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為什麼對黛玉好,她對黛玉是真好還是假好?

洢水明月


曹雪芹在金陵十二釵正冊第一詩云:“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停機德”指薛寶釵,“詠絮才”自然指林黛玉。

何謂“停機德”?東漢樂羊子外出求學,半途而歸,無功而返,為此,樂羊子妻停織斷線,逼著丈夫再次出門求學,終於金榜題名。就詩意來說,曹雪芹對寶釵的評價是賢惠成熟,恪守婦德。

“詠絮才”典故出自東晉女謝安侄女謝道韞的。某冬大雪,謝安召集小輩們論文詠雪,問他們如何比喻這大雪,侄兒謝朗說:“撒鹽空中差可擬。”謝安覺得一般。侄女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讚。後以“詠絮才”喻女子聰明機敏,有捷才,曹雪芹對黛玉的評價是聰穎的個性和極高的才華。

薛寶釵對林黛玉,大家相處之初,年齡又小,十二三歲吧,自然是非常好的,以寶釵的性格而言,也不可能不好。寶釵進賈府,賈寶玉和林黛玉在一起已經好幾年了,寶釵初來乍到,幾事小心,不爭不吵,溫存賢淑,一個大家閨秀的模樣。

而林黛玉就不同了,有話就說,不管對方受得了受不了,有淚就彈,不管在誰的面前。第二十回,寶玉在寶釵處玩,忽然聽說史湘雲來了,便與寶釵一起到賈母處看她。林黛玉已經在那,便問寶玉從哪裡來,寶玉說“寶姐姐家”。眾目睽睽下,黛玉冷笑道:“我說呢,虧在那裡絆住,不然早就飛來了。”一石三鳥,打得每個人都不自在。

但到了後來,彼此大了,都懂得了男女之別了,便有了異樣的心思,這個時候,寶釵雖然談不上對黛玉不好,但至少沒有以前那麼好了。這個時候的寶釵,把很多的精力用在了親近賈母和王夫人。特別是對待王夫人,尊敬體貼到沒有了底線,王夫人因逼死金釧而擔驚受怕,寶釵開導說金釧要麼是貪玩掉下井去的,要麼是糊塗人,不為可惜,不過多賞她家幾兩銀子,也就盡了主僕之情,於心可安。多麼“善解人意”!王夫人怎會不喜歡她!

而在賈母、王夫人對她刮目相看的同時,寶釵又儼然以某種身份來操心寶玉的事了。有一次,寶玉在黛玉房裡耍子,看到鏡臺前的胭脂要吃,被湘雲打落,這一幕恰被襲人看見,回來後正生氣,寶釵來找寶玉,問寶兄弟在哪,襲人酸溜溜地說:“寶兄弟那裡還有在家的工夫!”寶釵聽後,心中明白了。襲人不該寶玉頻繁往黛玉閨房裡鑽。襲人又說:“姊妹們和氣,也有個分寸禮節,也沒個黑家白日鬧的!憑人怎麼勸,都是耳旁風。”寶釵聽後立即心裡一亮,暗想:“倒別看錯了這個丫頭,聽他說話,倒有些識見。”寶釵驚訝的發現,襲人對寶玉的看法和態度,與自己高度一致,都是“恨鐵不成鋼”。

在對待寶玉的問題上,寶釵從不在正面與黛玉發生什麼,她非常懂事地做外圍工作,而且做得那麼合乎人情世故,做得那麼順從長輩的心意。爭的著力點不同,表現的方式不同,顯示出為人處世的特點和性格也不盡相同,而最關鍵的是,最後的結果不同。


