为你们在那里对她灌输诸如“我们一定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才可以过一个XX的生活”;

一定是你们在干预她的个人选择,甚至是替她做了决定。

所以,在成长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没有人是能去替别人做决定的。

否则就会像你的女儿如今这样,对生活失去动力。

所以,从现在开始起,去让她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吧。

哪怕她不想当老师了,也让她去做她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这样她才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以上三方面,最后总结一下,就是我以前讲了无数遍但依然会天天讲的核心观点:

在今天的自己和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之间,唯一要做的行动就是改变。

只有改变自己,才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我们想去成为的人。

​所以,就恳请你给你的女儿一个改变的机会和空间,让她去成为她想要成为的人吧。

插画|申镇,花镇情感视觉设计师

本文插画,任何组织及个人未经“花镇”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