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牛市出现,市场上涨逻辑已经出现变数!

讲真,这个标题我几个月前就已经想好了。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在4月7日这晚提前用上了,我当初估计最快也要等到6月以后才会用到吧。的确,第一季度A股的上涨速度和幅度都超出了预期。

从市场整体估值来看,A股依然处于低位水平。下面我用中证全指代表全体A股,为了剔除盈利影响,我用了市净率(PB)估值指标。

警惕牛市出现,市场上涨逻辑已经出现变数!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我再单独把2010年9月至今的估值数据拿出来。我最近看到很多人都说,A股估值已经不便宜,但数据上并不是这样显示的。想当年我们在2017-2018年还逢低加仓,现在仅仅回到原点,就跟我说估值已经不便宜的,这是在开玩笑么?

警惕牛市出现,市场上涨逻辑已经出现变数!

得出“当年A股估值比较便宜,现在A股估值已经不便宜”可能基于两点逻辑:

1、近因效应。在2018年10月之前,A股的估值底是观察2011-2013年估值底部得到的。在此之前,谁也没想到,A股的估值会创出新低,我们以“估值为底”设计的网格,也纷纷破网。以2018年10月作为估值锚来看,现在的确不便宜。

但2018年10月的估值底,先是由于“去杠杆”**,令国内企业(特别是民企)出现了资金流紧张问题。随后**毛衣冲突爆发,进而影响经济加速下行。银行缩减贷款,企业盈利不佳,走投无路之下进行大量股权质押。最后因为股市下挫,股价不断下跌,质押爆仓,流动性危机就在眼前。好在11月政策连番出台,不然是真有跌到2000点的可能。

下一轮熊市可能又会出现类似的坑爹事,2018年估值底依然有参考价值。但在短期内看,我认为意义不大,因为政策的呵护不会立马180度转变。除非美股真的崩盘了,否则市场很难再跌回2440点。

2、未来预期。在2018年2月的时候,大家对未来展望还是一片春光向好。在2018年10月之后,大家对经济前景纷纷感到迷惘,而且感觉自己在2018年2月被骗了,A股辜负了我们的信任。

未来预期,才是我真正纠结的地方。做交易,向来都是总结过往,分析预期。过往总结得再好,分析预期错了,也赚不了大钱。

现在市场都在说一句“正确的废话”---只要经济触底了,牛市第二阶段就开始了。这跟我之前写的《牛市的三个阶段》一样,只是跟大家科普一下牛市各阶段的推动逻辑,并没有交易指示作用。

股市是国民经济晴雨表,股市是经济的先行指标,用经济反预测股市,并没有太大作用。

股市一般都提前反映了经济数据3个月-6个月的情况。在2018年初,经济数据还是一片向好,如果没有2018年6月后面的数据,3587可能不是上证指数的高点。

当时2018年5月的数据还出现了一轮反弹,以致于当时大家都比较乐观,包括我在内,都对**毛衣冲突抱有乐观的态度。我还记得在2018年2月,不少朋友都说“满仓呆坐”,当时嘲笑我网格策略的不在少数。

警惕牛市出现,市场上涨逻辑已经出现变数!

即使我在去年年底早早预测今年6月经济就可能触底,但有没有一种可能,经济提前触底来啪啪啪打我脸呢?并不排除这个可能,而且照目前情况来看,这个概率在不断增大。

在估值指标,经济指标都没办法得出结论的时候,是时候掏出技术指标看看了。同样是3200点,但技术指标显示的却是和当年不太一样。

1、成交额(AMO)和成交量(VOL)比2018年翻了一倍。对比2006年,2014年牛市,我们都可以得知,相同位置,成交额放大意味着什么?

2、月线三连阳,短期涨幅过大。市场上一直有一个伪逻辑:短期行情出现连续大涨,说明市场风险积累很高了。

事实却并非如此。当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暴跌,在底部开始往上连续三个月出现暴涨,并不代表着市场的风险已经积累到非常大的程度。这反而是一个新的信号,暗示着“反弹行情”可能即将彻底扭转成为“反转行情”。

说了这么多,那接下来我们要如何应对?我们接下来可能要放弃一直依赖的网格交易策略,转变为趋势交易策略。我的趋势模型跟其他人的略有不同,它最大的作用是在于“时刻提醒大家,准备收拾包袱跑路”,能较好地控制资产回撤幅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