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二休五:我不想和這個世界發生太多錢的關係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凌晨三點,主頁君的朋友圈總是特別熱鬧。

有從睡夢中驚醒的朋友在講自己剛剛做的一個夢: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還有一些朋友,一直扮演著情緒穩定的成年人,到了深夜,突然感慨人間不值得: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值得期待的是海外時差黨的活躍,總讓人有種時間還早的錯覺……

最後剩下的,就是那些要工作到凌晨的人,什麼也不想說,憑藉著強大的共情能力,給上述三撥人點個贊之後沉沉睡去。第二天,早起,上班,下班,點贊點好看(此處有暗示),一切照舊。

在現代都市,白領上班族是一個廣大群體,而這個群體越發有著“社畜”的面貌:

一天到晚忙到死,同事全都不給力,工資也掙不了幾個錢,房租就耗掉一大半,自己得到的只有天天加班,有沒有命掙不知道,一定沒命花……所以大家用物慾安慰自己,住好吃好,生活盡力維持光鮮,哪怕月光、借貸,以此撫平心靈創傷。

儘管如此,大多數人堅信,這樣下去,自己總有一天也能實現經濟自由。按照大原扁裡的話來說:有錢才有自由,這也未免太不自由了!人類在還沒有錢、更沒有所謂“工作”的時代,難道就不活著了嗎?

日本青年大原扁裡懷疑這一切。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高中畢業後,他因為思考應該繼續上大學還是工作,錯過了大學入學申請,索性繭居三年。曾獨自出國旅遊,短暫當過書店店員、商超工人、零件工廠員工。

經歷了每天工作12小時、假日都得加班的日子之後,他突然領悟有薪水、沒品質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於是毅然決定——隱居。

睡到自然醒,想吃就吃,一邊啜飲著茶水,一邊鬥志高昂地想著今天要做些什麼,無拘無束,自由痛快。不再想著什麼時候能退休和實現財務自由。即便自己只是個再平凡不過的人,並且與時代潮流格格不入,沒有中彩票和鉅額遺產可以繼承的運氣,也可以走向隱居生活,找到每天開心度日的方法。

大原扁裡就這樣過起了大隱隱於市的做二休五人生,享受隨心所欲的獨處時光。目前已經邁入隱居的第九年。

在新書《做二休五:錢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他分享自己的“隱居指南”,為我們在社會這條河流中掙扎著的肉體與靈魂,提供另一種可能。

如果工作兩天,休息五天,我們是否能夠過得更幸福一點?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做二休五:

錢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

step 1

社畜自救,

先讓自己閒下來

隱約知道老闆給自己畫了個大餅,但還是不願放棄財務自由的妄想。把家搬到公司附近,一週工作六天,剩下可憐的一天時間累得只能癱在家裡睡覺,剛畢業時的那些理想抱負都變成了中二期的喃喃自語。每月拿出收入中的一大塊來支付房租,剩下的金錢,也在過勞帶來的疲憊感中不知怎麼地就花完了。更可怕的是,身邊的人都已經習以為常,而你也開始漸漸認為這一切並沒有什麼。

“加班是為了KPI,補貼是不可能補貼的。”

“工作12 小時?這很正常啊。”

“996當然是標配。”

待在不正常的地方久了,就會覺得那很正常。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在這樣的“正常”氣氛中正不知不覺變成社會的燃料,燒掉自己,幫房東和老闆換取自由。而我們都還以為這就是年輕人應該有的生活。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奇葩說》

大原扁理對此深有體會,選擇隱居,做二休五,就是他反抗這種謊言、爭取年輕人自由生活的過程。書中也記錄了他對謊言與自由的思考:

“有錢才自由,這是你們資本主義的自由!”

那些說著“一天不就是應該工作12小時嗎”的人;那些用加班累到昏迷,差點跌落地鐵軌道這種事作為炫耀性談資的人;以及我們所處的,灌輸這種一將功成萬骨枯價值觀的社會,才是不正常!

但是作者也充分認識到,這世界不存在錢多事少、甚至錢多事合理的好事。市面上流傳的“每週工作14小時就夠了”的書,更是販賣幻想;真相往往都是錢少事多,即

錢÷事 = 極低數值

既然“錢多事少”不可能,“錢多事多”未必做得到或者吃得消,那要給這個算式實現這個較高比值,“錢少、事更少”無疑更為可行。

也就是說,如果要從這樣的惡性循環裡掙脫,首要的就是放棄努力工作一定會帶來“自由”的幻想。當你發現自己越忙碌越貧窮時,讓自己閒下來可能是跳出這個怪圈的辦法。

不可否認,許多剛畢業的年輕人渴望奮鬥,所以會優先選擇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作為自己的起點。老家的生活安逸閒適,但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趣味。都市無望,但老家無趣,夾在這種兩難之間的年輕人有沒有別的可能?

從起點開始“後退”,在都市做二休五,找一份清閒的工作享受生活怎麼樣?

