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是黃帝打敗了炎帝,古代一般都把最厲害的人的名字放在前面,那爲什麼要叫炎黃子孫?

花田小糖


炎帝是黃帝的前輩,而且炎帝是非常牛X的人物!炎黃沒毛病。


日中則昃,月滿則虧,盛極必衰,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人類幾千年的歷史無不在印證著這則大道。我們常說“炎黃”,但是相對於黃帝而言,炎帝就顯得有點陌生了。甚至很多人會覺得炎帝是黃帝的手下,又或者是黃帝一直都是上古的主宰者,更有甚者誤以為炎黃是一個人……其實不然,上古的歷史是非常漫長的,它也有自己時代更迭和歷史變遷。清晰了上古真聖先後,我們也就知道為什麼要叫做“炎黃”,而不是“黃炎”了。


神於天,聖於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一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三五曆紀》

在神話體系中,盤古開天闢地,後有三皇,再後有五帝,再有堯舜禹……

天皇:天地立,有天皇十三頭,號曰天靈,治萬八千歲。

地皇:地皇興於熊耳龍門山。
人皇:人皇九頭,兄弟各三百歲,依山川土地之勢,財度為九州,各居一方,因是而區別。——《帝王世紀》

從《帝王世紀》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天地人三皇設定世間大秩序。盤古開天闢地後,“天地立”,此時世間有了天皇,這是盤古之後出現的第一位神,名號叫做天靈,統治世間八千年。天皇的地位大概相當於儒教的昊天,道教的元始天尊。世間有終始,有生有滅,天人亦是有五衰而故去的,天皇之後又相繼有地皇,人皇俯瞰世間。

而此時女媧氏、伏羲氏,神農氏等都還沒有出現。我們要注意一點,這些名字後面都帶了一個“氏”,而非女媧、伏羲等等,這說明後來所提到的都是某群人,而非某個;另一說法這“氏”也有“神祇”的意思,翻譯過來女媧氏也可以叫做女媧大神……

三皇之後又要五位對人類歷史推進有巨大貢獻的五個神祇或者說是氏族。


有巢氏:

我們不要把事情想得太複雜,看名字大概就知道這個時期的神祇氏族的特色了。“上古皆穴處,有聖人教之巢居,號大巢氏”,有巢氏教會了人們建造巢穴,躲避自然的傷害。

燧人氏:“燧人始鑽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疾,遂天之意,故為燧人。”燧人氏教會了人們用火抵禦災害,燒烤食物。

太昊庖犧氏:燧人氏之後,庖犧氏壯大起來,“制嫁娶之禮,取犧牲以充庖廚”,“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看著很眼熟的哦,沒錯的,庖犧氏,我們一般都稱之為伏羲氏。

帝女媧氏:女媧和伏羲同姓“風”,算是親兄妹。女媧造人、補天等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詳了。說到女媧,有兩種說法,一是女媧在有巢之前,因為女媧造人有巢才有用武之地啊,一說女媧在伏羲之後,兩人是兄妹,定婚俗制度等傳說……怎麼看都是矛盾的,其實關於這我有個比較不縝密的看法,還是那句話,別女媧、伏羲看成是一群人,女媧一世,二世,三世……伏羲一世、二世、三世……這就比較好理解了。

撞到不周山的共工是女媧氏末期人物。

女媧氏之後,又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慄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混沌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凡十五世,皆襲庖犧之號”。

炎帝神農氏:神農氏“神農嘗草別谷,蒸民乃粒食”,這個傳說我們也不陌生,但是炎帝就是神農氏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周書》記載“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耕而種之,作陶冶斤斧”

