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有哪些可以吃的野菜?

花田煮酒


有一種叫“朝天委陵”的野菜,不知大家瞭解過麼?是薔薇科植物,春夏之際採摘嫩葉食用。給大家分享一下朝天委陵豆腐湯的做法。

準備朝天委陵4兩,豆腐4兩,青豌豆一兩,香菜、薑片、植物油、食鹽、胡椒粉等調味料少許。將朝天委陵去掉老莖葉,清洗乾淨後過水,瀝乾水分備用。豆腐切成小方塊,香菜洗淨後切段。

炒鍋內倒入植物油,用大火燒熱,放入薑片爆香,加入適量的水燒開後,放入豆腐塊跟豌豆粒。改中火煮15分鐘,最後放入朝天委陵菜,加入食鹽、胡椒粉調味,撒上香菜後即可食用。


益生美食


過年吃的大魚大肉,真的覺得整個人都變油膩了。好在最近這幾天氣溫回升,馬上春天就要來了,各種爽口開胃的野菜馬上就要上市了!就說說我喜歡吃的幾種野菜吧!

香椿芽

我姥姥家的院子裡種著好幾棵香椿樹,小時候我很不喜歡它的味道,總覺得不是香而是怪味。但是長大了,春天不吃還真是想,特別是我媽媽炒的香椿雞蛋,涼拌香椿豆腐,真的是香氣撲鼻!

薺菜

薺薺菜,小時候就很喜歡吃這種野菜,沒有什麼怪味。開著白色的小花,田間地頭都有很多。我們常常是一路走一路採,一會兒就可以採摘一大堆,焯熟了剁碎,加上肉包成薺菜餃子,一口氣能吃兩大碗!

蒲公英

蒲公英的味道微微有點苦,但是吃起來很爽口。而且蒲公英有些清熱解毒,利尿消炎的功效,我們常常是用蒲公英,馬齒莧,芹菜葉一起,做成蒸菜,加上芝麻油,辣椒油,吃得滿身大汗太爽了!


婦產科女司機


讓真正的農民帶你見識真正的野菜,原生配圖。

我是一個農民,對野菜情有獨衷,深感到野菜野外生長,順時繁茂,符合自然之道,具有獨特而真實的味道。對比無奈的人生,野菜頑強而倔強的精神好似一股清新劑,讓人舒肥。

實際上,我們都喜歡野菜的味道。畢竟,物以然為貴,對吧?

現在野菜也越來越少了,有些野菜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和過度的挖取,已經慢慢稀少。但好歹咱生活在山區農村,沒有一點野菜過日子怎麼成呢。

如果你來我家做客,也好象也只有野菜拿得出手了,因為它最便宜,呵呵。

我所知道的野菜,大致有如下,順便講哈本地的吃法:

1、野蔥(也叫jiaotou)。

野蔥拿來炒蛋,是上好的選擇。如果配上我們這裡特產的醃肉,又另是一種風味。與糟辣椒炒,也挺好,口感都很不錯。野生的已經很少了,可遇而不可求。

2、水芹菜。

長在小溪邊或是長年有水的稻田或溝渠邊。拈根去葉,拿來下火鍋很好,嗆炒也不錯。如果配上紅燒稻花魚,那更是響噹噹的美味。水芹菜有一股特殊的香味,讓人印象深刻。

3、虎杖

酸得咧嘴的玩意。過水氽一下,可以拿來涼拌吃。拿來整制酸湯也是可以考慮的。<strong>

4、刺嫩芽(刺老苞)。

這個真正意義不是菜,應該叫嫩樹葉,呵呵,我喜歡帶刺的感覺。開水煮透,冷水略為浸泡,以去苦味,配上新鮮朝天椒剁碎加生抽為蘸水,挺帶勁。也可以加肉燉煮,好吃。

5、稻槎菜。

多長在稻田中,開小花,帶苦味,但配上我們這裡的牛癟,更不錯。可以拿來吃辣火鍋,辣中有苦,別具一番風味。吃得苦中苦,方為大吃貨。

6、薺菜。

我喜歡拿這個野菜之王來吃火鍋,下鍋即起,爽。薺菜的口感挺不錯,隨便怎麼整,感覺都好吃。沒有過於特殊的香味,是其短處,也是其長處。

7、魚腥草(折耳根)。

這個就是貴州人很喜歡的菜了。臘肉炒折耳根,想想不要不要的。酸得夠勁的糟辣椒或醃魚糟拌起,更是極致了。但這個菜,有多少人喜歡,就有多少人不喜歡。

8、車前草。

車前草燉湯還是可以的,但是作法比較單一。裡面含有筋絲,略為影響口感,多作為中藥,附帶作為野菜。

9、蒲公英。

吃火鍋,爽歪歪。藥食兩用的突出代表。但我們這裡很少。

10、馬齒莧。

可以吃,但口感不佳。

11、馬蘭頭。

馬蘭頭好象炒小香乾比較不錯,但我不喜歡馬蘭頭的味道。

12、香椿。

最好用開水氽一下,避免中毒,香椿炒雞蛋,棒棒噠。

13、蕨菜。

清燉,才能最好地保持口感。臘肉燉蕨菜也挺好。但聽專家說會致癌,但我還要吃。

14、 清明菜。

很少吃,口感綿軟,不是我喜歡的菜。

15、革命菜(安南菜)。

侗家燒魚的必備菜之一,平常弄來吃火鍋。

16、花椒芽。

吃火鍋是個上選,但口味較重,香味很足。但是感覺好象有些得不償失,摘多了,到時候連花椒都不結了,可如何是好。

17、山筍。

開水氽過,再進行炒掉,以除竹味。山筍炒臘肉,想想都流口水。糯米燉山筍,更是地方特色,糯香筍香,相得益彰。

18、紫雲英。

原本是農民用來做農家肥的,種在田裡,自然腐爛就可肥田。嫩芽可以吃,火鍋煮湯都別有風味。炒制也是可以的,但不要太熟。適量食用,過量可能引發脹氣。

19、青苔。

生長在流水乾淨稻田中,比較屬於地方性美食,怕被罵野蠻人,不足為外人道也。吃法也很簡單,洗淨,下油爆好辣椒蒜末姜段,入鍋炒熟即可。要按制火候,過則敗味帶酸。現在的水田普遍肥力不足,味道也沒有以前的味道了。

20、山芹菜,有些地方叫鴨腳板。

拈其筋去其葉,水洗之後切段,與辣椒段段爆炒,別具清香味道。味道與水芹菜類似,但感覺更濃烈,別具一番風格。

還有好幾種野菜,不知道名字,侗話也翻譯不出來,待後續整理再發布。

現在對於野菜,有一句話說得挺好:以前豬吃的,現在人吃;以前人吃,現在豬吃。什麼世道呀?以上這些野菜,不好意思,本人都先嚐了。

它們代表春天的味道,你喜歡嗎?

大部分圖片都是原創,只有幾張借用網上圖片,如有不妥,請知會。


侗寨行者老潘


我外婆就常說一句話,山珍海味,常吃也無味!

想必大家,過了一個年之後,看到肉肉就沒什麼慾望,反而還有些害怕了吧?

要是我,最想來一碗白白的稀飯,再配家裡自己醃製的那種酸菜,最美味了!

我是農村來的坐家,今天和大家分享,春天有哪些可以吃的野菜?

什麼是野菜?

首先,所謂的野菜就是指不是人工種植的可以吃的植物,它們是靠風力作用等傳播種子,在大自然裡自然生長出來的!

春天有什麼野菜呢?

然後,春天吃的野菜,其實還蠻多的,我簡單介紹幾個哈!

第一:薺菜!

薺菜春天最常見的野菜,它的做法很多,並且作用也是很多的!

比如,它可以起到,涼血止血、補虛健脾、清熱利水等等的作用!

平時的做法,可以涼拌、蘸醬、做湯、炒食,薺菜水餃、薺菜餛飩、薺菜春捲,還有做成薺菜粥也不錯哦!

第二:蕨菜!

蕨菜要處理乾淨才能吃哈,它的口感也是很美味又潤滑吶!

蕨菜,還素有“山菜之王”的美譽哦!

一般的做法也是,可以做佐料,炒著吃,也可以醃製等等!

出門的菜餚有,木須蕨菜、海米蕨菜、肉炒蕨菜、脆皮蕨菜等等!

第三:馬蘭頭!

馬蘭頭有兩種,一種紅梗一種是青梗,都可以吃的!

春天的四月份就經常吃馬蘭頭,尤其有些地方,保留清明節的時候吃冷死的習慣的,就會吃馬蘭頭了哦!

