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外交見證者|唐聞生:站在小球與大球之間

乒乓外交見證者|唐聞生:站在小球與大球之間

1972年2月21日毛澤東主席會見美國總統尼克松,唐聞生(左二)作為翻譯,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唐聞生,作為中國外交部幹部,上世紀70年代擔任毛澤東、周恩來的英語翻譯,經歷了包括中美“乒乓外交”在內的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成為70年代中國外交史的重要見證者之一。

1971年4月14日,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乒乓球代表團,中美之間凝固了數十年的堅冰,在那一刻開始悄然融化。在總理身後,是28歲的翻譯唐聞生,儘管已經站在偉人身後見證了很多中國外交的重要時刻,但此時的她仍然難掩激動,她用純正的英語把總理的話轉述給了遠道而來的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你們這次應邀來訪,打開了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

一個生於美國的中國姑娘

唐聞生出生在美國紐約,她在那裡曾經有過快樂平和的童年時光,也受到過良好的早期教育。但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麥卡錫主義氾濫,進步人士受到迫害,唐聞生就讀的小學老師、家長、鄰居、家庭也不例外。父親唐明照1950年先期回國後,1952年,9歲的唐聞生跟著母親輾轉歐洲回到了祖國。可以自由呼吸、自由表達的生活對她充滿了吸引力,甚至在放學回家上樓的時候,她有時還會開心地哼唱著剛剛學會的國歌。

7年後,德國多特蒙德體育館響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容國團為新中國拿到第一個世界冠軍後,唐聞生和那個時代的所有中國人一樣歡欣鼓舞,卻沒有想過自己作為一個完全的外行,竟會和乒乓球結緣。

首先邀請誰訪華,曾經是個難題

童年的海外經歷、家庭的培養以及校園中的勤學苦練讓唐聞生的成長之路驚人的順暢。1965年從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後,她就進入外交部翻譯室工作,並且很快成為毛澤東、周恩來兩大領袖信任的翻譯。

上世紀70年代初,唐聞生童年記憶中的白色恐怖已經不復存在,但多年的冷戰與國際關係變化了的年代中兩國對改善關係的期待,讓中美之間的關係變得敏感而微妙起來。破冰,勢在必行,但誰也沒想到捅破堅冰的竟會是重量只有2克多的小小銀球。

1969年12月,唐聞生轉到外交部美大司的北美處工作,在那之前,北美處是一個相對清閒的部門,因為北美地區還尚無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唐聞生和五六個同事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美國對華動向。那年夏天,外國媒體上開始出現中美蘇大三角關係的提法,美國方面開始頻頻釋放出欲與中國改善關係的信號,中方也在考慮邀請適當的美方人員來華。究竟首先邀請誰來,成為唐聞生和同事們討論的一個題目。

1971年,第31屆世乒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由於國內的政治形勢,中國已經連續缺席兩屆世乒賽,但是在日本主辦方看來,沒有中國隊的世乒賽就不能稱之為一次真正的世界大賽,併為此做出了許多努力。最終,毛主席和周總理決定派隊參賽。但由於此時美國官方還一直主張讓臺灣以“中華民國”的名義成為亞乒聯和國際乒聯的成員,所以出發前的規定是,如果我方與美國代表團官員相遇,不主動交談和寒暄;如果同美國隊比賽,隊員們可以握手致意,但不能交換隊旗。記好這些特殊的規定,中國代表團出發了。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世乒賽上,意外還是出現了。

乒乓外交見證者|唐聞生:站在小球與大球之間

中美運動員一同參觀頤和園

除了搭錯車,科恩還有很多段子

多年後回憶起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時的情形,唐聞生對美國球員科恩的印象仍然十分深刻。科恩披著一頭齊肩捲髮,額頭上戴著紅色髮帶,一會兒爬上下榻的新僑飯店門前的石獅子讓人幫他拍照,一會兒跑到天安門去遊覽,回來興奮地逢人便講自己吸引了500多人圍觀等等,這都是唐聞生和同事們經常提起的經典。然而卻正是這樣一個似乎沒什麼正形的嬉皮士小夥子,無意中點燃了中美之間的重要引線。

就在世乒賽正在進行中的4月4日,科恩錯上了中國隊的專車,在那樣的歷史時刻,這一幕有點尷尬,一車的中國運動員和科恩都愣在了那裡。而此時,莊則棟打破了沉默,他主動走上前和科恩寒暄了幾句,並送給他一塊杭州織錦留作紀念。第二天,科恩早早等在中國隊經過的地方,把一件彆著美國紀念章的運動衫回贈給了莊則棟。據美聯社報道,他還特意告訴莊則棟,那件運動衫上有一個標誌,象徵著反戰的美國人民的願望。這一來一往讓本來就處在風口浪尖的中美兩隊更加成為焦點,運動員互贈禮物的消息很快就上了報紙,美國隊官員也在此前後數次向中國代表團領導表達了希望能有機會訪華的願望。經過多方考慮和反覆權衡,邀請美國隊訪華這件事終於被敲定。美國政府獲悉受邀後,迅速批准,美國駐日使館也劃掉了美國隊員護照上原來印著的“禁止前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字樣。

乒乓外交見證者|唐聞生:站在小球與大球之間

美國運動員的“奇裝異服”引起群眾的圍觀

總理讓我替他謝謝李赫男

1971年4月10日,在多年中斷來往之後,新中國終於迎來了第一批來自美國的客人,唐聞生則作為隨團翻譯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她還清楚地記得,初來乍到時,一位美國隊員的夫人惴惴不安地和她唸叨,中國隊員球打得太好,很擔心自己的丈夫被打得很慘,回國沒法交待。作為一名翻譯,唐聞生要把和美國代表團接觸過程中的所有信息都報告給周總理,再由總理把重要的內容向主席彙報。毛主席在得知了美國隊員夫人的擔心後,做出了“不要給美國隊推光頭”的指示,還表示兩隊不光是比賽,我們還要教他們一些技術。