,神農氏前後延續了八世,直到榆岡這一代神農已經開始衰落。據說黃帝,此時應該叫做有熊氏,世代輔佐神農氏。


這五氏在華夏文明體系中有著極為重要關鍵的地位,我們不知道上古時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但是這些人物和故事一代代口口相傳,影響至今。自三皇到五氏,可以清晰的看出人類的發展歷程:先有天地陰陽,再有人,然後學會建造自己的棲息地,然後學會用火,然後有了簡單而原始的文明,之後有了最原始的男女分配,再然後學會耕種……自神農之後,人們已經慢慢學會改造自然,步入了人類的新階段。

之前是神主宰世間,神農之後人的力量越來越強大,這在神話傳說中體現的也非常明顯。

“神農之孫榆岡(榆罔)既衰,諸侯相伐,干戈日尋,各據方色,自稱五行之號。太嗥之後自為青帝,榆岡神農之後自號赤帝,共工之族自號白帝,葛天之後自號黑帝,帝起有熊之墟自號黃帝。”

之前我們說,神農最後一代是炎帝榆岡,榆岡時期神農氏已經敗落。主君的敗落,意味著硝煙四起。各方部落紛紛稱帝,結局我們都知道了,有熊氏黃帝脫穎而出。這期間的神話傳說尤其豐富,共工撞不周山、大敗蚩尤等等,從史書記載中我們可以想象當時戰況之慘烈。

這段時期,是部落之間的征戰,為了更肥沃的土地、更多的生存空間,甚至為了子息繁衍……這是戰爭,也是融合!這場混戰,以軒轅氏——黃帝橫掃中原為結局。

黃帝,有熊氏,姓姬,名軒轅。

何之為軒轅?車!戰車!

何之為有熊?野獸的馴服!

有巢、燧人、伏羲、女媧、神農……有熊軒轅……這是人類的一個個前進的步伐,從自然到人為,從順從到征服!從神農到有熊,從炎帝到黃帝,是從神的世界到了人的世間!

我們為何不能稱之為“炎黃子孫”?這不是誰更強大的問題,而是誰都無法扭轉的歷史過程。

字裡行間去體會歷史的軌跡,蕩氣迴腸,振聾發聵!


魚者佩之


炎黃子孫的說法主要是按照時間排列,因為一般認為炎帝是三皇的最後一個,在前;黃帝是五帝的第一個,在後。在《史記·五帝本紀》開篇就提到了炎帝神農氏本來是部落盟主,但當時已經衰微,還想去侵略諸侯,結果諸侯都投奔少典的另一支黃帝,最後黃帝在阪泉之戰打敗炎帝,成了新一代部落盟主。

當然,這些主要是周人的傳說。周人最重要兩大姓:姬姓,姜姓。據說姬姓就是黃帝之後,姜姓就是炎帝之後。那麼炎黃之戰可能反映的就是商朝末年姬姓打敗姜姓,成為部落聯盟的情況。炎帝、黃帝未必真實存在,實際上很可能和五行思想有關。中央屬土,為黃帝;南方屬火,為炎(赤)帝。

實際上,青帝、玄(黑)帝、白帝也都存在,玄帝是顓頊、青帝是太昊、白帝是少昊。顓頊之後有夏朝、楚國等,少昊之後有秦國等,但後來又把顓頊、少昊歸入黃帝一系;所以一般都不會說“黑帝子孫”“白帝子孫”,而太昊之後幾個小國都不出名,所以也不說“青帝子孫”。

所以,最有名的就是並列的炎帝、黃帝,先炎後黃,這就是“炎黃子孫”由來了。


林屋公子


炎黃聲名大噪,是自戰國田氏代齊後,出土青銅器《陳侯因齊敦》證實齊國田氏確實也就是黃帝之後,也是舜之後。

因此,為詮釋自己代齊的合理性與緊跟戰國改革變法大潮的齊威王,創辦“稷下學宮”,大力發掘與發展黃帝之學,並且完成了將黃帝學與道學結合的宏偉工程,「黃老道學」即由此誕生。

