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學習的關鍵是勤奮嗎?

沁嶼


學習書法,個人體會是和學習其它門類的知識一樣,需要提高效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在練習時做到心無旁騖,全神貫注,在通過持續的練習錘鍊身體和手的感受度、精準度、穩健度。練習貴在持久,每天不間斷,正所謂三天不練手生。只要堅持,量變必然產生質變。練習過程注意精準,注意和原帖的比較修正,不斷強化基本點畫質量和結體特徵的把握,注意回憶鞏固,就能逐漸掌握臨習書體。如此循環積累,書藝必然大進!


潛省齋書法


私以為,學習書法主要有三個要訣,做到這三點,對書法愛好者而言,基本上算是成功一半。

勤奮是第一要訣。其實,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勤奮,練習書法也不例外。王羲之為什麼能成為書聖,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只看到他的書法俊秀飄逸,宛若驚龍。但是你忽略了他為此付出的勤奮努力。

王羲之自幼習書,可以說他的童年就是在練習書法中度過。王羲之穿的很多衣服都是破損的,為什麼破損,因為沒有毛筆他就在衣服上比劃,生生把衣服劃爛了。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墨池故事,我就不贅述了。

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孫,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書法家。他開創的永字八法為後世楷書練習留下典範。他為了練習書法,留下了退筆冢、鐵門檻等美傳。這些都是勤奮練習的結果,真應了那句話: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總之,勤奮是練書第一要訣,離開勤奮談天賦是耍流氓。

臨摹名帖是第二要訣。好多人以為,練習書法不需要臨帖,自己琢磨,自己創作就行。久而久之,結果練成了江湖體,還標榜自己的書法獨樹一幟,簡直荒唐可笑。

說到臨摹,米芾是集古大師。他的書法直追魏晉,深得二王書法筆意,而又自成一格。之所以如此,皆因他蒐集天下名帖而苦苦臨摹,善於在臨摹前人書法上尋求突破。據說,但凡名帖外借給他,再要回去,收到的極有可能就不再是原貼了,而是米芾的臨作。可見其臨摹能力之驚人。

吳中四家之一的沈周,是一位書畫大家。中年後書學黃山谷,得山谷筆意,創作《化須疏》,作品滿滿的山谷味。這也是把臨摹發揮到了極致。

總之,臨摹是練習書法的不二途徑,要想書法上進步快,要想突破前人牢籠,必須從臨摹入手。

讀帖為第三要訣。臨摹書帖之前,一定要讀帖,不讀帖而直接下筆臨摹,是不能領會作品神韻的。

所謂讀貼就是認真仔細的看帖和分析書帖的筆法跟結構特點。讀帖對於我們掌握書帖筆法跟結構很有幫助。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帖跟讀書一樣,需要多讀,多分析,只有不斷揣摩作品,才能在下筆時不忌憚,才能精準表達作品意境。

學習書法不是易事,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沒有任何懶可以偷。勤奮雖然不一定能成就書法大家,但是不勤奮一定不能成為書法大家。

以上觀點僅為一家之言,希望對於想要學習書法的朋友提供參考。






半塗先生


書法學習-只有單單的勤奮是遠遠不夠的!

一.不管做什麼事,勤奮確實是很重要,在書法學習中,勤奮是不必可少的,但未必能“生巧”“管用”。這話怎麼講?這話的意思就是,人們在書法學習中天天練、日日寫,很是刻苦,但成效並不明顯,筆者認為他就是缺少一個“巧”字,而這個“巧”就是臨摹字帖;

二.現在人們學習書法最直接、最捷徑、最好的“三最”方法就是堅持不懈的臨摹字帖,而臨摹字帖是古代留傳下來的並早已證明是書法學習“三最”,沒有之一,也就是說只要你堅持這“三最”方法,那你就會“大功告成”。

三.臨摹字帖,首先要選好這個字帖,被公認的臨摹字帖的範本有:《聖教序》、《蘭亭集序》,還有就是古代大家們的各種字體的字帖了,例如:顏、趙、黃、米、歐、柳等。

四.書法學習要在臨摹字帖上下苦功夫,更加勤奮些,這才找對了方向,並在學習書法上注意學習方法,臨摹字帖要控制好練手能力,把字帖準確無誤的模仿到位等(這是後話,故且不表)。

最後祝您在書法學習中-成功!