出名的菜餚有長壽馬蘭頭和想幹馬蘭頭!

最後,一般野菜都具備清熱,清涼的功效,以上的野菜,你們都吃過嗎?最喜歡吃的野菜又是什麼呢?

今天是元宵節,在此祝福大家節日快樂,和家人團圓哦!

感謝大家來圍觀,期待大家去擴散和關注我吶!


農村來的坐家


春天有哪些可以吃的野菜?

野菜,對於雲南人來說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但是帶有春天味道的野菜一直是花腰妹的最愛,尤其是以“野花”為主的菜餚更是不能錯過,我介紹幾種這幾天我們家剛吃的野菜花系列。


一是攀枝花。在地熱河谷地帶,攀枝花可謂是最惹眼、最亮麗的風景線,尤其是高高枝頭上那紅似火的花朵是最吸引吃貨們的。採摘的時候,抬著長竹竿,把攀枝花敲打下來,去掉花瓣,只要裡面嫩嫩的花蕊,入開水焯水後用清水浸泡,可炒可煮可涼拌。


二是苦刺花。春節前後,我們當地滿山滿坡都是苦刺花的身影,一樹樹一片片開滿了白色的小花朵,但是苦刺花好吃卻很難採摘,稍不注意,就會被苦刺花樹體上尖尖的刺給紮了,又癢又疼,那滋味可真不好受。採摘回來的苦刺花也是要用開水焯水後用清水泡幾天,可以適當加點鹽巴泡,可炒可煮可煎蛋。


三是棠梨花。棠梨花和苦刺花皆是有刺的植物,所不同的是棠梨花的樹體要比苦刺花的樹體要高大,採摘棠梨花一定要注意,只能採摘未開放的花骨朵,如果花朵打開就老了,不好吃。採摘回來的棠梨花同樣用開水焯水後用清水泡,可炒可煮。


四是芭蕉花。在我們當地,田邊地頭或者山箐裡,都長有許多芭蕉樹,有野生的,也有移栽的,無論哪一種芭蕉花都可以吃。芭蕉花我們一般都是吃裡面的小花朵,一朵一朵採下來後,用開水焯水後再清水泡,可炒可煮,最好吃的是煮火腿、臘肉或者煮雞、排骨等。


除了以上幾種外,春天花腰妹的家鄉可以吃的野花野菜還有很多,譬如金雀花、小黃花、羊耳花、粗糠花、香椿、臭菜、蕨菜、刺頭菜、野水芹等幾十種,這些不但在山坡野外隨處可見,就連我們當地的菜市場或者路邊均有人售賣,價格便宜並且生態環保還好吃。


溫馨提示:春天是吃野菜野花的最佳季節,也是新鮮蠶豆上市季節,所以我們當地人認為最好吃的配菜是:任何野菜野花都可以搭配青豆米炒或者煮,也可以配幹豆豉,這就是地地道道春天的味道哦,不信你試試?


花腰妹


有人說:人是鐵飯是鋼,越吃野菜越健康,春天到了,正是吃野菜的季節,還不趕緊拿上菜籃子,去山上摘野菜。

清明菜

清明菜是春日裡面常見的一種野菜,三月的陽光裡,重慶的山坡上到處都是清明菜的影子,清明菜在初春的時候就已經冒出苗頭了,葉子飽滿,表面上有一些白色小棉毛,所以在江蘇等地人們都叫它“棉絮頭”、“寒食菜”。而在江西地區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楊柳”。



對於清明菜的做法多種多樣,江浙一帶,清明節前後這段時間,人們把清明菜的菜尖摘下來,先把清明菜煮熟,然後再揉入米粉中,做成糕點,香香的,糯糯的,香甜可口。

而在四川,重慶地區,通常會在清明節的時候採摘清明菜的菜尖,用來做清明糰子。清明糰子做法有點像湯圓,通常用臘肉和芽菜為餡,像是鹹的湯圓,又想是做包子,他結合了湯圓和包子的做法,是很多農村人懷戀的味道。



