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老師影響孩子的一生,你最應該做的絕不是送禮拉關係

01

電影《老師好》,最近在朋友圈刷屏了,口碑爆棚。昨天我們一家三代人去觀影。

講述的是發生在80年代的故事,一箇中學,高一三班,一個班主任老師與一群學生的故事。

于謙主演的班主任老師苗宛秋在新學期開始,被分到高一三班任班主任。第一天上課點名就罰站了幾個“不務正業的同學”,塗口紅的、兜售東西的、藏香菸的、身上帶火柴的、偷偷看小說的。還給混社會的,拿著斧頭進教室的洛小乙一個下馬威。得了個外號“苗霸天”。當然這也是一幫不好惹的”熊孩子“。立志要給老師好看。

學生拆了他自行車上的擋泥板,刮掉了自行車上的漆還掉在學校的廣場上,讓他出糗,他水杯的一個“獎”字刮掉了上面一半,只剩下一個“大”字。他們的招數特別多,並沒有因為老師的強硬而改變什麼。

但是後來,苗宛秋在幾次事情中,讓學生感受到了他的愛和關懷。

學生耗子賣東西受欺負被打,還抓緊派出所。他去撈人,得知耗子想盡辦法賣東西是因為腦袋裡面長了瘤,可家裡沒錢手術。他威脅派出所的小舅子把沒收的耗子的東西拿回來,動員全班捐款,而自己也默默的捐了一個月的工資;

學生洛小乙自暴自棄重新去混社會時,也是他沒有放棄,哪怕是捱打也要喊洛小乙回去上學;當洛小乙接到爺爺生病的電話狂奔回家,他停下正在上的課,騎自行車把他送回去,把爺爺送到醫院,結果發現自行車丟了,仍然說沒關係。

他的那些學生,不被看好的學生,調皮搗蛋的學生,開始尊重這個老師,開始覺得老師的嚴厲都是對他們的好,開始從心底喜歡這個老師了。他們開始好好學習,他們開始熱愛這個集體,他們開始關心別人。把老師的自行車重新刷好漆,自行車丟了以後,每天偷偷的幫老師到處去找,為了丟掉的歌唱比賽第一名而自責,偷偷排練健美操再去參加比賽拿到第一名。

他們變了,他們開始努力學習,務正業。因為他們深深的喜歡上了這個老師。即使嚴厲,即使責罰也變成了一種好。

《老師好》:老師影響孩子的一生,你最應該做的絕不是送禮拉關係

02

老師對於學生真的如此重要嗎?遇見好的老師是一生的幸運,遇見不好的老師也可能是人生的不幸

我的一個朋友在初中時學習成績很好,在 中考時考進當地很不錯的一所高中。繼續保持下去,上一所好的大學是必然的。然而這一切都改變了,因為他的班主任也就是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當眾罵了他,而且還人身攻擊。從此以後他覺得那個老師就是討厭他,不喜歡他,每一次批評,甚至一個眼神,一句話都會加深他的這個想法。

就這樣他開始討厭數學,開始不想見到那個老師,開始逃課,開始看小說。就這樣不僅數學越來越差,其它科目的成績也直線下降。他甚至想過退學,為此傷透了父母的心,甚至還捱過打。雖然還是上了下去,可高考時只上到了一個大專。

《老師好》:老師影響孩子的一生,你最應該做的絕不是送禮拉關係

我的另外一個朋友,初中時成績很一般,最頭疼的就是語文,就是寫作文。上高中以後,她的語文老師,也是班主任,是一個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女老師。性格開朗,對自己的學生總是給予鼓勵,充滿耐心。也特別能理解她們,像個知心姐姐一樣。我的朋友竟然被老師誇了好幾次,說她字寫的漂亮。如果多練習,多閱讀,作文也一定能像字一樣漂亮。還借書給她看。

就這樣她開始喜歡上語文課,她開始閱讀,她開始堅持練習寫作。她的語文成績開始明顯進步,她的作文居然上了校刊。不僅如此,她原來很一般的語文,也開始進步。包括其它科目。高中三年她變得自信,成績也越來越好,後來考進了一所很好的大學。

