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拜仁没你白


苏州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淘汰落后的组装工厂,转型升级高新制造业。所以,没有核心技术的低端外资工厂会持续倒闭,转型研发中心才是苏州的未来。

苏州下辖的昆山,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产地,世界上每两个鼠标就有一个产自昆山。但是,苏州主动把没有核心技术的组装工厂转移给内陆的重庆,当然也是因为苏州的土地和工资成本逐渐升高。


这是未来相当一段时期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低端工厂会关门,没有核心技术的蓝领将会面临失业的风险。生物制药和纳米技术是苏州主要发展的方向,未来苏州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苏州“工业”园区将会成为苏州“技术”园区,高新制造业将会占据99%以上的市场。

苏州经过这些年的资本和技术积累,以及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已经站在了工业和制造业产业链的上游,已经具备了在绿水青山条件下获取金山银山的条件。所以,关闭落后工厂以及升级研发中心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蓝领失业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更是绝对的大趋势。


过去相当一段时期,各种跨国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工厂设在苏州是普遍情况。现在,苏州终于“熬”出了头,苹果、微软、三星、华为相继在苏州设立了和北京、上海、深圳同级别的总部级研发中心,苏州的低端组装工厂也相继迁往内陆省份。

以前的苏州,说白了是给外资打工,赚点辛苦钱。而未来的苏州,已经不需要遍地工厂,所以继续靠辛苦赚钱在苏州越来越难,外来务工人员会大批离开苏州,同时苏州也会不遗余力地高薪酬引进高层次人才。整个苏州的人口结构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这也是苏州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


坚果旅行


个人认为,苏州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要考虑3个方面。

1.用地的发展方向,也就是空间拓展方向。

下图是苏州202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图。

可以看到,由于苏州西侧的山地较多,基本不可能向西发展。而南侧吴江区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建设用地,同时南侧的景区和生态敏感区较多,高强度的开发对南侧地区的发展不利,因此摆在苏州面前的选择有两条路:向北或者向东。

实际上,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这两个方向也是最佳选择。

为什么呢?因为城市之所有比乡村发展速度快,主要是集聚效应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同样,城市与城市之间也需要相互集聚,形成城市群,这种效应并不是人为的,而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在这种趋势下,苏州的各类资源必将上海、无锡两大城市布局,未来的苏州高铁新城和工业园区也必将绽放光彩!


2.产业发展方向

了解苏州的人都知道,苏州的经济有很大程度上都依托于苏州工业园区,而苏州工业园区则靠的是各种零部件加工厂。这些工厂每年都能获得全世界的大量订单,为苏州贡献了非常丰厚的财政收入。尽管最近几年里,苏州靠着这些工厂一直发展速度平稳上升,但由于这些产业技术含量并不高,未来的天花板触手可及。

同时,回头看看杭州这两年的发展,靠着阿里巴巴的快速崛起,人家早就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一路小跑的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因此苏州的产业转型也迫在眉睫。

那么,该怎么转呢?

(1)以生物医药为主的纳米科技园

事实上,纳米科技园所处的位置恰好在独墅湖高教区附近,这为其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创造了绝佳的条件。毕竟这里有很多名牌大学的研究所,产学研一体化将对其研发起到非常强大的助推作用。

(2)高新区和工业园区的制造业转型,迈向先进制造业

这两大产业园区未来的方向,将是向着引进国际大牌厂商,制造一些高溢价的产品,同时靠着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跨越。这里我就不细展开了。

3.城市总体发展愿景

上面我从空间拓展方向和产业发展方向简单阐述了一下,但大家不要忘了,在历史上,苏州可是号称人间天堂的啊。所以,未来的苏州,旅游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这些定位绝对不会是口号,城区的各项基础设施一定会做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也许苏州在经济上没办法做到全国数一数二,但它的综合品质一定在全国名列前茅!!


城市规划修炼之路


首先,向北发展是明确的,看看现在哪个区限购最严格就知道了,高铁新城应该是未来10年的北部发展中心。

其次,园区已经可以自动造血了,后续新政策肯定继续倾斜,新政策的试验田,会不停的更新换代。

然后,西北部就要看苏州能不能拿下苏州国际机场了,如果拿下,就没西北部啥事情了。如果拿不下,肯定要掉头搞好硕放机场,西北部的相城,新区地界,都会更进一步。且城北路扩建修通,加上两头延伸,整个那一线从最东园区昆山交界到新区,应该都会受益。

主城区就不说了,坐在中央,地铁,运河什么都绕不过。什么好处都能分一点。

南部就没啥说的了,吴江太新可以说就是吴江新城。要相信吴江的实力。吴中太新这边也会慢慢赶上,不过吴中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估计一时半会都赶不上吴江太新。

东南部就看G60走廊给不给力了,但这毕竟涉及两省一市的事情,有的扯皮的。

至于南部其他地方,南部水乡线不是白叫的,基本农田还是要保留的。

所以综合起来,不考虑新机场情况下,我觉得高铁是最有潜力的。其次城北路且两头延伸从市区地图最西到最东覆盖三老城区那一带。然后就太新。其它就要看国家政策了。



祀神如神在


可以很明确的回答,这些已经苏州都有了,你的目标太小了:

1.苏州有一直有自己的机场叫 苏南硕放机场!位于无锡和苏州交界的机场叫苏南硕放机场,苏州一直都是有机场的,苏南硕放机场距离苏州中心40km,虹桥机场距离苏州市区90km!

