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平度被青岛其它地方远远甩在后面?

平凡的心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平度人,但却没在家乡买房就业。

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平度虽然地理位置优越,处于胶东半岛的中心位置,但是离青烟潍较远,青岛烟台虽然实力较强,但是毕竟辐射半径有限,重要资源还是优先给市内和近郊地区。

平度地广物博,基础雄厚,但是结构比较单一,是山东乃至全国的农业大县,旅游资源虽然也较多,但是离市区都较远,交通不便,没法充分利用起来。以前乃至现在很多城市都是“靠海吃海,靠山吃山”发展,平度西北角虽然能望海,但是却不靠海,没法发展海洋经济,这就简接说明为什么青岛经济中心会西移而不是北移,西海岸新区在港口资源方面吊打青岛其他区市;平度虽然有大泽山等著名名山,但是远离市区,没法像崂山那样充分利用。

不过平度房价上涨迅猛,虽然平度近期有那么几个大项目落户,但是相比青岛近郊根本就不算什么,平度外地人较少,主要消费群体还是本地人,高房价真是坑苦了平度人。现在人口流动趋势还是乡村进中小城市,中小城市进大城市。平度人在市内乃至城阳,黄岛,胶州买房就业的并不在少数,近几年,在胶南和即墨的也越来越多!

最后,还是希望平度市发展会越来越好!


青岛蜗牛


先说我作为一个平度人对此的看法:

第一、平度火车站修了四年,连个公交都没通。

第二、公交冬天4:30基本没有了,出个门根本不方便

第三、平度刚开几个大商场还是周六周天,一到傍晚就没什么人气,好像消费拉动不起来,加上人少

第四、平度房价挺高均价七八千了,

第五、我家附近十年前就说拆迁,批文说拨款了,现在还没动静。这个暂且不提。感觉除了市中心。平度周边没啥变化。

第六、工资工资2000出头,消费水平也不低,除非赶大集。

第七、这几年明显这天,空气质量差很多,明显是空气污染。

最基本的出行,最基本的工资保障,最基本的生活环境,都达不到小众质量,怎么能快速发展。


小帅帅15606


平度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1、教育是一个地区牛不牛的最高指标,这一块发展这么多年,感觉还是在原地踏步,丝毫没有前瞻性和意识感,基本就是在吃老本,就没有主动性把教育进一步升级,平度基础教育算是一绝了,周边出名的很,每年借读生有多少就知道了,早几年其他地方根本没得比,我就说一中和九中,当年奥班可是叱咤风云的,影响力甚大,就算是现在竞争多了,依然是厉害的很,那么教育是我们的优势,就没有可能做大做强吗,优势都做不起来,何谈其它?

2、平度每年输出人才这么多,人都去哪儿了啊,实不相瞒,好不容易回去个高学历知识分子干部,都恨不得抓紧再考试,考到青岛或者济南去,这是什么情况,故乡都留不下人还是根本就没有土壤,无法成长啊?

3、早些年大家应该知道,海边(具体地方不说了,得罪人)地方的女孩都是喜欢往平度嫁的,为什么,因为平度肥啊,起码在生活上是高于周边的啊,农业厉害啊,现在呢,你问问还有那种嫁人就嫁平度郎的吗,这是个什么情况,农将不农也?

4、产业产业产业,不都说地区要发展,主要看产业吗,高级领导研究产业,一般领导研究经济,我们研究成果在哪里啊,商场有,人没有,房子有,钱没有,就连公交车4:30都没有了,那肯定没有企业上班的了,这么休闲的地方还要说什么呢

人才才是地区发展的根本,不能只输出而无法留下了,没有人才的地方是荒凉的,祝愿平度会越来越好!!!


一千七百二


首先,不要怪平度发展的慢,平度有点能耐的大多都去青岛黄岛了。而且国家政策就没向平度倾斜,平度只是个农业县级市,平度确实是青岛的后花园,农业嘛,污染小,但是随着地铁的开通,机场的建设,农大的建成,临空北区的建设,平度特别是平南板块将有质的发展。其实现在青岛的政策已经开始向平度倾斜点了,不然农大也不会去平度,纵观所有新区的发展起初都是大学先行,所以要对平度抱有信心,但愿平度还是后花园,真正的后花园,污染企业别引进,这样就是老百姓的福祉。对此老乡们怎么看?