帝國的臉譜


紅樓夢裡最鮮明的兩個女孩,一個是黛玉,一個就是寶釵。如果做一個調查,問你是更喜歡黛玉還是寶釵,我想答案可能是一半一半,這個並不意外。

喜歡黛玉的人,喜歡她的善良真誠,喜歡她的敏感多情,喜歡她的天賦才華,喜歡她的出世和不爭;喜歡寶釵的人,喜歡她的圓融成熟,喜歡她的端莊優雅,喜歡她的高情商好脾氣。

不喜歡黛玉的人,多是因為她尖酸刻薄,多疑小性兒;不喜歡寶釵的人,多是因為她明哲保身,暗藏心機,甚至有些冷酷無情。

有人說曹雪芹寫黛玉和寶釵兩個角色時,也許是抑薛揚林,這也是很多人讀紅樓的真實感受,然而對於賈府之人來說,則是抑林揚薛,這也是我們讀紅時的感受。其實對曹公來說,兩個人平分秋色,各有各的好,並無明顯的褒貶。

有人說薛寶釵虛偽無情,太過世故,比如金釧跳井死的時候,她勸王夫人的一段話,寶釵嘆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這麼想。據我看來,他並不是賭氣投井。多半他下去住著,或是在井跟前憨頑,失了腳掉下去的。他在上頭拘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處去頑頑逛逛,豈有這樣大氣的理!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令人讀後不寒而慄,這根本不像是一個十幾歲的閨閣女子的口吻。

再比如抄檢大觀園之後,嗅到了危機的薛寶釵立馬找個藉口搬出了大觀園,她的這種明哲保身的作法,令人懷疑她待人的真誠和熱情,都是裝出來的,就連王熙鳳都如此憑藉埃薛寶釵: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

這樣的寶釵,她對黛玉的感情是真的,還是假的?其實很多人都誤解寶釵了,她並不是一味無情的人,她也有熱情而真誠的一面。她的無情是真,熱情也不假,這跟她帶著熱毒出生卻生來吃冷香丸是大有關聯的。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一回,她發覺黛玉說錯了話,並沒有當面揭穿,只是“回頭看著他。”等找到機會,私下審問黛玉,卻並不是有意要捏黛玉的錯。不僅如此,她還跟黛玉吐露自己過去的淘氣,並說自己也看過這些雜書。如果寶釵對黛玉不是真情,如何肯說出這些容易落人話柄的事來?

最能表現寶釵對黛玉真情的要數“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一回,兩個青春好兒女,互訴衷腸,各自訴說著自己的心酸,讀著令人動容。這一回裡,黛玉生病,寶釵時時前去探望,真誠而深切地關心著寄人籬下的黛玉,終於黛玉對寶釵放下了所有的防備。

黛玉嘆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也許我們對寶釵的誤解,還在延續。

這之後,寶釵常常使人送燕窩給黛玉,足以看得出她對黛玉的真情,而寶釵也恰恰需要這種姊妹親情,因為她有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哥哥,且年幼失怙,也有自己的苦楚。

所以我們看,早熟而熱情的寶釵,不僅對黛玉是真情,對史湘雲、邢岫煙等人,也都關懷備至,她就像是一個知心姐姐一樣,時時關心著這一群姊妹,並盡己所能地幫助她們。如果說這些都是假的,都是裝出來的,這就不是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而是一部宮心計美人心計了。

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曹公筆下的人物,絕不是非白即黑的,他們既有待人善良真誠的一面,也會有處事圓融成熟的一面,所以我們會發現,林黛玉有時候敏感小性兒,不食人間煙火,有時候卻又發現其實她也很懂人情世故,也處處替賈府著想,替人打算。

寶釵出生於皇商之家,父親早逝,哥哥不成人,環境逼她過早地成熟,學會為人處事,學會明哲保身,學會心機盤算,這都是環境造就的,但她畢竟還是個少女,也有自己的情感,也需要情感,所以她對黛玉、湘雲等人,既有大姐姐的成熟穩重,更有姊妹之間的真誠和熱情。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生髮的,是裝不出來的。

所以,請不要再懷疑寶釵待人的真誠和熱情。生活的我們,何嘗不都是薛寶釵?該冷酷無情的時候,我們會比誰都無情,比誰都世故,而該熱情的時候,我們也絲毫不會壓抑自己的真情。