需要的材料有:糯米粉,肥瘦相間的臘肉切丁,芽菜,清明菜,姜,蒜,糖,雞精,蔥花。

清明菜需要先煮熟,煮爛,要很爛的那種,可以用手把它揉成菜泥一樣最好,煮好後的清明菜均勻和在糯米粉中,看情況加水,像揉湯圓一樣把清明菜揉到湯圓粉裡面,揉成一坨。



和好了湯圓粉需要炒餡兒,把肥一些的臘肉爆出一點油,然後放入姜,蒜,瘦臘肉,芽菜,一起炒,加入一些糖,雞精,炒入味,最後放入蔥花,餡兒就炒好了。



餡兒也炒好了,湯圓面也做好了,接著就是把餡兒包到湯圓面裡面去,就像包湯圓一樣兒,全部包好了,就上鍋蒸,像蒸包子那樣兒蒸,所以我說這個清明糰子即像湯圓,又像包子,蒸熟了,就可以吃了,香香的,非常不錯。


土家羅妹


野菜,是春天的饋贈。很多時候,都懷念小時候挖野菜的場景。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每年三四月份是野菜生長旺盛的季節,抓一把綠油油的野菜,經過簡單烹製就能變成滿口綠意與清香。應時吃些野菜對健康也有好處。

1榆錢

最常見的就是它了。樹皮深灰色,粗糙,不規則縱裂。單葉互生,卵狀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緣多重鋸齒。花兩性,早春先葉開花或花葉同放,紫褐色,聚傘花序簇生。翅果近圓形,頂端有凹缺。花期3~4月;果熟期4~5月。

吃法:<strong><strong>當春風吹來第一縷綠色,金黃的榆錢就一串串地綴滿了枝頭,人們會趁鮮嫩採摘下來,做成各種美味佳餚。生吃、煮粥、籠蒸、做餡。

2椒蒿

多年前,第一次到博爾塔拉草原出差,當地朋友特意點了一道菜,然後神秘兮兮地說,“請你嚐嚐我們當地的特產———椒蒿。保管你吃一次,會想念一輩子的。”

垂涎欲滴中等來的“椒蒿”,原來是一盤涼拌青菜。好在這盤涼拌椒蒿,有一股特殊氣味撲面而來。我謹慎地夾了一口,準備像接受老家芥末的洗禮一樣,接受椒篙的刺激。萬萬沒想到,吃進嘴裡的椒蒿,卻在並不特別的辛辣中,散射著一種奇異的清香,頓時令我胃口大開。活了半生,還真第一次嚐到這麼好吃的野菜。於是,再也顧不得謙讓禮儀,放下矜持,吃了個酣暢淋漓。不一會兒,那盤涼拌椒蒿的碟子就底兒朝天了,只剩下一點湯汁,仍在散發著奇誘人的芳香。

吃法:涼拌、炒羊肉、炒雞蛋、包餃子,做魚,也可在做湯飯時調味,醃成鹹菜或曬乾了冬季泡開吃,有一道椒蒿燉魚的菜也很受歡迎。如果到新疆巴里坤、吉木薩爾、博樂等地旅遊,別忘了嚐嚐這些地方的野生椒蒿。

3蒲公英

又叫婆婆丁,整株植物匍匐於地上,無挺立莖,花從植株中心冒出。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鹼、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成分。營養豐富,藥食兼用,歷史非常悠久。

吃法:涼拌、炒食、包餃子或做湯都可以,比如蒲公英拌胡蘿蔔絲、蒲公英炒肉絲、蒲公英豬肉餃子;還能配著綠茶﹑甘草﹑蜂蜜等,調成一杯清熱解毒的茶飲。

4苦菜

又名苦苣菜,莖呈黃白色;藥食兼具多 年生草本植物。有抗菌、解熱、消炎、明目等作用。苦菜嫩葉可採食,生吃略帶苦味,用開水燙一下制熟,苦味可除。

吃法:可炒食或涼拌。涼拌時先將苦菜擇好洗淨,過水輕焯控幹晾涼,姜蒜切末,加入鹽、雞精、香油、白糖、米醋、辣椒油少許,攪拌均勻後裝盤即可。

5枸杞芽

又名枸杞頭,枸芽子,甜菜頭。初春枸杞長出嫩苗,略帶苦味,但很爽口。《食療本草》中記載枸杞頭有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和去虛勞等作用。

吃法:枸杞芽嫩莖葉食用,涼拌、熱炒、煲湯均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6刺兒菜

又名小薊、刺薊菜、刺兒茶、槍刀菜。根,又稱刺蘿蔔。古方入藥多用根,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野生。秋季採根,除去莖葉,洗淨鮮用或曬乾切段用;春、夏採幼嫩的全株,洗淨鮮用。葉甘,性涼。能涼血止血,解毒消癰,清熱除煩。

