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九大忠臣排行榜,比干排在第八,諸葛亮排第二。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九大忠臣。

中國史上九大忠臣排行榜,比干排在第八,諸葛亮排第二。


第九:寇準

遼軍大舉南征時,寇準力排眾議,勸宋真宗御駕親征至澶州城上,激勵士氣,後士兵英勇作戰,射殺遼軍統帥。寇準死後百姓沿路祭哭,立廟紀念,在後世的小說戲劇中更把當成忠誠的典範。

中國史上九大忠臣排行榜,比干排在第八,諸葛亮排第二。


第八、比干

商末紂王荒淫無道,橫徵暴斂天怒人怨,比干嘆道:“皇帝有錯而不去進諫就不是忠臣,因怕死而不進諫就不是勇仕,指出皇帝的過失大不了一死。”於是比干來到紂王面前強諫三日不去,紂王煩了就殺了他,並挖出他的心,比干也成自古以來忠誠的典範。


中國史上九大忠臣排行榜,比干排在第八,諸葛亮排第二。


第七:于謙

大明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全軍覆沒震驚朝野,于謙力主抗戰,全權主持京師防務,力挽狂瀾,拯救大明於危難之中。後明朝有葉宗留、鄧茂士等農民起義,于謙調動兵馬迅速鎮壓,為明朝立下大功,但由於他性情剛硬,功高蓋主,最後被小人冤枉而死,他是中國史上功勳卓著,品德高尚的大忠臣,留下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千古名句。

中國史上九大忠臣排行榜,比干排在第八,諸葛亮排第二。


第六、伍子胥

伍子胥輔佐夫差,他看出越王勾踐絕非俯首稱臣之人,他臥薪嚐膽必有圖謀,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夫差殺掉勾踐以絕後患,但夫差不聽,於是他判定吳國必被越國所滅,為避禍而托子於齊國鮑氏,反被誣陷,夫差聽信讒言送了一把寶劍給伍子胥自盡。伍子胥視死如歸,死前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後吳國果然被越過所滅。伍子胥頭懸東門的故事,讓他成為千古忠臣的代表。


中國史上九大忠臣排行榜,比干排在第八,諸葛亮排第二。

第五:屈原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立志報國為民,他勸懷王任用賢能,愛護百姓,很得懷王的信任。後楚懷王被秦國囚禁而死,襄王繼位。屈原勸諫襄王厲兵秣馬蒐羅人才,以報懷王之仇,卻遭小人誣陷,被革職放逐湘南。屈原氣極,常常在汨羅江散步,到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他終於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裡自盡,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稱為端午節。


中國史上九大忠臣排行榜,比干排在第八,諸葛亮排第二。


第四:方孝孺

方孝孺原本忠心輔佐建文帝,後燕王朱棣叛軍襲擊京城,方孝孺堅決與叛軍抗戰到底,他說即使不成功也應為社稷而死!後朱棣奪取政權,請他起草即位詔書,他反咒罵朱棣狼子野心,陰謀奪權,朱棣一氣之下將他處以極刑,同時誅滅十族。方孝孺成為史上被株連最廣的人,他寧願十族被誅也不承認朱棣的合法地位,可見他對大明王朝的忠心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中國史上九大忠臣排行榜,比干排在第八,諸葛亮排第二。



第三:岳飛

岳飛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他讓其母在他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四字作為自己一生的行為準則。岳飛一身正氣,忠心報國,帶領的岳家軍更是所向披靡,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岳飛最後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著實可惜,岳飛馳騁疆場、忠心報國足以名垂青史,受後人敬仰。

中國史上九大忠臣排行榜,比干排在第八,諸葛亮排第二。


第二:諸葛亮

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應該聽過諸葛亮的名號,他受劉備白帝城託孤之重任,輔佐懦弱無能的劉禪,匡扶漢室江山,曾六出祁山,五次北伐,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篇《出師表》撬動多少千古名臣之心,諸葛亮不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臣的楷模。


中國史上九大忠臣排行榜,比干排在第八,諸葛亮排第二。


第一、文天祥

文天祥是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名臣,曾變賣家產,組織抗元,後兵敗被俘,由於人們敬重他的才幹和名聲,勸其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他曾說:“我深受宋朝皇恩,身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請賜我一死吧!”後來他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文天祥不受元朝榮華富貴的的誘惑,甘願赴死,其忠義之心可表天地,閃爍古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