少讀紅樓


寶釵的成功之處在於“任是無情也動人”。她對黛玉是真好還是假好,從這首《牡丹花》可略知一二。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牡丹花,豔冠群芳,美豔的芍藥也只是你(牡丹)的近待陪襯,芙蓉為了避免與你爭鋒,陸地上,無處可去,不得不去了池塘裡。但是沒有一人責怪牡丹無情,就像整個賈府沒有一個人說寶釵不好一樣。

我以前寫過金陵十二花的文章,史湘雲是芍藥花,林黛玉是芙蓉花。史湘雲對寶姐姐言聽計從,無比信賴,可不是寶釵的近侍?林黛玉雖然“紅顏勝人”,但是遇到了花中之冠的薛寶釵,只能“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

寶釵是商人的女兒,知道趨利避害,知道怎樣才能獲得利益最大化。

寶釵對黛玉好,是因為黛玉是賈母的心頭肉。對黛玉好,能討賈母歡心,把賈母哄開心了,寶釵在賈府就能順風順水。寶釵是想在賈府過一輩子的,沒有賈母這個老祖宗的歡心,寶釵註定要吃虧。

寶釵對黛玉好,是因為寶玉對黛玉好。如果寶釵和黛玉為敵,寶玉夾在中間不好受,自然要選擇偏向黛玉一方,與寶釵的接觸就少了。如果寶釵和黛玉姐妹情深,寶玉也就不會因為黛玉不喜歡而躲避寶釵了,這樣寶釵與寶玉接觸的機會大大增加。

寶釵是給黛玉送燕窩了,但是後來寶玉告訴賈母,黛玉吃燕窩的事,以後是賈母給黛玉送燕窩。

寶釵看似對誰都好,其實她也有選擇的好,不是對誰都出手闊綽。例如對惜春,寶釵就是嘴上好,而沒有行動。惜春是賈珍的妹妹,本是寧國府人,因賈母喜歡女孩,養在榮國府。惜春的地位比較尷尬,寶釵聽說惜春沒有畫大觀園的用具時,【寶釵道:“你不該早說。這些東西我卻還有隻是你也用不著給你也白放著。如今我且替你收著。等你用著這個時候我送你些也只可留著畫扇子,若畫這大幅的也就可惜了的。今兒替你開個單子照著單子和老太太要去】。寶釵若真心給惜春,便會馬上派人取來,可是寶釵說,給你,也白放著。如果畫扇面,用得著,畫大觀園還是跟老太太要。寶釵這番話,彷彿是大度,要給惜春畫具,其實還沒有給,只是鬧了個樂於助人的好名,惜春什麼也沒有得到。

回到寶釵對黛玉的話題,不管寶釵對黛玉好,出於何種目的,客觀上,都給黛玉帶來些許慰藉,讓黛玉體會到了姐妹的溫暖。


潤楊的紅樓筆記


寶釵對黛玉是真的好。寶釵為什麼對黛玉好,那是因為同病相憐,因為寶釵也是客居的,用她自己的話說,她只比黛玉多了個哥哥,多了個母親而已。雖然她的哥哥很疼愛她,給她炸金項圈,她的媽媽為她打算,要把她嫁給寶玉。可是他們都沒有關注過她的內心在想什麼,她真的需要什麼。他們只是出於親情的關心照顧。

比如一個家族,那麼大的生意,那是落在寶釵身上的,薛蟠除了會惹事生非之外,他會做什麼?而她的母親,考慮她的婚事,只是為著家族利益著想,是不會關心她的。所以她的處境是和黛玉一樣的,同樣是孤苦伶仃的,薛蟠就彷彿是她身上的一塊病,永遠不得好,這和黛玉久病是一樣的。



所以當她看到黛玉,是憐惜她的,說的話也是很真切的,“我在這裡一日,我與你你消遣一日。你有什麼委屈煩惱,只管告訴我”,她這樣替人著想,可曾有人替她著想?我認為她也是需要有人可以真心的替她分憂的吧,可是並沒有誰對她真的好啊!