苏州一直在喊着一个机场,却不如尽快把苏南硕放机场流量做上去,而不是舍近求远,爬去100km外的上海!这是长三角的心理鄙视链在作怪!

2.苏州基本实现了全片城市化,下一步是要工业园升级,腾笼换鸟,形成多中心的高科技产业化;

3.苏州已经和上海,杭州是城市群了,城市群不是同城化;类似于美国的五大湖区的城市群一样,长三角已经基本实现,只是需要进一步优化;至于城市群内部是否会形成类似于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同城化方式,我认为不会,因为长三角上海一家独大,不会和其它进行同城化链接,上海只会增加他的虹吸和聚合作用!进一步巩固其老大地位!

苏州的梦想其实并应该是以上这样的,苏州应该想办法让自己成为一个小而美的国际化城市,让通过上海窗口来的人都要来苏州一趟!这个命题就大了,需要重新定位和拆解!


Lahti


苏州的未来与苏州定位、苏州历史发展趋势与苏州人文化传承密切相关。

1,从趋势看,苏州人口净流入是个不争事实,这在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今天这是苏州发展最大的资本。苏州的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浙北沪苏南中国核心经济圈的中心,工业实力消费实力超群,立足苏州现有发展特点,广揽天下人才,在可见的将来苏州依然是中国经济重要发动机之一。苏州要敞开大门,欢迎海内外人士来安家创业。

2,苏州与上海毗邻而居,但定位不同,上海的未来是服务业不是工业,上海是要素服务如金融创新资本投资技术研发,海内外文化交融点。苏州不一样,是海内外制造业中心,是新技术新发明新消费模式的快速转化中心,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而且拥有庞大的国际市场。这就决定苏州会拥有若干个工业区,会拥有很多研发机构学校或转化中心,苏州所有规划都要以此为中心来设计,围绕他们来设计城市衣食住行学习与娱乐。肯定是多中心城市发展体系,只有侧重点的不同,绝不走摊大饼发展模式。按照市场供应链最低成本配置。政府最应该做的就是搞好交通规划,布局好各工业区货物原物料来去路径布局好居民出行方便,做好各个居民区生活配套设施教育娱乐外出的规划,重点搞好基础教育,服务好产业资本技术团队的落地生产。

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一要建立新机场,不是原先苏南机场扩建,就要在吴江建立,不考虑常熟,小家气。2,建设好各个工业区,区域中心交通网络,苏州大市同城化,建好若干个交通枢纽如机场高铁旅游购物各分中心等30分钟,大市1小时圈,提升苏州凝聚力,方便出行。3,大力发展苏州高校和职业教育。4,工业区一条龙专业化,各有地方特色,搞好周边商业配套,合理布局,各工业区居住配套区中间用绿化农田隔开,既保留发展后劲,又打造一个适合宜居的环境。

3,弘扬文化传承,大力发展吴文化,工匠精神,长期以来,苏州丝绸,营造,手工艺,书画在国内都是一绝,在新时代不能丢,更要弘扬其背后聪明劲吃苦精神,弘扬注重教育敢为人先精益求精不屈不挠的人文精神草根精神,这是苏州富甲一方保持不败的根本。

具体1,搞好居住环境,采取措施禁止各种污染蔓延,苏州优于深圳就是地广,潜力也在这里,搞好苏州水乡水污染治理,有机垃圾要变废为宝,发酵肥料化。2,建立各种传统特色及现代文化培训基地,培养人才。3,弘扬并保护草根精神。昆山自办工业园,常熟服装,张家港精神,吴江民营企业都是草根文化的体现,未来苏州发展依然还是靠全体苏州人自己,在可见将来不管苏州怎么发展,每年苏州贡献给国家的税费不会减少只会增加,对国家的贡献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第四地位不会变,苏州战略产业也只能靠苏州人自己去培育。4,一定要抵住卖地财政的诱惑,高地价必然导致高房价,高房价必然导致工商成本生活成本大幅攀升,从而丧失现有一切,苏州不可能象上海那样天然有总部经济的资格,深圳由于土地资源匮乏,土地昂贵,最终只能发展成为总部经济研发经济要素经济,苏州不一样,能切实承载工业落地。5,亲商,这是苏州过去经济成功的一大保证,全国比苏州大比苏州基础好的市多得很,为什么只有苏州脱颖而出,现在全国都有这种倾向:不怎么亲商了。不管以什么由头,都是极其危险的,自断前程,不要相信高技术工业,一般工业,只有工业品适销不适销,市场介入门槛高不高,今天所谓高技术说不定明天就被淘汰了,与此相反鼓励企业精益生产,拥有自己优势的产品。


