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可以联合曹魏偷袭荆州,刘备为何不愿联合曹魏报仇?

汪少山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搞明白荆州到底是谁的。

三国演义中经常说刘备借荆州,这是不准确的。在三国志中我们并找不到此种说法非常明确的来源,作为对抗曹操的主力刘备确实屡战屡败,但在赤壁之战中,却不是如小说中所述刘备只出动了一个诸葛亮,来了一场大火烧了曹操的船。这个情节是三国演义中抄袭了朱元璋鄱阳湖火烧陈友谅的场景,三国志中刘备同样作为主力在战斗,所以战败曹操,刘备拿的荆州无可厚非,只是孙权确实有些不甘心。

其次的问题就是孙权为什么要打荆州。

当时的三国环境下,孙刘是有联盟的,共同对抗曹操。综合国力排序是曹刘孙,但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却不是这么一回事,魏国打荆州的关羽被水淹七军,于禁带三万人投降关羽,几乎到了举国无可战之兵的地步。军事态势上,本来只是守荆州的关羽有北伐的趋势,巴蜀的刘备也从兵力调动上配合关羽牵制了长安的魏军。对于孙权来讲,三国的均势不能被打破,所以撕毁联盟条约偷袭强大的荆州关羽就成了当务之急,至于联合曹魏,只是需要他们牵制住关羽的主力罢了。这个联合的性质,更多的不是联盟,而是告知曹魏,哥们你顶住,我去他背后捅刀子。白衣渡江可以说是让孙吴政权续命的一战。

那刘备打回荆州的时候举国出征,军力确实很强大,他并不需要曹魏的合兵,而只需要北方稳定。曹魏经历了大战损失不小需要休息,同时也乐见南方乱起来,同样保持了一个中立态度坐山观虎斗。至于为什么连表面上的与曹魏联合都没有这就要说到刘备的政治主张了。他是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割据的,打的口号就是打倒国贼曹氏,与国贼势不两立。一个集团的主张是不可以轻易更改的,所以,他与北方曹魏只能形成默契而不能结盟。


朱sir看世界


因为孙权联合曹魏有共同利益基础,曹魏要守住襄樊而孙权想夺取荆州,双赢,这样才能联合。刘备是要夺回荆州,他怎么跟曹魏联合,抢回来分一半给曹魏?何况,刘备跟孙权最多就是内部矛盾,而与曹魏是敌我矛盾,一直号称曹魏篡汉,此时若与曹魏联合,他自己的合法性岂非不复存在?


孙权和曹魏联合,是在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夺取襄樊之时。此前,刘备取益州、孙权已提出要求刘备交出当年向东吴“借”的南郡。刘备不愿意,从益州赶回准备跟孙权一决雌雄。结果张鲁投降曹操,曹操拥有汉中,得陇望蜀,派张郃进取益州。刘备不得已跟孙权湘水划界,分了半个荆州给孙权,达成和解,赶回益州防守,后发动汉中之战与曹操旷日持久交战终于得到汉中。因此,孙权夺荆州之心早已有之。


而后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意图夺取襄樊,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夷,如果襄樊失守,直接威胁许昌,因此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这时候曹操的当务之急是守住襄樊,而孙权眼看刘备一方得汉中,现在又要取襄樊,如果自己再不采取行动,那就只能被边缘化了。而关羽尽出荆州守军,也给了孙权可乘之机。所以才有了曹魏和东吴一拍即合。吕蒙白衣渡江夺江陵,关羽腹背受敌又被徐晃率领的援军击败,败走麦城被擒杀死,荆州尽失。所以,这是曹魏和东吴双赢合作的结果,双方都有利可图,才能完成合作。


而再看刘备什么时候伐东吴的。那是在曹丕称帝以后,刘备称帝的合法性来源于曹丕篡汉,所以自己号称汉室正统继承人称帝。如果跟曹丕合作,所谓“汉贼不两立”,岂不是自己打脸?他即位的合法性岂不是荡然无存?

