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介

巴基斯坦全稱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土地面796095平方千米,首都伊斯蘭堡,貨幣為巴基斯坦盧比。人口19700萬,其中旁遮普族佔總人口的63%,信德族佔18%,普什圖族佔11%,俾路支族佔4%。烏爾都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其他語言有旁遮普語,信德語、普什圖語、俾路支語等。95%以上的居民信仰國教——伊斯蘭教,其餘為基督教,印度教,錫克教等。巴基斯坦南瀕阿拉伯海,東接印度,東北鄰中國,西北與阿富汗交界,西鄰伊朗。3月23日為國慶日。1951年5月21日與中國建交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介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國伏羲氏時代),古印度河文明產生在巴基斯坦境內。直至公元前2000年(中國夏朝第十一任帝娰芒),生活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來到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征服了當地的達羅毗荼人,印度河文明逐漸衰亡。此後的“吠陀時代”,雅利安人的政治中心開始向東轉移到印度。公元前600年起(中國周定王七年),興起於亞洲西部伊朗高原上的波斯帝國統治巴基斯坦西南部的印度河流域地區,公元前327年(中國周顯王四十二年),亞歷山大曾率軍攻佔過此地。大約在公元前321年(周顯王四十八年),被孔雀王朝施陀羅笈多所佔。孔雀王朝衰落後被印度-希臘人所佔,後被斯基泰人和帕提亞人統治,公元2世紀(中國東漢後期到三國初年)後被貴霜帝國統治。3-4世紀(中國曹丕稱帝到五胡亂華)被薩珊王朝控制,4世紀(五胡亂華)受到笈多王朝統治。5世紀末來(南北朝末期)自於中亞的白匈奴逐步控制該地區。公元8世紀初(中國唐朝武則天時期),興起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帝國軍隊征服巴基斯坦和印度次大陸以西的地區,建立伊斯蘭政權,並將伊斯蘭教傳入,使大批當地居民成為穆斯林。

11世紀初(中國宋鹹平三年、契丹統和十八年),巴基斯坦西北部處於阿富汗加茲尼王朝統治之下。12世紀初(宋遼夏的、並立),古爾王朝取代加茲尼王朝。1206年(宋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西夏應天元年、元太祖元年),庫特布·艾伯克建立奴隸王朝。1220年(宋嘉定十三年、金興定四年、西夏定光十年、蒙古太祖十五年)代蒙古大軍入侵印度河流域,後成為蒙古大汗國的伊利汗國地。

15世紀後(明朝初年)300年間歷經了6個王朝(德里蘇丹王朝),14世紀後期(明建文年間)突厥人帖木兒攻入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帖木兒攻佔德里,後裔巴布爾1526年(明嘉靖五年)建立莫臥爾王朝,管轄印度中北部和巴基斯坦東部部分地區。

1757年後(清乾隆二十二年),巴基斯坦和印度成為英國殖民地,英國“分而治之”的政策使穆斯林與印度教徒之間衝突加劇。

二戰結束後,印度次大陸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1947年6月,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省的“蒙巴頓方案”。

1947年6月,印巴根據《蒙巴頓方案》實行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獨立,成為英聯邦一個自治省,包括巴基斯坦東、西兩部分。

印巴分治後不久,雙方為爭奪克什米爾主權於1947年10月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即第一次印巴戰爭。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聯合國印巴委員會先後通過關於克什米爾停火和公民投票的決議,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雙方正式停火,7月劃定了停火線。克什米爾分為印控區和巴控區,印巴分別在各自控制區內建立了地方政府。

1953年8月,印巴兩國總理會談後發表聯合公報宣佈,克什米爾爭端應通過克什米爾公民投票來解決。然而,1965年6月,印巴圍繞克什米爾問題爆發第二次戰爭。1971年12月,在因東巴基斯坦脫離巴基斯坦而爆發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又佔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部分土地。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正式成立,仍為英聯邦成員國。

1972年7月,印巴簽署了《西姆拉協定》,雙方同意在克什米爾地區尊重1971年雙方停火後形成的實際控制線。

全境五分之三為山區和丘陵地,南部沿海一帶為沙漠,向北伸展則是連綿的高原牧場和肥田沃土。全國最高峰喬戈裡峰(海拔8611米)。喜馬拉雅山、喀喇崑崙山和興都庫什山這三條世界上有名的大山脈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匯聚,形成了奇特的景觀。源自中國的印度河進入巴境後,自北向南,長驅2300公里,最後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屬於熱帶氣候,氣溫普遍較高,降水比較稀少,年降水量少於250毫米的地區佔全國總面積的四分之三以上。印度河流經巴基斯坦,印度河徑流季節變化大,為了調節水量,滿足灌溉之需,興建了大批水利工程,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巴基斯坦除南部屬熱帶氣候外,其餘屬亞熱帶氣候。南部溼熱,受季風影響,雨季較長;北部地區乾燥寒冷,有的地方終年積雪。年平均氣溫27℃。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介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介

