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雲集縱論黃帝文化 凝聚同心共築強國之路

名家云集纵论黄帝文化 凝聚同心共筑强国之路

名家云集纵论黄帝文化 凝聚同心共筑强国之路
名家云集纵论黄帝文化 凝聚同心共筑强国之路名家云集纵论黄帝文化 凝聚同心共筑强国之路
名家云集纵论黄帝文化 凝聚同心共筑强国之路名家云集纵论黄帝文化 凝聚同心共筑强国之路
名家云集纵论黄帝文化 凝聚同心共筑强国之路名家云集纵论黄帝文化 凝聚同心共筑强国之路

“三月三,拜軒轅。”5日至6日,第十三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如期開講。本屆論壇以“黃帝文化與強國之路”為主題,全面闡釋新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三個階段奮鬥歷程,深刻闡釋5000年的黃帝文化博大精深,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在為期兩天的論壇中,來自社會各界的學者名家齊聚一堂,縱橫論道,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講述“強國之路”。

徐光春:

黃帝為國家基業鋪上第一層磚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首席顧問,河南省委原書記,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學者、新聞理論與實踐專家徐光春作了《讓我們不要辜負了這個時代》的演講,用翔實的歷史記載,闡釋了黃帝文化與強國之路之間的關係。

徐光春認為:黃帝把畜牧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把手工業從農業和畜牧業中分離出來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這是他對物質文明的貢獻。他建立了國家,並且建立了管理機構,治理體系,設置了官員,提出了安邦為民的治國思想,這是黃帝對政治文明的貢獻。他崇德、重法、行善、愛民,他創造文字、制音律、編曆法、講禮儀,是他對精神文明的貢獻。他保家衛國、學醫行教、和睦萬民是對社會文明所做的貢獻。他珍惜財務、愛護家園、尊崇天地是對生態文明所做貢獻。

“黃帝和黃帝時代對中華文明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集中體現了黃帝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思想精髓,正是這種文化使中華5000多年的文明開始起步,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髮展壯大。”徐光春說道。

“這5000多年中華歷史綿延發展征程中,是黃帝和黃帝領導下的先民們邁出了第一步,為中國這個偉大的國家基業鋪上了第一層磚。”徐光春呼籲,我們不能數典忘祖,要汲取黃帝文化中寶貴的精神養料,更好地傳承和弘揚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珍貴思想文化,用以更好地激勵我們在新的時代有新的作為,在新的征程中做出新的貢獻。

倪健中:

用發展眼光 全力謀劃5G佈局

互聯網連接人類,物聯網連接社會。如果說4G改變生活,那麼5G將改變社會。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創始人、執行會長倪健中從技術維度,現場分享了5G改變社會以及5G對經濟生活所帶來的改變。

“5G改變社會,具體要怎樣理解?我認為核心是萬物互聯。”倪健中開門見山地表示,當今,全社會對5G的關注度是空前的,說5G改變社會,其實是因為它藉助於各個行業基因的改變,本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的主題是“黃帝文化與強國之路”,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在這個歷史的節點上,世界大國紛紛聚焦5G,我們也要用歷史的眼光、用發展的眼光,全力謀劃5G佈局。

張平:

加快5G部署 助推數字經濟發展

“從國家經濟組成來看,數字經濟所佔比重較大,而數字經濟又分成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部分,及時建設5G成為經濟社會轉型的重大舉措。”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移動通信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張平介紹,5G網絡有極高的速率、極大的容量和極低的時延三大特點。

5G應用場景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垂直行業,它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影響社會的各個角落。比如無人駕駛、雲計算、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遠程醫療等海量物聯網都密切需要5G網絡,所以我們應該加快5G部署,讓網絡設備先行一步,助推數字經濟發展。

家國情懷 源於內心那份愛

“軍人的使命就是保家衛國,作為軍隊藝術工作者,我們所有的文藝創作、藝術創作、藝術表現都是緊緊圍繞這個主線進行的。像《說句心裡話》《小白楊》,都是跟‘家’‘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著名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閻維文圍繞“歌聲中的國家力量”的主題,分享自己的家國情懷。

