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張謇的理想國

南通 张謇的理想国

文 張 博

南通東頻黃海,北靠鹽城,西接泰州,南臨長江。南通是最早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與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上海及蘇州隔江相望,被譽為“北上海”。

百年前,“一代儒商”張謇“以強毅之力行其志”開啟了南通現代化的歷程,締造了“中國近代第一城”的輝煌。近百年來,一代又一代南通人傳承著“強毅力行,通達天下”的通商精神,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南通基本已形成了以輕紡為主體,機械、電子、化工、醫藥、建材、電力、船舶、冶金、建工等多門類相配套的工業體系,輕重工業基本平衡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南通作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毛澤東說過,中國最早有民族輕工業,不要忘記南通的張謇。張謇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現代精神的實業家、慈善家,一生實踐著以實業帶動經濟、教育、社會全方位發展,以實業滋補慈善的雄圖,歷經30餘年,締造了一個近現代中國的“理想國”。

南通 张謇的理想国

張謇與南通

“中國夢”砥礪國人前行,而隱藏在張謇背後的是他那宏大的“實業救國”夢想。張謇,1853年出生於江蘇海門常樂鎮,1869年考中秀才,1885年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894年(光緒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辰設恩科會試,考中狀元。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銜。張謇是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黨的決策人物之一。1912年起草退位詔書,在南京政府成立後,張謇任實業總長,1912年任北洋政府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總長,1914年兼任全國水利局總裁。後因目睹列強入侵,國事日非,毅然棄官,走上實業教育救國之路。

1895年,張之洞授意張謇在通海一帶創辦紗廠。1899年,一座擁有20400枚紗錠的近代化紗廠——“大生”在南通唐家閘建成。“大生”取自《周易·繫辭》“天地之大德曰生”。“大生”二字也寄託了他的理想:服務社會,造福民生。張謇在成功創辦大生紗廠後,又建立了與紗廠相配套的一系列工廠和企業,形成從源頭到終端的產業生產鏈。

19世紀末20世紀初,張謇以大生紗廠為核心,創辦了油廠、麵粉公司、肥皂廠、紙廠、電話公司等20多家企業,形成一個輕重工業並舉、工農業兼顧、功能互補的地方工業體系,一度成為全國最大的民族企業集團。

張謇在南通建設的重要特色是實業建設與教育文化建設並重。他曾提出:父教育,母實業。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敗北的殘酷現實,使張謇對教育在救國中的地位有了充分的認識。同時,發展實業需要知識、技術以及各類專業人才。因此,張謇在發展實業初見成效後,迅速創辦新式學校,並首先致力於師範。1903年,中國第一所民辦師範——通州師範學校成立,旨在培養更多的小學老師。同一時期,張謇還創辦通州女子師範學校,並在本地創辦了一批中學與小學,在全國開了風氣之先。在創辦中等初等學校初見成效的基礎上,張謇把目光投向高等教育,將通州師範農科升格為農科大學,並創辦南通醫學專門學校、南通紡織專門學校;在上海創辦吳淞商船學校、江蘇省立水產學校,協助創辦復旦學院;在南京創辦了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等。1916年,張謇還創辦了由中國人建立的第一所盲啞學校。張謇在教育方面的革新與成就,為自己在江浙乃至全國,贏得了輝煌的聲望。

慈善、自治、實業和教育,是張謇一生事業的關鍵詞,是形成“南通模式”的重要元素。張謇認為,在實業、教育之外,“彌縫其不及者,惟賴慈善”。在張謇的主持下,南通先後建立了養老院、育嬰堂、殘廢院、盲啞學校、貧民工廠、濟良所、棲流所、遊民習藝所、惡童感化院、改良監獄、醫院等一系列社會機構,成為當時中國1700多個縣中,率先初步建立幼有所撫、老有所養、貧有所濟、病有所醫、殘有所助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地方。

