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我們都被機器矇蔽了雙眼、雙耳

智能時代,我們都被機器矇蔽了雙眼、雙耳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信息隨著互聯網觸手可及,我們都被信息、數據淹沒著。

看過一本書《去中心化》,書裡對比傳統媒體與新時代媒體之間的區別,比如廣播、電視、報紙這些傳統媒體,編輯設計了哪些內容?讀者就只能接受哪些信息,沒有選擇權。新時代的媒體工具,網站、微博、app,藉助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用戶畫像,有能力推測出每一位讀者喜歡什麼、可能需要什麼。

現在最火的“今日頭條”,利用算法,不斷篩選、推送你喜歡的、關注的內容,讓你樂此不疲的不斷刷新著,下一條可能比之前的更精彩。“抖音”,短小而又有趣的視頻內容,讓你根本停不下來。

在這個數字時代,獲取新聞、獲取消息對我們而言真的是觸手可及,毫無成本,也永遠不會出現“信息已全部閱讀完”的可能,只要你有時間,你可以一直找到永不重複的內容。

我也曾用過很長時間的“今日頭條”、“網易新聞”、“抖音”等媒體,甚至沉迷於其中。

可是,誰能告訴我“我應該知道哪些信息?”而不是我喜歡看什麼就推給我什麼!

我希望掌握更多方面的信息,而不只是我可能會更感興趣的某些方面。

我希望能有個能獨立思考的媒體,而不是隻會順應我的本能、讓我沉迷。

微信、微博、頭條、抖音都在搶佔網民們的時間,儘可能的吸引大家多用他們產品,採用的辦法就是——“毒品”一般的內容推送。

我開始厭倦了,刷手機得到的更多是空虛。用同一個app越多,它更瞭解我,我所看到的內容越是我喜歡的,內容越單一。也意味著我獲取其他更多方面信息的可能性越小、難度越大。

哪裡有一個“舉世皆濁他獨清,眾人皆醉他獨醒”的媒體?我開始想念那些傳統的媒體。

拿最傳統的央視來說,新聞、訪談、紀錄片等內容,都是經過很多人層層篩選、精心製作的內容,這些不是某一個人篩選的結果,也很難根據每個人的喜好只創作你喜歡的,屏蔽你所不喜歡的。內容的多樣性、客觀性還是相對很高的。畢竟,這是個集權、“中心化”、代表群體意志的媒體。

有些人會說:“新聞聯播,都是播國家怎麼怎麼好,全是騙人的”。可互聯網上良莠不齊的內容,危機論、陰謀論、詐騙等等信息也比比皆是,你篩選、評判的難度更大。

當然大家可以反駁,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我們篩選掉那些沒用的信息,將更多你真正感興趣的內容直接、快速的呈現在你面前。

而這就是雙刃劍的兩面性!

如果你想要的是:娛樂、消磨時間,那麼爽就爽到底,不需要一絲中斷,能讓你忘記時間、流連忘返的才是極致。現在數據技術的應用、碎片化的內容設計,絕對能讓你難以自拔!

如果你需要獲取並積累信息、知識,提升自己的底蘊,那麼必須要保證內容的多樣性、保證內容的高質量。學習本身就是個反人性的事情,你需要持續吸收新鮮、有碰撞的內容。科技可以根據我們的目的幫助我們高效篩選內容,但不能決定我們要了解什麼內容。

選擇合適的媒體、選擇合適的工具。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知識、信息的積累需要深度,也需要多樣性。不要被“迷人”的互聯網工具矇蔽雙眼,你需要一個能“保持相對清醒”的窗口。讓科技成為你的工具,而不是代替你思考。

智能時代,我們都被機器矇蔽了雙眼、雙耳

雜食才更有營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