吃法:刺兒菜的嫩苗又是野菜,炒食、做湯均可。例如醬拌刺菜、刺兒菜粥。

7柳芽

《帝京歲時紀勝·三月·時品》文中記“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中醫認為其味苦、性涼、可清熱、透疹、利尿、解毒。

吃法:柳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曬乾後,可以炒著吃,也可以泡茶。現在涼拌柳葉已是飯店餐桌上的一道名菜。

8薺菜

又名菱角菜、麥地菜、枕頭草、護生草等。薺菜葉嫩根肥,具有誘人的清香和美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和礦物質。是野菜中的上品,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吃法:炒食、做湯均可。人們還常用薺菜做包子、春捲、餃子、混沌、湯圓的餡料,薺菜又是一種“地道藥材”。中醫認為,薺菜味辛甘、性涼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功效。

9苜蓿

原名紫苜蓿,根粗壯,深入土層,根頸發達。莖直立、叢生以至平臥,四稜形,無毛或微被柔毛,枝葉茂盛。全國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狀態。生於田邊、路旁、曠野、草原、河岸及溝谷等地。

吃法:苜蓿以新鮮為最佳,而且味亦雋美,因為新鮮的苜蓿,四季皆有。可炒、可涼拌,還可以做成餡餅、餃子之類。味道非常之美。

10野小蒜

又名薤白、小根蒜,呈不規則卵圓形,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底部有突起的鱗莖盤。它的莖葉長得很像蒜,也有蔥、蒜的味道。

吃法:有野小蒜拌豆腐,野小蒜白木耳粥、野小蒜炒雞蛋等。可健脾開胃,助消化,解油膩,促進食慾。另外,薤白的鈣、磷等無機鹽含量極高,對於成長期的兒童和缺鈣的老人有良好的營養價值。

11香椿

香椿芽是香椿樹的嫩芽,也叫作它山椿、香椿頭。可做成各種菜餚。香椿芽以穀雨前為佳,應吃早、吃鮮、吃嫩;穀雨後,其纖維老化,口感乏味,營養價值也會大大降低。

香椿芽它不僅營養豐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香椿葉厚芽嫩,綠葉紅邊,猶如瑪瑙、翡翠,香味濃郁,營養之豐富遠高於其它蔬菜,為宴賓之名貴佳餚。

吃法:剛摘下的、嫩嫩的香椿芽,用水那麼輕輕一焯,只需放些鹽和香油,頓時,香味就溢了出來;或者把香椿芽切碎,拌上蛋清兒,在吱吱冒油、焌過蔥花的熱鍋裡,翻上幾個跟斗兒,煎成金黃、淡綠相間的坨子,煞是好看,又相當的美味。

現在的我們都很熱衷這樣天賜的美味

可是,野菜雖然淳樸,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野菜的三大禁忌

⊙不要採摘路旁邊、水溝、郊外化工廠周邊的野菜,不熟悉的野菜不要亂採,亂吃。

⊙野菜上面附著許多雜菌及雜質,洗淨後在淡鹽水中浸泡,建議不低於1小時。

⊙有些野菜含微毒,食用前先用熱水焯一下,也會去掉野菜本身的苦味,口感也會變好。


美食傑官方


春天終於來了,大家都想吃點野菜嚐嚐鮮,除了一些常見的香椿,蒲公英等大家常見的野菜,還有很多種野菜我們可能不太認識,就算長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們能吃,今天我們就圖解一些常見的,能吃的,味道好的野菜。

一、薺菜

這個菜長這個樣子,很好辨識的,功效是:清熱利水,降三高(下面介紹的功效都是僅供參考的,畢竟這個沒有經過權威認證的),做法:涼拌、炒、湯、餡料。

二、馬齒菜

馬齒菜基本上我們都認識,這也是我認識的第一種野菜,功效是:降血糖,清熱解毒,糖尿病人吃好處多。做法:涼拌、炒、餡料

三、苦苣菜

這個菜我覺得已經不能算野菜了,現在菜市場有人大量賣,應該是開始種植了,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呼吸道炎症,甚至還能抑制白血病。做法:涼拌、做湯