閻維文說:“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慶幸自己能夠在軍隊從事藝術工作,我們下部隊演出,為官兵鼓舞士氣,實際上,我們軍隊藝術工作者是最大的受益者。軍人的無私奉獻、犧牲精神,最終都會轉化為你的藝術來源、你的表現力。”

閻維文回憶,一次去一個部隊輔導唱歌,當全旅的官兵在訓練場唱起《強軍戰歌》的時候,作為一個演唱者,他聽得熱血沸騰。所以,當他再站上舞臺唱這樣的軍歌的時候,就會真實地反映出軍人的氣質,“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優點,能夠從戰士中汲取營養,看似在舞臺上表演一首歌,畫面感永遠是那些可愛的戰士。”閻維文說道,“我特別喜歡走到部隊聽到大家稱呼我是戰士歌手,我覺得那個是對我最高的獎賞。”

羅援:

中國夢終將在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

“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在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一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博士生導師羅援說。

“加油,我親愛的孩子們!”羅援滿懷深情的告誡現場的青少年們,一定要立志高遠,必須要有一個宏偉的目標,歸根結底就是要弘揚民族精神。

“我們現在要弘揚民族精神,我認為這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無價之寶。”羅援說,一個民族必須有尚武精神,陽剛之氣。一個不崇尚英雄的民族,不會是英雄輩出的民族,沒有尚武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康震:

黃帝是一種文化偶像和象徵

“我是陝西人,多次去過黃帝陵,黃帝陵是黃帝安息的地方,今天能來到黃帝誕生的地方,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陝西省和河南省都是中國文物大省,也是文化大省,今天有機會來到新鄭,和大家分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體會,內心非常激動。”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文學顧問、鑑賞嘉賓康震的開場白引得現場掌聲不斷。

本次論壇上,康震演講的題目是《古代詩歌的家國情懷》。他指著大屏幕說:“這幾個字一放大就很有氣場,本來只是幾個簡單的漢字,但是我們在技術上給它做處理,在科技上給它做加強,它就立刻能夠綻放出超出字面本身的光芒。我們對於黃帝和黃帝文化的這種追尋、仰慕和歷代的傳承,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加強、放大、增強黃帝及其黃帝文化的一個過程。”

康震認為,千百年來,須臾不能離開炎黃,不能離開黃帝,因為只有這樣一個文化的偶像、文化的領袖和文化的象徵,能夠凝聚全天下中華兒女,使我們秉持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信念,只有這樣一個象徵和偶像能夠把我們聚合在一起。

“屈原、司馬遷、曹孟德等也都是炎黃子孫,黃帝的後代,他們對中華民族的貢獻,也正是我們的軒轅黃帝、人文初祖所期待所盼望的。”康震說,今天與大家分享自己讀書的體會,也是想跟大家一起重新緬懷人文初祖,緬懷我們的軒轅黃帝,從而能夠更好地把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把我們的文化自信進一步增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多更大貢獻。

汪榮祖:

炎黃文化是傳統文化的根脈和源頭

滿頭銀髮,精神矍鑠的臺灣師範大學客座教授,中國著名近代史學家汪榮祖以《從王道到強國之路》為題,從史學入手講述王道精神延續,圍繞王道強國發表真知灼見。

汪榮祖認為,王道精神與西方國家所崇尚的霸權是針鋒相對的,中國的王道淵源可追溯到人文始祖黃帝時代,炎黃文化是中國遠古思想文化的集中代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和源頭,內涵豐富,影響深遠。汪榮祖說,“一帶一路”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羅來軍:

中國的強國之路內涵很多

“一起探討中國的強國之路,也就是改革開放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點不僅僅具有中國的意義,也具有世界意義。在歷史的節點上,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確確實實地走出了一條強國之路。”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中國方案研究院執行院長羅來軍圍繞“改革開放——中國的強國之路”這一主題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演講。

羅來軍說,強國之路內涵很多,中國是製造業世界第一大國、貨物貿易世界第一大國、外匯儲備世界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商品的消費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國,在外資流入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國。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我們能夠建設出世界級的強國,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去探討、去審視。探討與審視的重要目的就是怎麼迎接更輝煌的未來。

