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癌症过度治疗?

青青养生堂


癌症过度治疗在临床上确实是存在的,而且不是个例,这其中有医生的原因,治疗前对病人整体评估不足;也有病患方面的原因,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不少病人和家属病急乱投医。

去年曾收治一个肺鳞癌晚期病人,病人经历了漫长的放疗和化疗过程,后疾病进展出现呼吸衰竭,病人肺功能和营养状况都极差,可以说已经是终末期了,但家属仍然不能接受现实,在外院自行购买了安罗替尼并给病人吃,劝说也无用,结果病人吃了3天药就去世了。病情到这个时候还给病人吃靶向药物,明显就是过度治疗了。其实有时候家属需要理性理智一点,要坦然接受现实,当疾病发展到无法控制,病人极度虚弱的时候,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和点滴的温暖,而不是找什么药试图去扭转疾病发展。

最近听说老家有个远方亲戚去世了,还蛮惊讶的,因为年前还看到他说确诊食管癌准备去开刀,当时精神状态很好,说话中气十足的,没想到这么快就走了。看了一下他的出院记录,得知手术前CT上就显示除了食管癌,肺部有磨玻璃结节,怀疑早期肺癌,于是手术时一并切除了,术后病理提示肺部为转移灶。术后一个半月做PET-CT发现不仅肝脏多个转移灶,纵膈和腹腔也有多发淋巴结转移。又过了半月准备在肿瘤科化疗的时候查胸部CT发现肺部两个空洞,考虑是结核所致,后来肺功能逐渐下降出现呼吸衰竭。这个病人如果当初不选择手术,可能生存期不会这么短,手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创伤,术后身体整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低下,身体基础较好的人一般经过一个月的调养能够恢复,而如果本身身体状况很差,病情又比较晚的话,手术有时候会雪上加霜,肿瘤不仅爆发式生长,还会引起其他感染性疾病出现,比如这个病人在免疫力极度低下的时候结核出现活动引发空洞出现。

“过度治疗”的根本原因是错误观念误导,是“以病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要知道癌症是个全身性疾病,并不是切除了就没事了,也不是用超大剂量化疗和放疗,癌细胞就全部杀死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治疗方式对癌症病人来说是不利的,所以现在的治疗理念是强调规范化的个体化治疗。手术也好、化疗放疗也好,都是双刃剑,使用前需要严格的评估,预测利弊。家属有时候也不能急躁,不要总想着要医生用尽一切办法把体内的坏细胞赶尽杀绝,要知道任何一种治疗都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时候治疗温和一点,步子迈小一点,对病人的体质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更有益处。对于晚期癌症的治疗,除了设法延长病人的生命以外,更要关注病人的生存质量,这应该是治疗肿瘤的宗旨之一。

如今随着体检的普及,很多人发现有肺部小结节和甲状腺结节,尤其是肺部小结节,门诊咨询的肺结节病人问的最多的就是,这是不是肺癌,要不要切除,要知道肺部小结节以良性居多,没有任何证据高度怀疑是恶性之前,不要随意动刀,定期复查随访是关键。不然,白挨一刀,不仅身体受了创伤,而且以后肺功能也会受影响。

癌症过度治疗不仅浪费医疗资源,也会让病人背负沉重经济负担,最后人财两空。所以作为医生要摈弃生命不息,化疗不止的落后理念,作为家属和病人有时候要更坦然的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要病急乱投医。


胡洋


【 编号WD584】

癌症治疗是极其复杂的,需要综合癌种、组织分级、分期、年龄、体力以及经济能力等等各种因素,一个合理的治疗既不能治疗不够也不要过度治疗。治疗不够、或者放弃治疗是令人惋惜的,但是过度治疗也是痛心的,不是大家所说的“尽心了、心安了就好”,而有可能让病人遭罪、生存时间并没有延长!