四、蒲公英

可愛的蒲公英,開花了大家都認識,春天不開花是這個樣子的,功效:清熱解毒,增加免疫。做法:涼拌

五、馬蘭頭

已經進入野菜盲區了,注意看圖別弄錯了,功效:緩解咽喉炎、扁桃體等。做法:炒、涼拌

六、車前草

路邊經常見,不知道叫車前草是不是就是這個原因,功效:利尿、清熱、明目。做法:涼拌、蒸、炒、餡料


七、菊花腦

這東西跟野菊花是近親,菊花的功效大家都知道,這個菜餐桌上其實也有不少人吃,功效:鎮靜殺菌、清熱解毒、降血壓,做法:湯、涼拌

八、地皮菜

也叫地木耳,這個野菜太珍貴了,看見了可別放過,別看長相很難看,好像一堆煮熟粉皮掉地上的樣子,實際上他的營養價值可高了,功效:降脂明目,夜盲,燙火傷,久痢,脫肛,補充營養。做法:炒、湯

九、刺兒菜

也叫小薊,葉子跟蒲公英的葉子有點類似,不過有尖刺,可以分辨,房前屋後挺多的,這個菜除了廣東廣西、西藏不長以外,全國都有,功效:涼血止血,祛瘀消腫,這個可以直接搗爛治療外傷,做法:湯

我們將要走遍全國34個省,200多個縣市,只想引起您的關注,和你一起分享各地的美食和趣事。

市井覓食記


春暖花開,野菜們也開始發芽生長了,春天有很多鮮美的野菜可以供食用的,其實我們日常吃的蔬菜,有很多在很久以前就是野菜,後來人們發現味道鮮美才開始引入種植。那麼春天的野菜有哪些呢?

薺菜

“陽春三月三,薺菜當靈丹”很多地方的人都有這樣的說法,可見薺菜在春天吃不僅味道鮮美,還有很好的藥用功效呢,薺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味道也不錯,薺菜餡餃子也是人們非常喜歡吃的食物。

香椿

涼拌香椿,香椿炒雞蛋,味道鮮美,吃多了油膩的食物吃點涼拌香椿芽,真的是美味可口,不可多得。但是香椿一般是剛生長出來的嫩葉可以吃,老了千萬不要吃了,因為含有的亞硝酸鹽含量太高,容易對身體不好。

榆錢

小時候榆樹上的榆錢一個一個的真的很好看,做成蒸菜也是味道鮮美,很好吃,但是現在榆樹不多見了,榆錢像一枚枚小銅錢,觀賞價值也比較高。

槐花

槐花也是非常好吃的,做成蒸菜,用蒜汁涼拌一下,美味無比。要是槐花多的吃不完,也可以曬開存放起來,以後拿出來就可以吃槐花餃子。

褚樹(方言)

這種樹我們那叫褚樹,但是是方言,學名是什麼沒有差出來,稍後給大家放圖片一看就知道了。這個長出來的遠遠地看像毛毛蟲,近看原來是樹上的“花朵”,可以蒸著吃,也是很美味的哦。

這些都是可以吃的野菜哦,有沒有流口水呢?


養花世界


提起野菜,可以勾起很多小時候的記憶,也是家鄉的味道。

春天一到,放學路上,村頭田邊到處的野草開始發芽,幾天就綠油油的一片。而這些野草中,有很多是美味的野菜。

下面就介紹幾種常見的野菜和吃法:

1,蒲公英

在我們老家,也把蒲公英叫做“黃花苗”。

蒲公英入肝、胃經。保肝護肝,通肝經去肝火排毒素,是春天最好的排毒草。對春天高發的咽炎、扁桃體炎,以及肝炎、腎炎都有奇效。

蒲公英在春天生長非常迅速,在開花之前食用最好,這個時候葉子較為鮮嫩,口感好。

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一起,跨個籃子,手拿一把小鏟子在菜園或田埂上尋找它們。

往往小半天的功夫,籃子就滿了。帶著“戰利品”回到家,搬個小板凳坐在院子裡摘乾淨,再洗乾淨。

讓奶奶做成餅子給我們吃,除了美味,更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說是春天野菜中的首選。

把蒲公英的葉子洗淨切碎、拌少許麵粉煎烤做成餅是我們那比較常吃的一種做法。另外蒲公英還可以做湯、包餃子、涼拌等都十分美味!


