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1 引言

古村落是我國數千年農耕文化的結晶,是我國曆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許多古老的民居、古村伴隨這種變化正在飛速地消失。距今10萬年前,現代人類生活在永州道縣的山洞之中;1萬4千年前,道縣人民成為世界上最早掌握人工栽培水稻技術的族群;1萬前,永州市零陵區出現了人工修建的石棚;堯平定三苗後,將謀反的弟弟“象”封(流放)在雙牌縣江村鎮,在上古傳說中一直以反面形象出現的象在江村執政得力,意外深得民心,象王廟從戰國開始就香火旺盛。至此一座座古村逐漸星羅棋佈地出現在了這片土地上。永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式建城於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 年),在隋朝以前稱零陵,隋朝以後,永州、零陵成為一地二名,今天的永州地區,下轄兩區九縣三個管理區,包括永州、道州兩座古城。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1 象王廟就在雙牌訪堯村對岸水面下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2 江永上甘棠村中佈滿爬山虎的漢代謝沐縣縣衙基礎

2017年起,湖南科技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和永州市科協攜手,聯合各縣區住建局、文化局、文物管理所等單位,走訪了163個建村時間在1910年之前,並至今仍保存有完整古民居的村落,考察了3762座建於1910年之前古民居或建造時間在1911-1949年的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民居,發現其中保存基本完好,尚可正常使用的有1338座;部分破損,存在安全隱患需要修繕的1480座,已經損毀,完全荒廢的944座。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3 調查江華寶鏡村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4 調查零陵張浚故居

2 發現的問題

根據實地考察,發現具體問題如下:

(1)已修繕古村存在的問題

1)規劃不科學

本市的中國傳統村落和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村落,在發展建設過程中,都得到了政府在政策和資金的重視,但是在修繕和發展過程中,對建築歷史研究專家的建議重視程度不夠,規劃不夠科學。

如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零陵幹巖頭村周家大院民居群,六座大院按北斗七星的位置排布。現在在緊貼子巖府不足5米的距離內修建了一座仿古的公共廁所,直接破壞了原有佈局。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5 零陵周家大院子巖府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6 緊貼子巖府的公廁

中國傳統村落江華寶鏡村有著三百多年的歷史,據《江華瑤族自治縣地名錄》記載,因其“村前有田峒,有一井塘水清如鏡,可食飲,又能灌田,故名寶鏡。”現在村前池塘被新建的步行道一分為二擴展為太極八卦的圖案,“寶鏡”已經不復存在。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7 寶鏡村的寶鏡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8 把寶鏡一分為二的步行道

而且很多居民認為古民居破舊難看,而且現實中存在光線不足、陰暗潮溼、房間窄小、佈局不合理等情況,不適合現代居住生活要求。為改善居住條件,相當一部分居民在原址進行改建,甚至亂搭亂建,嚴重破壞了古建築和古村落的整體性,古村落失去原有風貌。寧遠下灌村、雙牌訪堯村、雙牌塘基上村、道縣小坪村等一批古村雖然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但是居民一旦經濟寬裕,就會拆除歷史悠久的特色民居,重新蓋歐式小洋樓,傳統村落特色逐漸消失。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9 道縣小坪村門樓左右的新舊民居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10 雙牌訪堯村一角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11 逐漸被新建建築蠶食的訪堯村古建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12 雙牌塘基上村廢棄大院和新建小樓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13 被新建民居包圍的下灌村的市級文物狀元樓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14 被被新建民居包圍的下灌村的市級文物廣文橋

2)修繕不合理

由於地方財政能力有限,僅能提供最低廉的規劃費用和修繕資金。規劃費用低導致成果不完善,前期調研差,整體風貌把控不足;修繕資金缺少,即無法滿足建築材料的基本需求,也達不到建築施工技藝的要求。很多傳統建築就是在這種保護性修繕的情況下,反而喪失了特色。

寧遠路亭村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龍牌坊與王氏虛堂內部木製構件全部刷紅漆,寧遠久安背村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翰林祠、中國傳統村落江華井頭灣村民居群、零陵幹巖頭村周家大院裡都是用大量桐油將木製構件塗黑,既抹殺了木頭的歲月厚重感,又沒有將構件原有的彩色雕塑恢復。而在藍山虎溪村和雙牌訪堯村祠堂還殘留了一些原始色彩的樑架,無聲地告訴我們這種做法沒有還原原貌。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15 藍山虎溪村的原始樑架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16 修繕後的江華井頭灣村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17 修繕後的寧遠翰林祠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18 雙牌訪堯村原始樑架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19 修繕後的王氏虛堂樑架

中國傳統村落新田河山岩村、祁陽蔗塘村都是用白灰直接將馬頭牆上的吻獸和門窗邊的雕飾覆蓋,江永上甘棠作為千年古村,沿河主道路上幾座顯眼的建築外牆採取直接貼瓷磚的方式進行立面改造,完全違背了特色民居修繕原則。將建築物的特色破壞殆盡。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20.1 窗罩上的魚雕在修繕時直接被白灰覆蓋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20.2 祁陽蔗塘村被白灰覆蓋的吻獸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21.1 上甘棠村部分民居被貼上了瓷磚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21.2 上甘棠村商鋪檯面直接用水泥飾面