许多癌症我们认识还不是完全清楚,难以精准治疗,其中就有可能出现过度治疗。大多数常见癌症早期、Ⅰ期手术之后是不推荐辅助放化疗的,但是有20-30%的病人会在5年之内出现复发、转移,如果能预知哪些人群会复发,术后给予辅助治疗,可能效果要好一点吧。基于这种想法,有早期患者在术后会做辅助化疗以巩固疗效,但是这样有70-80%的患者就过度治疗了,基于循证医学是不推荐这样做的。

非小细胞肺癌ⅠB期,我们国家医学专家不建议术后辅助化疗,但是国外医学建议ⅠB期具有高危因素,比如肿瘤脉管浸润、低分化、年龄小于45岁、淋巴结检出数目少等,是考虑术后化疗的,许多医院也都按“考虑”化疗,这样就有可能过度治疗。这种情况还见于乳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

癌症晚期过度治疗说的要多一些,尤其手术。许多人术后(非抢救、姑息性手术)仅仅两三个月的生存期,应该就是被过度手术了。一些恶性度很高的肿瘤,比如胆囊癌、胰腺癌、小细胞肺癌手术应该慎之又慎。许多癌症晚期、Ⅳ期没有危及生命、或者没有非手术不能缓解的症状时是不要手术的。有胃癌患者锁骨上淋巴转移成团块状,病人未出现梗阻、穿孔等,体力也还算好,手术后被告知腹腔内这转移、那转移……



①不要“急”。病人、家人急迫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癌症治疗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也许可能有几个方案,某些方案医生也不能判断优劣。需要全面检查评估,尽可能精确了解目前病情、治疗方法、效果以及大概花费,“知己知彼”么。有一些手术适应症不是很明确,尤其是癌症手术,很有可能被手术,尽可能地少一些“开关”手术。

②多同主诊医生沟通,信任很重要。一个医生经过医学院校上学、工作后进修、学习,才得以胜任某些医学领域工作,专业技术应该不容质疑吧?医生去医院工作,不会和病人、家人争执某些医学问题,一些质疑可能造成治疗不够,也可能过度医疗,尤其是过度检查。

③必要时寻求第二诊疗方案。就是找其他医生、医院再看看,这是技术性的事情,不是不信任主诊医生,一个好的医生是不反对、抵制这样做的,甚至希望这样做,需要治疗的是疾病,不是谁的“面子”。癌症治疗提倡多学科协作MDT,也就是尽可能地多一些医生的意见。

癌症治疗某种意义上讲是需要群策群力,需要病人、家人、医生以及其他相关的人一起去努力,共同抗击疾病,期望有一个好的结果。我是 ,感谢您的阅读!


刘永毅医生


癌症的患者,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都是存在的,过度治疗会导致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大家都知道,无论是手术,放疗还是化疗,对身体都会有一些损害的,如果不需要接受治疗的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就是过度治疗,不仅对患者的身体有害处,还会增加患者的费用。所以,患者不能接受过度的治疗。如何避免过度治疗呢,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每一种癌症都有与之对应的临床指南,最权威的是美国NCCN癌症治疗指南,还有欧洲的癌症诊疗指南。美国和欧洲的患者,体质与国人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国内也有专门的癌症诊疗指南。指南规定了癌症的诊断,分期,治疗和复查原则,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也就知道了。

但是,指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不断有新的治疗方法,新的临床数据涌现,所以,临床指南每年都在更新。所以,医生们也要时刻学习,与时俱进,按照临床指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临床指南是死的,人是活的,患者不可能按照书本或者指南来生病,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例如患者的体力情况,既往治疗情况,既往有没有心肺疾病,合并症,既往手术史等等。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条件,承受能力等等。

临床指南是我们的指导纲要,一个好的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恰当的治疗手段。

现在的治疗方案,是根据群体数据制定的,例如某一种化疗方案,有1000名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化疗组500例,不化疗组500例,化疗组的生存率比没有化疗组绝对值提高了5%,差别达到了统计学意义。那么,根据这个临床数据,化疗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所有的患者都要接受化疗,这些意见会写入指南。然而,实际上,在这500例化疗的患者当中,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化疗中获益,可能有100例甚至更多的患者,尽管接受了化疗,但是生存期并没有延长,那么这部分患者就是过度治疗了。

现阶段,我们还无法精准的预测,到底哪些患者对化疗敏感,哪些患者对化疗不敏感。在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基因检测,寻找对化疗敏感的基因,预测哪些患者接受化疗可以获益,哪些患者不能获益,做到真正的精准化治疗。


普外科曾医生


很多患者可能听说过过度治疗,但对其认识却不多。过度治疗,就是超出患者疾病的治疗需求。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过度治疗很普遍。哪些行为是过度治疗,又有哪些表现呢?