而黛玉顯然是一個非常真誠的女孩子,她從來沒有詭計害人的心,所以寶釵也和她親近了。比如我記得,寶釵在寶玉房間繡花的那次,是因為覺得襲人說話真誠貼心,所以就和她多聊了幾句。

她會主動跑去安慰王夫人,她會點戲順著賈母,那是基本的禮儀。她雖然對大家都好,那也只是出於禮貌,真的交心的人卻沒有幾個,而對於黛玉是真的。她對別人的關心和幫助也是真心實意的。比如給惜春開畫具,就是非常的周到整齊,別人想不到的,她都想到了。


同理,她看黛玉的藥方,也是非常的仔細,像是專業的大夫一樣。對她的病勢分析建議也是非常的中肯。

她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耳聞目睹,必然也是懂得利與弊的分析,所以她在大觀園的管理上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是她給探春管家的建議也是非常的好。也顯示了她分析問題的厲害性。

而黛玉在賈府,同樣是客居的,她愛寶玉,但是並不能成為二寶姻緣的障礙,因為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所以她們兩個沒有利益分爭,相反,如果相處融洽,這隻會給寶釵的淑女形象加分,畢竟老太太和寶玉都是喜歡黛玉的,這府裡兩個最重要的人都喜歡黛玉,她為什麼要討厭呢?而且黛玉的存在,並沒有妨害到誰。反而因為她待人真實誠懇,姑娘們都和她玩兒,精明如寶釵,又怎麼不真的和她交心呢。


荷唯洛之戀


先弄清楚寶釵為什麼對黛玉好,我們就可以知道她對黛玉是真好還是假好了。

第一種,寶釵是真心喜歡黛玉的,所以對黛玉好是真的好。

元春都說寶釵和黛玉是大觀園中所有女孩子裡面最為優秀的兩個人,自然會有一種英雄惜英雄的感覺,如果要選對手,寶釵的眼裡也只看得上黛玉。寶釵經過長時間和黛玉相處,自然也知道黛玉的性情和脾氣,黛玉是一個招人憐愛和喜愛的女孩子,寶釵也喜歡她。

也許有人會認為寶釵做人做事太圓滑,但這並不代表她不真誠。黛玉這麼七竅玲瓏心的人都能體會到寶釵的好,我想寶釵待人應該是極好的。黛玉心裡真的打開心扉對寶釵是在她犯老毛病的時候,寶釵來看她,真心的為她排憂解難。

寶釵的言語如果不是發自真心,是不能說的這麼自然妥帖的。寶釵比大家年長一兩歲,家裡又有變故的早,她早早就當家,自然就比別人懂得體諒和照顧人的,她簡單數語就化解了黛玉的心結,而且還實打實的幫助黛玉。

寶釵笑道:“雖是取笑兒,卻也是真話。你放心,我在這裡一日,我與你消遣一日.你有什麼委屈煩難,只管告訴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雖有個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個母親比你略強些,咱們也算同病相憐。你也是個明白人,何必作‘司馬牛之嘆’?你才說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媽媽說了,只怕我們家裡還有,與你送幾兩,每日叫丫頭們就熬了,又便宜,又不驚師動眾的。”黛玉忙笑道:“東西事小,難得你多情如此。”寶釵道:“這有什麼放在口裡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於應候罷了。只怕你煩了,我且去了。”

第二種原因,化解和黛玉的小誤會,讓黛玉不要再調侃她,這也算是真好,不然這麼能夠打動人。

黛玉很聰明,對大家的行為很多時候都看得很通透,當她看不慣寶釵的某些做法的時候,她就會調侃她。

例如:寶釵過生日的那次,寶釵給寶玉講解戲曲的戲文,“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這類的,寶玉聽得很入神,後來還想學參禪,黛玉看不下去了,就調侃他,也諷刺寶釵愛賣弄。