“巴基斯坦”並不是古代國家名稱的沿襲,而是一個留學英國的旁遮普學生阿里於1933年創造出來的一個名詞,用來稱呼他理想中的穆斯林國家。巴基斯坦(Pakistan)既是波斯語也是烏爾都語,它是用我們在印度的和亞洲的一切故鄉的名稱中的一些字母組成的。那就是旁遮普(Panjab),阿富汗尼亞(Afghania,即西北邊境省)、克什米爾(Kashmir),伊朗(Iran),信德(Sindh,包括卡奇和卡提阿瓦在內)、土哈利斯坦(Tukharistan),阿富汗(Afghanistan)和稗路支(Balochis-tan),它的意思是巴基人-精神上純正和潔淨的人和的國土。

巴基斯坦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國,世界第二十五大經濟體,有世界第七大現役武裝部隊。

瓜達爾港位於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西南部,為深水港。中國政府應穆沙拉夫總統的請求為該港口建設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投入使用後,中國石油運輸路程將縮短85%。

瓜達爾港於2002年3月開工興建。2015年2月基本竣工。2016年4月21日,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保中對外透露,正在開發的瓜達爾港港口預計2016年年底前投入全面運營。2016年11月13日,巴基斯坦中資港口瓜達爾港正式開航,包括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陸軍參謀長拉希勒及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孫衛東在內的中巴官員見證了首批中國商船從瓜達爾港出海。

2017年4月20日,巴基斯坦與中國簽署了經營瓜達爾港的40年協議。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介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介

中巴鐵路是連接新疆和巴基斯坦的鐵路,起點在中國新疆的喀什,終點則在巴基斯坦西南港口城市瓜達爾。中巴鐵路的建設加速了一帶一路沿線的發展,也增強了中巴之間的各項合作。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介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介

印度河文明的起源地是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介

為了平衡經濟發展。(原首都卡拉奇地區經濟發達,新首都伊斯蘭堡地區經濟較為落後);加強控制的需要。(新首都伊斯蘭堡地區原為部族控制區,國家對該地區控制不得力);國防安全的需要。(原首都卡拉奇太靠近海濱了,而巴基斯坦的主要敵對國印度的海軍較巴基斯坦強大的多,遷入內陸可以有效減少印度的威脅)。巴基斯坦於1972年將首都由卡拉奇遷往伊斯蘭堡。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介

卡拉奇,位於印度河三角洲西北部,瀕臨阿拉伯海;面積591平方公里,人口估計約1300萬至1500萬人,卡拉奇是信德省的首府,為該國最大城市和港口,亦是主要銀行業、工業、經濟及商業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及十大大型都會區。巴黎斯坦大型企業也集中於卡拉奇,包括紡織、運輸、汽車製造、娛樂、藝術、時尚、廣告、出版、軟件開發、醫學研究等領域的企業。卡拉奇亦為南亞及穆斯林世界高等教育的主要樞紐。 卡拉奇屬第二級世界都市,為當地最大及繁忙港口-卡拉奇港及卡西姆港的所在地,卡拉奇曾為巴基斯坦首都。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介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介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介

巴基斯坦首都,全國政治中心。位於巴基斯坦東北部海拔540米的山麓平原上,北靠馬爾加拉山,東臨拉瓦爾湖,西南距拉瓦爾品第11公里,整個市區面積909平方公里,靠近印巴停火線。人口115萬(2011年)。伊斯蘭堡為巴基斯坦於1959年決定建立的新首都,1961年開始興建,1965年巴首都從卡拉奇遷此,1967年正式遷都,1970年基本建成。

市區面積907平方公里,多現代化建築,並具有傳統的伊斯蘭特色。分行政、使館、居民、工業、商業、綠化等區。四邊各有一條高速公路。有汽車車廂製造業和一些中小型輕工業。有真納大學、伊克巴爾函授大學、核子科學技術研究所等。大首都區除伊斯蘭堡外,還包括古城拉瓦爾品第及伊斯蘭堡南佔地220平方公里的伊斯蘭堡公園。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介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