中國人向來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濟世理想,對企業家來說,天下太大,唯有治理一方水土。從1903年開始,張謇就致力於家鄉南通的城市建設。張謇把自己的事業都投注在南門之外、濠河以南的荒地上。他立誓要在這裡建一座中國最好的模範城。在將近20年的時間裡,南邊的新城道路逐漸寬廣,沿著濠河和模範路,南通師範、圖書館、博物苑、更俗劇場、南通俱樂部、有斐旅館、桃之花旅館,以及女工傳習所、通海實業銀行、繡織局等等企業及公共設施比鄰而興。南通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出名的縣城。梁啟超稱之為“中國最進步的城市”,文學家魯迅的朋友、日本人內山完造稱南通是一個“理想的文化城市”。

張謇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既是在做家鄉的事業,同時也關心整個民族、整個社會的復興。實業救國、教育救國、忠心為公,是他心中的理想。

南通 张謇的理想国

張謇精神鑄就南通之魂

張謇先生懷抱一腔愛國熱情,投身實業,立足南通,“獨力開闢了無數新路,做了30年的開路先鋒”,造就了近代南通的一次驚世崛起。1926年,張騫去世時給南通留下的是一個擁有50多家企業、2400多萬兩白銀、當時全國最大的民族資本集團,是由400多所各類學校、場館組成的教育文化體系,是一套完整的水利、交通、供電等市政基礎設施,以及一系列公益慈善事業。張謇無論是創辦實業,還是興辦教育,其敢走新路、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給南通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所謂“敢為人先”,就是敢於突破傳統、超越自我,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體現了勇立時代潮頭、引領時代風騷、善開風氣之先、敢於爭創一流的進取魄力,這也正是新一輪解放思想所提倡的。而新時代“敢為人先”的具體要求,就是爭當江蘇沿海崛起的龍頭、爭當解放思想、追趕超越的先鋒、爭當高質量發展的先鋒、爭當創業幹事的先鋒,敢為人先。也正是因為這種精神,如今的南通收穫了教育之鄉、體育之鄉、建築之鄉、紡織之鄉等一系列城市名片。

張謇精神作為一種文化一直潛移默化著這一方水土。它是南通發展的靈魂,更是南通在新時代追趕超越的內生動力。

堅守實業的通商精神

作為我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和民族工業的先驅者,張謇強烈的愛國熱忱、“敢為天下先”的實幹精神,隨著時代演進,也不斷呈現新的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催生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民營企業家,民營經濟堪為我國重要的經濟支柱,與國有經濟比翼齊飛,在二、三產業中發揮著“半壁江山”的作用。作為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熱土,南通的民營企業家傳承張謇精神,或紮根本土,或浪跡天涯,始終堅守實業報國的信念,以創業創新報效家鄉。

1899年5月23日,大生紗廠建成投產,開啟了張謇實業救國的理想,也開創了中國近代機器紡織工業的先河。117年後,南通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決定,以這一天為紀念日,設立法定的一年一度南通“民營企業家日”,以法定形式倡導全社會尊重企業家。“企業家日”的設立進一步的增強了南通市企業家的榮譽感、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崇尚創業、鼓勵創造、尊重創新的社會氛圍下,南通湧現出了一批勇立潮頭、志存高遠、大興實業、造福桑梓的優秀企業家。中天科技董事長薛濟萍、中天科技集團總裁薛馳、通富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石磊、南通四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耿裕華、中國疊石橋國際家紡城有限公司董事長朱仲輝、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昝聖達……

他們積極傳承張謇先生的實業報國情懷,生動詮釋“強毅力行,通達天下”的創業精神,專注實業,深耕主業,依託自主創新和科技投入,不斷做強做大實體企業,為南通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南通 张謇的理想国

深厚人文底蘊 開放南通精神

提起南通,人們總會在腦海裡浮現出許多的第一。第一所師範學校、第一所民間博物苑、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第一所戲劇學院和第一所氣象站等等,可見南通是一片人文底蘊深厚的土地。南通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千年文明孕育著聰明而又勤勞的南通人民。

