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南方為啥總是打不過北方?這張圖告訴你原因

在歷史上,古代中國的大一統向來是北方統一南方,幾個大一統王朝秦漢晉隋唐元清無不如此,只有明朝是個例外。北方統一南方的原因,一方面原因是北方的經濟條件優於南方,另一方面則是地形因素。


從古到今,南方為啥總是打不過北方?這張圖告訴你原因


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位於秦嶺——淮河一線。它不僅是氣候上的分界線,也是地理上的分界線。秦嶺-淮河構成了天然的地理防線,把遼闊的中華大地切割成若干區域。這條防線看起來很長,適於大軍行動、補充糧草的路線其實就那麼幾條。只要把重要的關口守住,多少人馬都打不過來。


從古到今,南方為啥總是打不過北方?這張圖告訴你原因


在古代,可供大軍行動的南北通道其實只有兩條。一條就是著名的襄陽線。秦嶺——淮河並不是一條完整的防線,中間有一個小小的缺口——南陽盆地。它是連接中原和江漢平原通道,而且一路平坦,大軍行進正好避開秦嶺和淮河天險。在歷史上,曹操南征和蒙元滅宋走的都是這條路,因此襄陽成了南北雙方的必爭之地。為了打通這條路線,關二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周瑜也是在攻打江陵的戰鬥中中箭而亡。


從古到今,南方為啥總是打不過北方?這張圖告訴你原因


另一條路線是大別山,這裡有著名的義陽三關:武勝關、九里關、平靖關。如果襄陽打不下,打下這裡也是一樣,通過大別山就是江漢平原的腹地武漢三鎮,沿長江而下就是九江、安慶、南京,整個長江防線就崩潰了。當年劉鄧大軍也正是躍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到武漢、南京,牽制了敵軍大批兵力,才吹響了戰略反攻的號角。


從古到今,南方為啥總是打不過北方?這張圖告訴你原因


假如這兩個地方都打不下,那麼退而求次攻打合肥也是可以的。淮河南北兩岸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幾乎沒有任何戰略意義,只有淮河勉強算的上天險,因此就有了“守江必守淮”的說法。但千里江防處處是突破口,合肥更是四方道路交匯之所,因此成為重中之重。三國、兩宋時期,南北雙方圍繞合肥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的血戰。


從古到今,南方為啥總是打不過北方?這張圖告訴你原因


按理說,這條防線對南北雙方都是公平的,但在這條防線以外有個巨大的BUG——四川。四川這個地方很奇怪,南下容易北上難,歷史上也就韓信打出去過,諸葛亮打了五次都沒有成功。但是,從北往南打卻容易得很,司馬錯滅蜀、鄧艾滅蜀都是一次成功。要命的是,四川是長江的上游,一旦失守,整個長江防線就會全線崩潰。歷史上,西晉、蒙元都是從四川突破的。

兩下一對比,南方就在地勢上吃了大虧。淮河和黃河之間都是平原,只有徐州可堪一戰,其餘諸城都是白給。南方打北方也正是難在這裡,打下來守不住,只能白白消耗兵力,然後一座座丟失。除非像劉裕那樣氣吞萬里,飲馬黃河,攻下長安、洛陽、徐州作為戰略支撐點,才能在地利上壓過北方。但是,劉裕北伐最終因後方不穩而功敗垂成,只有朱元璋成功地把蒙古人趕回了草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