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这个女人虚荣又自私,少平为什么会喜欢她?

​“她那可怜的、清瘦的脸颊,她那细长的脖项,她那刚能遮住羞丑的破烂衣衫,都在他的内心荡漾起了一种春水般的波澜。”

这是《平凡的世界》中,对孙少平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这里少平所想的是自己高中时代的女同学——郝红梅。少平的一生,和他有过情感关系的女性中,郝红梅是最早出场的那一个。

但读过此书的人,可能会觉得郝红梅是一个人品上有污点的女性。因为她为了所谓的面子,为了能够送同学礼物,竟然选择去做小偷,那种行为是被众人所不齿的。可是经历过贫穷的人,在鄙夷的目光下长久生存的人,多么希望能够像正常人那样得到别人的尊重啊。

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经历的感悟,渐渐地对于郝红梅的行为似乎有点理解了——年轻,冲动,好面子,饱受贫穷之苦,想要让同学们高看自己。其实这正是这个年龄段很多人的写照,想要吸引同龄人的目光,或者简单点说,是赢得同龄人对自己的尊重,只是她选择了错误的方式,走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

《平凡的世界》:这个女人虚荣又自私,少平为什么会喜欢她?

《平凡的世界》:这个女人虚荣又自私,少平为什么会喜欢她?

那么,少平为什么会喜欢上这样的郝红梅呢?我想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点:

一、青春期情愫的萌芽

“唉,谁没有经过这样的年龄呢?在这个维特式的骚动不安的年龄里,异性之间任何微小的情感,都可能在一个少年的内心掀起狂风巨浪!”

懵懂的少年,谁心中没有一个喜欢的女孩子呢?但对少平而言,他刚开始对郝红梅并不是爱,而是出于感动,感动异性对自己善意的关注。在如此潦倒暗淡的生活中,能有这样一个姑娘把温情的目光投向自己,宛如在黑暗的角落,照进一束明亮的光。这种感激到后来随着两人的交往,慢慢演变成了好感,最后是一段纯粹、若有若无的恋情。

很多人都说男人对于自己的初恋都有一种莫名的情怀。不管这个恋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确切地说,这个恋人无论最后变成什么样的人,而男人对她的记忆,更多的是停留在最初,也就是印象中最美的那些时刻,那些瞬间,那些片段。这大概就是纳兰容若说的那句诗吧:“人生若只如初见,何处秋风悲画扇。”

《平凡的世界》:这个女人虚荣又自私,少平为什么会喜欢她?

《平凡的世界》:这个女人虚荣又自私,少平为什么会喜欢她?

二、对柔弱女性的怜悯

“郝红梅实际上是班里最漂亮的女生。只是因为她穿戴破烂,再加上一脸菜色,才使得所有的人都没有发现这一点。”

什么情况下男人,尤其是处于青少年阶段的男孩,会对女生这样观察仔细呢?并且能够透过她表面衣着的破烂,而意识到她的美丽呢?当然是因为好感。最初的少平因为这一点,而注意到郝红梅,到后来渐渐了解她的身世,他的情感就愈发复杂了,其中就饱含着对郝红梅的怜悯。

柔弱的女性会使得男人产生保护欲,年少的少平也不例外。知道了郝红梅的家庭因素而导致她如今的处境后,就更加同情这个漂亮的女生。所以后来出现了郝红梅去偷手绢,少平挺身而出,暂时帮她化解了这一难题。因为少平知道,这件事一旦捅出来,郝红梅的一生,她之前的努力,全都会白费了,并且可能永远都生活在这个阴影中。

《平凡的世界》:这个女人虚荣又自私,少平为什么会喜欢她?

三、兴趣爱好的相同

共同话题是拉近两人之间距离的催化剂。大概是因为贫穷,大概是因为没有朋友,所以两个人都喜欢读书。贫穷而又爱读书的人都喜欢透过书籍这个望远镜,去看看丰富多彩的世界,想要像主角一样,在书中体会精彩的人生,并且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而少平和红梅之间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感情萌芽的开始,就是源于对一本书籍——《红岩》的讨论而展开的。在这之后,他们互相交换读物,偶尔交流心得,当然这一切都是不约而同地在暗地里进行。同龄人之间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宛如知己一般,他们心有灵犀、默默地守着这秘密,像是两个孩子守着一个蜜糖罐,渴望从中获取温暖,获取继续爱这个世界的力量。

《平凡的世界》:这个女人虚荣又自私,少平为什么会喜欢她?

《平凡的世界》:这个女人虚荣又自私,少平为什么会喜欢她?

四、社会地位的接近

孙少平是贫穷的农家子弟出身,郝红梅的爷爷是地主出身,所以郝红梅一家都被扣上了地主的帽子,而郝红梅也不得不背上上一辈留下的、这个并不属于她的包袱。两个人虽然是迥异的出身,但是在学校中处境却差不多,都是贫穷,都是和同学疏远,都是因为自卑,所以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怜悯。

相似的经历和地位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即使在人群中,两人的眼神也能交汇碰撞。“如果你知道以前的我,那你一定能够理解现在的我。”正是因为两人一直以来的经历接近,所以这两个年少的心,因为温暖,因为感激而渐渐地靠拢在一起。张爱玲说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何尝不是这样呢?

《平凡的世界》:这个女人虚荣又自私,少平为什么会喜欢她?

我想,孙少平之所以喜欢上郝红梅正是因为这四个原因吧。在年少不安的岁月中,能有这样一个人,既和自己相似,又能够理解自己,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