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孝感”概述

孝感市,湖北省轄地級市,位於湖北省東北部,長江以北,漢江之東,南與武漢市東西湖區及仙桃市毗鄰,北與河南省信陽市交界,西接隨州、荊門、天門等市縣,東連黃岡市的紅安縣與武漢市的黃陂區。地理位置北緯30°23′—31°52′分,東經113°19′—114°35';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8910平方公里,轄7個縣市區和1個國家級高新區—孝感國家高新區、雙峰山旅遊度假區、臨空經濟區,常住人口491.50萬人(2017年末)

[1]

夏商時代為古荊州之地。周為楚、鄖、軫等諸侯國割據地,且軫國、鄖國均建都於此。1949年,設置地級孝感市。19[1]61年,地市分治,復設孝感專署。

是武漢城市圈成員城市之一,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地貌自南向北為平原、丘陵、山區,氣候兼有南北之優,土地肥沃,是重要糧棉油生產基地。地質礦藏豐富,有“膏都”“鹽海”“磷山”之稱。著名景點有:雙峰山風景區、白兆山風景區、湯池溫泉、觀音湖等。

2018年9月,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2018年8月169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孝感市排名第19位。

地名由來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縣名“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遂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是為“孝感”得名之始。

[5]

歷史沿革

中國“孝感”概述

孝感市在湖北省位置(紅色區域部分)

夏商時代為古荊州之地。

周為楚、鄖、軫等諸侯國割據地,且軫國、鄖國均建都於此。

秦屬南郡;漢以後屬荊州江夏郡。

南北朝以後屬安陸郡。

唐屬安州;宋以後屬德安府。

清分屬德安府、漢陽府。

民國時期,分屬湖北省第三、四、五行政督察區。孝感作為地市級的建制行政區,設置於1949年5月。

1951年06月以前,孝感專署轄孝感、禮山、應山、安陸、雲夢、應城、黃陂、黃安(今紅安)、隨縣(今隨州市)等9縣。6月以後,原屬沔陽專署管轄的漢川、漢陽兩縣劃歸孝感專署,同時設立應城礦區人民政府(縣級),此時,專署所轄縣級政府12個。

中國“孝感”概述

孝感城市風貌(25)

1952年01月,大冶專署撤銷,原屬大冶管轄的咸寧、武昌、蒲圻、嘉魚、崇陽、通山、通城等江南7縣劃歸孝感專署管轄。6月,隨縣劃歸襄陽專署。 9月,黃安劃歸黃岡專署,同時改禮山縣為大悟縣。

1953年05月,撤銷應城礦區政府,以後直到1959年11月孝感專署撤銷,所屬諸縣併入武漢市時為止,孝感專署一直管轄江南、江北共16縣。在歸屬武漢市管轄期間,曾於1960年8月將安陸與雲夢、咸寧與蒲圻、武昌與嘉魚、崇陽與通城合併為安陸、咸寧、武昌、崇陽等4縣,原16縣併為12縣。

1961年05月,地市分治,復設孝感專署,武漢市將上述12縣歸還孝感。12月,專署將所轄12縣仍按併入武漢市以前的16縣恢復原建制。

1965年07月,將撤銷大冶專署時劃歸孝感的江南7縣劃出,交新設置的咸寧專署管轄,孝感專署管轄原江北9縣。

文化大革命期間,孝感專區改稱孝感地區。

中國“孝感”概述

孝感東城新區(30)

1975年12月,漢陽縣劃屬武漢市。

1983年08月,撤銷孝感縣,設置縣級孝感市,同時將黃陂縣劃歸武漢市。

1986年06月,撤銷應城縣,設置應城市。1987年9月,撤銷安陸縣,設置安陸市。

1988年10月,撤銷應山縣,設置廣水市。

1993年06月撤銷孝感地區,設立地級孝感市,同時撤銷原縣級孝感市,設立縣級孝南區和孝昌縣。撤地建市以後,新設立的地級孝感市實行以市帶縣的行政管理體制,直轄孝南區,管轄孝昌、大悟、雲夢、漢川等4個縣,代管廣水、安陸、應城等3個縣級市。

1997年03月,撤銷漢川縣,設置漢川市。

2000年08月,廣水市劃歸新成立的地級隨州市代管。

位置境域

孝感市位於湖北省東北中部,地處桐柏山、大別山之南,長江以北,漢江

以東,南與武漢市東西湖區及仙桃市毗鄰,北與河南省信陽市交界,西接隨州、荊門、天門等市縣,東連黃岡市的紅安縣與武漢市的黃陂區。地理位置北緯30°23′—31°52′分,東經113°19′—114°35'。全境南北長約163公里,東西寬約122公里。全市國土面積為8910平方公里。孝感緊鄰武漢,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距武漢市中心60公里,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30公里,距內陸第一大港武漢港50公里。京廣、漢渝、長荊鐵路穿境而過,京珠、福銀、滬蓉、武荊4條高速公路,107、316兩條國道境內縱橫交錯;漢江、府河、環河、漢北河等連通長江,直達長江沿岸各地。

[7]

