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花百万回村建 “三馆” 回馈家乡

7旬老人花百万回村建 “三馆” 回馈家乡

在长清区中楼子村,当被问到“三馆”位置的时候,村民们都会不假思索地指出方向。村中的“三馆”由图书馆、民俗馆、村史馆组成,是75岁的王魁章和哥哥王元章花费百万建成的。王魁章是村里第一位大学生,从小在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受益,退休后便打算尽自己所能回馈家乡。他与哥哥出资,用自己多年在市区收集的老建筑材料翻盖了家里的老宅子,建成“三馆”。每每看到村里的后辈在图书馆里找到合适的书,在民俗馆参观老家具,在村史馆里了解家乡的变迁,王魁章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物有所值。

7旬老人花百万回村建 “三馆” 回馈家乡


村里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

23日上午10点,中楼子村的图书馆里已经坐着几个来看书的孩子。寒假开始后,这里成了他们时常造访的地方。大约20个平方的房间里,四周靠墙摆放着书架,3000多本图书被分成生活类、科技类、文化类、政经类和少儿类等类别后整整齐齐地摆在书架上。

一位初中生正拿着一本《宝葫芦的秘密》阅读,上学期间她就每周末都会来这里借书,放假后时间更加方便了。“我一般会借一些经典名著或者儿童文学,读这些书增加了我的文学素养,写作文的水平也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孩子们也很感激王魁章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方便读书借书的地方。

“我们这里收藏的书有8000多本,现在馆里只能放下3000本左右,桌上还有一些是最近捐赠来的。”义务图书管理员王树祥介绍。图书馆的图书前期主要是王魁章自己购买的,之后又不断接收到了好心人的捐赠。

城区旧砖瓦砌成的“三馆”

中楼子村的“三馆”古香古色,由青砖旧瓦砌成。从读书馆转进院子里,南北两间房便是村史馆和民俗馆。中间的院子里种着几棵落了叶的数,墙上用砌砖拼接出书法作品。“这个院子里的建筑材料基本都是从市区拆迁的老房子上收来的。”王树祥说,“三馆”不止样式仿古,材料也是“原汁原味”的。

据王魁章介绍,他在济南工作的时候每当见到有老旧房子拆除时他便会前去“淘宝”。即使是旧砖旧瓦在他看来也是见证城市历史变迁的符号。为此,他专门在市区找地方储存这些材料,期待它们有一天可以重见天日。

2005年退休后,王魁章便开始用自己收集的旧材料翻盖自家的老宅。“那时候运了十几车,因为大车白天进不了市区,常常是晚上10点从市区装车,,我回到家的时候都4点了。那段时间害得老伴成宿睡不着等我回家。”在王魁章看来,这些文化符号砌成家乡的“三馆”在合适不过了,年轻人可以更好的体会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村中第一位大学生回馈家乡

王魁章在小时候就在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受益,土改工作队的识字班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后来,王魁章考进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成了村里第一位大学生。“小时候在村中学到文化对我后来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毕业之后也一直从事文化工作。”

曾任山东画院院长并兼任山东省美术馆馆长的王魁章退休后一直想为家乡做点贡献。王魁章与哥哥王元章商量后便用自家老宅建起“三馆”,兄弟两人花费了百万元。

因为花费比较高,王魁章也曾遇到家人的不理解,很多事情他只能瞒着他们。后来他跟老伴“交了底”,解释了自己回馈家乡的想法以及“三馆”建成后的作用。家人也理解并开始支持他的想法。未来,王魁章还计划新建民用陶瓷馆和服装馆,丰富中楼子村的文化广场。

7旬老人花百万回村建 “三馆” 回馈家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