1、过度手术:医生盲目追求手术大和广,鼓励多切除周围正常组织,手术范围越来越大,

或者是根本不需要进行手术的前提下为了稳妥和保险而选择一刀切,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治疗与后期的康复。

临床上,有宫颈上皮内瘤患者和有生育需求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本可以选择宫颈广泛切除,却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追求近期疗效提高疗效和生存期的延长,子宫全部切除,有的甚至切除了双侧卵巢。

2、加大放化疗剂量:有患者和医生担心放化疗不起作用,想通过增加放化疗剂量或者延长放化疗周期来延长生存期,但放化疗是把双刃剑,过度放化疗可能还会加速病情恶化,甚至加速患者死亡。研究发现,增加放化疗剂量不一定可以改善生存率,但会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严重的话还会影响患者后期生存质量。

癌症患者可以结合禾存有机硒。近年来,对硒预防和治疗癌症的作用及抗癌作用机理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些结果表明硒在降低人类癌症,特别是在胃肠道、肝脏和呼吸系统癌症发病率方面可能有着重要作用,补硒能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在癌症高发区采用硒干预也获得了良好的防癌效果。

3、盲目服药:盲目使用药理还未证实、药效尚未了解的治疗手段,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恨不得将所有道听途说的方法全都尝试一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得不偿失。

1、学习癌症相关知识:确诊癌症后,家长和患者要积极学习癌症相关知识,了解病因、治疗方案、护理方案、预后等。

2、积极和医生沟通:主治医生对患者病情最为了解,多和医生沟通,治疗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要积极咨询,将疑虑和医生说出来,听取医生的解答和建议。多和病友沟通,交流治疗心得。

3、保持理性:治疗时要相信科学,寻找正规治疗方案,在医生提出治疗建议后,患者和家属在选择治疗方案上,不要盲从和迷信,科学考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青青养生堂


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回看几十年前,可以说“癌症过度治疗”在医学界曾经几乎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这是由于早期人们对于癌症的认识水平比较局限,能够选择的治疗手段也较为有限,因此难免会出现“尽可能加大治疗力度=改善预后”这样的误区。


不过随着医学的进步,对于癌症的治疗一方面在遵循指南的基础上日益走向精准化、个体化,另一方面也逐渐走出了“只求生存时间不问生活质量”的误区。以乳腺癌为例:在手术方面,从最初Halsted提出的根治术,到改良根治术,再到目前对于部分患者行保乳+放疗,趋势是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把手术“越做越小”;在非手术治疗方面,从最初的大剂量化疗+放疗,到后来的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以及近期大热的免疫治疗,大的趋势也是要尽可能选择适合个体的手段来尽可能减少副作用。


以上是单纯从治疗角度出发所说。还有另一个方面是要考虑患者和家属的个人意愿。比如在临床上有些患者被确诊属于癌症终末期,原则上再进行任何治疗都很可能难以获益。但患者和家属一时间难以接受,不甘心放弃。这时医生就会面临一个是否要“过度治疗”的难题了。


(图片来自网络)

李岩祺


癌症是可怕的,尤其是晚期癌症。随着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人们对癌症也重视起来。但遗憾的是目前癌症的治疗还没有大的突破,对于晚期癌症即使投入再多金钱也救不回一条命,因此如何避免癌症过度治疗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早期癌症,务必积极行手术治疗,越早越好。对于晚期癌症,应该视情况而定。例如现在对肺癌的研究较为透彻,药物也有很多选择,尤其是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面试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对于这类病人,建议听从医生建议规范治疗。对于有些癌症如肉瘤、肝癌和胰腺癌如果发生转移,可以选择的药物很少,又比较昂贵,关键是效果很差。建议以对症治疗为主,比如止疼和营养支持。我觉得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应该优先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量力而行。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三个要点:一个理论逻辑,一个自我判断,一个个人自信。

一,理论逻辑要点

现有任何治疗手段,都不能灭杀干净癌细胞。尤其不能清除癌干细胞。

这是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的真理。

手术切除,不能彻底清除循环系统的癌细胞。放疗化疗也不能100%灭杀机体中的癌细胞。

而剩余癌细胞,就是转移复发的种子!

