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争超过国家发展?隐藏在乾隆拒绝马戛尔尼背后的真相?

礼仪之争超过国家发展?隐藏在乾隆拒绝马戛尔尼背后的真相?

现在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正是由于乾隆在马戛尔尼访华时,没有答应英国的条件,致使中国错过中国对外开放学习的机会,间接导致了40年后鸦片战争的爆发,让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乾隆真是历史最大的最人。仿佛只要乾隆答应了英国的条件,我们就可以避免鸦片战争,还可以通过对外开放跟上世界潮流,实现中国的近代化。

礼仪之争超过国家发展?隐藏在乾隆拒绝马戛尔尼背后的真相?

那么乾隆这个历史上最大罪所犯的罪行人真是罄竹难书,可是事实当真是这样吗?马戛尔尼访华的时候是公元1793年当时乾隆已经在位58年了,这位25岁即位的乾隆皇帝此时已经是一个83岁高龄的老人了,他这一生五次普免天下钱粮,晚年自诩十全武功,对皇后富察钟情一生,同时对乌拉那拉皇后如此绝情,和香妃有一段婉转凄美的爱情。可以说乾隆是一个多面人物,我们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他,他5岁进入书房读书,这也就是20年,可以说在他登基之前一直是个学生。

礼仪之争超过国家发展?隐藏在乾隆拒绝马戛尔尼背后的真相?

他所学、所会都是中国上千年流传下来的诗书典籍,接受的治国理念也是中国上千年积累的传统治国经验,到马戛尔尼访华时他已经83岁了你能指望一个83岁老头能干什么?让一个83岁而且长期受到中国传统观念教育的老人,怎么能要求他对当时世界的新变化有所了解,并紧跟世界潮流呢?这是其一

礼仪之争超过国家发展?隐藏在乾隆拒绝马戛尔尼背后的真相?

其二,当时英国真的是来和中国做生意的吗?当时的正处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猛急需开拓市场,而当时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清朝就成了英国眼中的肥肉。英国来华的目的主要是打开中国市场赚取更大的利益,这才是英国真实的目的。

既然是做生意那么最起码应该本着互利互惠,公平合理的的原则来,那么我们来看看英国人提出的条件

1 派遣驻北京人员管理中英贸易。

2 允许英国商船至宁波、舟山及两广、天津地方收泊交易。

3 允许英国商人比照俄国之例在北京设一商馆以收贮发卖货物。

4 要求在舟山附近小海岛修建设施,作存货及商人居住。

5 允许选择广州城附近一处地方作英商居留地,并允许澳门英商自由出入广东。

6 允许英国商船出入广州与澳门水道并能减免货物课税。

7 允许英人传教至次年。

礼仪之争超过国家发展?隐藏在乾隆拒绝马戛尔尼背后的真相?

条约中的4、5、6条明显带有不平等性,带有侵略性质,乾隆如果连这样的条约也答应的话他才是真正的老糊涂了。表面上两国是因为礼节而争论,实际上是为了国家的尊严和国体进行争论。当时觐见乾隆的不只是马戛尔尼一个团队,为什么其他国家都能按照中国的礼节来行礼,马戛尔尼就不行?中国有句古话客随主便,难道你到别人家做客还依然要显出你在家时的丑态?更何况你是有求于人。就好比你去参加宴会,其他人都是西装革履,只有你是跨栏背心加拖鞋,结果你反倒说主人不让你参加宴会,是侮辱你?法国皇帝拿破仑曾经评价马戛尔尼访华,他认为马戛尔尼作为一个外交使者在乾隆面前要求乾隆他所提出的礼仪条件,本身就是不合适的,如果觐见女王的礼仪是亲吻女王的屁股,难道马戛尔尼还要亲吻乾隆的屁股吗?

礼仪之争超过国家发展?隐藏在乾隆拒绝马戛尔尼背后的真相?

所以乾隆的作为在小编看来没一点过分之处,反倒应该点赞。英国牛津大学博士沈艾娣说,乾隆对英使的首次访华,感受到的是英国对清朝的威胁,乾隆认为军事防御迫在眉睫,而非盲目自大,对于外交礼仪斤斤计较。乾隆故意找理由,用这样一封信回绝英使的各种对其有利的要求,希望对方赶紧走。同时,乾隆也担心他这封回信会触怒英国,导致对方开战,于是紧急部署沿边防御。她提及美国历史学者马世嘉的著作《从边疆政策到外交政策:印度问题与清代中国地缘政治的转变》,该书表明,在马戛尔尼到访中国的同时,清朝逮捕了一个廓尔喀族间谍,从他那儿了解到,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印度孟加拉邦的统治权,乾隆意识到英国对喜马拉雅山外造成的威胁。而且从乾隆对马戛尔尼的态度来看直到发生礼仪之争以前,乾隆对马戛尔尼使团的态度一直是礼敬有加的,命令地方官沿途照顾,他们向我们的船上,送上,鸡、鸭、猪、水果、蔬菜等食物,还为我们找了一名厨师和向导,马戛尔尼日记说。

礼仪之争超过国家发展?隐藏在乾隆拒绝马戛尔尼背后的真相?

清朝的衰落乾隆是要付一部分责任,但更多责任应该由年富力强的嘉庆来负,乾隆已经做了他能做的,还能指望一个83岁的老人做什么?嘉庆即位是年富力强是他没有对国家进行改革造成了国家的没落。

综上所述即使乾隆答应了英国人的要求,英国一样会向中国输出鸦片,而且会更加便利,等等清朝彻底被鸦片荼毒,鸦片战争依然会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最好的例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