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的鄭剛曾是茅以升實驗小學的數學老師,也曾任該校的副校長。2012年那年,因為放不下心裡的校園足球,他自願申請調到南肖埠小學,成為了一名專職足球課老師和該校校園足球負責人。為了校園足球,他放棄了太多東西。
最早帶孩子們踢球,只是想和學生關係融洽些
隔三差五就有學生來學校看望鄭剛。“這挺符合我當時搞校園足球的初心的。”當初鄭剛開始帶班裡孩子放學後踢球,那個時候還沒有校園足球的說法,他的初衷不過是“和學生關係融洽些”。
“我的主課是數學,課後帶班裡的學生踢球,也是想這樣能夠讓自己班裡一些比較頑皮的小男孩喜歡足球,喜歡足球以後喜歡我這個老師,以及我上的數學課。”那時候沒有系統的踢球教學方法,就是放學後帶著學生踢比賽。鄭剛回憶說,這個班級足球氛圍搞起來,原因特別簡單——他自己喜歡踢球。
在這之前他沒有受過專業足球訓練,更沒有接受過教練員培訓。“我們是野路子出生,但是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解決遇到的問題。”鄭剛如是說。
教學出色當了副校長,副業也帶出了專業範兒
1994年鄭剛從中等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分配到茅以升實驗小學,成為一名專職數學老師。2003年-2012年,因為數學教學方面表現出色,鄭剛擔任茅以升小學校長助理、副校長。
鄭剛說,雖然職位變成了校長助理、副校長,但是他的“副業”——足球,不但沒有丟,攤子反而越弄越大,擴展到了整個學校。
因為校園足球開展氛圍不錯,2009年後杭州市足球隊和茅以升實驗小學進行了市隊聯辦合作,杭州市女足(市隊聯辦)一度放在了茅以升實驗小學。“放學留下來帶孩子踢球,並不是學校給我的任務,都是興趣。2009年校園足球開始的時候,學校裡面也是沒有經費的。唯一能體現的,也不過是課時上給你加一點。”
校園足球是一種生活方式,教學產生了新理解
在南肖埠小學,鄭剛負責的校園足球朝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校隊,另外一個是全校參與,組織班級聯賽。“雖然踢得好的可能沒有那麼多,但這是一個過程。就是要陪他們玩,讓他們喜歡踢球。每個班都有這樣的活動開展起來,孩子們知道今天有比賽,踢完比賽後積了多少分,他們會去關注這個事情。”
現在鄭剛覺得,讓孩子們都來關注校園足球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和成績相比,運動本身對孩子們的影響是深遠的。
鄭剛說,自己越是深入研究校園足球,越是覺得要學習的東西越多:“校園體育需要運動科研、運動醫學、運動營養學多方面的支持,這些對孩子們才是重要的。”
(杭體)
閱讀更多 體壇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