癌症的治愈,不是依赖于癌细胞灭杀如何,而是决定于机体活力免疫力良好与否,以及致癌伤害清除与否。

这也是临床实践证明的真理!

这样的话,癌细胞总会存在,逆转与癌细胞存在与否无关。——这就是我们不必纠结于要实行多么强大的剂量放疗化疗的根据,更是我们坚决杜绝过度治疗,破坏机体活力的根据。

二,自我判断是否过度的标准

1,从开始治疗,到任何阶段,个体感觉不能体力精力日益下降,走向崩坏。

2,胃口食欲要有基本正常,不能丧失而后导致情志低落。

3,应当始终能够应付工作生活事务,不能经过治疗失去基本生活能力。

这是最起码的标准。比这个再严重一点,就是严重的过度治疗。那不但毫无意义,而且必定导致癌症反扑进展。

化疗会加速转移,化疗减半不会影响寿命。这都是英美最新研究结论。这由不得我们不信!

三,你要时刻确信,癌症的逆转完全依靠的是机体活力免疫力良好

这个是以心态良好、心理平衡为基础,以个人饮食起居正常、工作生活正常为保证的身体机能状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癌症,任何阶段,都有逆转的可能。

所有抗癌成功的例证,都是这个经验。这更由不得我们不信!

逆转癌症:避免过度治疗,然后机体活力四射,基本都能实现。

回答如上。


春雷滚滚2


在美国,癌症就是慢性病,因为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祈祷][祈祷][祈祷] 而在中国,癌症就是绝症… 因为五年生存率才30%,不仅远远达不到美国的水平,还远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为什么科技高速发展30年后5年生存率还在原地踏步走? 这是为什么?是中国人讳病忌医吗?是中国人舍不得花钱吗?是当今中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不够吗?! 请看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组数据: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是可以长期带瘤生存的; 再看中国医疗界公认的一组数据:在中国,有1/3的癌症病人是吓死的,1/3的癌症患者是被治死的,只有1/3的癌症患者是因病死亡。 如此便是这样一个 结果:中国式的癌症观念及中国式的过度医疗是导致中国癌症患者死亡的祸首。

请参见一一《我的重生手记》,作者:人民日报著名记者 畅销书作家 凌志军



手机用户62442284914


癌症是原有的不科学生活方式造成的,一旦确诊,必须通过手术进行摘除,但除早期外,晚期扩散多器官患者除了沉重心理负担外,是否再次甚至多次手术已成为许多患者和患属的选项,再加上多次放化疗对身体免疫系统的摧残,生活质量己无从谈起,许多家庭也因为巨额的医疗费用而债台高筑,动搖的是一家人的今后生活基础。人其实必有一死,其生存质量才是重点,许多后期癌症患者己是生不如死,大可不必在西医手术+化疗+放疗中绝望,完全可以尝试副作用小的中药+艾炙+心态+营养+运动的方式,我听说过有旅游和积极融入田园生活而自愈的病人,未有听说过度治疗而荃愈的癌症患者,至于一面倒的过度医疗,是因为患者+患属+医院三者相互绑架在一起造成的,患者求生欲望强,情有可原,患属也不愿意落下不孝不悌的名声,情有可衷,医院是皆大欢喜。现在国家医疗管理部门已发现了此类过度医疗方面的问题,今年已先后出台了若干癌症诊疗规范和禁止过度输液的条例,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人生意义和生命真谛的无知。端正心态,改变原有生活方式,积极规范尝试多门类的治疗方式,说不定上帝准备给你关上生命之门的同时,有一扇开启的窗户迎来你新生活的一线晨曦。

谢谢!


汪叔华


国家需要出台法制来约束医院医生对癌症患者负责任的医治,不能为了用药拿巨大回扣而不顾患者身体是否能承受进行强制治疗,这种医生应该三代不得从医才是,特别是肿瘤医院主任级别的多数,真不可思议,全国都要严打严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