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穷书生,何以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意思就是说读书之人手无缚鸡之力,又没有赚钱的营生,一无是处。影视作品中也常出现穷书生的形象,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迂腐懦弱但是又富有正义感。

古代的穷书生,何以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影视剧形象

那么既然生活如此清贫,为什么古人还甘愿受穷也对读书趋之若鹜?我觉得最重要的这是一种精神信仰,是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精神信仰,下面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学而优则仕

很多读书的古人,大多有远大的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从政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或成为圣贤广招门徒、传道授业,或成为大文豪名垂青史、千古流芳,不一而足。

但是要实现这些抱负,光读死书还不行,书读好了必须要有个施展抱负的平台。于是孔子说“学而优则仕”,意思就是学习之余,或者学好了可以去当官,这也成为古代莘莘学子的至理格言。孔老夫子游历四方,最终也还是选择了当官,同样也是为了实现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抱负。

古代的穷书生,何以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孔子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同样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国古代从宋朝开始,都特别重文轻武,甚至打仗都找不到将军。明朝都出了好几个儒将,意思就是文官亲自率兵去前线打仗,王阳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时候的古人认为读书才是正事,读书才有出路,不读书的都属于三教九流,难登大雅之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就是一个深受这个观点影响的例子,实际上孔乙己是理解错误,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很多人的思想。

古代的穷书生,何以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孔乙己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科举盛行的古代,读好书参加科举,然后考取功名,既光宗耀祖,又前途似锦,是一种无上的荣光。考取功名了去朝廷做官,黄金美人自来。这也是当时很多读书人唯一的出路,追逐名利无可厚非。

古代的穷书生,何以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状元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也是如今社会十分值得提倡的一件事情。光读书不行,不能读死书,还得要出去历练,去见世面,去丰富人生的经历,做到知行合一。古代有很多圣贤和大文豪就喜欢四处游历,遍览名山大川,体验各地风土人情。这样一个可以给自己的创作带来灵感,同样可以深入了解、融会贯通书中的内容。

古代的穷书生,何以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花间一壶酒

说到这里,大家大概明白了我的观点。再说个题外话,也是如今的一个热门话题,文人就该清贫,就该受穷吗?

有人认为文人就应该这样,才能安心踏实,不受外界干扰,不受名利诱惑,创造出好的作品。讲个例子,路遥《平凡的世界》获茅盾文学奖的时候,去北京领奖,连路费都是找友人借的,领取的奖金除去一来一回的路费,所剩无几。影视作品中也经常有书生穷的连吃饭都成问题。看到路遥的这个故事,我痛心疾首。

文人也是人,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保证不了的时候,他如何去创作。所以我觉得文人也可以享受优越的生活,通过知识获取财富。只要内心不被财富迷惑,照样能文思泉涌的创作出好的作品。

古代的穷书生,何以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路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