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李白墓地:墓地曾遭遇炮火成廢墟,墓碑8字讀之動容!

實拍李白墓地:一代謫仙詩人因酒醉死,墓地曾遭遇炮火成廢墟

詩歌是中國文化中一種特有的表現形式,最初起源得益於生活而並非是為了附庸風雅。最早時候信息傳遞不發達,所以人們就將詩編為歌而廣而傳送,這就是詩歌的最初形式。如今詩歌統稱,但最初詩無樂,而合樂之詩為歌。詩歌用高度凝練之語以表作者之情感,通過節奏和韻律來加深此情感,所以說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之體,也難怪在《滄浪詩話》中有“詩者,吟詠性情也”之說了。

實拍李白墓地:墓地曾遭遇炮火成廢墟,墓碑8字讀之動容!

或許因為詩歌這樣的體裁,也註定它的門檻高並非普通人就可跨越。不過雖然普通人無法做出韻律節奏佳用詞精準的詩詞,但這並不表示人們不可欣賞。雖然不一定人人皆詩人,但卻人人都可以是一個品評者。而說到詩詞中最有造詣之人,則屬李白。李白的《靜夜思》膾炙人口,下至三歲幼童也知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首詩中的思鄉之情幾乎是人人一讀就知曉。

實拍李白墓地:墓地曾遭遇炮火成廢墟,墓碑8字讀之動容!

李白是詩仙這是人人都認可的,他的詩並不靡麗而是豪放氣派。的確李白若是不存在歷史上,我們看的《全唐詩》會比如今薄一些,而詩聖杜甫則會成“詩仙”,唐絕句首席則非王昌齡莫屬。但我們卻再也看不到一些經典絕句,自他以後再也無人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瀟灑,再也沒有人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豁達,也再也無人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氣魄。

實拍李白墓地:墓地曾遭遇炮火成廢墟,墓碑8字讀之動容!

沒有李白,後世也沒有杜甫那首《飲中八仙歌》,也不會有白居易的《採石墓》,不會有韓愈的《調張籍》。李白確實是個謫仙樣的人物,但他身死後卻沒有謫仙似的待遇。據《舊唐書》記載,一代謫仙詩人李白是死於“飲酒過度”,真真是因酒醉死。而他死後,公元762年被當塗縣令李陽冰葬於當塗的龍山東麓。而公元817年李白墓又從龍山移至到了相對的青山。

實拍李白墓地:墓地曾遭遇炮火成廢墟,墓碑8字讀之動容!

據史料記載,李白墓從建成到清光緒年間,這1000多年裡修葺了足足12次。到了抗日時期更是遭遇炮火籠蓋,墓地的太白祠被焚塌,而墓基也被焚燬,整個墓地成了一片廢墟。後來在國內的動盪歲月,李白屍骨又要被人挖掘,要不是當地農民們悍然挺身極力保護,那屍骨就差點被挖掘出來,我們如今也看不到李白之墓了,即使只是斷壁殘垣。

實拍李白墓地:墓地曾遭遇炮火成廢墟,墓碑8字讀之動容!

到了1979年,李白墓才被重視,安徽省文物局以及政府出資100萬元重新修葺,後來李白墓增添了10餘通碑刻以及一尊雕塑。不過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李白墓前的石碑猶在,那是他的摯友知己杜甫手書,上面刻著8個字,但讀之動容:“唐名賢李太白之墓”,李太白是杜甫與其的暱稱,他倆的情誼著實讓人覺得有“高山流水”那般。

實拍李白墓地:墓地曾遭遇炮火成廢墟,墓碑8字讀之動容!

婉清觀點:如果白居易在近代的戰亂期間得見李白墓,怕是不會寫出“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了,畢竟這時候李白可是連屍骨都差點存不住啊!但不管墓地如何,李白之於我們的確是活化石!

參考文獻:《舊唐書》、《全唐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