名家雲集縱論黃帝文化 凝聚同心共築強國之路

名家云集纵论黄帝文化 凝聚同心共筑强国之路

羅伯特

名家云集纵论黄帝文化 凝聚同心共筑强国之路

湯惠生

名家云集纵论黄帝文化 凝聚同心共筑强国之路

羅伯特、湯惠生:

河南巖畫研究 已走在全國前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遺址遺蹟理事會巖畫委員會國家協調員、國際巖畫組織聯合會召集人羅伯特和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教授、國際巖畫斷代中心主任湯惠生作為走上論壇的第一組互訪嘉賓,圍繞“具茨山岩畫斷代”主題帶來了一場古老的“文化大餐”。

巖畫,就是刻鑿在岩石上各種各樣的圖案,是一種珍貴古老的人類文化遺存。本世紀初,具茨山發現了大量的巖畫,自2014年開始,羅伯特和湯惠生便分別為科學研究和人文研究兩部分展開了合作。

專注於科學研究的羅伯特,在拋出了一組又一組巖畫斷代的專業數據後說:“中國有大量的標有年代的石碑石刻,對微腐蝕斷代法的運用就多了一份精確的保障。特別是河南地區,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說在巖畫研究上,河南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2014年大規模系統的採用微腐蝕測年法對中原的凹穴巖畫進行測年,因為凹穴巖畫在具茨山,而具茨山被大家認為與黃帝有著密切關係,那凹穴有沒有可能是黃帝的遺蹟呢?測年就是對具茨山凹穴巖畫,包括整個中原地區的凹穴巖畫進行研究的第一步。

“在我們國家,通天思想一直是古代文明基石。在古代我們看得出來,在黃帝時期每個人都可以通天。”怎麼通?湯惠生解釋說,刻制凹穴巖畫一定是通天的手段之一。

相較於羅伯特數字化的科學研究,湯惠生認為巖畫的人文研究對於黃帝文化則更為重要。“我們主要解決把巖畫置於當地人文與歷史語境中進行解讀,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說的讓文物活起來。”黃帝是中央之帝,可以推測,中原地區凹穴文化發現,為我們探索整個華夏文明提供了資料。

周 濤:

弘揚傳承黃帝文化 是炎黃子孫的責任義務

熟悉的笑容,端莊的颱風,精緻的妝容,全國青聯常委、中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連續16年主持央視春晚綜藝節目的著名主持人周濤一出場,便贏得現場觀眾的熱切回應。

“清明節是中國人緬懷先輩、祭祀祖先的日子,今年黃帝文化國際論壇恰逢在清明假期舉辦,冥冥中就有一份深意,讓我們回顧過去,回顧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同時展望未來,展望未來中華民族的文化將往何處去。”周濤說。

“新鄭是一塊非常古老的土地,軒轅黃帝就出生在這裡,並在這塊土地上縱橫捭闔統一華夏部族,創始中華文明。”說起黃帝文化的發源地,周濤瞭然於胸。

在周濤看來,新鄭也是一個嶄新的城市,名字裡就帶有一個“新”字。作為一個嶄新的城市,新鄭在今天有了更好的發展,不管是綜合實力、財稅收入、綜合排名,在全國百強縣當中都持續攀升,這是一個新舊交融又充滿盎然生機的城市。

“在這樣一個城市,始終在關照著、在回望著我們中華民族燦爛的過去的文明,我想這正是新鄭能夠持續有生命力、有發展前景的一個原始點。”周濤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當中提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周濤說:“這裡所說的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就是從黃帝統一華夏部落、奠定中華、肇造文明開始的。可以說黃帝文化是我們中華文化的起點,是核心文化,弘揚和傳承好黃帝文化,是每一位炎黃子孫的義務,更是責任。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黃帝國際文化論壇的第十三屆,是一個嶄新的輪迴、嶄新的開始,希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本屆論壇能夠帶給大家更多嶄新的知識、嶄新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