好好1个


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所以我只能从我在苏州怎么多年的一个普通市民观感的角度说一下。

其实苏州早就意识到经济模式过于依赖卖地皮,开工厂,从前的苏州可以说世界好多电子产品,几乎都会买到是苏州组装的,可是到了近几年,很多工厂,如日立、三星、希捷等等大工厂陆续关门或是迁走, 苏州现在正处于转型期。

以前有人说苏州市是1.5线城市,中央以把苏州定位特大型城市,GDP也紧跟北上广深后面,所以基础生活很优渥。另外,紧靠上海,周边环境有点像京津翼,动车也就半个小时的距离,生活成本比上海低的多,所以现在住在苏州在上海上班的已经很多了,潜力巨大。

所以未来定位肯定是一线城市,发展方向也会是往文化、科技、互联网、服务行业等会成为主导。还有苏州的旅游资源也是得天独厚的。

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点赞,谢谢!


青山绿水映晴空


我想回答的苏州发展方向问题,不仅仅是苏州一地的情况。而是苏州更能代表长三角大部分以工业生产总值为主要经济发展方向的地区。作为外向型经济的引导者,苏州在各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同时也储备了大批人材。经济实力比较强劲。我想苏州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输出技术创造财富。帮助兄弟城市在创新和转型方面起到推动作用。这样既提升自身的科技发展,带动周边中小企业从量到质的改变。从赚差价式的经营特点,转变为智造型的创新企业。从环保方面来说,更能在不破坏现有的生态的情况下,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当然作为我的眼阶比较有局限性,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既然邀请我回答,按照发展方向邓首长早就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传统制造业面临压力很大。科技创新迫在眉捷。提点想法,目的也是希望国之强大。谢谢!


最底层的观察员


我觉得还不如说未来的城市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因为所有的城市的主题产业相差并不是太大。只是在细化上有所区分。有的城市做轻工业、有的重工业、还有的做能源性的。这些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每个支柱产业都有他的寿命和局限性。现在大多数的城市把目光盯在这些大企业大产业上。却忽略了基本的民生类。没有这些小微底层务工人员和小商小贩的话。这个城市就会很快失去真正的活力。那些靠着几个支柱产业行成的暂时繁荣,一单这个行业落寞或者被颠覆的话这个城市会极速衰败或者直接消失。只有小的市场小的企业小的个体繁荣才能更好的反哺大型的企业。森林里最多样性的就是大树下面的世界。

苏州的问题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上让自己更丰满更有魅力!要大力发展创新的大企业也要大力维护小商小贩等底层人的生活与经商环境。


江苏小星星


因为保护太湖的需要,苏州湾是个错误的发展方向,那里的开发会受到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制,所以只能往宜居和休闲旅游方向走,不适合产业的发展。吴江再往南是嘉兴,苏州不应该投入太多在这个方向上,让其自由发展即可。高新区往西是太湖和山,空间有限,发展也是受限的。至于向东,虽然园区是苏州最有经济活力的区域,但是昆山是经济最强县,受上海辐射,其自身主动对接上海的意愿又很强烈,苏州目前阶段很难将昆山撤县设区,所以为将来长远考虑的话,苏州接下来应该主动调整政策,以高铁新城为中心,向北发展,最好把市政府迁往相城,尽量争取苏州机场落地常熟,用5年的时间把常熟撤县设区,只要常熟变成苏州辖区,昆山和太仓设区就只是时间问题,常熟的地理位置对苏州太重要了,其通江达海,南北方向通苏嘉高铁和东西向南沿江高铁的交汇处,如果争取到苏州国际机场落地,可以与相城区共同发展成为整个华东的物流中心,如果苏州国际机场最终泡汤,也可以积极与无锡合作,争取苏南国际机场二期,把军用机场与民用机场分离,共同打造成江苏最大的国际机场,同时苏州无锡进行全方位的融合,基础设施全面对接,打通断头路,建设机场轨道交通,甚至可以在无锡硕放和苏州漕湖之间统一规划,共同建设产业园区,为将来苏州无锡同城化打下基础,一旦条件成熟,如果苏州无锡强强合并,成立一个新的东吴市,完全可以引领江苏的经济建设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冬季冬眠


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应该有苏州湾太湖新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