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消费金融集团,净息差竟然达到了16%!是微众银行两倍!

这家消费金融集团,净息差竟然达到了16%!是微众银行两倍!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金融弟。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这家公司可以说是消费金融领域的一个霸主,这家公司成立于1997年,现在它的总资产规模超过了1700亿人民币,贷款在贷余额超过1280亿人民币,在全球11个国家开展金融业务,共有43万个贷款服务网点(主要是销售驻点),13.4万名员工。旗下运营着消费金融公司、银行以及信用卡公司等等。

这家注册地在荷兰的公司,早在2007年便进入中国,2010年拿下消费金融牌照,并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捷信消费金融公司。通过10多年的耕耘,捷信消费金融已进入了国内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第一梯队。而这家公司也一度传言要赴港上市,它叫捷信集团(Home Credit)。

消费金融起家的金融集团

捷信集团在捷克、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菲律宾、俄罗斯、斯洛伐克、美国以及越南设有运营主体,其中在哈萨克斯坦以及俄罗斯运营主体为银行。金融弟根据捷信集团官网上的信息做了如下整理:

这家消费金融集团,净息差竟然达到了16%!是微众银行两倍!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捷信集团的主打产品就是商品贷款。通过与各大商场合作,捷信在商场内就有驻点,客户能够不出商场即可办理分期购物。虽然这种模式现在看来十分简单,但是在10年前,确实改变了不少人的线下消费理念。作为捷信集团的根基,线下销售网点自然还是得继续增加,以保持业绩不断增长。

这家消费金融集团,净息差竟然达到了16%!是微众银行两倍!

2018年三季度末,捷信集团销售网点数量同比增加了8.9%,注册客户数量同比增加了23.1%,活跃客户增长了1.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捷信集团同样地开拓了线上渠道,对线下渠道形成了有力的补充。

这家消费金融集团,净息差竟然达到了16%!是微众银行两倍!

2018年3季度,线上放款规模同比增长了56%,线上活跃用户同比增长了281%。以上的这些数据都反映出了捷信集团目前的增长态势,财务数据当然会更为直接:

这家消费金融集团,净息差竟然达到了16%!是微众银行两倍!

捷信集团的贷款净额同比增长了19.9%,达到了166.5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280亿元,总资产222.1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710亿元,客户存款66.88亿元,折合人民币514亿元,如果把捷信集团当做一家银行,那么它的规模相当于珠海华润银行这样的国内中小型城商行的水平。

这家消费金融集团,净息差竟然达到了16%!是微众银行两倍!

截至2018年3季度,捷信集团的营业收入为9.8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76亿元,同比增长25.3%;净利润1.7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3亿元,同比增长74.7%。从这些数据来看,捷信集团确实与华润银行比较接近,华润银行2018年3季度末的净利润也是13亿元人民币左右,但是捷信集团的其他数据就更加反映其消费金融的本质了。

洋人这次不是来修铁路的

捷信集团的净息差达到了惊人的16.1%,而且净息差还处于不断提升的态势。银行的净息差一般在2%左右,作为互联网银行界的翘楚,微众银行的净息差在7%左右,已经很高了,却还不到捷信集团的一半。这样的净息差,加上捷信集团9%左右的坏账率,再考虑到捷信集团的融资成本,捷信集团给到客户的贷款利率还真不低!

据捷信集团官方披露,捷信集团平均贷款利率达到了32.9%,捷信集团的平均融资成本为7%。

这家消费金融集团,净息差竟然达到了16%!是微众银行两倍!

金融弟也根据捷信消费金融官网上的数据计算了一下捷信商品贷的实际利率:

这家消费金融集团,净息差竟然达到了16%!是微众银行两倍!

金融弟按照商品贷的贷款本金、期限、每月还款额计算出商品贷的实际利率为36%。而且这里面还没有包含所谓的客户保障服务包手续费和灵活还款服务包费。若加上这些费用,最终的实际利率会有多高,小伙伴们自己去琢磨吧,有没有一种洋人跑到中国来放高利贷的感觉?

至于捷信集团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客户存款,同业借款等,如下图所示:

这家消费金融集团,净息差竟然达到了16%!是微众银行两倍!

除此之外,捷信集团全资子公司捷信消费金融还发行了多期ABS,获批注册额度累计超过350亿元,给捷信消费金融输送了不少的弹药。由于国内对消费以及消费金融的政策支持,以及人口红利的支撑,加之捷信进入中国时间较早,使得捷信能够在国内站稳了脚跟,实际上捷信集团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中国。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早在2007年,捷信集团就在深圳设立了深圳捷信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后改名深圳捷信信驰咨询有限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不过当时是给消费者提供消费分期咨询服务,然后把有需求的客户推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直接放款。金融弟查到深圳捷信信驰咨询有限公司在全国有305家分公司,猜测设立这些分公司的目的是管理各个网点以及开展地推业务。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还有不少分公司是2010年之后成立的,说明在成立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之后,线下获客也还是由深圳捷信信驰咨询有限公司来完成,捷信消费金融更多的是负责风控以及资金获取。

2010年,捷信消费金融成立,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外资全资控股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拿到消费金融牌照后的捷信集团融资渠道更为多元,在政策、市场、人口红利等诸多因素下,捷信消费金融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到2018年,捷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金已经增加到了80亿人民币,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30亿人民币,在所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里面排行第一,是第二名的两倍多!

如果没有捷信消费金融,也不会有今天的捷信集团。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捷信消费金融的贷款在贷余额已经占到捷信集团总体的62.0%,活跃用户占总活跃用户的50.0%,网点数量占网点总数的58.1%,当然,捷信消费金融对捷信集团的利润贡献也超过了50.0%。

这家消费金融集团,净息差竟然达到了16%!是微众银行两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早期,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确实培养了部分消费者线下分期消费习惯,后续不少消费金融公司(包括持牌与非持牌)都沿用了捷信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不过,随着线上消费分期市场的崛起,线下消费分期市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捷信消费金融向线上发展消费分期与现金贷以及跑马圈地更多二三线城市也是理所应当。捷信消费金融的优势在线下,如果能够做到线上与线下真正融合,不仅可以降低获客成本,在用户体验以及风控能力方面必然会再上一层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