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人種蘿蔔

乍看題目,實覺簡單無聊,五湖四海,哪地方人不會種蘿蔔?筆者真的需要絮叨絮叨阜陽人會種蘿蔔的事兒。

蘿蔔,又名蘆菔、萊菔、土酥、地酥,十字科,一二年生草本,其肉質直根呈圓錐、圓球、長圓錐、扁圓形等,色白、綠、紅或紫,性耐寒。按收穫季節分,有春蘿蔔、夏蘿蔔、冬蘿蔔、四季蘿蔔等,適於壤土或沙壤土生長,系人類的主要蔬菜之一。

阜陽人種蘿蔔


阜陽地兒四季分明,土地肥沃,不光適種五穀雜糧,同時適種蘿蔔白菜。在蘿蔔白菜大宗蔬菜品種中,數原阜陽縣大田集(今屬阜陽市潁州區)的戀思蘿蔔和太和縣大新集(曾置磚橋鎮,今置大新鎮)青頭蘿蔔,還有阜陽縣的小田集(今置田集鎮)蘿蔔,潁上縣楊臺村的三岔溝蘿蔔、蒙城縣鮑少灘與蓸街子蘿蔔,亳縣(今亳州市譙城區)的竄心紅蘿蔔、秦園的大蘿蔔等。

大田集位於阜城西十八公里泉河南岸。戀思蘿蔔產地即在大田集的東西菜園及周圍村莊,尤以西園蘿蔔最佳。戀思蘿蔔呈卵圓形,外皮翠綠,較光滑。每個蘿蔔一般四五兩重,大點兒的七八兩重。這種蘿蔔肉質細嫩,彈指即碎,味甜無絲,水分較大,口感較好,適合生吃,故又名“鴨蛋酥”。

一個初冬的日子,筆者走訪大田集。在蘿蔔園,我向菜農討教這樣一個問題:大田集的戀思蘿蔔為啥比其它地方的蘿蔔好吃?幾個菜農七嘴八舌。有的說,這地方地塊性溫。有的說,這地方水質甘甜,燒開水不見沉澱物。有的說,種蘿蔔不施化肥,只用香餅,不然,蘿蔔味道淡而寡味。說著,議著,好客的一位大嫂從園地拔出一個蘿蔔,然後用井水洗了洗讓我嚐鮮。我沒有客氣,雙手接過來動口一咬,果真脆生生的甜絲絲的,令人“愛不釋口”。

令人“愛不釋口”的戀思蘿蔔行市特好。每季蘿蔔長成後,許多阜城人開著車子來到蘿蔔園現拔現買,一般年景下每市斤五毛錢,哪年因天氣或其他啥原因歉收減產,每市斤價格在一塊五毛錢上下。如今,大田集蘿蔔園現拔現買蘿蔔的現象成為阜陽地兒一怪,即戀思蘿蔔地頭賣。

阜陽人種蘿蔔


大田集戀思蘿蔔的種植歷史悠久了幾輩人,菜農說不出來龍去脈,方誌上也只是記述個大概。1949年前後,大田集有二百幾十戶菜農種植戀思蘿蔔,曾遠銷蚌埠以及河南幾個地區。1958年秋,戀思蘿蔔還作為“貢品”送至北京,請國務院首腦們品嚐。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由於建設用地,戀思蘿蔔的種植面積逐年縮小,正兒八經的二十畝蘿蔔園繼續種植這種蘿蔔的面積不超過十畝左右。近幾年,潁州區以及西湖鎮重視推廣種植戀思蘿蔔。2003年,戀思蘿蔔種植面積達兩千畝,遠銷上海、廣州、北京、大連等地。

“煙臺蘋果碭山梨,不如大田集蘿蔔皮。”大田集戀思蘿蔔原名“青皮蘿蔔”,沒有“戀思”的時髦名字。考慮到商品化、產業化以及開發遠景,當地政府與菜農琢磨出這樣一個令人遐思萬千的時髦名字——戀思。2003年上半年,大田集戀思蘿蔔商標得以核准註冊。

大新集,東部與北部均臨潁河,潮沙土質,細膩溼潤,膏腴肥沃,夜間所泛潮氣從土壤中升騰,以至清晨田野一片溼漉。產於此地的青頭蘿蔔夏末秋初播種,農曆八月中旬嚐鮮,九月重陽前後收穫,生長期近四個月,畝產三千市斤左右。青頭蘿蔔 因其大部分莖身裸露地面,只有尾根置於土壤中,頂部且呈現青翠之色而得名。它個頭兒大(一般每個約半市斤至一市斤左右,較大的重二三市斤),水分多,脆嫩可口。隨手拔出一個,一不小心掉於地上,會碎渣。它無辛辣味,可涼拌,可煮湯,可燒肉,尤宜生吃。民間有彥語:”吃涼蘿蔔喝熱茶,郎中餓得齜著牙。“據考,大新集方圓幾華里的菜農清代與中華民國初年大面積種植青頭蘿蔔。

臺灣省立虎中學藏有日本人編著的一本營養學教科書。日本人書中談到大新集的青頭蘿蔔,並清晰地記載產地:安徽省”太和縣西鄉沙河(潁河)灣裡一小片,若以新集為圓心,直徑不及直裡。“日本人化驗認為,大新集的青頭蘿蔔是現今世界上一切水果與蔬菜含有維他命最多的一種農作物,其維他命c的含量超過雲南山地出產的刺梨和日本本土種植的改良蕃茄。可見日本軍隊當年為了侵略中國,對中國地地理、物產、人文、民俗等皆有深入詳盡的研究。

阜陽人種蘿蔔


追昔撫今,生長在青頭蘿蔔產地的阜陽人竟不知青頭蘿蔔內裡,真乃慚愧!更為可嘆的是如今的大新集少青頭蘿蔔的種植了。

阜陽人會種蘿蔔,吃蘿蔔卻有講究。春節幾天,阜陽人是不吃蘿蔔的。為哈?因為事情糟了,砸了,或壞了啥事兒,阜陽人總說“蘿蔔了”,如同外地人所說的“砸鍋”、“砸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