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位院士、10多位大師,西南交大土木學院竟然這麼強!

從19世紀末,北洋官鐵路局創辦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至今,西南交通大學已經走過了120多個年頭。學校以"唐山交大""唐院"之名享譽中外,毛澤東主席為學校題寫校名。

在百餘年的辦學歷史中,西南交通大學培育了30餘萬名棟樑英才。而有一個學院,更是創下了一個班走出四位院士的記錄,它就是我國近代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20多位院士、10多位大師,西南交大土木學院竟然這麼強!


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與校同歲,是建校時成立的唯一學系,也是我國高校成立最早的土木工程系。經過多次變更,1993年,土木工程學院正式成立。

120年來,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先後培養出一大批名揚海內外的學界泰斗和工程界權威。有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物候學家竺可楨、美國"預應力混凝土先生"林同炎以及汪菊潛、周惠久、張維、劉恢先、嚴愷、林秉南、林同驊、施仲衡、王夢恕、何華武等20餘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933屆土木系一個班更是培養出四位院士:嚴愷、張維、林同驊、劉恢先。

20多位院士、10多位大師,西南交大土木學院竟然這麼強!


茅以升院士


20多位院士、10多位大師,西南交大土木學院竟然這麼強!


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竺可楨院士


20多位院士、10多位大師,西南交大土木學院竟然這麼強!


林同炎院士

此外,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有眾多校友當選了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包括我國首批勘察設計大師5人:邵厚坤、劉濟源、佘畯南、王步雲、林在貫;以及王三一、曹克明、史玉新、胡惠泉、彭一剛、馬庭林、王爭鳴、徐恭義、王玉澤、劉培碩、高宗佘、王長進等後續批次全國勘察設計大師。

從二十世紀,中國人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到二十一世紀的青藏鐵路、京滬高速鐵路,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取得了十餘項中國(世界)第一。

20多位院士、10多位大師,西南交大土木學院竟然這麼強!


京張鐵路

1902年,中國自主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校友詹天佑

1927年,中國第一個現代氣象臺——中央氣象研究所氣象臺,校友竺可楨院士主持

1937年,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校友茅以升院士

1938年,世界上路線最崎嶇、地質最堅硬、地形最複雜的公路——滇緬公路,校友李溫平

1952年,新中國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校友著名鐵道工程專家藍田

1957年,中國第一座長江大橋,校友汪菊潛院士

1959年,中國第一部抗震設計規範草案,校友劉恢先院士

1969年,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1號線,校友施仲衡院士

2006年,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校友盧春房、張魯新

2011年,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青島海灣大橋,土木工程學院參與

2011年,世界速度最快,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速鐵路,校友群體重點參與

2014年,世界一次性建成線路最長、通過五大風區的高速鐵路——蘭新高速鐵路,土木工程學院參與

20多位院士、10多位大師,西南交大土木學院竟然這麼強!


青藏鐵路

90年代以來,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共獲得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實現了學校該類科技成果獎勵零的突破),2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7項),省部級各項獎勵100餘項,國內各大學會--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中國鐵道學會及中國公路學會等科技獎勵130餘項。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的佔80%,其中“長江學者” 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形成了以院士、長江、傑青為核心,核心課程責任教授為主幹,以具有國際教育背景的中青年教師為後備、主幹課程教學團隊為主體的優秀師資隊伍。

在教育部於2017年發佈的第四次學科評估結果中,土木工程學科獲評A-,位居全國第七。學院現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授予權、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橋樑與隧道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國家級重點學科培育計劃1個(岩土工程),省部級重點學科1個(結構工程),博士後流動站2個(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

從鐵道到高速公路,再到高速鐵路,從第一座大橋到第一座長江大橋、第一座跨海大橋,一代又一代"土木人"傳承弘揚"竢實揚華,自強不息"的交大精神,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以其卓越的成就、雄厚的實力,享譽中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