在大力發展黃老道學的同時,也衍生出另一門帝王哲學,那就是「陰陽五行學」,鼻祖鄒衍。

鄒衍提出天地間有五種屬相規律,即金木水火土。他同時將陰陽五行學與《易經》的節氣結合,提出春主木、夏主火、秋主金、冬主水,每個季節交替為「土」。故土為「中」。

由於中國人最早的歷法是觀察太陽、即陽曆。後再觀察月亮,即陰曆。故而按「天地人」的三元論,炎,即火相早於土相,故後世襲炎黃。


無風即風


朋友們,你們好。

老生再談【炎黃子孫】。

我在悟空問答中可能有五次回答了炎黃子孫是怎麼回事了。

在此,我還要重申一次,炎帝和黃帝根本不是一個時代的人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大家聽我慢慢道來。

神農氏炎帝,姓姜,名農,號炎帝。父親姜興,母親安登。(女媧的外甥女)生在當時的列山,今天的湖北省隨縣一帶。是禪通紀後期的共主,距今大約5000年以上。乃三皇之末。王位共傳八世,第九世炎帝是大蚩尤。


有熊氏黃帝,姓公孫,名荼,號黃帝。父親公孫少典,母親姬附寶。生在今天的曲阜西南的軒轅之丘,又稱軒轅氏。官封有熊之國,今天的河南省新鄭一帶,也叫有熊氏。衣冠冢於陝西的橋山一帶。後來,為了逃避大蚩尤的追殺,改母姓姬,字玄律。是疏仡紀之初的共主,距今大約4800--4900年左右。乃五帝之首。

以上內容,大家看明白了吧?炎帝和黃帝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人。更不用說是弟兄二人了!

黃帝跟炎帝在阪泉爭奪天下,是跟九世炎帝大蚩尤之間的戰爭。跟神農氏炎帝一點關係都沒有!

那麼,咱們再仔細的想一想,炎帝和黃帝都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都是偉大的人物。如果,黃帝打敗炎帝弒兄奪權的話,那麼小人的話,後來的人們還能那麼尊重他嗎?還能稱呼自己是【炎黃子孫】嗎?

再說了,黃帝對人類的貢獻要比炎帝的貢獻大的多,如果,他們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的話,就應該稱呼為黃炎子孫了!對吧?夥計們。

在我閱讀的很多史書中,把炎帝和黃帝這個關係都給弄得亂七八糟。幸虧還有幾部沒有失傳的天書,還可以找到一些證據。證明黃帝和炎帝的真正關係。

本答案是證明【炎黃子孫】的最正確的答案。


地丁老師60838848020


女媧在今湖南省會同縣連山鄉的連山洞內生活,是個泥水匠,9000年前的泥水匠對還在吃生肉的人看來就是神仙了,自然成了首領。她會用泥捏人燒成工藝品,但不是變成真人。她會用石灰修補漏水的山洞天花板,叫女媧補天,用許多木頭支撐天花板,叫天柱,把砍掉腳的烏龜做木頭的墊腳,叫斷鰲足以立四極。她手下兩個得力助手,負責取水和泥和石灰的叫共工,負責檢柴燒窯的叫祝融,女媧年老準備禪位,二人爭位,祝融勢大,打敗共工,共工在洞內憤而撞斷了天柱,洞內一側的天花板垮塌,天窗移位,透過天窗看日月星辰均不在原位了。祝融是第一個憑肌肉當上帝王的人,從此,男人登上了歷史舞臺,進入了父系社會,帝位傳承不再是女人的禪讓,而是男人的打鬥。祝融靠火起家,將火的功能發揮到極致,人稱炎帝。炎帝文化沿著沅水向下遊傳播,形成了高廟文化和城頭山文化,到洞庭湖後沿長江向下遊傳播,然後向北傳播,直到燕山一帶,形成紅山文化。炎帝文化的傳播不是家族的遷移,而是文化接力,北方的炎帝不是會同炎帝的後人,好比孔子文化傳播到了韓國,韓國人就說孔子是韓國人。龍文化也出自會同,是一種蜥蜴,鳳文化也出自會同,是一種錦雞,在會同附近的高廟文化遺址出土了最早的丹鳳朝陽圖。隨著全國文化中心向北遷移並長期在北方,南方的會同逐漸被人遺亡,以為女媧炎帝都出自北方,好比放煙花,人們看到的是煙花發射出去終點位置的燦爛,而忽略了地上那個紙盒子。下圖是女媧燒石灰的窯洞和洞外石壁上的文字。