聽起來像是在開玩笑,但扁理正是以這樣的思路成功在東京隱居6年、每週只工作2天,年收入不足100萬日元(約6萬元人民幣),還能存下錢,而現在,他已經開始在臺北郊區過著自己的隱居生活。扁里君偶爾還是會上班,也並非住在遠離人煙的深山裡。但如果要跟傳統印象中的隱居歸為同類,總覺得有點勉強。所以,他把這種隱居稱為“21世紀版的都市型隱居”

在《做二休五:錢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裡,他為這樣的生活設置了幾個條件:

・租一間在郊區的便宜小公寓

・一星期只工作兩天

・不帶給別人麻煩

・朋友都是精挑細選過的所以很少

・沒有手機

・也沒有電視

・剔除無意義社交

・偶爾會有進城的小奢侈

・基本上沒有慾望

・不堅持己見

・但堅持跟現代社會保持一點距離

・最後是要熱愛和享受自己的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選擇“做二休五”是為了逃離消費主義時代,為了不讓自己的生活淹沒在金錢之下,不讓自己的時間被資本佔領,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做二休五”之後的人生就是慘無人道的苦修

。所以在體驗到這種生活方式的精華所在之外,隨之而來的,也有一些現實問題:

如何在低收入的情況下保持衣著時尚和正常社交?食物和出行方面要做出怎樣的妥協?閒下來之後怎樣發掘生活樂趣,應對偶爾的工作壓力?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我們無法成為野獸》劇照

step 2

突破常規,追求合適自己的生活態度

Tips1:有了手機就可以被隨便打擾,那乾脆不用手機怎麼樣?

用過釘釘這一款工作軟件的人都會知道,“時刻保持聯繫”是一種怎樣的暴政。微信改版的時候,有一位用戶微博留言程序員說希望可以添加“顯示已讀”的功能,當他被程序員拒絕之後,大部分網友都鬆了一口氣。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事實是,當我們需要跟微信通訊錄的成百上千人保持聯繫時,我們可能已經失去了跟自己保持聯繫的能力。

高中畢業之後,扁裡發現本來就不怎麼會響的手機,現在“跟死掉一樣完全靜悄悄了”。明明沒有使用,只是因為有手機就得要繳錢,這是一件很詭異的事,而且很浪費錢。於是他順水推舟地解除了手機套餐,在高中畢業數個月後,他身邊就只剩下幾個要好的朋友了。

“老實說,這樣真的非常輕鬆。只不過因為手機沒了,這些不必要的人就自動離開了,完全不用我拜託他們耶。人一旦有了手機,就算是晚上,好像也可以不用顧慮對方是否方便接電話,想打就打。這也是我對手機沒什麼好感的理由之一。只不過是沒有手機,原本隨時隨地都會堂而皇之找上門的人就消失了,從精神健康方面來看,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事了。”

Tips2:需要遠離的“急性黑白症候群綜合徵”人群

“對於當下就要立刻得到結果的人,我稱之為‘急性黑白症候群綜合徵’,這種人非常多,如果跟他們靠太近會很麻煩,而且很累人。”

很多時候我們就像扁裡描述的自己一樣,不會闡述個人意見,覺得怎麼樣都是可以的,看到很多事情都很隨便,但偏偏遇上了一個一定要分出個是非對錯的人,結果就是兩個人都很疲憊。

這並不是誰的錯,只是因為“這長遠的人生,我儘可能地想要不感疲憊、持久地走下去”,所以當他們身上散發著那種我們不願靠近的氣場時,與其顧忌顏面地做著不知所謂的社交,不如趁早遠離更為輕鬆。

更何況,即使是在好萊塢的電影裡,都不乏那種處在灰色地帶的英雄,現實中那種非黑即白的事物就更難看到了。

“就算別人評論自己做的是對或錯,若是我能想著‘又來了’然後輕鬆看待,那就太好了。這跟接受又有點不同,感覺是從遠方眺望的樣子。如果是看見高官在追究弊案責任時曖昧響應,我當然會生氣,但如果曖昧不是用在壞的地方,是很輕鬆的。”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林中小屋》劇照

Tips3:“如果只會照著別人的話去做,結果把自己的人生搞砸了,能對你負責嗎?”

對於像扁裡這樣只靠打工餬口、還去國外閒晃的人來說,故鄉是不會有多親切的。在隨性地環遊世界一週之後,他見到了地球上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回來之後,首先浮現眼前的是自己那個從沒有什麼變化的老家。這在中國似乎是個很神奇的事情,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即使是老家,也在發生著各種變化。

但仔細想想:高中畢業之後要讀個好大學;大學畢業後務必要成為公司正職員工,避免畢業即失業的情況;三年之後要結婚生子,必要情況下會有各種相親飯局的安排;夫妻兩人共同維護好家庭,撫養下一代走上相同的道路……

其實,也沒什麼變化。

但當我們能接受“無欲則剛”這種可能時,就會發現“眼界無窮世界寬”:社畜在疾風驟雨中擠地鐵,“我”卻可以牙齋臥聽百種自然之聲;別人為了應酬疲於奔命,我卻可以道不同不相為謀,朋友很少,但都是知交,沒有虛與委蛇和違心委屈。摧毀那些浮華紛亂,得到的是和世界以及和自己更為真實有效的連接。