惜春要請假畫畫,寶釵說了一大堆需要準備的東西,後來黛玉聽完後就說,可以再加鐵鍋一口,鍋鏟一隻,接著就可以給寶釵炒顏色吃了。後來又笑話寶釵把嫁妝單子都寫上去了。

黛玉和寶釵之間總有一種疏離感,湘雲就曾說如果可以挑出寶姐姐的錯處就服黛玉,可是黛玉說她哪裡敢挑剔寶釵,沒被黛玉調侃過的人都不算大方有趣的人,為了可以和黛玉成為朋友,寶釵自然也就會對黛玉好。

第三種原因,寶釵想要融入寶玉的生活圈,為愛情尋找一個可以競爭的機會。以這樣的心思對黛玉,可以算是半真半假。

寶玉和誰都可以相處的很好,但是他每天的中心還是放在黛玉身上的,寶釵如果想要融入寶玉的生活圈,那麼她必然要先得到黛玉的認同。黛玉一直都不是很喜歡寶釵,一是因為愛情,二是因為看不慣寶釵的為人做事,所以要是寶玉老是找寶釵一塊玩的話,她是會生氣的。

有一次寶釵生病了,寶玉前去探望,過了不大一會兒,黛玉也就跟去了,雪雁來送手爐的時候,黛玉也藉機會小小抱怨寶玉,她平日間叫他不要喝冷酒,他不聽,寶釵一說他就聽了。

還有一次,湘雲過完年後到賈府來玩,看到寶玉同寶釵一起來,知道寶玉又找寶釵玩去了,黛玉就生氣了。黛玉不是氣惱這件事,而是寶玉不懂她,她並不介意寶玉和誰一塊玩,但是寶玉誤會她小心眼。

反正和寶釵有關的事情,黛玉就有點小孩子脾氣愛生氣。總怕也許寶玉會喜歡寶釵更多一點。所以寶玉為了讓黛玉放心,也不會和寶釵過多的熟絡。寶釵如果想要走進他倆的圈子,就要先打開黛玉這一個節口。

寶黛的愛情裡寶釵永遠都是一個多餘的人,在黛玉沒有認可她之前,她絲毫沒有機會可以加入到兩人的愛情裡,可是當黛玉認真的把她當姐姐之後,黛玉便也對寶玉說寶釵的好,知道寶釵的心意,所以她願意給寶釵大家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寶釵喜歡寶玉,可是“神女有夢,襄王無情”,又何必強求。

總的來說,寶釵也是個好姑娘,她待人都很好,所以才會讓大家覺得不真誠,但是少了她又不行,她就是一場及時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事方式,我們只要記住別人的好就行,何必要管其他呢!

找尋紅樓夢裡的悲愁喜樂,歡迎關注 常樂紅樓


小說紅樓


寶釵給黛玉送燕窩,談不上真好或假好,甚至談不上好不好,她不過是習慣於幫助別人,因為她早早預知了沒落,卻又無可奈何,除了主動消費降級,就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單是黛玉,還包括邢岫煙、史湘雲,甚至對趙姨娘也不錯。


在她給黛玉送燕窩的那一回,黛玉說:“東西事小,難得你多情如此。”寶釵的回覆卻是:“這有什麼放在口裡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於應候罷了。”

在黛玉看來,寶釵送燕窩是“多情”,寶釵卻嘆息自己不能照顧到每一個人,換言之,照顧黛玉,不過是她希望照顧到所有人這麼一個宏大夢想的一部分。康德說,只有不帶任何個人偏好的善才有道德價值,極端一點就是,那種對任何人都不感興趣的人善舉,才是道德的。

“任是無情也動人”的寶釵抵達了這個高度,雖然她也曾身帶熱毒,卻通過一枚枚冷香丸化解,她全身心地做好準備,只為將來面對磨難時,就可以更加心安理得,更有尊嚴。

這個高度卻為大多數現代人不能企及,我們幫助一個人,通常需要先建立好感,要聽真善美的故事,希望自己的眼淚有地方安放,一個好故事會引來八方資源,風險是,一旦這故事編不圓,就會遭到踩踏式的報復。