愛看顛覆三觀的文章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特意在書架上找到了史記那本書。

五帝本紀第一史記的第一卷。這裡面記載了神農氏統治天下的時候沒有能力管理天下,所以諸侯都互相攻伐。這個時候有三股勢力最強大,一股是蚩尤,一股炎帝,一股軒轅黃帝。當時他們勢力差不多。但是後來在阪泉這個地方,黃帝擊敗了炎帝,組成了聯盟,統一了整個北方,取代了神農氏,成為天下共主。


黃帝后來又擊敗了蚩尤,統一了整個九州,後人就稱自己為黃帝子孫,或者黃炎子孫。黃炎子孫最早出處是在《國語·周語下》,絕後無主,湮替隸圉。夫亡者豈繄無寵?皆黃、炎之後也。

稱自己是黃帝子孫,但是稱黃帝子孫有一個不好的就是,比如像契丹族,他就不承認自己是黃帝的子孫,他們承認是炎帝的子孫。所以後來就統稱為黃炎子孫,以能夠團結大多數人。



後來反清的早期組織就用“炎黃子孫、黃帝子孫”做口號取得漢人的支持,這個時候炎黃子孫就成為一個通俗叫法,此時還僅僅是限於漢人。


抗日戰爭的時候,炎黃子孫的含義進一步擴大。中華民族的所有後人都是炎黃子孫,這也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的來歷。所以稱為炎黃子孫和黃炎子孫都已可以的,只不過是習慣上的稱為炎黃子孫


知常容


第六太陽紀:7.5萬年前—

1、伏羲

2、伏犧、

3、宓羲、

4、庖犧、

5、包犧、

6、伏戲,

7、犧皇、

8、皇羲、

9、太昊、

10、青帝

11、少典氏

12、炎帝,7100年前

13、嫘祖氏

14、吉爾伽美什 Gilgamesh

14、目縱氏

15、公孫氏

16、榆罔

17、黃帝,姬氏,6500年前

18、蚩尤,九黎大戰

19、常羲

20、羲和,陰陽曆調和與閏月

21、少昊、

22、顓頊

23、夏鯀 5700年前 華夏時代

24、夏舜

25、夏禹

26、姜棄,

27、后稷

28、有熊氏

29、軒轅黃帝 4800年前

30、帝嚳

31、唐堯,

32、虞舜、

33、唐禹

34、夏啟,4080年前

從7100年前後炎帝王朝建立,到4080年前左右夏啟建立夏朝,經歷了一系列王朝,其中前後有2個黃帝系列先後達1500多年,一個華夏時代900年。 炎黃是個統稱,華夏也是統稱,不僅僅侷限具體的帝王。炎帝系列再先,皇帝系列在後,當然叫炎黃而不叫黃炎,就如我們說秦漢而不說漢秦一樣,儘管漢推翻了秦。



幻想的野草


因為炎帝屬三皇的最後一個,黃帝是五帝的第一個,所以稱呼為炎黃沒毛病。


鹿與紅茶


炎黃子孫這種叫法是在後來出現的,最開始我們都是被稱作“黃帝子孫”,或者說“黃炎子孫”。在上古時期,九州大地上曾有一次華夷之辨,這一場辯論被記錄了下來。

關於這場華夷之辨,我們無需關注它的內容。我們只需要知道,在辯論中,關於炎黃的順序被古人記錄了下來。

《國語·周語下》有云:夫亡者豈繄無寵?皆黃、炎之後也

同樣是這本來自戰國的書裡,記載了炎帝與黃帝是一母所生的兄弟。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畫風是不是有點詭異啊?原來在戰國時期,大家都認為炎黃之戰是窩裡鬥。戰鬥的結果自然是黃帝大勝,時人也就自稱為黃炎之後了。也有觀點認為,黃帝的年齡稍長,故而排在前面。