3)保護意識淡薄

為了保護古村落,以美麗鄉村建設帶動村落經濟發展,各縣區政府也花重金修復了一些古村。但是這些村落在政府投入之後,不但修繕了特色民居,還建設了旅遊開發的全新配套設施,但由於古村落、古民居旅遊開發還不夠充分,遊客不多,沒有給當地居民帶來太多的經濟收益,作為古民居產權所有者的居民缺乏對古民居保護的動力和開展旅遊活動的積極性,導致村落已修繕建築的維護和開發乏力。道縣小坪村在評為中國傳統村落後,村中標誌性的碉樓頂部居然長出了一棵野生大樹。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22 小坪村碉樓

除了江華的各個古村落和新田黑砠嶺村、談文溪村乾淨整潔外,其它各個中國傳統村落和擁有保護文物的古村都存在地面雞糞、牛糞沒有處理,村民家養狗會主動攻擊路人的問題。擁有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龍家大院的中國傳統村落新田黑砠嶺村是永州唯一收門票的古村,公共廁所大門緊閉,水龍頭無水。擁有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歲圓樓的中國傳統村落雙牌坦田村、寶鏡村都是遊客中心大門緊閉,公共廁所沒有水。

(2)未修繕古村存在的問題

1)村落整體衰敗

古村落空心化、衰敗是當前多數傳統村落面臨的殘酷現實。一方面,眾多古民居以磚木結構為主,歷經百年風雨,自然損毀和老化現象嚴重,火災、倒塌等安全隱患不容忽視;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現代居住條件的追求,尤其是在沒有得到政府撥款進行修繕的古村,古民居越來越多地受到現代文化的衝擊與破壞,命運堪憂。如東安縣縣現存古民居90%以上存在嚴重安全隱患,60%以上屬於危房。全市各個古村中古民居坍塌荒棄是常態。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23 祁陽火田村

2)支持資金匱乏

近年來,雖各級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越來越重視,專項經費逐年增多,但面對數量眾多的古建築群仍是杯水車薪,我市特色民居數量多、規模大,維修更加需要十分龐大的資金,而當前縣、鎮政府顯然無力全部承擔,村民和村集體更加沒有能力解決。冷水灘普利橋鎮八井村明清民居群於2011年1月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於缺少資金修繕,到目前為此都沒有進行掛牌保護。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24 雙牌坦田村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25 雙牌塘基上村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26 道縣田廣洞村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27 道縣小坪村

江永縣蘭溪瑤族鄉大興村水龍祠內保存中國南方最大的明末清初彩色壁畫,其獨樹一幟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早在2016年就獲得了國內外學術界的一致認可。然而建築至今都沒有得到修繕,主殿部分漏雨,走廊即將垮塌,由於壁畫是依附牆體存在的,一旦建築損毀,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就會永久消失。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28 江永水龍祠已經成為危房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29 水龍祠戲臺已經垮塌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30 壁畫正在逐漸剝落

生存還是毀滅?永州古村現狀調查

圖31 壁畫核心的龍

3 反思

老百姓拆掉古建築,是因為住起來不舒服。我們在做特色民居調研時,老百姓最常見的反應就是:保護有什麼用,對我有什麼好處?由於多年來的歷史原因,很多古建築中居住的人不是建築的所有者,這就導致了保護不善本身,成了無法保護的原因。背後隱藏著一個簡單的邏輯--居住在古建築裡的人,與古建築既沒有利益關係,也沒有歷史感情。

基礎設施和生活條件的現代化是現代化生活的最重要的標誌,而不在於模仿城裡人建高樓。最重要的是提供配套的給水排水、電力通信設施等,讓居民願意住在特色民居當中,積極主動維護和保護居住的古建築。

我們應當在保證古建築完整的前提下,給古建築通電力,通煤氣,通自來水,通排水管。老百姓拆掉老建築的目的就是為了過上現代生活,在老房子中一樣可以做到。

正如湖南大學柳肅教授說的:“真正的現代化是內部改造,沒有現代化的廚房、衛生間、抽水馬桶、自來水、煤氣灶、微波爐、彩電、冰箱、空調,這些我們都可以通過技術解決,可以做到一應俱全,買就是了嘛。這跟古建築有什麼關係?廚房、衛生間需要動用工程技術手段加以改造,埋設管道,但可以不破壞古建築。歐洲、日本都是幾百年的老房子裡面過著現代化的生活,我們也完全可以做到。”

按照中國人的實用主義,他們可以對美麗的古建築棄如敝履,但如果內部被改造出舒適度,就會捨不得扔掉了,就會真正愛上它。然而在沒有人加以引導和資助的情況下,這樣的思路並不容易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