錢發明出來,潤滑著整個文明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粗暴地說,掙多少錢,就是和世界發生多少關係。

在這樣的消費資本主義時代,我們忽略了,人呢,其實並不需要和世界發生一萬塊錢的關係,然後4000塊交房租,2000塊吃飯應酬,用度一兩千,還要僱人做家政,每週工作70+小時,忍受傻X同事/變態老闆/神經病客戶/混圈子時候聒噪的意見領袖,再用剩下的一兩千塊撫平心靈創傷,還不一定夠。而可以一個月只要4000塊,1500租房,500吃飯,很少的其他用度,每週只工作16小時,不用交所得稅,用自己的創意做家政、煮飯,還可以興致所至地讀書、看視頻、存錢、養生,不給社會和別人添麻煩。這就是真正的“佛系”:清心見性,意志強大。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我們無法成為野獸》劇照

像扁裡那樣的所作所為,絕對是大家眼中的異類。在小鎮籠罩著“你這傢伙真奇怪”的氣氛下,他生活得十分難受。“若是為了定居而要我同化成跟他們一樣,是有點辦不到,所以我想在可能的範圍內儘量離開這裡。”

最後他決定搬去“看似最有趣的”東京生活。回首來時路,當他想要做什麼時,是完全不會在乎目的或結果的,“硬要說的話,目的只有‘想做那件事’,至於結果,能達成也好,不能也罷。這就是我的態度。”

step 3

貧窮激發想象力,自制實用吃草指南

“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說這樣話的人想象力確實不夠豐富。

當大多數人都在追求更高的工資,更奢侈的生活,把工作當做自己人生的全部時,他們理所當然地會為自己找一個理由。但很多時候,只需要維持基礎的生活成本,我們會對生活中的一切有更多的想象和利用方法。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豆瓣小組“摳門女性聯合會”、“摳門男性聯合會”

薪水降下來之後,扁理需要縮減飲食支出,為此他制定了幾種簡單實用的日常飲食方案,充分利用當地自然環境,挖掘烹煮野草,過上健康美味的野草生活。貧窮不是缺乏想象力的藉口,“富裕”可能也在限制你的想象力。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金針花料理方法

去皮。用刀子或指甲劃出切口後,就很容易剝開。

削完皮後,用廚房剪刀剪成約通心粉1 的長度。

略微汆燙。呈淺綠色時馬上起鍋,浸泡於水中。

於水中靜置一晚,之後以流水沖洗。

放置一晚,如果咬下去完全沒有酸味,就可以用芝麻油拌炒,

還可加入自己喜歡的調味料,如酒、味醂、醬油、砂糖等。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銀杏料理方法

略微清洗,去掉泥土,跟水一起放進密封袋內(為了不讓氣味外洩,建議用兩層或三層封起來)。

放置約一週,等果實變軟後,隔著密封袋用手指捏住果實,把種子壓出來。

放入平底鍋,用小火幹煎至種子沒有水分(但仍儘量以自然風乾為佳)。

將想吃的量放進信封裡,用微波爐加熱。過熱的話會黑掉不能吃,所以約兩三個種子破裂時就可以取出了。用鉗子夾破後食用。

當然,這只是一種性情的人遇到一種特定機緣。凡事自有緣法,“我”覺得世界強求我捨命工作很不可取,那“我”自然也不會強求別人突然頓悟,過半隱居生活,甚至什麼“和平滅絕”之類的。但是紅塵吧,真的值得去看破,至少值得來想想“看破”這種可能。如果你也厭倦工作,但是卻深陷現代物慾之中,不妨轉個身來想想:走遍世界各地,無論哪裡的天空都是藍色的,晚上一到月亮就會出來,在月光下一定有人居住。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做二休五》這本書探索了一種不用賺太多錢似乎也可以生活無虞的方法。負擔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沒關係,可以租郊區的。不能經常去飯店吃飯,沒關係,可以自己動手做。嫌理髮又貴又煩人,沒關係,自己給自己理髮,不僅髮型穩定,也不用忍受推銷辦卡買產品。加班多到想辭職,退一步,換一份低強度的工作,砍掉不必要的慾望,清理掉消費社會的浮華和誘惑後,自己與世界、與他人、與自己的連結反而更真切、更堅實、更鮮活。

這本書是扁理對於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的思考,也記錄了他從過勞邊緣徘徊一步跨越到做二休五的快樂人生的過程。

新書上架】

看點1

編輯lobby親自實拍,為“做二休五”代言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看點2

隨書附贈態度貼紙,限量4444套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看點3

拿掉超有設計感的像打印紙一樣的書衣之後,這本書會變成亮黃色版的MUJI再生紙筆記本,一樣有天頭不齊(不裁)的設計,非常適合在老闆眼皮底下隱藏做二休五的野心。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點擊購買

做二休五:錢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

大原扁裡 著

【本期互動】

大家是如何在保證生活質量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少花錢的。來聊聊你的省錢秘訣~歡迎點“好看”,這大概是和朋友分享好玩事情的最省錢的方式了~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