《老師好》:老師影響孩子的一生,你最應該做的絕不是送禮拉關係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因為喜歡某個老師,而喜歡上那門課程,而喜歡上學校生活,喜歡上學習;因為討厭某個老師,而討厭那門課程,而討厭學校,不想上學。

03

老師為什麼會對一個人如此重要,心理學告訴你答案

在心理學上有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叫“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期待效應”。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個小學驗證了它。

他和他的團隊在一個小學的六個年級中隨機挑選了18個班的同學進行相關測試,測試結束後,隨機挑選了部分學生,並把這些學生的名單給了老師,並告訴這些老師,這些名單上的孩子擁有與眾不同的潛能,是很有天賦的。

8個月以後,他們又來到學生,重新對18個班的同學進行測試評估。結果他們發現,那些在名單裡的同學,不管是在智力水平,還是性格,人際溝通,自信等各個方便,均有了實質性的改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這些學生都是隨機挑選的,並不是真的就比其它孩子優秀。但是在那8個月裡,老師們對這些所謂的“與眾不同”的孩子,給予了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期待,更多積極的回應,更多的鼓勵。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重要他人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多麼的強大。在孩子成年前,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家裡和學校渡過。孩子的重要他人,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和老師。而在上學、學習這件事情上,老師的影響更加重要。

如果孩子感受到的是積極的看法,積極的回應,是認可,是鼓勵,就會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做出積極的行為,去符合這個期待,結果自然會越來越好;如果孩子感受到的是否定,是不喜歡,同樣就會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做出消極的行為,結果自然會越來越糟。

《老師好》:老師影響孩子的一生,你最應該做的絕不是送禮拉關係

04

如果我們的孩子沒有遇見好的老師,或者遇見很糟糕的老師,我們該怎麼辦?心理學上也有答案

老師的影響如此重要,但我們很難決定,很難選擇孩子會遇到什麼樣的老師。實際生活中沒有那麼多苗老師,怎麼辦?

期待效應告訴我們,別人的影響,別人的言行對我們來說是那麼的重要。但是終究我們很難掌控別人。我們該怎麼辦?

有問題就有方法,著名的心理學家羅伯特.莫頓,提出了“自我實現預言”。我們很難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如看待事情的態度,改變自己賦予事情本身的意義。不管別人如何對待我們,只要我們自己積極的去看待,去回應,我們讓然可以表現出積極的行為,結果也會因此而不同。甚至別人也會因我們而改變。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一個老師,同樣受到批評,同樣受到人身攻擊,同樣受到不公平對待,不同的學生會做出不一樣的反應,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有人會認為老師只是那天心情不好,不是不喜歡他,而有人會覺得老師就是不喜歡他,因為覺得他不好。

心理學家阿爾佛雷德在《自卑與超越》中寫到:決定人生的不是經驗,而是我們自身賦予經驗的意義。

《老師好》:老師影響孩子的一生,你最應該做的絕不是送禮拉關係

05

讓孩子喜歡上自己的老師,因此更愛學習。即使不喜歡自己的老師,也不會因此而討厭學習。這才是家長最該教會孩子的事兒。而不是去送禮。

很多家長絞盡腦汁給老師送禮,託各種關係和老師搭上關係,我特別能理解他們的心情,但這真的不是方法,更不是個好方法。

我兒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到現在小學一年級,從來沒給老師送過什麼禮,但是老師都對他很好,他是這樣的感受,因此在學校的生活總是愉快。對孩子的性格,學習,人際關係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我們可以這樣做

抓住各種各種機會,當著孩子的面使勁的誇獎他的老師。

我們作為孩子的重要他人,我們對老師的看法,會影響老師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我們覺得老師各種好,會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也會慢慢的感受到老師的好。

在兒子去年九月份剛上一年級時,我就用這樣的方法,在第一天去學校報完名回家的路上,我就跟孩子聊起了他的班主任老師,甘老師。我就說,我覺得你們老師看上去特溫柔,對我們家長總是笑呵呵的,比較熱情。應該是個很有愛心的人,應該會比較喜歡小朋友,喜歡你們。