由於兩隊實力懸殊,“不推光頭”好辦,但是要輸給對手、又不要讓人看出是故意的,還著實費了中國隊一些力氣。領到這個艱鉅任務的世界冠軍李赫男,在首都體育館舉行的比賽中非常藝術地輸給美國隊的全國女子單打冠軍之後,周總理轉頭向坐在後面的唐聞生說:“你到下面休息室去找一下李赫男,替我謝謝她。”這一次會面,對於雙方球員來說,都不是一次簡單的比賽,以至有的美國隊員和他們的家屬在出發前心懷忐忑,不知進到“赤色中國”會遇到什麼。然而在經歷了整個訪華行程之後,一位美國隊員的隨團家屬心懷感動地對唐聞生說:“我再也不會相信美國報紙上關於中國的說法了。”唐聞生後來聽說,這位家屬回國後便加入了美中友協。

當然,中美乒乓球隊的相會,改變的不止是一個人的生命軌跡,在周總理接見美國乒乓球隊的消息傳到美國不到10個小時後,美國總統尼克松就發表聲明,宣佈了允許向中國人發放赴美簽證等5項新舉措。8個月後,尼克松也終於了卻了中國之行的願望,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中美關係開啟了新的篇章。

乒乓外交見證者|唐聞生:站在小球與大球之間

乒乓外交見證者|唐聞生:站在小球與大球之間

美國《LIFE》雜誌,大篇幅報道中美外交活動(下圖左二為唐聞生)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017年9月,美國芝加哥一家乒乓球俱樂部一層的大玻璃窗外站了不少興奮的人們,一些孩子努力從窗外想看清屋裡的情形,甚至不惜擠扁了鼻子。屋內,打破這個平靜週末的是來自中國乒壇的風雲人物,這是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中國乒協聯手組織的紀念中美“乒乓外交”45週年活動的一站,代表團中既有當年第一次訪美團中的老運動員梁戈亮、鄭懷穎,也有年輕一代的教練員和世界冠軍喬紅、閆森、王皓、丁寧。而此時,站在場地邊的唐聞生百感交集,因為她不僅作為主辦方的一員再次見證了中美人民友好的傳承,還恍然間彷彿回到了上世紀70年代,自己曾經站在“小球”與“大球”之間的歲月。

乒乓外交見證者|唐聞生:站在小球與大球之間

2011 年中美外交 40 週年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唐聞生(右三)和徐寅生、李富榮與美國運動員代表合影留念

回望40多年前,很多記憶已經模糊,但周總理接見美國代表團時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寬闊的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裡,迴響著總理特有的嗓音,顯得格外莊嚴,他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開頭,回憶了中美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表達了對未來的憧憬,甚至語重心長地回答了科恩關於嬉皮士運動的看法。此前,我方曾經反覆思量首先邀請美方誰來訪華,結果竟是乒乓球運動員成了開路先鋒。總理對美國代表團說:“你們...打開了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唐聞生聽到不禁也動了感情,她把這一句註定將銘刻於歷史的話翻譯給了美國代表團,也傳遞給了全世界:You have opened the door!

記者手記

採訪那天早上6點多,剛起床的我就收到宋慶齡基金會負責宣傳的毛蓉蓉發來的唐聞生老師對採訪提綱的回覆,洋洋灑灑 3000多字。我的眼睛一熱,原本發去採訪提綱只是想讓唐老師有所準備,卻沒想到被如此認真對待。文中不但有唐老師自己對當年細節的回顧,甚至連有關中美“乒乓外交”方方面面的歷史資料都細心地摘錄好,並且註明了出處。唐老師還謙虛地表示,接受《乒乓世界》的採訪讓她忐忑又欣喜。

那天距離春節還有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唐老師穿了件大紅的外套,配著一頭銀髮,和我們侃侃而談,讓我無數次穿越到40多年前,看到她年輕時在聚光燈下認真工作的模樣。

我一直以為唐老師和乒乓球的緣分止於中美“乒乓外交”,卻又得知她在2008年世界翻譯大會的論壇上還專門提到了乒乓球。在她看來,翻譯工作在很多時候都和打球一樣,有很多相通的辯證道理。比如打球時既要注重平日訓練也要依靠賽場發揮,翻譯工作也是在日常筆譯基礎與口譯現場經驗的相互促進下才能進步 ;比如打球時若是帶了想贏怕輸的雜念上場難免影響發揮,而翻譯若是總想著翻好翻壞領導怎麼看我,也很難出色完成任務;比如乒乓球速度快,打球時只能集中精力看每個球是如何打過來的,又該怎樣打回去,而口譯時同樣是一瞬間的事,必須集中精神聽懂每一句話,並把它翻譯好,不能分心......

這個有趣的提法引起了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AIIC)負責人的很大興趣,表示也想講給年輕的口譯學生們聽。他並不知道,這個從小小乒乓球中而來的工作哲學已經陪伴了唐聞生40餘年的譯壇生涯,它的出處正是1965年新年伊始,人民日報刊登的徐寅生對中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的講話《關於如何打乒乓球》。

這段曾經被全民學習的經典,就這樣被唐老師“翻譯”成了“關於如何當好翻譯”。而事實也證明,這也幫助唐老師成為了一名合格的中國翻譯人員。和乒乓球的緣分,真的就這樣跟隨了唐老師數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