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农村垃圾“共管”模式已经深入农民的心

好的模式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在丹棱县,村民实现自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据了解,全县农民每月自发缴纳一元保洁费,共同管理本村垃圾治理。

无独有偶,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为建成常态管理机制,采取了“三方监督”。农户清运员监督是否按时清运、是否保证清运质量;村“两委”成立监督领导小组,按照“扫干净、码整齐、有归栏”的要求,督促农户持之以恒,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清运员监督农户,如果农户未按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可以拒收。通过环环制约,相互监督,确保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当前我国许多农村探索垃圾治理经验,普遍抓住“细致分类、专人负责、共同管理”几个关键点,让令人头疼的“垃圾难题”基本得到解决,不仅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村民素质也大幅提高,邻里间生活也更为和谐。

当记者离开龙鹄村的时候,几个八九岁的孩子正念着村里墙上治理垃圾的顺口溜:“菜皮皮,烂果果,入池产气把饭煮……电池药瓶有毒害,千千万万入黄袋;垃圾分类要做到,资源利用见成效,大家事情大家做!”

农村生活:农村垃圾“共管”模式已经深入农民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