剛上學那幾天他總是會把學校裡發生的事情講給我聽,講到關於老師的那部分,我就會抓住各種機會,在那些小事中解讀出老師的好,說給兒子聽。即使事情可能並不是那樣,老師並不那麼想。

慢慢的孩子也會說,他也覺得他們老師好,每個老師不一樣的好。

《老師好》:老師影響孩子的一生,你最應該做的絕不是送禮拉關係

當孩子受到老師的懲罰,挨批或者發展或者訓斥,或者老師說了什麼讓他感受不好的話,要教會孩子換個角度看事情,往好處想。

這個時候我們的解讀同樣重要。也是教會孩子積極樂觀面對他人態度和言行的大好機會。

兒子也是那種比較調皮,活潑好動的孩子。喜歡說話,喜歡跟同學們鬧著玩,有時也會不聽老師的話。從幼兒園開始,挨批,受訓,罰站就都有過。上了小學一年級,也會有。每次他說這些事情給我聽的時候,我都會往好處想。也會教他往好處想。

我會教他站在老師的角度去想一想,去理解當一個老師,要管很多孩子的的辛苦的和不易;

我會告訴他老師的懲罰和生氣,不是因為不喜歡他,而是因為他的某些行為做的不好,需要改正;

我會告訴他老師批評他,正是因為喜歡他,對他好,對他有更高的期待,覺得他可以做的更好;

我會告訴他,老師也是人,和媽媽一樣,和他一樣的普通人,也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因為自己的心情不好而對你們發個小脾氣,說話聲音大一點,兇一點;

我會告訴他,我小時的老師被這更狠,老師嘛總是希望把學生管好,讓他們多學點東西。

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一種積極思考的習慣,不管遇到什麼問題。

《老師好》:老師影響孩子的一生,你最應該做的絕不是送禮拉關係

鼓勵孩子幫助老師,關心老師,主動和老師溝通,先去喜歡老師

山不過來,你就過去。就是這個道理,想讓別人喜歡你,你先去喜歡別人,關心別人。老師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老師也是人。也是和我們一樣有情感的普通人。

我兒子上幼兒園的三年,是我和老公自帶,而且還要上班。他每次都是去的早,走的晚。放學還要上學校的託管。也因為這樣,他都有了更多和老師在一起的時間。早上去了就幫老師擺小板凳,擺水杯。放學以後就幫老師收玩具,收板凳。慢慢的老師也會請他幫忙做些小事情。他也會覺得老師去的早,走的晚,很辛苦,能幫上忙,很開心。

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他覺得老師很親,老師也會覺得他挺好。他就會主動的跟老師說一些事情,聊聊天。老師呢跟他說的話也比較多一些,關心也就會稍微多一些。在這個過程中,彼此就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上學的感覺就會更好。

現在上小學了,換了新的老師,他仍然會這樣,能幫忙的就去幫忙。能關心的就會關心。有一天他跟我講了一件事兒,他說老師在講臺上批改作業,結果筆沒水了,寫不出來了,他就把自己的紅色水彩筆送到了講臺上給了老師,老師跟他說了謝謝。我當時覺得很好奇,就問他,你是怎麼知道老師的筆沒水了。他說他看見老師正在批改作業的時候,突然拿著筆在另一張紙上畫來畫去,就猜到是筆寫不出來了。他想老師一定很著急。於是,就送去了。

還有一次,在肯德基靠著窗戶的地方寫作業,忽然喊了一聲馬老師,就跑出去了,原來是看見了他的體育老師。衝出去只是想跟老師打個招呼而已。他跟我說老師對他很好,他很喜歡自己的老師。

愛出者愛返,當孩子付出愛,表示喜歡時,老師一定會感受到。

《老師好》:老師影響孩子的一生,你最應該做的絕不是送禮拉關係

我們不能掌控孩子的老師,孩子同樣也不能選擇遇到什麼樣的老師。但是我們可以教會孩子改變的看法,自己的行為。通過改變自己而影響老師,通過改變自己,讓好事更好,讓壞事也沒那麼糟。

想讓孩子愛上學習,你就想辦法讓她先喜歡自己的老師,即使不喜歡老師,也不會因此而討厭學習。這才是重要的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