醉鱼575


平度,一直说是青岛的后花园,这注定平度的位置特别尴尬。

我们以杭州为例:杭州原来也一直是上海的后花园,但当年杭州的这个定位也未尝不可,当年在高铁不通,动车都没有的年代,杭州因为有天下闻名的西湖,所以上海人,特别是一些比较富裕的,会驾车四五个小时到杭州度一个很休闲的周末。现在高铁开通这种现象更加常见。但杭州自从G20展会之后,更加不甘于当上海的小弟弟。

但平度呢?说是青岛的后花园,但青岛的旅游资源远远超过平度,而且加上交通问题,导致青岛的辐射力对平度而言,尤为不足。甩在后面就非常正常了。


天问观世界


一个地区是否能有所发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化大分工下的地理优势。2、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和市场主导的共同意识 3、积极开明的党政干部队伍(义乌与白沟)4、政治经济模式下的政策优势(特区、省管县等)。

逐条来看。


1、社会化大分工下的地理优势。

以漕运为例:比如淮安,淮安曾经是南北水运枢纽,东西交通的桥梁。当时,千万艘粮船衔尾而至淮安由末口入淮北上。粮船卸载之后,再从河下装满盐运往南方各地。南粮北调、北盐南运都要途经淮安,使淮安成为漕运、盐运集散地,客观上形成了在漕运史上的特殊地位。历史上曾主管全国漕运的惟一机构——总督漕运部院也设于淮安,部院机构庞大,文官武将及各种官兵达270多人;下辖储仓、造船厂、卫漕兵厂等,共约20000多人。淮安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淮安的繁荣,特别是商业十分发达。千万艘粮船的船工水手、漕运官兵在此停留,南来北往的商人在此进行货物交易,旅客也在此盘桓,更加之在这里设常盈仓两处、常平仓两处、预备仓三处、庄仓五处……更大大提高了淮安的商品需求量,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漕运开始于春秋,发展于秦汉,昌盛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清沿袭明后期漕政多弊未改,直至乾隆中末期,政治腐败,导致漕政迅速败落。加之道光年间,运河淤塞,漕政弊坏。漕运迅速败坏。道光初年,漕运处于瘫痪状态,清朝政府不得不改办海运;再次雇商海运漕粮,漕运派反对仍用运河漕运,后又用海运,运道千疮百孔,漕路日趋衰败,最后全线断航。漕运既停,因征运漕粮而设置的衙门、卫所等机构也逐渐革除。淮安虽然如今迅速发展,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的立体格局,战略地位终究比原来是降了很多。

地理大发现、全球一体化,奠定了海运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城市以港而兴。随着时代发展陆路交通系统的公路、铁路等对地理优势进行了再次补充,奠定了城市崛起的地理基础,如最近几年崛起的中部城市群。

2、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和市场主导的共同意识。


“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敢于挑战体制束缚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这些特质是北方人所少有的。北方人离权力中心较近,收其影响深远,南方市场经济发达,大家对市场有普遍的共同意识。销售到底是找“市场”还是“市长”?北方人和南方人在策略的选择上可能就有所不同,企业形态和结果自然也不同。

以褚橙为例。2001年,73岁已年逾古稀的褚时健选择从零开始(自有资金120万元,还有从以前的下属、朋友那里借来的钱,他开始投资农业种植),与妻子马静芬承包了云南玉溪哀牢山开始种橙,他独具慧眼,是最早在国内水果养殖上实行大规模、工业化种植的人之一,创业之初就决定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经营自己的农产品基地。褚老和夫人马静芬一路坚持,用超过常人的意志力和执行力,从最早种出来的橙子扔都没处扔,到10余年后,使褚橙年产10000吨,利润超过6000万元。

73岁,举债,创业,这几个词的组合在北方鲜有耳闻。


3、积极开明的党政干部队伍。在国内政经模式下,党政干部对当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甚至一定程度决定了当地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

“南义乌北白沟”曾是改革开放之初小商品两大集散地。开放之初商品短缺,随着开放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由这两个集散地铺向全国,扰乱了市场,国家相关部门开始追查。关键来了,义乌的党政干部顺势而为,敢于担责,联系外援,帮助企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从源头上帮助企业走出劣质、仿制的困境。这样的事情,在北方基本是查封商品、落实责任、倒查问题。

这也就是现在义乌小商品全国各地竞相开花,白沟小商品发展的窗口期错过了!