百年以前,張謇等人創辦了全國第一所紡織學校,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夯實了輕紡的基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百年以後,南通擁有全國最大的家紡市場——三星疊石橋家紡城。中國疊石橋國際家紡城和中國南通家紡城已成為世界三大家紡生產基地和專業市場之一。現代紡織業已成為南通的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和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2017年,南通市紡織服裝規模以上企業992家,銷售收入2237.1億元,目前擁有中國名牌6件,馳名商標20件。

南通人重視教育。20世紀90年代以來,南通的基礎教育質量一直處於江蘇省乃至全國領先地位,先後承擔省和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12個,在首屆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選中,南通9項成果獲獎,李吉林“情境教育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榮獲特等獎第一名,“南通教育”已成為“江蘇人最喜愛的品牌”之一。南通是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礎均衡地級市。今年來,南通高等教育呈騰飛之勢,5所高校升格、更名,南通大學等4所高校成為江蘇省高水平大學(高職院校)建設單位。

南通是著名的體育之鄉,南通人在國際賽事中獲近百次世界冠軍,由此,南通被譽為“世界冠軍搖籃”。近年來,南通還連續五年承辦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和全國排球冠軍賽,成功舉辦巴西米內羅足球中國行(南通站)、中國國際友城青少年足球邀請賽、“Mlily夢百合”古力與李世石十番棋世紀之戰、國乒男隊仁川亞運會熱身賽、全國青少年擊劍集訓賽、濠河國際龍舟邀請賽、全國沙灘排球大滿貫賽和“一帶一路”沙灘排球世界巡迴賽(南通站)第40餘項次國際國內大賽。

農業耕作的背景決定了南通人吃苦耐勞的秉性,早期的工業發展又培養了其創業精神。南通建築業十分發達,累計獲得魯班獎100項,佔據江蘇獲獎總數的約1/3。南通建築隊伍遍及我國除臺灣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區,從業人數超過160萬,年承建施工面積約7億平方米。建築業特級資質企業達20家,2017年實現總產值超過7000億元。在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公佈的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榜單中,南通有南通三建、南通建工、南通六建、江蘇中南4家企業入選,上榜數量居全國地級市首位。

南通 张謇的理想国

新時代南通 創新發展新路徑

透過歷史維度我們能看到,強國須振興實業,是100多年前張謇等一大批民族實業先驅者的不懈追求。100多年前,以張謇為代表的的南通人依託上海口岸、市場、技術等要素,把南通作為“新新世界”的實驗區來進行創新實踐,並令南通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城”和我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100多年後,南通發展備受矚目。今天,被稱為江蘇“潛力股”的南通,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62.8億元,10項主要經濟指標領跑全省,預計2020年跨進萬億俱樂部。南通的發展離不開“包容會通,敢為人先”的江海文化,更離不開南通人敢於創業勇於創新的精神。

創新發展,不僅是企業生存的內在需要,更是推動一座城市持續發展的源源動力。近年來,南通堅持把產業技術創新作為主攻方向,以船舶裝備、電力能源裝備、紡織服裝等關鍵領域為重點,加快高新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步伐。如今,創新型企業已經成為南通創新驅動發展的主力軍。截至去年,南通市形成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型試點企業1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78家,民營科技企業突破1萬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居全省第二。

同時,南通引進和集聚了一批科技創投、知識產權、科技諮詢等創新創業中介服務,形成了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功能完備的產業化園區和較為完善的創新創業孵化鏈條。

南通曾經開創了中國近代工業製造諸多第一,在引進西方工業革命理念和先進技術上有著開先河之功績。當前,隨著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要想實現新常態下的新發展,還必須依靠創新驅動這個強大的發展引擎,打改革牌、走創新路。

百年通商,源遠流長。“強毅力行、通達天下”是南通人民在長期發展建設實踐過程中的智慧結晶,是南通之魂。在新時代下,它必將繼續鼓舞和激勵南通市人民開拓創新、艱苦創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動力。

南通 张謇的理想国
南通 张謇的理想国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