但是,故事好不好聽,故事裡的人是否可愛,和是否應該受到幫助,真的沒有關係啊,捫心自問,若是你有天身處弱勢,你能不能讓聽眾滿意?假如我們確知,援助與故事無關,只與需要有關,我們也許就可以更加踏實一點。

那麼,像寶釵這樣不加區別的善,就應該是被肯定和學習的。


閆紅說


薛寶釵對林黛玉是真好。

我們之前對寶釵有過分析描寫。評價寶釵為一個幾乎完美的人!她儘管圓融世故。但對人也很真誠。從替史湘雲謀劃中秋宴請,到和邢岫煙交心談話,我們看不出任何功利心思。反倒處處為他人著想,如果只是說買人心,小恩小惠即可,何必大費周章。

寶釵笑道:“雖是取笑兒,卻也是真話。你放心,我在這裡一日,我與你消遣一日。你有什麼委屈煩惱,只管告訴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雖有個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個母親比你略強些。咱們也算同病相憐。

她之所以對林黛玉好,第一是愛林黛玉的才,惺惺相惜。第二林黛玉孤身飄零在賈府,也引起同在賈府,雖有母兄,卻無法真正依靠的薛寶釵的感同身受,倆人,健身,同病相憐之感!

黛玉嘆道:“‘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的。今年比往年反覺又重了些似的。”說話之間,已咳嗽了兩三次。寶釵道:“昨兒我看你那藥方上,人參肉桂覺得太多了。雖說益氣補神,也不宜太熱。依我說,先以平肝健胃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氣無病,飲食就可以養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

這是四十五回寶釵和黛玉交心的一番談話。長大後的倆人因這一次談話徹底敞開心扉。林黛玉因為身體而悲泣,薛寶釵寬慰她,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寶釵的關心發自真心。

首先,薛寶釵關注到林黛玉的藥方。說。“人參肉桂覺得太多了”。這隻有非常關心的人才會關注的細節。有人可能說,這是因為薛寶釵想取代林黛玉的窺視行為。但又何必說出來。要真討厭一個人是不會指正對方錯誤的。

其後他又替林黛玉謀劃如何將養身體比較好。這也是深思熟慮過的。可見她在這之前已經有過很多次的思考。我們說過薛寶釵是個全才。從這上面也能看出她對醫理的深透研究,而一個家裡無病人的人研究醫理藥方,有可能是學習興趣,不排除她是專門為林黛玉的病查過醫書的。因為醫藥博大精深,不可能那麼巧對黛玉的病說的頭頭是道!



黛玉嘆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昏了,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得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怨不得雲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她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過,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若不是從前日看出來,今日這話,再不對你說。

這是林黛玉交心的話了。我們知道長大後的林黛玉,也並不是小肚雞腸人。從這句話也體現了她勇於認錯的大氣。

聰明如林黛玉。我們想到的,她自然也想的到。所以,她這段發自肺腑的剖白,正印證了薛寶釵對她是真的好出自真心,又替薛寶釵平時行為做了註解。可見兩人徹底敞開心扉,接納對方。


君箋雅侃紅樓


一、薛寶釵是個近乎完美的少女形象。她聰明、漂亮,性格溫和,知書達禮,又溫柔體貼。寶釵很會處理人際關係,八面玲瓏,且很有心機。她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冷,很少袒露內心真實想法。


二、寶釵確實真心想嫁給寶玉。這一點在紅樓夢中最有力的佐證,是第二十八回“薛寶釵羞籠紅麝串”,元妃賜予的端午節禮,只有寶玉和寶釵的禮物一樣,都有紅麝串。元妃禮物顯然預示著元妃對寶玉的婚姻取向。如果寶釵不想嫁給寶玉,她就不會戴紅麝串了。