当然,就干部队伍来说,南方有南方的优势,北方有北方的优点(政治意识强),关键在于要怎么用,用到什么地方。

4、政治经济下的政策优势。

深圳最典型的就不说了,说说浙江省管县的管理体制(财税、干部),当然这个模式现在还是有争论。顺势而为找到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才是硬道理。

浙江一直以来就是鼓励县域经济的先锋,市管县模式下行政管理运转不够高效,中央和省都已完全下放的审批权限却被市里截留,处在经济建设第一线的县域权力渐小,责任重大,责权利不对。在一个市县争利严重,影响县域经济发展。

浙江开省管县的先河,采取省管县(财税、干部)加上强县扩权都是为了给县域经济松绑,这一模式对浙江县域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由此在90年代和2000年初期成效显著。萧山、余杭、慈溪、余姚、柯桥、绍兴县等地都通过县域经济较好的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点。

这个模式由于在行政事务与财税、干部管理上的不同体系,难免有掣肘之感,县级党政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治理能力?是否有充足的财力保障?都给这个制度划上一个问号。但就浙江来说根据情况适时调整“省管县”体制,对浙江区域中心城市、县城与强镇的和谐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下一步如何理顺,还要根据情况具体对待,最主要党政干部根据情况及时自我调整,这才是做好真的内功。

有人说还有人口因素,在我看来人口是流动的,应该包含在社会化大分工下的地理优势这个考量因素中。

自己考虑的几条因素,不同意见欢迎评论。

具体到平度市,对着这几个因素对标即墨、胶州、黄岛自己看看就明白了。


白开水煮饭


平度处于交通的洼地,南线是威海海阳青岛日照,不经过平度。北线沿龙口莱州去东营,只有中间去潍坊的潍莱高速,车流量明显不足。

从到各繁华城市距离上,也挺尴尬。不靠近沿海,做海运仓储有点远。空运也没有任何优势。所以做物流不占优势。做企业加工,又受农耕地保护的限制了规模。

要发展必须背靠青岛,成为青岛的粮食和蔬菜基地(由政府牵头,为各大企事业单位,直供菜肉禽蛋,拉动平度经济),再就是旅游和养老。

我正在眼看着农村的衰落,城乡差别的日益增大,农村逐渐失去了吸引力,青年大批流失,房子不能翻新改造。我自己都很少回去了,有了人,就有消费,就能拉动经济。


天心明月11


我是平度南村镇的,在平度最南边,是平度胶州交界处那里,胶州好几年前公交就实现村村通了,而平度现在还不行,去胶州坐公交花两块 ,去平度要到镇上要坐大巴多少钱我不知道我也没坐过,平度和胶州差距就很大,和黄岛什么的更没法比


南山丹岭养生谷


我来说说,首先我是青岛土著,我老婆老家是平度的,所以有那么几次去过平复,给我的印象就是我小时候九几年的市南区,别的感觉不是很大,就是觉得最直接的原因是当地政府不给力,就是这么直接,见谅。


侯爸爸159051560


我作为一个平度女婿只有很少的发言权

不过这几年,也有少许感慨……

罗列一下几点

一 平度作为县级市确实地域挺大

二 平度的房价高的的离谱,而且基本上入住率太少

三 老一套的旧观念还很深厚

四 企业较少带动发展经济动力有限

五 我老丈人家旧店,以属于单独的乡镇 (祝沟),去趟城里交通不便,离城70多里路!而且乡镇基本无企业,经济收入几乎都是地里……

到现在说话都有点难理解,ganzhi(赶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