謝謝!

接下來請欣賞筆者一組書法作品。





祥禪


書法是我們國家唯一,可以把字體表現得深動的一種形式。

我國家大體上,分為楷書、行書、草書,多家學派的字體。


楷書就是我們平時在學校裡學的,老師要求我們寫正楷字,一筆一劃都要求規整,填字格只要經常練習,模擬一些字體,多加練習,就可以寫得很好。

行書在我們平時的日常工作中用得多,寫一些文件,報告,填一些單子,也可以用楷書,但用行書相對於字體更有魅力,行書也需要一定天賦,也需要練習,熟能生巧,行書在我們一生中用得很多,特別是交際方面,寫得一首好字,也能讓別人感覺你有很高的文化素質。



草書在我們平時用得不多,簽名,寫對聯之類的,草書需要在行書的基礎上,要具備一定的書法功底,也可以練練。

練書法,勤奮很重要,可以陶冶情操。


阿華自媒體


學習書法,勤奮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不僅是學習書法,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奮。但我們也看到許多人勤奮練習書法幾十年一日沒有什麼進步,甚至是越寫越糟糕。這是因為勤奮雖然重要,但它只是學好書法的必要條件之一,可不是唯一條件,更不是關鍵條件,所以,除了勤奮,我們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學書法要有老師的指點。

書法藝術是歷來看重的是口授手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傳承。書法的技法是多少代人的經驗總結,單靠自己一個人的悟性是很難掌握的,特別是初學書法,技巧性更強,而我們自己又缺少辨別真假好壞的能力,老師的指導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的經驗豐富,見識高,除了能夠讓你很快掌握技法之外,還能及時指出你在書法上的缺點,及時糾正你的錯誤,使你在書法學習的道路上不致於迷失方向,越走越遠。往往老師的一句話就能讓你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可以這樣說,老師就是你黑夜裡的指路明燈。人生苦短,歲月有限。聽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我們為什麼何樂而不為?

二、學書法要學會思考

古人說“行成於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告訴我們學習和思考是相輔相成的,而且思考在學習書法中起著關鍵作用。如果不思考,你就會迷惑,就會迷失方向領悟不到書法的真諦,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書法中筆法、章法需要思考,每一個層次的提升也都需要觀察和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有所感悟,有所進步。即使有了名師的指點,我們仍然需要思考。名師再好,沒有自己的思考,我們也只能是盲從,不會受益。不思考,懶思考是書法學習的大忌。凡古今在書法上有造詣者,無不非常看重讀帖。讀帖就是思考的過程。王鏞教授說過:寫書法不懂思考,越勤奮就會越糟。”

三、學書法要廣交朋友

在書法學習中廣交朋友也是非常重要的。朋友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提高你的水平。朋友之間可以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增強你的自信。朋友之間可以書酒暢談,讓枯燥的書法學習變得越來越有快樂。總之,我們不能“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只要廣交朋友,你會發現你的書法水平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很多。

四、學書法還要耐得住寂寞。

在目前的社會中,有很多人學書法的目的不是追求藝術,而是追求功利。他們一天到晚或忙於攀附權貴,或經營炒作,目的就是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所以現在大師滿天飛。也許他們一時得志,但他們所謂的書法都是偽書法,毫無藝術價值,也就註定了他們只能是曇花一現,註定要被淘汰。而真正熱愛書法,在書法上有所追求的人是不應該這樣做。我們要耐得住寂寞,學會坐冷板凳,真正把心思放在書法的研習上,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你才能悟到書法的真諦,水到渠成,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作品。


二尺堂書法



用戶齊魯一刀客


書法是靠天份。還有運氣。不單單是勤奮。幾千年也才出那麼幾個人,鱗毛鳳角。

驢整天拉磨,勤奮不???????