那麼,炎黃之後的說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自夏商周開始,歷代帝王都認為自己是戰勝方黃帝的直系後人,甚至南蠻北夷也強行融入黃炎子孫的體系裡。直到遼代,這個契丹族的王朝,在先秦歷史上根本就找不到。

俗話說 階層不同不必強融,可遼就要強融。他們時而稱自己是黃帝子孫,時而稱自己是炎帝子孫,反正為了中原正統,無所不用其極吧。

在此之前,武則天與張説的一次對話,也曾提到了炎黃子孫這種說法。可能是因為李唐王朝血脈不純,想為自己開脫罷了。

後嘗問:“諸儒言氏族皆本炎、黃之裔,則上古乃無百姓乎?若為朕言之。”說曰:“古未有姓,若夷狄然。自炎帝之姜、黃帝之姬,始因所生地而為之姓

至於其他說法,諸如炎帝的歲數比黃帝大、炎帝部落來歷更久遠、火德土德相生相剋等等,都各有道理,我們也不必詳述,其他答主也都不同程度的講了。


山鬼祗樹


現在的年輕人只知炎黃二部,又知軒轅姬戰蚩尤。此乃上古佳話。

但其實不必以山海經或史記所記塑的隻言片語我們就知道:

『炎帝部族是華夏黃河一帶最早的統治名族』

炎帝部族採取的是類世襲制,但非取長嫡,乃取賢德,比起後來堯舜禹三帝禪讓要規律一點,和後來的世襲制也有本質性的區別。

比如我們常說三皇五帝就都是取自炎帝部族(大部分都說其中有黃帝,故而不定論),天帝伏羲皇,地母女媧氏都是曾經的炎帝,後來才以神話論之。而神農氏則是理論上炎帝部族實權下的最後一任統治者,精衛填海中的精衛鳥的父親也沒說一定是神農氏。

『黃帝戰蚩尤,類比楚漢爭霸』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軒轅氏(姬氏)屬於接替炎部統一,對戰的則是曾炎部部落軍隊最高統治官-蚩尤。雖類比但本質不同,蚩尤曾給炎部打工,黃帝取代炎部,蚩尤不服,故帶領共工(神話中水神,吵架輸了撞山頭的那個,也有說火神祝融才是蚩尤麾下大將,不定論),夸父(攆著太陽跑的那個)反對黃帝統治。

『炎黃子孫其實是指炎帝部落接替者黃帝部落對臣民的處理方式』

不知道為啥,可能蚩尤舉的也不是炎帝大旗,在這之前也早就有了反叛之心,故而炎帝和黃帝聯手,擊敗蚩尤!後炎黃合族,稱為華夏

其實這本身眾口難調,查無可查。根據山海經的內容,就有很多矛盾點。

其一,炎帝女媧氏早神農氏百年,可那個時代的共工撞了四柱不周山導致西南方天塌地陷,女媧補天而成佳話,時間上不對

其二,女媧氏(娘娘)捏土造人,可在那之前他的父親早就統領了炎部,那炎部的人哪來的,順帶一提伏羲女媧乃是兄妹,其父炎帝也是三皇五帝之一

其三,夸父逐日的日有說法,一說乃是鳳凰之子三足金烏鳥,又有一說是東華大帝君與西王母娘娘的十子之一,而後羿射日其實是舜時代的事情了,那麼夸父追了幾個太陽跑?

誇口亂談,智者見智,信則信不信則否,無可概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