地形地貌

孝感市地勢北高南低,由大別山、桐柏山向江漢平原過渡呈坡狀地貌。大體上一成低山、三成平原、六成丘陵。[8]孝感市位於長江以北,大別山、桐柏山脈以南。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其中長江流域8438.12平方公里,淮河流域471.88平方公里。桐柏山餘脈和大別山餘脈分別由西北向東南、東北向西南伸向北部,為長江、淮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總體地勢走向為北高南低,其中淮河流域在境內呈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勢分佈;長江流域在境內呈北高南低分佈。境內北部為低山區,山峰高度一般在400~800米之間,境內最高山峰在鄂豫交界處的五嶽山,海拔高程880米和孝昌境內的雙峰尖,海拔高程873.7米。中部為丘陵地帶,地面高程在海拔50~150米之間。南部為平原湖區,屬江漢平原的一部分,地面高程在海拔50米以下,最低點(河床底部未統計)為孝南區的童家湖,海拔高程17.5米。山地面積為1887平方公里,佔孝感市國土面積的21%,丘陵面積3692平方公里,佔孝感市國土面積的41%,平原湖區面積3341平方公里,佔孝感市國土面積的37%。[8]

氣候

中國“孝感”概述

孝感中心城區

孝感市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溫暖溼潤,光照充足。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年均氣溫在15.5-16.5°C之間,冬季氣溫(1月)平均2℃~4℃,夏季氣溫(7月)平均28℃~29℃。孝感市日均氣溫不低於10℃。極端最低氣溫是1969年1月31日的應城,氣溫為-15℃;極端最高氣溫是1959年8月23日的大悟,氣溫為43.1℃。全年無霜期225天~257天,由北向南遞增,初霜期南部11月中、下旬,北部為3月下旬。常年日照時數2020小時~2190小時。年降雨量1040毫米~1230毫米,70%降水集中在4月~9月。

礦產資源

孝感古屬雲夢澤,地質發育較全,地下礦藏豐富。初步探明的主要礦產有七大類23種,其中優質礦11種,膏、鹽、磷被譽為“孝感三寶”。應城石膏地質儲量4.29億噸,特別是纖維石膏,品位在亞洲居首位,儲量8800萬噸,佔全省儲量的92.3%,佔全國儲量的58.7%;雲夢、應城一帶的岩鹽埋藏淺,氯化鈉含量高,地質儲量達2800億噸,其中工業儲量500億噸,1988年還探明漢川麻河有岩鹽資源,工業儲量9400萬噸。大悟磷礦地質儲量1.72億噸,採選條件好。雲夢芒硝儲量5400萬噸,礦體集中,宜於開採孝感境內還有稀土、金、銀、銅、鎳等貴重金屬礦,其中重稀土(釔)的地質儲量3.1萬噸,佔全省儲量的100%。大悟的鎳,地質儲量26.56萬噸,佔全省儲量的100%。迄今為止,這些金屬礦除金、銀、銅有小規模開採外,其他均沒有開採。此外,還有儲量豐富的重晶石(467萬噸)、大理石(200萬立方米)、花崗岩(153.6萬立方米)、雲母石(140.7噸,佔全省儲量的81%)、蛇紋岩(1.67億噸,佔全省儲量的100%)、礦泉水等。[8]

水資源

中國“孝感”概述

孝感末陽

孝感市處於湖網邊緣地事,河湖交錯,水利資源豐富。孝感市大小河流總長度為4812.6公里。境內流長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86條,有湖泊17個,大中小型水庫376座,其中大型水庫2座。南部平原湖區先後進行了漢江大堤培修、府澴河改道、大富水改道、漢北河開挖疏浚、汈汊湖治理等大型水利工程。先後建成廟頭、夾河溝、鰱魚地等大泵站8處、小泵站500多處,以及新溝、民樂等水閘852座,開挖大型水渠多條,使孝感市形成河湖相通、河庫相連的排灌體系。正常蓄水能力達19.75億立方米,總控水能力達26億立方米。[8]

動物資源

孝感市動物資源分為家養畜禽和野生動物兩大類。家養畜禽主要有豬、牛、羊、雞、鴨、鵝、兔、蜜蜂、觀賞鳥等。野生動物共有40餘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大鯢、老鷹、貓頭鷹、綠頭鴨、白鷺(冬候鳥)5種;省級保護動物有黑斑蛙、澤蛙、烏梢蛇、銀環蛇、環頸雉、大杜鵑、八哥、畫眉、豬獾、花面狸、赤狐等22種。[8]

植物資源

孝感市森林植物資源共有103科、288屬、772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樹種2種(銀杏樹、香果樹),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樹種6種(刺楸、閩楠、杜仲、楠木、椴樹、櫸樹),省級珍貴瀕危樹種31種(三尖杉、中國粗榧、凹葉厚朴等)。

人口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0.43萬人,其中:城鎮269.3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4.92%。據公安部門統計,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523.2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6.73萬人,出生率12.83‰;死亡人口3.02萬人,死亡率5.76‰,人口自然增長率7.07‰。[9]

民族

根據2017年政府官網顯示,孝感市屬於少數民族雜散居住地區。共有土家、回、蒙古、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哈尼、傣、黎、佤、畲、水、納西、土、達斡爾、仫佬、撒拉、毛南、仡佬、錫伯、俄羅斯、京、赫哲等少數民族31個,5600人,佔總人口萬分之七,分佈在7個縣市區、雙峰山旅遊度假區的98個鄉、鎮、場、街道。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土家族、回族,百人以上的有苗族、壯族、滿族、侗族、蒙古族,每年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千人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