再说,就算刘备想跟曹魏合作,曹魏凭什么跟你合作?刘备的目的是夺回荆州,而不是灭掉东吴。因为如果东吴不在了,凭他自己的实力完全无法和曹魏抗衡,最后肯定也被吃掉啊。那目的就是荆州,你还跟曹魏合作,难道分一半荆州给曹魏?你图什么?曹魏也不可能跟你合作。曹丕的如意算盘,是刘备和孙权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然后自己渔翁得利。因此,夷陵之战刘备主力受损后,没有负隅顽抗跟东吴打到底,他要赶回去防止曹魏打益州的主意。东吴也见好就收,立刻回防,果然,曹丕发动了江陵之战,由于东吴主力及时回防没有得逞。双方都明白,曹魏才是他们共同的敌人,最大的心腹之患。所以,刘备怎么可能跟曹魏合作打东吴呢?


伊耆角木


让我们来看看一切的源头--荆州

  • 重要的地理位置

如果直接看图说荆州是兵家要地,平常人也许有些难以理解,但是如果玩过某些三国类型的战略游戏就容易理解的多。荆州就是属于那种一旦丢失了会使得自身变成一个进不能攻,退不能守的尴尬地步。

虽然说荆州的失去等于蜀国失去统一的希望这句话有些过于夸张,但是对于蜀国来说确实是致命一击。荆州,往西经汉水、沔水可达汉中、往北可抵达宛洛、往东顺江可达江东、往西直抵益州,简直就是完美的兵家要地,进可攻,退可守。


事实上,之所以曹魏联军攻打荆州也是因为,荆州在手可以说是刘备在江东头上悬着一把刀,从上游压制着江东地区。同时,随时都可以从中插曹魏一刀,将魏国一分为二。在很大的意义上说如果蜀国没有荆州,蜀国不单单对于吴国,对魏国也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胁。

而吴国、蜀国实力本身都不如魏国,所以三国时期有大部分时间都是吴蜀两个之间的联军与魏国抗衡。那么对于荆州单靠吴国一人未必可以攻下,自然需要魏国进行协助。

正如前面所说,魏国好不容易协助打下荆州将这个眼中钉给拔掉,怎么又会回头帮蜀国再打回来呢?

而荆州的失去导致了蜀国强烈的内部矛盾,诸葛亮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进行六次北伐攻打魏国。其实六次北伐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军令,政令的统一,减少内部矛盾一致对外。事实也证明切实有效,以极少的代价给蜀国强行续命。

至此,也就不再可能与魏国联合攻打吴国了。

-END-


棒槌讲故事


刘备自称汉室之后,以框复社稷的名义起兵,以为汉献帝已被曹操所害,才在西川称帝,力图恢复汉室。这种情况下,他是断然不会,也不能跟曹操合作。


一旦他联合曹魏,就等于承认曹魏的合法地位,等于默认他们杀害献帝(刘备以为被杀),灭亡汉朝的事实,那么,等于刘备将自己一手打造的品牌形象彻底摧毁,今后将如何面对天下臣民?手下的人一旦丧失信念,极有可能分崩离析,蜀汉不攻自破。

此外,当时三国中,曹魏地处中原核心,人口最多,实力最强。而蜀汉与蛮夷交错,人口最少,实力最弱。如果最弱的找最强的合作,将老二干掉,老三能够分得的地盘肯定不如老大,老大将变得更强,蜀汉与曹魏的差距变得更大。最后反而受制于人,甚至被曹魏携灭吴之势,顺手灭国。所以,跟曹魏合作,等于与虎谋皮,自寻死路。



反过来看,如果蜀汉能够吞并吴国,那将跟北方的曹魏形成对峙,势均力敌,或者略占上风,更有可能一统天下,恢复汉室江山。所以,刘备准备了那么久才攻打吴国,并不只是报仇这么简单,他是想趁机吞并吴国,实现大志的。


大风观澜


低级问题,他打的旗号就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本身就是针对曹魏的,如若联合曹魏,之前打的旗号岂不是,不攻自破?怎么笼络向汉人心呢?何况连最后的遮羞布都没得了,再说了,即便联合曹魏,攻打荆州,曹魏不会索要利益吗?毕竟刘备是想独吞荆州。不想让他人分得一杯羹。毕竟刘备,志在匡扶汉室,一统天下,何况从大局上看,孙权较之曹魏,孙权弱,而曹魏强,刘备的算盘,本就是想先灭东吴,而后取曹魏 ,如若先取曹魏,能不能胜还两说,就算胜了也是惨胜,元气大伤,立足未稳,此时如若东吴来犯,必定是摧古拉朽。东吴坐收渔利笑到最后了。先灭东吴,胜率还是较大的,只不过刘备战术上的失误,而错失良机,功亏一篑,如若灭了东吴,在灭曹魏就容易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