三、寶釵對黛玉是真的好,這符合寶釵的為人、性格。儘管寶釵有心機,但她並不虛偽,更不會主動坑害他人。



只有完美的寶釵才足以魅惑、打動寶玉的心,使寶玉內心偶有動搖。也只有完美的寶釵才有資格與神仙似的妹妹林黛玉相抗衡。

可悲的是,黛玉寶釵對自己的婚姻都沒有決定權。


湯姆2191973


寶釵對黛玉是真好還是假好,因為後40回的遺失,這應是一個懸案。但寶釵對黛玉好,大約從41回才開始的,有人說,無事獻殷勤,必有奸詐,我們不能以小人之心,揣度一個十五六的妙齡少女,卻也實在忽略不了在此之前,兩個人雖不曾交惡,但實在說不上和諧的事實。



史湘雲初登場時,寶玉要去看史妹妹,臨走前見黛玉耍小性兒,就跟過去哄勸,薛寶釵來了,一個“史大妹妹等你呢”就把寶玉推走了,竟然理也沒理生氣中的林黛玉,更別說詢問安慰一句了。

二十七回的滴翠亭外,寶釵聽到有人說話,“便煞住腳細聽”,發現事關男女私情時,欲抽身已晚,便加重腳步,並向剛才說話的小紅與墜兒詢問:“我才在河那邊看著林姑娘在這裡蹲著弄水玩呢…”把一切都推到了林黛玉身上。

薛寶釵在寶玉將她比作楊妃時,惱怒寶玉時,也一併奚落了黛玉。聽到襲人抱怨瀟湘館姐妹不知分寸時,並沒有半句開脫之語。



薛寶釵對黛玉之好始於四十一回,終於六十七回,薛蟠外出回來,帶來許多南方特產,寶釵送黛玉的禮物較之他人厚了一倍,黛玉見物思鄉,淚流不止,為了讓黛玉散心,寶玉陪黛玉到寶釵處談笑。



此後,寶釵搬出大觀園,薛蟠悔娶夏金桂,寶釵與黛玉再無交集。至於寶釵為什麼突然對黛玉好,是不是還一直好,因為後40回的遺失,也只有憑個人想象了。


萍風竹雨123


寶釵是我讀《紅樓夢》過程中,最喜愛的女孩子,她作為皇商家庭出生的女孩子,從懂事起就見慣了父親和皇家及權貴們打交道過程中的小心翼翼和如履薄冰,書中沒有交代寶釵父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但寶釵的博學和教養我們可以略微知道其父也必定博學,因為寶釵媽媽薛姨媽對孩子應該是比較溺愛,我們看看薛蟠就知道了。所以薛寶釵極好的教養應該來自父親,寶釵也親口說過父親對他的愛是超越哥哥的。但可惜父親早逝,至於什麼原因,作者並沒有多說,我想掙皇帝家的錢可能沒那麼容易吧,父親死後,哥哥不爭氣,母親也沒有管理能力,寶釵後面和探春一起理家的能力可能就是在管理家族產業中默默鍛煉出來的。也就是寶釵的冷更多指的是她的理性和遇事的冷靜。她志向高遠“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所以寶釵心理有一個更大世界,她想最大化實現自我價值,在哪個時代她能想到的首先是能像元春一樣進入皇宮,落選後她為自己選取的另一條實現自我的路子就是成功嫁給寶玉,但她同時也看到寶黛的愛情,但只要寶玉沒有娶黛玉意味她也一直有機會,所以她和黛玉的交往應該沒有那麼純淨,她也有自己的考慮,通過黛玉才能更好的瞭解寶玉,人際交往的秘訣有時就要學習寶釵接近一個人先從這個人的閨蜜開始,娶得黛玉的信任,就是為了讓寶玉也喜歡上她。所以這就是紅樓夢對人性瞭解的深刻之處,真作假時假亦真,真中有假,假中亦有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