2,榆錢

榆錢是榆樹的種子,因其外形圓薄如錢幣,故而得名,
榆錢又由於它是"餘錢"的諧音,因而民間就有吃了榆錢可有"餘錢"的說法。

小時候我家房子旁邊有一棵十分高大的榆樹,當春風吹來第一縷綠色,嫩黃的榆錢就一串串地綴滿了枝頭,這個時候我總是央求爸爸摘些來吃。

過完一冬的油膩,大人們也樂意換換新鮮的口味,於是欣然滿足我的願望。


榆錢的吃法多種多樣:

一是生吃。將剛採下來的榆錢洗淨,加入白糖,味道鮮嫩脆甜,別具風味。若喜吃鹹食,可放入鹽、醬油、香醋、辣椒油、蔥花、芫荽等作料。

二是煮粥。將蔥花或蒜苗炒後加水燒開,用大米或小米煮粥,米將熟時放入洗淨的榆錢繼續煮5-8分鐘,加適量調料即成。

榆錢粥吃起來滑潤噴香,味美無窮。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吃罷榆錢粥後,就留下了"杯盤粉粥春光冷,池館榆錢夜雨新"的詩句。

三是籠蒸。先將榆錢洗淨,拌以玉米麵或白麵做成窩頭,然後上籠蒸半小時即可起鍋。或將洗淨的榆錢拌上面粉,攪拌均勻,直接上籠蒸熟,再放入調料。


3,洋槐花

洋槐花可以說是我最愛吃的了,大概是因為它花朵的清香比較誘人吧!

印象中每到四五月份,村裡到處開滿了洋槐花,空氣中都是甜甜的味道,蜜蜂也是嗡嗡的忙個不停,這個時候釀的蜂蜜也非常純正。

我們小孩子又怎麼閒的住呢!三五成群的再次跨上我們的小籃子,再找一根長點的棍子就出發了。

洋槐花樹下就成了我們了樂園,一邊採摘,一邊順手捋一把就塞嘴裡吃起來了,清甜的味道至今還記得。

不過採摘洋槐花也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有的長得太高,很難夠得著,要麼時不時的被上面的刺扎到。有時候刺會留在手掌裡,回家要呲牙咧嘴的挑半天。

鮮洋槐花以用粗一點的麵粉拌勻後蒸食為宜,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汁原味和營養。若再加一點臘肉末、蒜泥、味精、醬油醋少許拌食,口感更佳。

但是這依舊不能阻擋我們的快樂,付出了勞動,吃起來也就更覺得美味。


4,蟾蜍草

我們那又叫“蛤蟆皮”,,大概是因為表面的形態與某種生物比較像吧。。

只記得這種草可以治療咳嗽,我們也不會專門去挖這種草做菜吃,只有家裡有人咳嗽的時候才去找來,把葉子洗淨拌麵粉做成煎餅吃。


5,薺薺菜

薺薺菜可炒食、涼拌、作菜餡、菜羹,食用方法多樣,風味特殊。


6,麵條菜

下午放學回家,道路兩邊都是麥田。

麥田裡最常見的就是麵條菜了,那時候每個小夥伴都跳進自家的麥田裡尋找它們,既為麥田除草,又可以把美味帶回家。

使用方法:

粉蒸麵條菜

將麵條菜擇洗乾淨,控盡水分,用麵粉拌勻,上屜大火蒸2--3分鐘,取出抖散,加蒜泥、鹽、香油、熟芝麻仁拌勻即可。

涼拌麵條菜

將麵條菜擇洗乾淨,焯水後用涼水浸涼,放入適當調料拌勻即可。


7.香椿

香椿頭含有極豐富的營養,也是春季眾多人喜愛的美味。

香椿炒雞蛋、香椿拌豆腐等都是常見的使用方法,另外很多人喜歡吃醃製香椿芽,一般兩三天就可以吃了,但是這樣並不安全,在這裡提醒一下大家最好醃製到一週以後,待亞硝酸鹽含量降低之後再食用。


各式野菜在今天顯得珍貴起來,無農藥,病蟲害少,有的還具備藥食兼優的特點,因而不少人就會挖一些野菜享受春天的美味。


我們都知道很多野菜都具備藥用價值,不僅是菜,也是藥。“是藥三分毒”,因此不認識的野菜千萬不要吃,任何野菜也都不宜過多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