個人認為:

當下書法家的誕生,關鍵是資本運作。

用錢買進書協,成為其會員。

用錢請大師吹棒,

用錢請電視臺作廣告,

用錢去拍賣行,假拍,故意抬高價格。

用錢巴結領導,讓領導出訪把自己的作品當伴手禮,提高知名度

勾結出版社出書,辦展,都要用到錢。所以說是資本的運作。

只要你有了名氣,胡寫,亂書,均可。

王冬齡,馬雲,便是


鄭遊山


學習書法,勤奮很重要,如果沒有勤奮,再高的天賦也也不能成功。

但是,一定要有正確的方法。有了正確的方法,再勤奮地去練,就好比在正確的道路上奔跑,跑的越快,就離目的地越近,最終到達。

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甚至是錯誤的方法,就如同南轅北轍。

比如,有人要練書法,他不臨帖,按照自己的習慣去寫,非常勒奮,但長期得不到長進。這就是方法出了問題。學書法的臨帖過程,就是改變自己的書寫習慣的過程,他倒去強化了。每個人都不會天生的是書法家,不練書法則已,要練書法,就必須去改變自己的不符合法度的書寫習慣。辦法就是去臨帖,用帖的作者的書寫習慣改變自己,成為自己的書寫習慣。

再如,在臨帖中,要多動腦筋,體悟筆法。關於筆法,有各種說法,各種理論。把這些理論背爛了,也不是自己的,要在臨帖中饅饅體悟,有必要的話,作些實驗。結字也是這樣,在臨帖中來學。

有的人臨帖也很勤奮,但只是抄寫帖中的文字,還是用自己的構字習慣,用筆習慣來寫。單純追求臨帖數量,少動腦筋。不去研究和發現其中竅門。所以雖長期臨帖,也是書藝進步不大。

練書法每個階段都有它正確的方法,待我們去發現、去掌握。這才是練好書法的關鍵。再配合上勤奮苦練,書法的長進必會快速。


筆翰頗好


注:文中的書法圖片,均為羽觴齋親筆示範。

言歸正傳。

我們知道,在現實世界中,很少有依靠唯一單個因素,就能決定一切的現象。“純粹”往往只存在與理論之中。迴歸到您的問題上來,如果我們說,書法學習的關鍵是“勤奮“和”天賦”,二者缺一不可。我認為是符合實際的。

(注:下圖是我硃筆臨摹的《蘭亭序》)

縱觀書法史,不難發現,許多先輩書法大師們雖天賦過人才華橫溢,但仍終其一生臨池不輟。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注:下圖為大師鄧散木)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不論是誰說的,絕對是在至理名言。

99%勤奮自不必說,我想,您身邊一定有很多實例。在這裡,我只想特別說說這1%的天賦,其實天賦就像是做菜中放的鹽,不用太多,1%都說多了,但沒有鹽的菜絕對上不了大雅之堂。一道菜有沒有放鹽,雖然外表難以區分,但只要你吃上一口,高下立現。

我想很多朋友聽完我的一席話,一定有些失望,因為我們到底有沒有天賦,以及有多少天賦,在成功之前漫漫學習的長路中,大多無從知曉。其實大家大可不必憂鬱和擔心,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依靠我們的勤奮就足以應付了,在絕大多數情況都到不了飈天賦的程度。說句玩笑話,飈天賦,那是當王羲之遇見莎士比亞的時候,他倆需要考慮的問題。


羽觴齋


勤奮堅持有用就不會有那麼多平庸失敗的人。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沒有多一秒也沒有少一秒。那為什麼會有天才呢?

我自己認為做什麼事重要的是要做,但是更重要的是悟!從一筆一畫悟出自己的運筆手法,從一件事悟出世界。我們古人就說,真正的智慧存於自然,講究“格物致知”。

這就是天才和庸才的區別,真正的智商差距是非常有限的,而這完全可以用勤奮加以填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